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我们已经在广东、湖北试验,效果非常好,充10分钟8分钟就可以走,充电的集装箱还可以继续做储电。”3月31日-4月2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3)在京召开,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金成作“亿纬锂能动力电池发展新阶段”主题演讲。
“那时候做电池很艰难,在武汉大学,我们打了六个字‘锂电池我爱你’写在墙上。”刘金成首先回顾了自身做电池的经历,当时搞科研的手段就是一个剪刀和一个兼容池,最多的时候还可以用上万用表,锂电池就是这么发展起来的,此后又参与研发了二氧化硫电池、二氧化锰电池、亚硫酰氯电池等等。他说,到现在,亿纬锂能生产的亚硫酰氯电池、镍钴电池到了全球最高水平,和日本的同行处于同一水平线上。亿纬锂能做了两项重大的基础项目,一个是智能电表的建设,全国5亿多个电表有4亿多用的是亿纬锂能电池,另一个是高速公路停车系统中的电子标签,90%用到亿纬锂能做的亚硫酰氯电池和电池电容器,大大提高了ETC通行效率。“和做动力电池的同行相比较,我们就要幸福一点,要做这么多的事情”。他总结,亿纬锂能一路走来都是“喜新不厌旧”,过去做的东西一直在做,做动力电池从来不是“不成功便成仁”的心态。“但是,做锂电池必须要坚持,因为周期很长,我们光做37度的恒温试验就要36个月以上。”刘金成说,亿纬锂能三足鼎立的业务结构让公司能够更稳健运行,即便市场有一些波动,锂电池的人心里也要安静、要有长期打算,因为这个行业规模巨大。话说回来,刘金成认为,市场的波动,特别是供应链的准备不足,可能造成一段时间内交付困难,为此在2018年、2019年,亿纬锂能围绕供应链进行了比较大规模的投资,与行业里面的头部企业成立了22家合资公司,主要是为了供应链保障,应对交付和控制成本。他说,通过多年努力,中国动力电池安全性得到了根本性改变,而亿纬锂能交付了差不多有十几万台车的电池,以此为基础,接下来考虑的是成本和设计。围绕动力电池系统,亿纬锂能在结构设计、热管理设计方面优化空间、优化结构,以来提高电池的装载量、提高空间利用率,把续航里程提高。他指出,大圆柱、大铁锂正是通过一个新的结构特征来改善空间利用率,或者是,减少结构方式来降低成本。“我们惊讶地发现,一些中高端品牌车企,也非常在意成本,即便是卖几百万元的车,电池的价钱也是要和你谈一下的,虽然降价空间相对车价微不足道,但是用商业思维来看,它一定是有成本的。我们不仅要把性能做得越来越好,也要在性能和成本之间找到结合点。”展望2023年,刘金成说,行业将在电池的结构优化和成本选择方面做出选择,并与电池的快充能力和快充网络的建设紧密联系起来,后者的建设是解决电动车发展的最后一个瓶颈问题。“我们如果把电池的快充提高到10分钟,就可以让所有的用户非常方便地体验,车载电池量也会下降,同时推动对锂钴镍材料需求下降。”刘金成认为,超级快充技术应该采取直流方式来完成,而不需要大规模的、超大功率的充电桩来实现,因为这对电网的冲击比较大,而用一个大电池来给电池充电则很容易。
阅读推荐Reading Recommendation加入通讯录

加入联盟


企业分布地图

关于活动

电话
15502131410
邮箱
dandan.sun@heliexpo.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