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1.整体情况
目前,在沪深主板、创业板和北交所上市的阀门企业共有15家,其中主板9家,创业板4家,北交所2家。截至2022年4月29日,15家披露了上市公司年报数据。下图是各上市公司年报主要数据披露情况一览。2.沪深主板企业(9家)
本次共统计在沪深主板上市的阀门企业(或与阀门行业关联度较高企业)9家,聚集了行业大部分龙头企业。纽威股份(603699)
报告显示,2022 年纽威股份全年订单、技术、产量等业绩指标得到提升,坚持中高端阀门的产品定位,持续自主创新,完善科学可持续的技术研发体系,扩大阀门产业规模,保持年产销量的国内领先地位,持续提升产品的国内和国际市场份额。1、 提升上游产业链研发、生产及供货能力①工艺升级。纽威股份下属铸锻件子公司持续进行工艺研究和创新,对产品进行设计工艺升级,不断降低产品毛坯的成本②拓展市场。进一步扩大铸锻件下游应用行业领域,覆盖油气装备、风电能源装备、石化—压力容器装备、工程机械和阀门行业。2、深化与国内外高端用户的共同发展①扩大市场渗透。在继续与全球能源行业巨头继续开展深度战略合作的同时,参与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重要项目中,并助力全球能源可持续转型,减少全球碳排放,助力全球碳中和。②开办纽威阀门培训基地。基地为客户提供涵盖材料、结构选型、应用、行业标准等多维度的培训课程。③加强联系与沟通。与客户一起探讨包括碳中和阀门、区块链、弹性供应链管理、信息安全管理、知识产权保护等课题,加深与客户在多领域的探讨与合作。江苏神通(002438)
报告显示,2022年,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经济环境,江苏神通紧跟国内核电技术进步,持续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致力于核电专用阀门及系统装备的研制和开发,持续布局冶金、能源化工、氢能源、半导体装备等领域。1、持续优化产品。①持续推进产品研发。改进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优化产品结构和市场布局,在满足高端特种阀门市场需求的同时,积极拓展通用阀门市场。②新取得授权专利34件。截至2022年12月31日,江苏神通拥有有效专利366件,其中发明专利55件、实用新型专利309件、PCT2件。中核科技(000777)
数据显示,在国内阀门行业中,中核科技的研发实力处于领先地位,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拥有一批关键阀门的国产化成果,在核电、石油石化高端领域具备领跑优势。1、科研创新工作取得新进展。①重大项目按期推进。“揭榜挂帅”部分课题高质量结题,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②校企联合科研成果显著。联合华东理工大学申报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项目 1 项;成功获批苏州市工业设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引进第二位博士后。2、持续做好市场开发,订单承接取得新成效。①实力得到认可。入围中石化和中石油的年度框架,继续成为高端阀门的主力供应商;被多个单位评为“优秀供应商”;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超大口径蝶阀项目完成;成功获得 KOC 和 KNPC 合格供应商资格认证;阿曼、莫桑比克、卡塔尔等市场取得“零”的突破;成功进入俄罗斯市场。②稳步拓展新材料市场。签订一批有机硅、多晶硅和新能源六氟磷酸锂电产品需求旺盛行业企业的订单;中标中科院低碳燃气轮机试验装置高温高压阀门,为此类国家重点项目后续市场开发获取了业绩。伟隆股份(002871)
伟隆股份是国内较早从事给排水阀门生产的企业之一,定位给排水阀门行业,专注于城镇给排水系统、消防给水系统、空调暖通系统、污水处理系统、天然气阀门系统五大应用领域。1、产品认证。公司申请获得美国 FM/UL 检测机构审核认证的消防产品水流指示器、监控开关、控制阀、减压阀等,多数为国内同行业中首家获得 FM/UL 认证的产品,使得公司的产品跻身于国际先进水平行列。2、项目投产。公司募投项目“大规格及特殊用途阀门项目”的投产,大幅提升了污水处理系统阀门产品的生产制造产能,增强了公司开拓污水处理系统领域业务的市场竞争力。川仪股份(603100)
报告显示,川仪股份实现营业收入 637,017.81 万元,同比增长 16.10%;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57,902.93 万元,同比增长 7.49%。1、市场拓展发力。公司新增订货同比增长 12%。自动化仪表及控制装置业务在石油化工、新能源、电力等市场均实现较快增长。①应用行业。石油化工(含石油石化、化工,下同)、装备制造、冶金市场订单占比居前。②市场区域。华东、西南、华北订单总量领先。智能调节阀、智能执行机构、温度仪表、分析仪器、智能变送器等产品营收同比增幅 16%-37%。新增近 90 个自动化解决方案,并积极推进解决方案的典型示范应用。2、研发升级,创新提质。①研发投入 4.55 亿元,占营业收入比 7.14%,实施国家级、省部(直辖市)级科研项目 44 项,参与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制定 11 项。应流股份(603308)
报告显示,应流股份全年营业收入实现 21.98 亿元,较上年增长 7.73%,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2 亿元,较上年增长 73.75%。2022年取得的成绩包括:1、全年累计研发投入 3.49 亿元,连续三年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 10%,公司及下属子公司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61 件,已获得授权 119 件。2、报告期内,“航空发动机大型薄壁机匣高温合金精密铸件”项目获得“华中数控”杯全国机械工业产品质量创新大赛金奖,应流铸造获批“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应流股份获“第四届中国铸造行业综合百强和分行业排头兵企业”称号。智能自控(002877)
报告显示,智能自控拥有全资子公司 5家,在全国多个城市设立 4S 售后服务站,逐步树立起具有鲜明特色和优势的“卓越的控制阀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形象。1、中高端阀门定位,实现进口替代。形成了 P 系列单座套筒阀、M 系列套筒调节阀、W 系列蝶阀、R 系列球阀、Z 系列物料阀、F 系列防腐阀、Y 系列自力式调节阀、J 系列角型控制阀、T 系列三通调节阀等系列产品。2、注重人才吸纳与培养。顺利完成第一期员工持股计划第一个锁定期公司层面 2021 年业绩考核指标,通过二级市场减持 505,200 股,实现了员工与公司价值的共同成长,进一步增强了公司员工的稳定性和核心竞争力。永和智控(002795)
