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01
氮化硅的前世今生
1857年Deville和Wohler首次报道了Si3N4的合成方法,他们合成了一种称之为硅的氮化物的产物,但他们未能弄清它的化学成分;1879年Paul Schuetzenberger通过将硅与衬料混合后在高炉中加热,把得到的产物报道为成分是Si3N4的化合物;1910年Weiss和Englhart在纯的氮气下加热硅单质得到了Si3N4;1925年Friederich和Sittig利用碳热还原法在氮气气氛下将二氧化硅和碳加热至1250-1300℃合成了Si3N4。因Si3N4相对复杂的结构,可能形成较大的声子散射,导致Si3N4一度被定义为低热导率材料。1995年,Haggerty和Lightfoot等人借助固体传输理论,提出200~320W/mK或许是β-Si3N4陶瓷热导率的极值,这也为Si3N4作为高导热材料提供了理论支撑。2002年,借助经验势函数,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Hiroshi等重新计算了α-Si3N4和β-Si3N4单晶体的理论热导率,得出二者具有差异性的高热导率:α-Si3N4单晶理论热导率沿a轴为105W/mK,c轴为225W/mK;β-Si3N4单晶理论热导率沿a轴为170W/mK,c轴为450W/mK。02
传统理论影响氮化硅热导率的因素
固体热传导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电子运动导热,称为电子热导;另种为晶格振动的格波(声子)传播导热,称为晶格热导。Si3N4为强共价键化合物,具有较宽禁带宽度,因此Si3N4材料传热机制为声子传热。理论计算Si3N4热导率是将其作为无缺陷的单晶材料,这时声子的传输不受干扰。而目前实验中所实现的Si3N4最高热导率仅为177 W/mK,远低于传统理论450W/mK的预测值。人们普遍将实验值与理论值的不匹配,归结为实际制备的陶瓷为多晶Si3N4。人们认为,对单晶Si3N4来说,晶格热振动不受任何阻碍,因此具有较高理论热导率。但对多晶Si3N4材料而言,陶瓷不致密形成的气孔、添加烧结助剂形成的晶界相、晶格内部缺陷等都会成为热传输过程中的阻力。影响Si3N4陶瓷导热因素主要有晶粒大小和取向、晶格缺陷、第二相成分及含量等。晶粒大小和取向由于β-Si3N4本征热导存在各向异性,晶粒的定向排列会改变Si3N4陶瓷的热导。Hirao等人通过流延成型或挤出方法使得晶粒定向排列,制备出的Si3N4陶瓷沿流延方向热导率最高可达155W/mK;Zhu等人通过加入不同纤维状β-Si3N4作为晶种,使用强磁场使晶粒定向排列,制备出的样品c轴方向上热导率为176W/mK。此外,人们认为增加晶粒尺寸可减少晶界数量,在声子传输过程中受到的影响降低,从而提高陶瓷热导率。Kitayama等人通过建立理论模型来表征晶粒大小和第二相厚度对Si3N4陶瓷导热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随晶粒的长大,第二相含量和晶格缺陷减小,这是提高热导的关键。Si3N4陶瓷微观组织普遍以双态结构存在,即由细小β相晶粒(≤2μm)组成的基体相和大尺寸β相晶粒(≥2μm)相组成,大尺寸β相晶粒含量的多少对Si3N4陶瓷热导起着决定性作用。Yokota等人研究了原始粉体粒径对Si3N4陶瓷微观组织和热导率的影响,发现使用粗颗粒粉体为原料,所制备陶瓷中大尺寸β-Si3N4晶粒的直径和长度都有所减小。当大尺寸晶粒(≥2μm)含量为38.9%和57.1%时,其热导率分别为128W/mK和140W/mK。因此,决定Si3N4导热的因素不仅仅是晶粒尺寸大小,大尺寸晶粒的含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晶格缺陷Si3N4中的缺陷会成为声子散射中心,降低声子平均自由程,进而影响材料热导率。其中,晶格氧缺陷是降低Si3N4陶瓷热导的主要原因。在烧结过程中,Si3N4粉中的氧原子以二氧化硅的形式发生固溶反应,该反应可由下面公式表示:03
沉寂20余年,氮化硅理论热导率极限预测终起波澜
在上述文献理论预测的推动下,人们坚信Si3N4的理论热导率上限为450W/mK,并一直不断实验来提高β-Si3N4样品的热导率,持续了二十多年。不过近日,犹他大学Tianli Feng教授团队提出,之前关于Si3N4理论上限的预测值本身并不正确。通过第一性原理,该团队揭示:室温下β-Si3N4的理论热导率上限沿c和a轴分别只有169W/mK和57W/mK,并不是之前认为的450 W/mK。此预测不需要依靠拟合参数或经验势函数,因此普遍比较准确。通过预测值与多组实验数据在较宽温度范围内的比较,研究者发现之前的实验中已经达到理论热导率上限,因此,实验上继续提高纯度和颗粒大小并不会提高热导率。作为对照,文中还计算了α-Si3N4,其热导率沿c和a轴分别为116W/mK和87W/mK。参考资料:
1、张伟儒,《第3代半导体碳化硅功率器件用高导热氮化硅陶瓷基板最新进展》
2、Hao Zhou、Tianli Feng,《Theoretical upper limits of th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Si3N4》
3、王月隆,《氮化硅粉体合成及其高导热陶瓷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4、白云飞,《晶格氧对氮化硅陶瓷热导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进粉体产业交流群请加中国粉体网编辑部微信:18553902686
第二届半导体行业用陶瓷材料技术研讨会
在半导体芯片设备中,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成本约占10%左右,当前市场基本被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垄断。如何实现光刻机等半导体设备中先进陶瓷部件的国产化,解决当前芯片行业“卡脖子”问题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内先进陶瓷企业面临的巨大机遇与挑战。 同时,随着新能源汽车、5G、人工智能、物联网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以碳化硅、氮化镓为代表的第三代宽禁带半导体材料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先进陶瓷在半导体行业将迎来更大的应用市场。 在此背景下,第二届半导体行业用陶瓷材料技术研讨会将在江苏苏州举办,旨在为半导体和先进陶瓷行业搭建沟通平台,交流先进技术,互通行业信息,促进产业链合作,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会议热诚欢迎行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出席,同时欢迎公司、企事业单位展示技术成果,洽谈产、学、研合作。会务组
联系人:任海鑫
电 话:18660985530(同微信)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