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二月下旬的东北,春寒料峭。与天寒地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系列项目开工活动在长春热火朝天地隆重举行。全省39个汽车产业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约440亿元,标志着吉林省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之路从计划书走向了开工地。汽车产业是吉林省最重要的支柱产业,一系列“上台阶”工程项目的开工正在焕发着新活力。
日前,Automechanika Shanghai和《汽车与配件》一行来到长春,见证着老工业基地的欣欣向荣。
“上台阶”工程项目
助力吉林汽车产业腾飞
据吉林省工信厅提供的数据,2023年,吉林省将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项目167个,总投资近千亿元,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超1200亿元。这些项目将分布在长春、吉林市、四平、辽源、白城、延边等地。
2022年,吉林省汽车产量稳居国内市场前三强,产业产值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41.1%。尤为值得关注的是,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首次登榜,成为目前东北地区体量最大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
今年1月19日,50条的《关于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的意见》明确提出:立足长春,带动全省,努力抢占新能源汽车发展新赛道,全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2025年,汽车产业规模达到万亿级。
“举全省之力支持一汽创建世界一流企业,大力实施汽车产业集群‘上台阶’工程,推动吉林汽车产业向着万亿级规模迈进。”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长春会见德国大众汽车集团董事会主席、保时捷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奥博穆一行时着重指出。
一时间,“一汽”、“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万亿级规模”等成为整个吉林省汽车工业的热词。
在长春的汽车大路上,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和中国一汽红旗繁荣工厂三个新能源汽车产业重量级项目咫尺相望,成为支撑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迈向新能源时代的“黄金三角”,同时也吸引了更多供应链企业聚集。
总投资358亿元的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项目。计划于2024年底投产,规划年产量超过15万辆,新增就业3000人,附近30公里内将集聚50%的项目配套供应商,发挥强链延链补链的巨大作用。
一汽弗迪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项目,一期项目配备最前沿的动力电池工艺技术,年产能可达到15GWh,能满足20万辆新能源车的需求,创造3500人就业岗位。随后还将谋划二期、三期工程。
4月6日,中国一汽“All in”新能源战略推进会在总部会议中心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邱现东指出,发展新能源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一汽创新发展的唯一选择。他还强调,总部各单位及分子公司要以“红旗”为标杆,全领域、全价值链“All in”新能源,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
长春市汽车产业集群纪实
被誉为“新中国汽车工业摇篮”的吉林省长春市正在牢牢抓住“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共享化”机遇,以中国一汽为依托,积极主动加快汽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步伐,布局新产业,发展新业态,强链补链,努力抢占全球新一轮汽车产业发展制高点。
长春市汽车产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整车、零部件、人才培养、产业协同等完善的产业链条和发展集群,为长春市经济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撑。
长春拥有红旗、奔腾、解放、大众、奥迪、丰田等整车品牌,专用汽车企业18户,整车产能达173.5万辆。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内零部件企业在保障集群内整车生产配套的同时,还不断向集群外发展,提高市场竞争能力。截至2021年,全市拥有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384户,亿元以上211户。其中,100亿元以上1户,为富维安道拓;50亿元以上7户,分别是大众一汽平台、佛吉亚排气、纬湃汽车电子、一汽富维、一汽铸造、大陆汽车电子、采埃孚富奥;10~50亿元31户,分别是一汽富维东阳、富奥股份、丰田发动机、旭阳集团、大陆电子、富奥石川岛、伟巴斯特、华翔等。2021年,全市规上汽车零部件实现产值1591.8亿元,同比增长0.9%,占汽车工业总产值的25.9%。
围绕着一汽,长春已经打造了完善的产业链集群,并且形成了产业协作。新能源整车、关键零部件、智能网联等产业生态也逐渐完善。
值得一提的是,长春还拥有雄厚的创新能力和人才基础。长春市拥有一汽集团、东光集团等78家国家级及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具有较强的整车及零部件开发能力,在新技术研发和自主品牌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长春市还具有发展汽车制造业的人才优越条件,现有技术熟练的汽车产业人员10余万人,全市共21所高校开设了汽车专业,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长春理工大学、长春汽高专、长春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储备了大量的汽车人才;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为长春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整车研发、人才培养和产品创新的技术支撑。
