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2023第十二届中国航空工业国际论坛,由上海士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航空工程进展》主办,西安市投资合作局、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陕西省航空学会、江西省航空学会、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协办,以“打造航空工业新高地,紧抓产业经济新机遇”为主题,将于2023年4月20日至21日在陕西西安盛大开幕。
【联系我们】
Jennifer DU
T|(86 21) 6095 7202
M|86 178 5851 2991
E | jennifer.du@shine-consultant.com
组委会阵容
— 主 办 单 位 —
士研咨询成立于2005年,致力于为组织领导者提供沟通交流与专家智库平台。通过二十年沉淀与积累,覆盖了金融与投资、交通与运输、消费与文旅、医药与医疗、能源与资源、高科与电信、公用与政府等产业领域,服务着全球500强和万余家领导型企业,汇聚了百万余名机构决策者,并与千余家产业权威机构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士研咨询秉承专业立身的理念发展队伍,现拥有百余名专业的资深人员,核心管理团队都具有十五年以上的专业经验。
《航空工程进展》创刊于2010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主管,中国航空学会和西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期刊。据2018年12月《航空工程进展》编辑部官网显示,《航空工程进展》第二届编辑委员会拥有顾问23人、编委61人。据2018年12月19日中国知网显示,《航空工程进展》共出版文献816篇、总被下载102694次、总被引2154次;(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405、(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250。据2018年12月19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航空工程进展》载文量为823篇、被引量为1243次、下载量为22917次、基金论文量为212篇;2015年影响因子为0.20。
— 协 办 单 位 —
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以下简称:“西安航空基地”)坐落于西安市东北部,距离西安市行政中心38公里,东接关中环线,西临京昆高速,南跨清河两岸,北连阎良城区,常住人口2万余人。西安航空基地于2004年8月由国家发改委批复设立,2005年3月正式启动建设,是国内首个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201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西安航空基地升级为国家级陕西航空经济技术开发区,是目前我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国家级经开区。西安航空基地是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北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安先进制造业强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和支撑。
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航空工业西飞民机)是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成员单位,是集民用飞机研发、总装集成、市场营销、用户服务为一体的民用飞机制造企业。公司积极构建完备的民机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与国际接轨、功能健全的民机产业布局。当前主要产品包括新舟系列涡桨支线飞机、民用货机,以及人工增雨机、遥感机、医疗救护机等多用途飞机。公司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合作倡议、民用航空工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以及中国航空工业新发展战略等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已交付各型号新舟飞机100多架,扩大了中国民机的品牌影响力。
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源于1958年创建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成立的宇航院系之一。1988年12月,在宇航工程系的基础上成立了航天工程学院。2003年7月,更名为航天学院。在60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院始终坚持以培养高素质航天创新人才为己任,服务国家和国防重大战略需求,为国家航天事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贡献力量。近年来先后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学校“三全育人”先进集体等荣誉,学院部分团队先后荣获陕西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陕西省优秀教学团队等荣誉。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
1964年2月中国航空学会在北京正式成立。同时,成立了飞机设计与强度核心组(结构设计及强度专业委员会、结构与强度分会前身),是中国航空学第一批成立的五个专业分支机构之一。首任组长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德荣教授担任,副组长由西北工业大学黄玉珊教授担任。1979年航空学会第二届理事会决定更名为结构设计及强度专业委员会,2009年航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决定更名为结构与强度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结构与强度分会自1979年成立第二届分会以来,历任的主任、副主任及各位委员为分会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我校航空学院(原飞机系)著名教授黄玉珊、叶天琪、吕国志、孙秦、李玉龙等分别担任了分会第二到九届主任委员。特别是在中国航空学会的领导下,依托挂靠单位西北工业大学的支持,在九届主任委员李玉龙教授和总干事王生楠教授的带领下,分会借助国家航空蓬勃发展的东风,为促进我国航空结构与强度技术的发展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分会目前已成为了航空结构与强度学科建设、专业规划、技术攻关、知识传播、人才培养的大平台、大舞台。