报告显示,永和智控持续稳健发展肿瘤精准放射治疗及阀门管件业务,实现营业总收入 98,973.66 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86%;实现利润总额-1,007.14万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127.63%。阀门类产品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1.57%,同比减少5.29%,订单量有持续下降的趋势,未来会以新产业突破为发展重点。1、持续推行阀门管件生产工序升级。对原有工艺锻造流程进行部分合并,改进原料配比技术和废料的回收工艺,最大化提升产品的经济效益。2、对部分车间实施机器人技术改造。通过投入的机械化手臂,全智能化的完成工艺流程操作,有效提升信息化、自动化、智能智造水平。3.创业板企业(4家)
万讯自控(300112)
本报告期,万讯自控实现营业收入 109,784.04 万元,同比增长 15.85%;受部分原材料涨价及产品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毛利率略有下降至 48.35%,但仍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万讯自控主持和参与起草的行业标准达到 39 项,并将各项标准贯穿于研发、生产全过程,保证了产品质量,也在行业探索新技术、新产品的过程中抢占了先机。浙江力诺(300838)
报告显示,2022 年度浙江力诺实现营业收入101,282.88 万元,同比增长 47.14%;营业利润 11,794.97 万元,同比增长 22.96%;利润总额 11,772.97万元,同比增长 22.7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680.67 万元,同比增长 25.26%。1、持续加大研发投入。①产品研发重视技术的积累与创新。持续加大下游行业应用产品的技术开发力度,加强高端产品开发,拓展常规产品的应用赛道,丰富公司产品线。②报告期内公司新增 10 项专利授权;参与制定全国团体标准 T/QGCML547-2022《智能阀门定位器》、国家标准 GBT26481-2022《工业阀门的逸散性试验》和国家标准 GBT13927-2022《工业阀门的压力试验》。冠龙节能(301151)
报告显示,冠龙节能 2022 年度实现营业收入为 93,334.19万元,较上年减少 10.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180.70万元,比上年减少 47.06%,主要经营目标销售收入、净利润、回款率等弱于预期,主要系受经济环境下行、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叠加影响,导致公司经营环境面临较大的压力。春晖智控(300943)
报告显示,2022年春晖智控实现营业收入 49,263.41 万元,同比下降 7.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7,532.99 万元,同比上升 4.35%。 春晖智控立足于国内大而统一的市场及其完备高效的制造供应链,把握“双碳目标”、“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等产业趋势及政策支持,同时延展至国际市场的推广与应用,形成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的相互推动机制、实现产品的持续创新与迭代升级。4.北交所企业(2家)
中寰股份(836260)
报告显示,2022年中寰股份实现营业收入26,935.3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 25.55%;实现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464.28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 3.56%。通过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继续深耕当前领域,保持公司在该行业的领先优势。2022年取得的成绩包括:1、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签订了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工程(永清-上海)南通-甪直段的气液执行机构供货合同,产品最大配套 56” CL600 球阀,为目前为止我国口径最大的管道球阀。2、被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京阀门供应储备中心授予“2021 年度优秀执行机构供应商”称号。常辅股份(871396)
报告显示,2022年常辅股份营业收入及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应因是受市场竞争及新冠疫情影响,普通产品及智能产品销售订单较上年减少,部分订单受疫情影响交期延缓;核电产品在手订单较多,但交货期主要集中在 2023 年度。未来常辅股份将继续深耕阀门执行机构细分领域,走“核电产品”、“民用产品”相结合的道路。加强科研平台的建设,研发适应华龙一号、CAP1400、CAP1000、AP1000 等不同核电机组技术要求的阀门电动执行机构和核级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等产品。4.述评
以上,我们对2022年阀门上市企业的年报情况进行了梳理,可以看到上述企业在市场、技术、产品、产能、推广、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不少可借鉴之处,下面我们一一进行述评。加快阀门国产化虽然我国阀门行业企业数量众多,但国内阀门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严重。当下,国内经济内循环为中国自主品牌的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宏观环境和历史机遇,阀门产品进口替代的需求更是十分强烈,国产化阀门高端产品市场步伐加快。1、纽威股份。纽威生产的轴流式止回阀相继取得国产化鉴定、防火认证等相关资质;成功交付 40”300LB 大口径高温吹扫三偏心蝶阀,打破了进口厂家在高温蝶阀领域上的垄断。2、智能自控。形成 P 系列单座套筒阀、M 系列套筒调节阀、W 系列蝶阀、R 系列球阀等系列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推动数字化转型《“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提出,到 202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大部分实现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应用智能化;到 2035 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网络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化。1、川仪股份。新增 1 个数字化车间、5 条智能生产线,累计建成 40 条智能生产线、6 个重庆市数字化车间。2、浙江力诺。携手华为打造瑞安首家业内标杆数据中心样板点,引进国内先进的华为智能模块化数据中心。END
出品 |《阀门》期作者 | 刘介文图片/资料 | 网络《阀门》杂志是中国阀门行业唯一一本学术期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在推动中国阀门行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欢迎业内人士订阅。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