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工环境:致力于成为化工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引领者

来源:世展网 分类:农业行业资讯 2023-05-22 12:05 阅读:9178
分享:

2026年中国(上海)国际农用化学品装备及植保器械展览会CACE

2026-03-17-03-19

距离313

在江苏南通举办的2023年中国农药行业责任关怀大会、第八届全国农药行业环保技术交流会、第十期农药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班等责任关怀主题系列会议期间,《世界农药》采访了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南工环境”创始人徐炎华教授,下面跟随记者的镜头,一起了解下南工环境的技术创新优势。

Q

首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A: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是我们南京工业大学的一个高科技的学科型公司,已经创办了十几年,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瞪羚企业,还入选了江苏省双创团队。目前有2名国家重大人才工程专家领衔的200多人的创新团队,现有住建部环境工程专项设计甲级资质、住建部环保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等。我们率先在全国倡导“三废联治”,主要服务于化工行业,以研发创新为引领,化工技术手段为主、多种技术集成综合解决化工以及农药行业“三废”疑难问题。我们的技术特色是发展先进的环境催化技术,解决农药等化工行业废水,废气,特别是有毒恶臭气体,有机危废的处置和综合利用等技术难题。

南工环境依托学校化工、生物、材料、环境、安全等优势学科,通过校内多学科交叉和校外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这十多年来已经获得1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3项是废水废气方面的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是科技进步二等奖。目前我们依托的学校平台,包括2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1个国家级材料化学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化工也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我们南工环境和学校的环境工程研究院、环境学院共建了8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包括江苏省化工环保新材料研究院、江苏省化工污染控制与事故应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石油化工行业VOC污染治理协作组副组长单位、江苏省工业VOC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国石油化工行业煤炭清洁转化节水减排工程实验室、江苏省工业节水减排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工业污染场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等。南工环境从创业之初也得到了学校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一直坚持以创新研发作为核心竞争力,我们的理念就是创新立司、创业报国,我们的愿景是化工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引领者,这十多年大家都是奔着能为化工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的使命感,齐心协力地在做研发和成果转化的工作。

Q

这十多年来有哪些典型的研究成果呢,请您给我们简单介绍下。

A:首先是多元协同催化氧化技术,早在2010年就获得了石化行业的科技进步二等奖。农药废水是典型的精细化工废水,处理难度很大,毒性高、浓度高、组分很复杂,化工废水毒性高、难以生化处理,必须经过充分的预处理把废水的毒性降下来,然后才能通过传统的活性污泥法脱除有机物。当时看到很多企业都是靠稀释生化甚至稀释排放的办法,缺乏非常必要的预处理,我们经过多年研究,开发了多元协同催化氧化技术,能够把高毒、强毒降到低毒、微毒,帮助很多企业实现达标排放,因为不需要兑水,还能控制好总量,整个系统会非常稳定地运行。

第二,我们看到化工行业特别是农药、医药行业有很多高盐废水,通过多年的研究研发了新型的耐受盐环境的催化剂,优化设计反应器结构,开发了含盐废水催化氧化技术,这个也是在2010年就获得了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大量地应用于农药等精细化工企业。

第三,为解决企业污水需要提标改造或中水回用的问题,我们开发了高效低耗臭氧催化氧化技术,早在十年前就率先在全国进行应用,除了精细化工,也有很多应用于石油化工甚至煤化工行业。

关于废气方面,尤其是恶臭气体给企业带来很多困扰,制约农药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开发了“光电波氧”新型催化氧化技术,去年获得了石油化工行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叫农药行业VOC治理技术创新与工程示范。另外,我们在固体废弃物处置,特别是废盐这个共性难题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Q

刚才您提到三废处理里多元协同催化氧化预处理技术在处理高浓有毒废水方面较业内其它技术有较大的优势,请您谈谈这个技术以及目前在行业内的使用情况。

在农药行业,多元协同催化氧化技术应用于几十家农药企业,不光是江苏,在全国各地都有应用,帮助它们很好地解决了高浓度、高毒性的废水处理难这个非常困扰企业的问题,围绕着这个技术成果,我们获得了十几项发明专利,也获得了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我们非常希望让这个技术成果服务于更多的农药企业,因为农药对我们国民经济、对人民生活非常重要,我自己也是学化工的,所以我们一直有一个使命感,就是要服务好化工,特别是农药行业。

Q

刚才您还谈到废盐处理氯碱循环经济模式,和市场上的技术相比,它有怎样的竞争优势呢?这项技术是否也适用于现有生产线的技术改造升级?

废盐的概念很大,传统的盐指氯化钠,氯化钠的废盐大多数是来自于酸碱中和,酸就是盐酸,盐酸和氯气、和氯化过程有关系,碱是氢氧化钠,如果能把废盐进行无害化处理,把里面的有机物彻底脱除,理论上它可以作为再生盐用于氯碱。但是由于现在氯碱要求离子膜法烧碱,隔膜法烧碱基本上全国没几套了,而且所以从产业政策来说,即使是离子膜烧碱装置也属于国家发改委限制类项目,现在有些地方只能用再生盐或者必须部分使用再生盐才允许上氯碱装置。我们南工环境自主研发的这个技术和传统的废盐处置、再生资源化装置有很大的区别,2016年开始从实验室小试到中试投入了几千万的研发经费,我们已经在江苏省率先创建了第一套2万吨规模的示范装置,也和一家企业签订合同实现再生盐的离子膜烧碱的资源循环利用。