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
中国航空学会预测与健康管理分会是挂靠于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下的,主任委员是李应红院士,联合团队为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623),空军工程大学(空工大),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有限公司(商发),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615),西安交通大学(西交大),西北工业大学(西工大)。
陕西省航空学会成立于1965年,是航空科学技术工作者自愿结成依法登记成立,并经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接纳的全陕西省性的学术性非营利法人社会团体。据2018年7月陕西省航空学会官网信息显示,学会拥有团体会员单位36个,个人会员达到5010人,学生会员320人。
江西省航空学会成立于1979年,现已吸纳会员3000余名。自该学会创建以来,一直以“增进学术交流,扩大科普教育”为宗旨,每年都要进行5-10次学术交流和科学普及教育活动,为我省科学界的学术交流和科学技术向广大青年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
上海市无人机产业协会由上海龙华机场等12家单位共同发起,旨在推动上海市无人机产业有序健康发展,推动无人机企业积极参与上海科创中心和智慧城市建设及上海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为无人机领域的产业调研、数据统计、信息发布、技术培训、标准制定、产品推介和合作交流发挥作用。协会的业务主管单位为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部分已确认发言嘉宾
“ 冷劲松
中国科学院院士
冷劲松,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Foreign Member of Academia Europaea),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国家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现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未来技术学院院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智能材料与结构中心主任、哈尔滨工业大学国际应用力学中心主任、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复合材料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增材制造产业联盟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力学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物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增材制造医疗器械专业委员会共同理事长、国际智能和纳米材料杂志主编。冷劲松教授长期从事智能材料制备、力学分析、结构设计及其应用研究。当选美国科学促进会(AAAS)、国际光学工程学会(SPIE)、英国物理学会(IOP)、英国皇家航空学会(RAeS)、英国材料、矿石和冶金协会(IMMM)等多个国际学会会士(Fellow)及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Associate Fellow。获国际复合材料委员会(ICCM)World Fellow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 高思翔
波音民用航空市场销售中国区副总裁
高思翔现任波音民用航空市场销售中国区副总裁,他也是波音全球民用航空市场销售领导团队成员。他常驻北京,负责领导在中国的波音民用飞机和服务销售业务。
此前,高思翔曾担任中民投航空租赁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带领一支国际化的团队开发建立了遍布全球的飞机资产组合。此前,他于2007年加入筹备期的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帮助交银租赁建立起价值逾100亿美元的优质飞机资产组合,与全球超过100家航空公司、租赁公司、金融机构、制造商和维修企业开展广泛合作。高思翔的职业生涯开启于微软合资公司微创的高级工程师岗位。
出生于中国西安的高思翔拥有复旦大学的电子工程学士学位和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金融硕士学位。
“ 舒振杰
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首席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
舒振杰,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专家;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航空综合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研究员;SAC TC435/SC1全国航空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无人驾驶航空器分委员会秘书长/委员,国际无人机系统标准化协会(筹备)秘书长,广东省无人智能系统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ISO TC20/SC16国际标准化组织航空航天委员会无人驾驶航空器分委员会WG5(无人机检测与评价标准)工作组组长,牵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工信部和民航局联合发布的“无人驾驶航空器标准体系建设规划指南”编制工作,主持无人驾驶航空器领域多项国际国内标准制定工作。
“ 杨春霞
