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设备的点检通常可分为开机前点检、运行中点检、周期性点检三种情况。
(1)开机前点检就是要确认设备是否具备开机的条件。
(2)运行中点检是确认设备运行的状态、参数是否良好。
(3)周期性点检是指停机后定期对设备进行的检查和维护工作。
2.点检的内容
设备的点检内容如下所示。
(1)定点。即确定设备点检的部位、项目。
(2)明确点检方法。即完成一个点检项目的手段,例如目视、电流表测量、温度计测量等。
(3)制定点检基准。点检基准是指一个点检项目测量值的允许范围,它是判定一个点检项目是否符合要求的依据。判定基准不是很清楚时,可以咨询设备制造商或根据技术人员(专家)的经验值进行假定,以后逐渐提高管理精度。
(4)设定点检周期。即一个点检项目两次点检作业之间的时间间隔。
(5)确定点检项目由何人实施。
3.点检表格的制定
点检表格是对设备进行点检作业的原始记录,通常包括以下项目:点检项目、点检方法、判定基准、点检周期、点检实施记录和异常情况记录。
以下分别是某公司发电机的开机点检表、运行点检表和周期点检表,以供参考(见表4-2、表4-3和表4-4)。
表4-2 发电机开机前的点检表
No. | 点检项目 | 判断标准 | 结果确认 |
1 | 燃油油位 | 绿色范围 | |
2 | 负荷开关 | 关闭状态 | |
3 | 速度转换开关 | 低速状态 | |
4 | 机油油位 | 标定范围内 | |
5 | 冷却水位 | 标定范围内 | |
6 | 风扇皮带 | 无松动损伤 | |
7 | 输油管阀门 | 开启状态 | |
8 | 蓄电池 | 观察孔呈绿色 | |
9 | 机身 | 无杂物 | |
满足开机条件后签名、开机 |
注:结果确认栏里,正常记“√”,不正常记“×”。
表4-3 发电机运行点检表
No. | 点检项目 | 正常状况 | 结果确认 |
1 | 油箱油位 | 绿色范围(200~400升) | |
2 | 电源指示灯 | 亮 | |
3 | 输出频率 | 50赫兹 | |
4 | 输出电压 | 380伏 | |
5 | 输出电流 | 绿色范围(0~1064安) | |
6 | 输出功率 | 绿色范围(0~560千瓦) | |
7 | 单/并机开关 | 并机状态 | |
8 | 高/低速开关 | 高速状态 | |
9 | 电池开关 | 开启状态 | |
10 | 负荷开关 | 开启状态 | |
11 | 过滤器报警 | 无 | |
12 | 启动钥匙 | 运行状态 | |
13 | 冷却油压 | 绿色范围(4~7千克/厘米2) | |
14 | 冷却油温 | 绿色范围(小于100摄氏度) | |
15 | 冷却水温 | 绿色范围(小于90摄氏度) | |
16 | 充电电流 | 绿色范围(0~15毫安) | |
17 | 转速表 | 1500转每分 | |
确认人签名 |
注:结果确认栏里,正常记“√”,不正常记“×”。
表4-4 发电机(房)周期点检表
No. | 点检项目 | 点检方法 | 判断标准 | 周期 | 结果确认 |
1 | 机体状态 | 目视 | 干净无损伤 | 次/周 | |
2 | 油路和油阀开关 | 观测试验 | 灵活无锈蚀 | 次/周 | |
3 | 蓄电池 | 观测试验 | 无溢液、电量足 | 次/周 | |
4 | 应急照明灯 | 观测试验 | 功能正常 | 次/周 | |
5 | 空气过滤器 | 清洁或更换 | 干净无损伤 | 次/周 | |
6 | 燃油泵开关柜 | 观测清洁 | 电流电压正常 | 次/周 | |
7 | 机油及过滤器 | 测试或更换 | 油位油质正常 | 次/周 | |
8 | 皮带松紧度 | 测试 | 松紧正常 | 次/周 | |
点检者盖章 | |||||
异常 记录 | 确认 |
注:结果确认栏中,良好○;要维修×;修理中▲。
4.设置点检通道
点检通道的设置如下所示。
(1)在设备较集中的场所应考虑设置点检通道。
点检通道的设置可采取在地面画线或设置指路牌的方式,然后再沿点检通道,依据点检作业点的位置设置若干点检作业站,这样能有效地避免点检工作中的疏忽和遗漏。
