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1)制取方便,可以批量生产;
2)价格低廉,性价比高;
3)性能稳定,不易发生爆炸;
4)导电性好,提高充放电能力。
锂电池集流体材料
(来源:曾宏凯,《电池铝箔市场发展趋势》)
金属极薄带材是构建集流体的关键材料,性能优良的金属极薄带可以满足设备高速发展轻量化的要求和更长的电池寿命。其中铜箔、铝箔凭借优异的材料性能和成熟的制取工艺,成为了最常用的集流体材料。此外,由于有望解决电池的起火问题,新型多功能复合集流体材料被认为是锂电材料端的重大革新,甚至被认为有机会重塑产业链。复合集流体是一种新材料,它以“金属/高分子材料/金属”叠加的“三明治”结构替代原来的纯金属箔(正极为铝箔,负极为铜箔)。中间高分子层主要是PET、PP、PI等更轻更便宜的材料,约能代替4微米厚度的金属。PET具备最佳的抗拉强度、弯折性能、耐高低温性能、绝缘性能等,但其突出的劣势是不耐强酸强碱,在电解液环境中易被腐蚀,因此需要电芯厂调整电解液配方来改善。PP耐酸性好,可在高温电解液环境中维持良好性能,但其韧性不足,高速涂布时易断裂,影响整体良率;除此,双星新材、宝明科技等厂商都曾反映,PP材料与铜层的结合力不及预期。PI材料在力学指标、电化学性能、耐高温等方面的综合优势突出,但生产成本过高,难以满足降本增效的产业需求。综合来看,PET的应用已相对成熟;PP体量较小,正在攻克金属附着力难点;PI材料还未进入导入阶段。01
铜箔
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集流体,充当负极活性材料的载体;同时又充当负极电子收集与传导体,其作用则是将电池活性物质产生的电流汇集起来,以产生更大的输出电流。尽管锂电池铜箔在锂电池成本占比不高,大概在5~10%左右,但对电池综合性能具有重要影响。目前制作锂电铜箔的主流工艺为电解铜箔,压延铜箔产量微乎其微,复合铜箔为新型工艺。复合铜箔工艺流程为:
1)将PET离子生成4.5μm PET膜;
2)采用磁控溅射设备,使非金属材料PET膜(或PP膜)金属化,作为电镀前的金属打底层;
3)采用电镀设备,在金属化后的PET膜打底层两边镀铜,使各边厚度增厚至1μm,最终形成6.5μm的PET镀铜膜。
02
铝箔
虽然铝箔的导电性能不如铜箔强,但是铝箔的密度远低于铜箔,高性能和高能量密度化要求的轻量化通过铝箔可以很好的体现出来,当同等质量时,采用铝箔的集流体电池充放电能力较强,且价格与铜箔相比要更加便宜。铝箔可以在其表面产生致密的氧化膜,在作为电池正极集流体时,不易被电解液腐蚀,并且可以增加与正极活性物质的粘附性。据测算,1Gwh三元锂电池对铝箔的需求约300-450t,1Gwh磷酸铁锂电池对铝箔的需求约400-600t。动力电池是对电池铝箔需求增长贡献最大的下游需求,储能锂电池未来增长潜力大。(1)轧制铝箔铝箔一般采用轧制工艺生产,且工艺较为成熟。通过对铝锭的多次轧制以及热处理得到轧制后的初加工产品,其中轧制过程包含了粗轧和精轧。最后,要将初加工产品进行进一步处理,包括表面处理、切割、包装等过程,得到最终的箔材成品。参考资料:
1、陈守东等,《金属极薄带在锂离子电池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2、冷大光,《2021年我国电子铜箔行业经营状况及发展趋势》
3、王帅,《我国电解铜箔技术现状与趋势前瞻》
4、曾宏凯,《电池铝箔市场发展趋势》
5、郭磊等,《锂离子电池集流体铝箔表面改性研究现状》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进粉体产业交流群请加中国粉体网编辑部微信:18553902686
2023先进正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
在锂离子电池中,正极材料的成本占比高达30%-40%,是最为关键的原材料之一。当前,受电动车、储能等市场的带动,磷酸铁锂,三元等正极材料正处于市场高速发展阶段:老牌厂商,上游跨界,企业转型……各投资项目不断刷新产能上限。材料性能也不断取得突破,以适应终端应用对电池长续航,高安全性的迫切需求。
同时,锂资源价格的大幅攀升也迫使企业开始寻找中低端市场的替代品,钠离子电池获得市场青睐,并在短期内获得了极大关注。以普鲁士白为代表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市场热度不减。
在此背景下,针对各类正极材料的产业化技术与国内外市场状况 ,中国粉体网将于2023年8月15-16日(14日签到)在重庆举办“2023先进正极材料技术与产业高峰论坛”,旨在为正极材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搭建深度交流的平台 ,开展产、学、研合作 ,助推正极材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会务组:
联系人:解经理
联系方式:15010096957(同微信)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