中国商飞民用飞机试飞中心,首席信息官、副总工程师兼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
杨春霞,2000年毕业于北航自动控制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员,曾任中国商飞试飞中心测试工程部部长,现任中国商飞试飞中心首席信息官、副总工程师兼科技与信息化部部长。
20余年军、民机试飞从业经验,多次到FAA、美国国家试飞员学院等地学习,获国防科工委、中航工业、中国商飞等科技进步奖20余次,技术专利和软件著作权10余项,多篇SCI、核心期刊论文发表,获评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中国航空学会“青年科技奖”。
曾负责大型客机网络化测试系统、试飞“一体化改装”、大型客机水配重系统、模拟电负载系统等多个重大项目;在担任架机试飞负责人期间,组织完成了高温高湿、高寒等多项难点试飞任务。目前,负责飞行试验领域的科研和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相关工作。
“ 曾思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所长
曾思,研究员,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航天伺服及控制技术研究,曾获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学技术奖项。
“ 孙大伟
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副总设计师
孙大伟,硕士,研究员。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副总设计师。工作领域包括航空电子系统总体设计、系统综合与仿真,驾驶舱显示与告警系统、综合模块化航空电子系统等技术领域,有丰富的民用飞机型号项目研制经验,先后主持AG600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主航行系统、C919驾驶舱显示与告警系统和机载网络交换机、通用飞机航空电子系统设计等研制工作。曾获航空工业集团型号研制个人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一次,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发表论文级专利等6项。
“ 杨宇
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强度所副总工程师
杨宇,博士/研究员,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健康管理专业一级技术专家,强度所副总工程师,从事结构健康监测、智能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与工信部、科技部、装发、军科委等渠道多项重大科研项目和重点型号攻关任务,在运20、C919、CR929机身筒段等多项重点型号地面试验中开展损伤/失效监测与评估,加快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在型号试验中的应用,并在C919试飞验证机、北京四号线地铁列车、顺丰航空B757货运飞机及某型教练机上开展了在役装备的状态监测,提升了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应用水平。发表SCI、EI收录论文五十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项、获省部级奖项5项。
“ 闫稳
航空工业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总工程师
闫稳,1997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信息工程专业,至今任职于航空工业计算所,现任副总工程师,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机电综合与能量管理方向的特级技术专家。
先后主持和参与研制了飞机机电分系统中的数个重点型号项目,练就了出色的技术科研攻关和项目组织管理能力,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各项预研和型号任务。在重点型号中机电综合化管理、分布式远程接口、集成化燃油和扭矩测量等方向实现了国内技术零的突破,军事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 周建平
新疆大学副校长
周建平,新疆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被评为“新疆优青”、“天山英才”,新疆天山雪松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获得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航空航天重大专项课题负责人,我国短电弧高效加工技术领域领军人物。
“ 钱惠德
中国民用航空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处长
钱惠德,工学硕士、高级工程师,民航华东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处处长。自1990年起,从事航空器适航审定,擅长航空器飞行性能和飞行品质评审。完成的主要项目:AC311、AC311A、AC313型直升机的型号合格审定,担任审查组组长;ARJ21-700型飞机型号合格审定,担任审查组副组长;ARJ21-700型飞机生产许可审定,担任审查组组长。
“ 王妙全
中国航发商发材料工程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
王妙全,中国航发商发材料工程部副部长,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商用航空发动机材料研发及工程化应用研究工作。
“ 刘雅星
西飞民机信息化总监
刘雅星,研究员,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长期从事航空数字化工程工作,曾担任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信息化专家、智能制造专家组成员、中航飞机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航空工业一飞院一级技术专家。现任中航西飞民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信息化总监。在航空制造业数字化工程领域有近三十年的工作经验。获省部级、集团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次,三等等奖8次,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次,国防科技工业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次,集团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1次,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先进个人1次。在某型号研制中荣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二等功,新舟700飞机研制集团公司一等功,并在多型号预研、首飞、研制、定型等工作立功数次。在《航空制造技术》、《飞机工程》等期刊发表科技论文数篇。