(2)点检通道的设置要领如下所示。
① 点检时行进路径最短。
② 点检项目都能被点检通道中的站点所覆盖。
③ 沿点检通道,点检者很容易找到点检内各点检作业点的位置。
5.点检实施
在点检前,可由技术人员对操作者进行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设备原理、构造、机能的培训,然后再开始组织进行点检。
按照《装备保障管理(CPM)》的观点,在工厂效益贡献并不明显的设备管理维修方面,搞任何变革或创新,都要从简单容易、快速有效的敏感点入手,尽量先低调小范围试点,待取得明显成效后再理直气壮的向上级要人要“政策”、大张旗鼓的甩开膀子大干。当然了,简单、有效、敏感点的选择是有技巧的,想必资深设备主管们都心中有数。
下面是一位老师傅整理的简单起步的点检要点,供大家推行点检时参考...……
1.明确点检的目的为了准确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及劣化程度,对影响设备正常运行的关键部位进行管理制度化、操作技术规范化的检查维护工作称为设备点检。所谓“点”,是指设备的关键部位,通过检查这些“点”,就能及时、准确地获取设备技术状态的信息。(点检对劣化倾向管理比较有效,重点在趋势预测上,随机性故障不应是点检的关注重点。)
2.简单实用的八定一成定点:确定点检设备关键部位,薄弱环节;
定项:确定点检项目即检查内容(与技术水平匹配和仪器仪表配套,什么时代了,切莫拘泥于什么口眼耳鼻手方式);
定标:确定判断正常与否的标准(根据设备技术要求、实践经验);
定期:设定检查的间隔时间(主要依靠经验和重要程度);
定法:确定点检方法(需不需要解体?停机?用什么仪器(五感还是简单仪表)——一开始不要搞什么日常点检、精密点检的职能划分);
定人:确定检查项目的实施人员(最好实行专项专机专业负责,有利于发现异常);
定表:确定表单格式和记录要求(这个是必须的,只要对接到位,也是可以适当灵活的);
定流程:确定点检与维修的接口和工作流程(责权利要分清);
成闭环:步步落实,持续改进,闭环管理。
3.客观评价,切忌夸大其词日本企业统计推行点检管理制度后达到了四个目的:
设备维修费用下降,幅度达到5%上,5年合计下降幅度达到20%特别好的一家工厂5年维修费用下降了30%,提高了企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设备故障大大下降,故障率从平均1.5%下降到0.4%,突发故障发生次数下降了50多倍,需要抢修的突发故障下降了2倍多,故障停机时间下降了3.5倍;
计划维修比例上升,计划准确度提高,预防维修和计划工作按时完成率提高,计划维修项目提高3.5倍,非计划维修下降70%;
设备投资回报提高,设备可利用率提高25%。
以下文章是一位设备员的发言稿,表达了其对设备点检的一些独特看法,特与大家分享一下。一、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点检制
设备管理在企业生产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企业的生产主要是人操作设备给我们生产出产品。因此,掌握设备的动态至关重要,掌握了设备的动态,下一步针对设备情况采取的措施将会是有的放矢。因为水平和经验的因素,也许刚开始的措施是不合理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只要用心,我们会很快迈上一个新的、更高的台阶。那么如何掌握设备的动态呢?途径很多,我认为就目前我们的现状,点检制是比较适合的。点检制搞好了,以后配以更先进的仪器仪表,就达到了在线检测。
点检制搞好了,我们在掌握设备的动态的情况下,逐步从“故障被迫性维修”向“预防性维修”转变。我曾经在设备主任的位置上干了五年,也有一些体会,最明显的就是你不知道什么难心事儿明天在等着你,维修工像救火队员一样到处扑火,你忙的团团转,领导的脸拉得老长,可收效又如何呢?我认为是负数,因为这么个忙法,你越忙对正常生产的影响就越大,生产效益就越差。过去曾经有种这样的说法:“我们的维修工越闲,说明我们的生产越正常”,我认为这也是不对的!这样会更进一步促使自己成为一个救火队员。