长春汽车产业集群内零部件企业主要为一汽集团配套,伴随着中国汽车工业的高速发展,一汽集团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19年,中国汽车产业结束了20年的高速增长,进入了中低速发展期,集群内零部件企业迫切需要走出去,争取外向型订单,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走出去 海阔天空
2022年,长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下降10.1%。从主导产业看,七大产业产值下降10.4%,其中汽车产业下降13.9%。
围绕着一汽,长春市一方面继续加大引入外埠零部件企业进行补链,另一方面助力当地自主零部件企业走出去拓展更多的外向订单。
作为长春当地的许多零部件企业多年前就已经开始“走出去”拿外向订单的典范,吉林省通用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吉通”)就是其一,并于10多年前就走出国门。
吉通,这家通过并购完成了铝锻、铝铸和铝铸锻毛坯技术的国产化布局,其铝锻造产品在全球排名靠前,某些转向节产品甚至名列全球市场一二的地位。疫情前年营业额就达30多亿的吉通无疑是行业的“隐形冠军”。据吉通执行总经理李晓轩介绍,疫情前吉通的年增长幅度高达30~40%,但这几年和所有零部件企业一样受疫情影响很大。
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下,将轻量化推向了高潮。在碳纤维产品因成本高企无法大规模应用情势下,铝制品无疑是当下最优的解决方案之一。吉通目前的客户除了传统车企外,还给蔚小理以及比亚迪等电动车企业供货。吉通的产品目前涵盖转向系统、制动系统、悬挂系统、座椅系统、空调系统、传动系统、变速系统等七大系统,扮演着助力汽车行业减重的重要角色。
吉通的“走出去”还体现在其在德国慕尼黑设立的研发中心。时间回溯到2010年,吉通先后在德国和法国收购了两家企业,为了更好地对接海外业务,吉通2016年在德国慕尼黑成立研发中心。该研发中心的成立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大大提高了研发过程中各种沟通和确认的时效性,实现了真正的同步研发设计。
作为一家高度依赖原材料的公司,吉通通过各种降本方式增效。例如,业务向产业链上游延伸,铝棒自产自用实现降本的同时还可通过外销创收,高价值的专用机床设备几年前就开始自己生产,这些做法均可大幅降低成本。吉通也在向集成供应商方向发展,以总成方式交货提升产品价值。
“尽管目前市场还没有恢复到疫情前状态,但基于对行业前景的看好,我们还是按既定目标和规划在推进。”李晓轩说的三大发展目标是:打造全球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打造完整的汽车零部件工业体系;打造中国智能制造示范产业园。围绕这三大目标,吉通确定了"三步走"战略。
第一步,建成汽车零部件轻量化研发与生产基地,到2016年,完成100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实现产能100亿元布局;第二步,建成汽车底盘零部件全覆盖研发与生产基地,到2021年,完成300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实现产能500亿元布局;第三步,建成全球知名汽车零部件研发与生产基地,到2026年,完成500万平方米工业园建设,实现产能1000亿元布局。
吉通的前6个专项产业园都已开工,第7个产业园正在建设。
在长春,有更多的企业迫切地希望走出去,获得更广阔的空间。其实,走出去的另一个捷径是参加全球性的行业展会,对接更多商机。
Automechanika Shanghai聚焦技术创新,打造新趋势下卓越的全球汽车业服务平台
Automechanika是汽车行业知名的展会品牌,13个展会广泛分布于全球汽车行业活跃的国家及地区,凭借各地的宣传网络与合作资源拥有全球超过60万专业观众数据。其中,Automechanika Shanghai自2004年举办至今,致力于为海内外业内人士搭建集信息交流、行业推广、商贸服务和产业教育于一体的专业平台。
Automechanika Shanghai今年2月份于深圳成功举办了特展,在国门尚未完全打开之时,特展便迎来了来自89个国家及地区的106,383名专业观众的积极参与。其丰富全面的产品结构呈现出汽车产业链变化与发展趋势;同时,展会提出的“技术创新趋势”主题通过四大活动区的设置深刻反映出汽车产业技术变革、商业模式创新发展的多元内容,为与会者提供了优质、高效的参与体验,也让行业人士对即将于11月29至12月2日举办的上海展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目前,由几十家吉林省企业组成的地方展团确定将参与Automechanika Shanghai展会。吉林展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吉林省正加快推动整车、零部件、后市场‘三位一体’协调发展,打造万亿级、世界级汽车先进制造业集群之路,为此打开更为广阔的销售渠道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看好Automechanika Shanghai(上海展)在全球汽车业影响力与资源网络以及CAPAS(成都展)在国内西南区域多年深厚的办展积累,希望能从内贸与外贸的角度同时发展,推动企业积极开拓广袤的海内外市场,寻求商贸、技术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同心同行,携手共进
Welcome to Automechanika Shanghai
法兰克福展览(上海)有限公司
电话:+86 400 613 8585
电邮:auto@china.messefrankfurt.com
中国机械国际合作股份有限公司
电话:+86 10 8260 6772
电邮:autosh@sinomachint.com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展会官网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