关于模式,一种是我们在江苏做的“绿岛模式”,省政府给一些补助资金鼓励我们在园区里面建这样的综合装置,很多企业把它的废盐送过来无害化处理,然后我们再分离、资源化做成产品。第二种,我们在一些比较大型的、产废盐的企业的厂区里建无害化和资源化装置。比方说一个典型的农药2,4-D生产中会产生大量的浓盐水,蒸发结晶就得到了氯化钠的废盐,我们正在和企业合作建一个非常先进的无害化装置,把废盐里面的有机物彻底脱除,完全满足离子膜的进水要求,年内就要开始投产,这也是创建全国第一套全再生盐的离子膜装置,不用原料盐全部用再生盐。而目前的无害化装置基本上用回转窑居多,回转窑它因为一些先天性的限制,很难彻底脱掉废盐里的有机物。

其实我们和协会以及很多农药企业都比较熟悉,早在八九年前我们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共建了南京益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协办行业会议,为推动农药行业污染防治技术创新和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现在,对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我们也非常希望在行业协会的指导帮助和协调推动下,一起和企业共同来开展技术创新,让这些应用成果能够为农药企业的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多做贡献。

Q

您有两重身份,一个是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另外一个是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那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您首先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名教授,在研究领域有了自己的成果之后出来创业,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为民造福,请徐院长分享一下您的创业经历。

您说的很对,我的第一身份是大学老师,教学、培养学生、做科研是我们的天职。我很有幸在十多年前入选了“人才计划”,作为当时的院长、学科带头人,在我们学校的大力支持下,让我牵头带领团队成立了南京工大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这个学科型公司。无论是当时的社会,还是我们的学校,以及我们团队自己,其实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加快研究成果转化,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因为我们所有的研究都应该是围绕社会需求和行业需求。

至于这两种不同的身份其实挺好的,不是特别矛盾,矛盾在于有时自己的确是很忙。因为教学和科研是我们这个学科型公司发展的重要支撑,大量的老师和学生参与研发,技术竞争力很强,有助于公司快速发展。公司这个成果转化和服务社会产生合作的平台,反过来又助推了学科发展,丰富了教学内容。我们通过在服务社会的实践过程中,知道了行业需要什么,企业需要什么,凝练了很多课题包括一些国家级课题,所以它是一个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我们团队有很多来自海外、央企和大学的,像从我们学校博士后出站的一个小伙子直接选择到我们这个学科型公司来工作,他觉得在学科型公司发展很有成就感。社会对学科型公司、科技型公司越来越重视和支持,我觉得社会在朝着一个越来越健康的方向发展,我们也会越来越有成就感。

Q

在这两个身份的切换之中,哪一个更适合您的本心或者更自如一些?

以前最大的快乐是培养优秀的学生、研究出很好的成果。现在从另外一方面也体会到喜悦和成就感,就是我们研发出来的成果,这些技术、这些产品能够很好地解决社会问题。比如这几年为农药行业解决了生存和发展中的难题,包括恶臭问题、有毒废水难处理的问题以及现在正在解决的废盐出路的问题,好多企业因为废盐没有好的出路甚至于面临着关停并转的境地。此外,全国最大的煤化工企业神华的第一套百万吨的污水升级改造,长江沿岸很多企业和园区的污水达标排放和升级改造问题,南京市一些恶臭扰民的疑难问题等都是我们解决的,我们在服务社会中也体会到了非常快乐、有价值的感觉。

就我自己而言,我还是更加适合、更加喜欢、更加擅长做研发,带着一帮学生、带着团队,面向社会的需求和国家行业发展的需求去做科学研究,研究出成果。由于整个社会氛围越来越重视人才和创新,所以虽然我们不擅长企业经营管理和市场开发,但也还是有很多企业包括央企和我们合作,甚至主动来找我们寻求一些解决方案,我们很感谢遇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代。

Q

您认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呢?

A:我们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技术的先进性和创新能力,最大的优势是技术创新优势,最大的底气和最重要的保障就是南京工业大学的学科,涵盖化工、生物、材料、环保、安全、机械自动化等多个学科领域,得益于很多相关学科教授专家的协同攻关。当然除了学校,我们也和中化环境、神华、中国节能、江苏环保集团等很多企业合作,比如在2018年和中化环境共建的联合创新中心目前已经有将近4000人。

Q

请徐院长再谈谈公司未来的发展规划。

我们当初非常简单朴素的想法,就是把我们学校特别是我们环境学院团队的一些研究成果尽快地转化为生产力,服务社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团队逐渐壮大,现在社会对我们的支持、需求和期盼使得我们现在的目标和愿景也越来越宏大,我们希望能够尽快地成为我国化工环保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引领者,我们会持续创新研发,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技术成果来满足化工行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我们学校也希望这个学科型公司能够早日上市,当然上市只是一个手段或者是一个阶段性目标,我们目的是能够有更大的能力和更好的条件把这个学科型公司做大,为行业和社会提供更多服务。

相关农业行业展会

2024年中国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农博会CIMAE

2024-08-30~09-01 展会结束
10352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中国(上海)国际农用化学品及植保展览会CAC

2026-03-17~03-19 距离313
236785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北京国际数字农业装备与技术博览会CWAE

2025-03-31~04-02 展会结束
7869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河南(郑州)国际现代农业博览会HENAN

2024-09-05~09-07 展会结束
6310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新疆国际种子交易会-新疆丝路种业大会CXISE

2025-08-08~08-09 距离92
4511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台湾农业展览会Asia Agri-tech Expo&Forum

2025-06-11~06-13 距离34
52979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