维修工在设备正常运转时必须有所为
那么,他们做些什么呢?我认为要做基于点检制基础上的“预防性维修”,意思就是根据点检制基础上获取的信息,维修工有的放矢的提前做工作,在合适的时间实施维修。维修工在设备发现苗头到实施维修这段时间需要做材料备件准备、方案准备等,在实施维修前可以跟生产进行联系,使设备维修对生产的影响争取做到最少。我认为这就是推行点检制的目的所在,它最主要的好处就是让人处于有序状态,把工作做到前面,把影响降到最低。
二、我对点检制的一点认识
车间一把手必须要是推行点检制的坚强支持者
我是1997年到冶炼厂闪速车间参观学习时第一次接触点检制这个词的,当时觉得这挺好,就把人家的各种资料有意留着,想以后参考借鉴。但是,后来当设备主任时面对很多问题想推行点检制时,却因种种原因只好搁浅。直到去年我到提升工区,有这个条件了,另外,提升工区的实际情况也需要我们必须使设备管理的理念有个变化水平上个台阶。否则,人员少、任务重、安全性要求高、系统脆弱的现状根本无法满足矿里的出矿需求。
点检制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它涵盖车间管理的方方面面,它的推行涉及几乎所有人员培训、运作系统的设计等,它的运作涉及经济考核、生产跟设备的协调等。如果车间一把手不大张旗鼓的的推行,推行后不坚决维护它的运行,哪个人还能做成这件事?反过来,如果车间主任想做成这件事,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点检制不必是一成不变的模式
我们推行点检制前,参考了冶炼厂的一些做法,但是有区别。推行后又到选矿厂三选车间、二矿区西主井参观,发现每处都有不同。人家的东西不一定适合你,或者虽然好但自己的条件达不到。所以,只要保证点检制的本质意思不变,运行模式可根据自己的条件进行设计。适合的就是好的!
比方说点检卡我们是要求每班投到点检箱里的,而三选矿和西主井的是每月一本的;专职点检员人家每个车间都有五六位,而我们都是兼着别的职的。
所以,我们不必老考虑我们的条件达不到,只要冷静的分析我们的条件,一样可以设计出完全实用的点检体系。只要达到了为“预防性维修”提供准确可靠信息的目的、保证设备安全可靠运行的目的,就是好的!
三、点检制给我们的回报是丰厚的
我们工区是从2006年4月份开始酝酿和准备,6月底开始正式推行点检制的。今年二月份,在装备部设备科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又进行了较大的修正和规范。从推行点检制以来,我工区共避免重大事故4起,发现隐患及存在的问题122起,设备造成的非计划性停车由2006年上半年的平均52小时/月降低到目前的20小时/月以下,目前各级点检均显示出了良好的运行效果。
从开始准备到推行的头几个月,我们感到确实很忙,本身的故障检修就够人受的了,还要憋着劲去做预防性维修。从一种体系转轨到另一种体系谈何容易,但我们憋着劲硬是挺过了转轨的阵痛。到去年十月份,基本完成了转型。
完成转型以后,车间管理者就比较轻松了。主要抓点检工作每个人是否尽到自己的职责,维修工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判断和联系何时进行停机检修,根据判断当中的失误适时修改点检标准等。在此基础上,针对出现故障频率较高的地方进行技术改进,做到持续稳步地提高。这样就完全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了。
总之,我认为推行点检制并基于此上的预防性维修,刚开始时挺累,最多半年步入正轨后,管理者虽然也做大量的工作但心不累了,管理高效了。
可见,点检制带给我们的回报是丰厚的!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