点击↑维科网人工智能→主页右上角→设为星标
智驾高端人才流动也可加速行业进一步发展。智能汽车赛道,40 天内有 8 位行业大佬发生了职位变动。如果往前追溯,智驾圈高层长期保持着高频动荡。其中人员流动频发之处,不仅有智能驾驶领域的黄埔军校,领军具投影,诸如百度、华为等,也有在智能驾驶业务核心骨干流失和招揽新领头人之间不断徘徊的造车新势力们。智驾圈大佬变动消息频发一方面企业为抢夺智驾领域话语权不断调整,另一方面大佬们也在寻求合适位置,以待施展拳脚。流失篇:造车“老炮”为他人做嫁衣
近两年内,百度、华为化身智驾黄埔军校,为智能驾驶领域输送了不少人才。百度自2013年起便开始深耕自动驾驶相关技术,华为则凭借自身在软硬件方面多年的技术、资源积累迅速成为智能驾驶领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先来看百度方面,百度的贡献体现在 Tier1 厂商和其他自动驾驶初创公司中。- 6 月份,百度 IDG 智能驾驶视野群组首席产品架构师郭阳被传离职,加入了吉利自动驾驶团队;
- 7 月份百度副总裁、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储瑞松离职,据传赴美读博;
- 今年 5 月,百度与吉利的合资造车公司集度智能驾驶负责人王伟宝被传离开。
- 再往前追溯,2019年原百度智能汽车事业部总经理顾维灏离开百度,出任毫末智行 CEO;
- 2022年,原百度技术委员会主席廖若雪离职,成为自动驾驶干线物流企业“千挂科技”的联合创始人,负责自动驾驶卡车量产工作;

华为对于智能驾驶行业的贡献同样显赫。华为的贡献体现在集中向造车新势力车企输送人才。- 2022 年 8 月,华为自动驾驶COO&地图与数据负责人姜军,从华为离开后加入了“极氪”,任职自动驾驶相关岗位;
- 2022 年 8 月,原华为消费者BG软件部副总裁、终端OS部部长谢炎离职,出任理想汽车CTO,负责系统研发部工作;
- 2021年,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部长苏箐离职,两年后被传出就职于地平线,负责平台业务;
- 2021 年 11 月,华为自动驾驶研发部部长陈奇离职,出任极氪自动驾驶副总裁;
- 2021 年,华为智能驾驶产品部项目群总监张骁洪离职,出任蔚来高级产品经理;
- 2021 年,华为车 BU 首席功能安全专家余晓丽离职,任职蔚来算法研究专家;
百度和华为为自动驾驶领域输送高级人才,说明业内对两家巨头公司在智能驾驶领域技术和成果的认可。但不可忽视的是,两家企业的内部问题——百度成品难落地,架构变动频繁;而华为内耗严重,在造车与否和怎么造车的问题上总有不同势力内斗。无论如何,智驾高端人才流动,是可以加速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抢人篇:造车新势力发起人才大战
人才流动是正常现象,像蔚来、小鹏、理想等造车新势力抓紧机遇发起抢人大战——不仅抢百度和华为两大黄埔军校毕业的,也抢同为新势力企业的人才。各家在抢人上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被偷家也时常存在。据不完全统计自 2018 年起,仅仅在蔚来、小鹏和理想三家公司智能驾驶业务条线中的重要核心人事变动已经达到了至少 17 起,三家平均每年都会迎来3次左右的智驾核心人员变动。最近最为轰动的离职事件发生在小鹏。8 月 2 日,小鹏汽车一把手吴新宙离职,作为自动驾驶领域的泰斗级人物,用 5 年时间带领小鹏落地高阶辅助驾驶。据悉,吴新宙的下一站则是芯片巨头英伟达。蔚来智能驾驶业务的人员变动是三家中最多的。其中,伍丝丽的离开还间接导致了蔚来北美团队多名核心技术骨干一同离职。不过在流失不少重要人员的同时,蔚来也从业内各企业中招揽来了不少骨干。比如,从Momenta挖来任少卿出任蔚来自动驾驶助理副总裁,从友商小鹏汽车那里招来黄鑫。理想这边的人员变动则集中在近两年。人才流动上同样有进有出。去年 8 月份,理想也从华为挖来了谢炎,管理操作系统、算力单元、智能云、系统安全、算力平台、企业系统六个部门。企业 | 变动高管 | 变动前 | 变动后 | 离职时间 |
小鹏 | 谷俊丽 | 小鹏自动驾驶研 发副总裁 | 加入奇瑞 | 2020年3月 |
肖志光 | 小鹏自动驾驶系 统总监 | 转而负责小 鹏机器人 | 2021年 |
刘兰个川 | 小鹏自动驾驶Al 负责人 | 未知 | 2023年7月 |
吴新宙 | 小鹏自动驾驶研发副总裁 | 英伟达 | 2023年8月 |
蔚来 | 伍丝丽 | 蔚来北美CEO | Fable创始 人、CEO | 2018年11月 |
庄莉 | 蔚来软件发展副 总裁 | 镁佳科技 CEO | 2019年6月 |
黄晨东 | 蔚来高级副总裁 | 前晨汽车 CEO | 2020年4月 |
任少卿 | Momenta研发总 监 | 蔚来自动驾 驶助理副总 | 2020年 |
胡成臣 | 赛灵思亚太地区 实验室主任 | 蔚来首席专 家&助理副 总裁 | 2021年 |
黄鑫 | 小鹏汽车自动驾 驶产品总监 | 副总裁 | 2022年 |
章健勇 | 蔚来自动驾驶助 力副总裁 | 辉羲智能联 合创始人 | 2022年4月 |
理想 | 王轶伦 | 理想智能驾驶Al 算法负责人、Al 首席科学家 | 未知 | 2022年1月 |
王凯 | 理想首席技术官 | 元璟资本投 资合伙人 | 2022年2月 |
骄旸 | 理想Al芯片研发 负责人 | 加入三星 | 2023年4月 |
许迎春 | 理想端丽平台 &OS系统负责人 | 未知 | 2023年5月 |
这三家车企,与传统主机厂相比没有足够硬件制造经验的积累,所以必须要牢牢把握住电动化和智能化机会,在智能驾驶领域必须走激进路线、广纳人才,以保持自己相对领先的身位。高压和激进之下,不难理解为何新势力车企的人事变动如此频繁了。智驾人才流动将是常态
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自动驾驶行业的人员变动并不会结束,接下来可能还会有新的消息传出。但对于企业发展来说,虽然失去了比较核心的智驾人才,但无论是站在各公司角度还是整个智驾圈来看,人事变动属于常态,并不会影响企业的整体走向。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智能驾驶领域本就人才短缺,人员流动能够加强行业内的技术和经验交流,给一些年轻人提供了更大的舞台。伴随人才的走动,一些经验和知识将被传递给更多的人,给行业培养更多的技术性人才,推动智能驾驶行业的不断发展,更有望形成多点开花的局面。整体来看,智能驾驶行业正在加速发展,高级人才流动是其最好的增速剂。 ▲最新活动▼

▲推荐阅读 ▼富士康一季度净利下滑56% 称电动汽车未来多数会走向专业代工反向操作!小米竟宣布不做AI大模型了?阿里云:十年之期已到,创始人回归马化腾:腾讯不出AI半成品,有些人太急了
传三星电子开发XR芯片,剑指高通
寒武纪裁员:软件研发部门为重灾区


戳“阅读原文”报名OFweek 2023(第八届)人工智能产业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