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行业关注/
2021年医疗美容机构评价结果发布
2021年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组织对北京等16个省市区的56家医疗机构开展了评价工作。经过省级协会组织申报、资格审查、现场初评和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组织现场复评等,完成全部评价工作。根据医疗美容机构等级划分标准和参评机构的现场评价得分,共有47家医疗美容机构达到A等级。
具体名单见下方链接:
https://mp.weixin.qq.com/s/P0-Ykh81cAIovL2YRup-Kw
观点:在医美行业突出问题曝光后,对符合标准的专业医美企业评级不仅可以为行业重拾信心,也给消费者吃了一颗定心丸。“树立标杆,成为标杆”的正能量导向还将激发行业加快标准化步伐。
/政策关注/
“医用冷敷贴”凉凉了
本月1号已经不再允许“医用冷敷贴”这种产品上市。
2021年12月31日,国家药监局发布“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的公告(2021年第158号)”,明确删除“医用冷敷贴、医用冷敷头带、医用冷敷眼罩、冷敷凝胶”等品名,同时公布了禁用成分目录。
自2022年1月1日起,所有产品应当按照新修订的《第一类医疗器械产品目录》实施备案,其中这四类产品需要在2022年4月1日前完成备案变更。
观点:在新一版的《关于第一类医疗器械备案有关事项的公告》正式发布时,医用冷敷贴,也同时成为历史。
/行业动态/
当下,正值2022年“金三银四”的求职季,却出现了魔幻的一幕。“化妆品行业今年太难了,已经倒了一批工厂和品牌,经常听到裁员和原地解散的消息。”有员工在社交平台反应,因为疫情和生产线调整,自己突然之间就被解雇了。无疑,新冠疫情引发的“后遗症”,还在持续影响美妆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有的化妆品企业不仅需要裁员节流,在新条例加速落地之下,也在经历最难招人季。尤其是在化妆品新规施行之后,一些高端人才的缺失,凸显了化妆品制造业的用工荒。比如像质量安全负责人、功效检测员、化妆品法规专员等岗位已经是业内妥妥的C位需求。
观点:疫情下市场整体低迷,在这种大环境下,从工厂、品牌、平台、代理商、门店等等美妆产业的每一个环,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政策监管/
首例!化妆品宣称“制药标准”被罚
近日,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一则行政处罚信息显示,某(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在其天猫网店发布“百年药企联手中山大学”、“以制药的标准生产化妆品”等宣传内容,被罚款10万元。
截自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行政处罚决定书认为,该公司宣称自己“以制药的标准生产化妆品”,或误导消费者商品与“药妆”存在关系。事实上,新规之后,以类似文案进行宣传的化妆品产品并不鲜见。
观点:据近年处罚案例发现,此次或是新规之后,监管部门首次针对业内这类宣传开出罚单。这意味着,以后化妆品企业不能再这样打擦边球了。
/动态关注/
新化妆品检查抽样专用章启用
日前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公告称,为加强化妆品监督检查工作,根据《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关于印发化妆品安全高风险信息“直通车”检查制度的通知》(药监综妆〔2021〕111号)要求,自2022年4月1日起启用“国家药监局化妆品检查抽样专用章”,印章式样如下:
内容参考:化妆品财经在线、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官方号、化妆品观察、国家药监局
点击“阅读原文” 预登记享优先入场▼买家参观:18911847121(微信同号)
商务合作:18611331787(微信同号)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如对本文文字、图片版权有疑问请联系18611331787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