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今天小编分享两位餐饮企业家对预制菜的理解和发展动向,分别是临家餐饮集团董事长邱尚振和德叔鲍鱼创始人张河德。
邱尚振表示“预制菜如何成为餐饮企业第二增长曲线?”,德叔鲍鱼创始人张河德认为传统餐饮企业电商突围之路,“预制菜让美食轻而易举,要想把预制菜做好,必须永远将消费者放在第一位。”
临家餐饮集团邱尚振:预制菜如何成为餐饮企业第二增长曲线?
我有一个爱好,总想用来龙去脉思考一个事情,这个东西产生必定有根源,怎么来的,可能就决定了它的去向。
比如今天想跟大家探讨的话题,预制菜为什么会出来,是谁在呼唤它,什么条件催生它出来,让它出来的原因可能就是我们做预制菜的归属,也就是去向,该往哪里走。
预制菜很早就有了,像方便面、罐头等等,为什么这几年才变得火热?一定跟某种条件变化有关系。
到底是谁在呼唤预制菜?到底是什么东西在促成预制菜如此快速的发展?我想这里面要从商业创新这个最底层的逻辑来考虑。
1、是什么催生了预制菜?
我认为商业创新的方向或者根无外乎就三点。第一是让它的品质变得更好,第二个获得它的代价更低。
这当中又分成两种,一个是金钱代价更低,也就是更便宜,第二个是时间代价更低就是更方便。
所以,我把商业创新的方向归纳成这三点,怎么让产品变得越来越好、成本价值更低,让顾客获得更方便。
后来我在想是什么在催生预制菜?说白了就是现在雇佣工资太贵了,餐厅租赁太贵了,所以最热切想做预制菜的不是食品工厂,而是餐饮。
或者说,预制菜是消费者或者家庭呼唤的吗?我看家庭买预制菜的真的不多。以我为例,我当时自己做预制菜,天天家里用自做的预制菜,这个热度只保持了一个月。
后来我发现不对,在家吃饭这个场景其实对预制菜的要求很高,我发现在家自己做饭拿出半成品后,家庭吃饭的氛围感和温度就没了。所以,不是家庭在呼唤预制菜,是餐饮企业在呼唤它。
其实,我今天聊的很多观点都是有底层逻辑的,我的底层逻辑不超过三个,所谓“大道至简,事不过三”,从这三个里面找规律,找组合,就能找到为什么做这个事情的最大依据,这个事就能成了。
催生新事物的出现有两大方面,一个叫机会,另一个是成本。成本结构的变化或者讲生存环境变化会催生出新物种。
所以,我认为真正在呼唤预制菜的其实是效率和成本这两样东西。
效率,指更快更方便,成本是更便宜。因为在我看来工资还会更贵。
现在的人餐厅用餐越来越急躁,越来越快,能不能转移很多东西到外面去,是这个东西在呼唤预制菜。所以,在我看来当下真正预制菜的客户一定是在餐饮,而且是最大的客户。
我们跟零售企业元初有合作,真正的预制菜在元初的销售量很低,元初门店都开在社区,主打面向家庭。
这些顾客到底买什么?我发现顾客买得最多的是现做的东西,根本不是包装的。
中国人有一种文化是不信任文化,你用盒子一包,预制菜这个名字一叫,完蛋了,它是不是不新鲜了,是不是原来就做好了,什么时候做的,生产日期到底是真还是假的。
不信任,顾客天生对商家有一种不信任,我发现元初什么预制菜卖得最好,现包的饺子,现煮的丸子,现卤的卤水,现切的猪肉,都是一个字“现”,眼见为实。
所以,我认为呼唤预制菜的是更便宜和更方便。套用商业创新的三个方向,我们就要思考预制菜的市场在哪里?从底层逻辑里找预制菜的机会,可能会更有针对性。
2、预制菜的机会
在我看来,用餐就三个场景,一个在家里,一个在公司,一个在外面,或者叫第三空间和下馆子。
我们现在来对号入座,从商业创新的三个方向“更好、更便宜、更方便”,从定位的角度上,最多只能三者取其二,你很难面面兼顾。
如果三者都很优秀,是超级物种,太少了,只能抓住两点作为你的优势,尽量照顾第三点。那么,三三怎么两两组合?
一、第一个在家用餐。我觉得要解决两点:一个是更好,指的是食品安全和营养。
为什么要在家做饭?因为家里有小孩,有老人,所以在家吃饭的第一个一定是更好,我说的好是营养健康,其次我能不能做得更好吃。
第二个是更便宜,所有高频次的东西,一定要更便宜,只要高品质消费,如果没有更便宜,我消费不起,高频的东西必须考虑便宜。
在家吃饭有没有讲究方便?当然也讲究,但是在家吃饭在我看来本来就不方便,你说叫预制菜真的就方便了,要不要洗锅洗灶洗碗,不方便;
如果真的要方便,就叫外卖,做预制菜有方便过外卖吗,没有,你要抓住一个更好更便宜,更方便的是尽力而为。
所以,如果说我们的预制菜能够让家庭觉得你更好,这个市场才能打开。
二、第二个在公司。在公司要实现就不是更好,更好都挺贵重的,在公司吃饭就讲究两个点:
第一个更便宜,因为频次也很高,天天中午都要在外面解决,必须便宜。
第二个是解决方便,因为时间太短,吃饭时间太短,所以我们发现在中午生意好的,都是那些快餐店和食堂,一到晚上生意就不好了。
所以,我认为预制菜最大的机会之一是更方便,更便宜催生了预制菜,所以我认为这三种用餐场景最大的机会就在公司吃饭这个环节。
在外吃饭,我有时间,没钱才不得不这样做,所以对应出现的就是很多预制菜在大量供应快餐店,服务食堂。
三、第三种场景下馆子。下馆子是把握这三个里面的两个:更好和更方便,它做不到更便宜。
我们现在还能在外面的馆子中吃到每人一百元左右,还有人服务。接下来很难了,成本结构的加剧会让这种现象消失。
所以我认为现在还在做一百多元客单的企业是很有危机的,对上顾客会用高品质要求你,对下人家会用快餐店质疑您的价位,你为什么这么贵?
以后外面出来吃饭,要么是高级的馆子更好更方便,要么是低级的馆子更便宜更方便,没有中间的馆子了,中间的馆子给到家庭了。
我们做餐饮或者做预制菜的机会,无非就是这三个机会,并不是希望说大家三个都沾一沾,最怕就是三个都要沾一沾,一定要找到自己的位置,集中发力。
所谓的战略就是当你这个战略是对的,你的反面也是对的,这叫好战略。如果你的反面是不对的,不是机会,那这个战略本身绝不是好战略。
比如说你走高端,走低端量大一定也是一个机会。如果走中端,走中间,中间是一个过渡阶段,不会长久存在,是最容易被替代的物种,最容易被边缘化。
识别二维码
获取更多精彩
新食材洞察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