“ 谢鹰
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
联通航美网络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共党员,高级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中国互联网协会 特聘专家,机载公众通信联盟政策专委会副主席,中国宇航学会 卫星应用专委会委员,民航局专家库专家,航空互联网自媒体:老鹰漫谈坛主。
工作期间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20余项,合作编著职业规划类书籍《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IT》。工作以来所承担网络咨询项目、规划、软课题研究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大奖,其中国家咨询工程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优秀设计银奖1项,国家优秀规划奖1项,中国联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优秀奖项18项,国家第二届5G创新应用大赛决赛二等奖(排名第一)。2017年开创航空互联网垂直自媒体《老鹰漫谈》,陆续发表近150篇文章。
“ 徐健
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发动机强度研究室主任
徐健,男,1980年,硕士,高级工程师,中国航空研究院一级技术专家,现任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发动机强度研究室主任。长期从事飞行器结构热强度分析与试验技术研究、航空发动机强度分析与试验技术研究以及实验室能力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近年来致力于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强度试验技术研究方面的工作。带领团队开展了发动机主轴复杂载荷静力疲劳试验技术、叶片高低周复合疲劳试验技术、发动机机匣高温高压试验技术等多项关键技术攻关。曾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能力建设先进个人、中国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项科研成果,上海市航空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公开发表论文10余篇,专利10余项。
“ 刘存良
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动力与能源学院副院长
刘存良,教授,博导,洪堡学者,西北工业大学动力与能源学院副院长,陕西省航空动力系统热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高效冷却与精准化热分析方向的研究工作,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入选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获得了陕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国防技术发明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科技奖励,以及“航空强国中国心”突出贡献一等奖、陕西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学术荣誉;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燃气轮机传热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航发集团科技委“气动、燃烧与传热”专业委员会委员等学术兼职。
“ 许悦雷
西北工业大学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教授
许悦雷,1975年生,汉族,教授,博导,无人系统技术研究院战场感知与作战运用研究所所长,陕西省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防科技国家级专家。
主要从事智能深度感知与目标探测、视觉导航与机器学习、嵌入式智能系统设计等方面研究。
“ 刘宏明
航空工业自控所研究员,集团特级专家
刘宏明,航空工业自控所研究员,集团特级专家。先后主持和参研过战斗机、运输机、民机等多型号飞机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研制。在飞控系统总体设计、伺服控制和控制律等方面有主要研究。
“ 王建华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工装部部长、型号总工艺师、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
1982年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制造专业,获学士学位。1982年8月份进入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工作,历任车间工艺员、转包生产项目经理、型架分厂技术厂长、技术装备总厂总工程师、西飞公司副总工艺师。1999年,被评聘为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1993年4月至1996年3月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读工业外贸专业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2003年9月至2008年8月,在上海航空特种车辆有限责任公司任总工程师、总工艺师。
2008年9月至今,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工作,历任工装部部长、型号总工艺师、公司副总工程师兼ARJ21型号总工艺师。
具有40多年的飞机制造事业生涯,从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飞机整机制造经验,其中具有军机制造20年的经验,民机制造20年的经验,对飞机制造已经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境界,成为国内不可多得的知名的飞机制造方面的专家。
“ 马玉娥
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导
马玉娥,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教授/博导、航空结构完整性研究所所长。1999年至2006年在西北工业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2007年-2010年获得欧盟框架6项目资助在英国Cranfield大学开展合作研究,与CAA专家组主席Phil Irving教授合作“飞行器整体结构的力学性能评估、疲劳断裂特征及其残余应力的影响机制”。2011年UCLA访问教授,2016年美国德克萨斯大学访问教授。现担任中国航空疲劳与结构完整性专家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级项目5项,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各航空研究所合作项目多项。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陕西省航空学会一等奖、全国徐芝纶力学奖、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在国际国内权威期刊发表SCI学术论文100多篇。为国际期刊I.J. Fatigue, MSEA, EFM, EFA, J. of Aircraft 等等审稿专家;研究方向:增材制造等先进飞行器结构的完整性;结构疲劳与断裂;复合材料设计与分析;混杂复合材料结构力学;结构损伤容限分析;高温结构力学;疲劳断裂数值新方法(相场法、近场动力学方法)。主讲课程5门:本科生课程,结构有限元分析;硕士生课程3门,飞行器疲劳与断裂(中英文),热力耦合基础与应用; 博士生课程1门,飞行器结构耐久性与损伤容限分析。
“ 温宇轩
湖南华曙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北大区客户经理
“ 金海良
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发动机总体研究部部长
金海良,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发动机总体研究部部长,国家某重大项目5000千瓦级民用涡桨发动机副总设计师。
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历任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发动机压气机研究部主管设计师、副主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部长助理,发动机总体研究部党总支书记/副部长、副部长(主持工作)、部长。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航空发动机型号研制、预先研究和新型航空动力技术发展工作。
“ 张宏
亿航智能副总裁
张宏先生于2015年加入亿航智能公司,现任亿航智能公司行业应用副总裁,负责推进无人机在行业应用领域的技术平台构建,应用生态整合和营销模式推动的相关工作。
加入亿航智能之前,张宏拥有近十五年数据通信和行业应用解决方案从业经验,曾负责多家世界500强企业行业应用及数据通信服务领域的合作项目,拥有软件工程硕士学位。
“ 王海滨
星逻智能创始人兼CEO
王海滨,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自动化专业,硕士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王海滨精通无人机工业应用和无人机电池管理与充电,具有 近20年无人机相关行业经验,2017 年,创立星逻智能,担任星逻智能CEO。2019 年,王海滨荣获“中国无人机行业十大风云人物”年度大奖。2019 年,王海滨荣获国家工信部“绽放杯”5G 应用大赛全国一等奖;2019年,王海滨获得“姑苏领军”与“园区领军”人才称号。2022年,获得江苏省“双创人才”称号。2022年,获得“无人机行业领航者”称号。
王海滨创办星逻智能,研发出无人机赋能系统系列产品,在无人机自动化应用方面实现了国内无人自动化技术突破,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义,其产品远销国外,是中国出口海外的第一套无人机自动化产品。目前星逻智能在上海、苏州、南京、杭州等地均设立子公司,项目遍布全国。
王海滨曾主持参加各类项目数十余项,目前,其个人已获得发明专利近10项、申请中发明专利20余项,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2021年,王海滨应邀参加TED演讲,向世界介绍中国的无人机人工智能巡检的成果。目前,其创立的星逻智能扎根于无人机新能源巡检领域,研发出针对于风、光、电、气的无人机专业巡检软件,项目遍布全球,为践行绿色能源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持续更新,未完待续…
大会议程
D1
上午
主 论 坛
数字时代航空工业的机遇与挑战
D1
下午
主 题 论 坛
航空发动机的转型与升级
D2
全天
主 题 论 坛
航空工业的创新与实践
(扫码获取完整议程)
十一载发展历程,感谢一路有你
参与方式
普通参会
近距离聆听业内最前沿动态,了解航空工业发展趋势与前沿技术。
主题演讲
聚焦航空工业行业实践与发展,紧跟政策导向的话题设置,定制主题演讲。
展台推介
特设展台推介,拥有与现场30+权威演讲嘉宾,150+国内外知名企业,300+重量级参会嘉宾互动的机会。
圆桌讨论
与业内权威专家领导同台,共同探讨航空产业发展突破的关键问题。
颁奖典礼
航空工业“凌云奖”,历经十一年的沉淀,深受行业认可,旨在嘉奖和推介航空领域具备技术创新、业务创新的企业。
》》》详情请添加底部小助手微信或致电咨询,更多企业定制化参与方式等您来
( 报 名 通 道 )
( 小 助 手 微 信 )
CONTACT US
Jennifer DU 杜女士
T|(86 21) 6095 7202
M|86 178 5851 2991
E | jennifer.du@shine-consultant.com
扫码关注我们
扫一扫
关注我
— 往期回顾 —
全新升级 性能加倍——智航无人机V330Plus新品发布![]()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