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炼物志回顾 | 水 = 万物的尺度

来源:世展网 分类:家具行业资讯 2023-06-10 00:28 阅读:11545
分享:

2026年广州国际家具展-广州家博会CIFF

2026-03-18-03-21

距离313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炼物志

#国潮文化

#家居艺术

从去年知道炼物志平台。首展引入国潮敦煌文化,今年推出以水为灵感的策展主题,在资源集中、展览形式相对固定的家居领域,切开一个新角度,从理念上给出新意,我对策展人陈浩昕是有对话欲望的。

炼物志(Creacioun)是陈浩昕与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共同打造的东方原创家居艺术展IP。今年以“水无常形”为命题,集结29位艺术家及设计师,11个家具及材料品牌与5所高校, 300平米的展区面积分三个版块:“水之形”以设计师与企业合作的艺术家居类作品为主,具备很强的落地转化性;“水之量”关注环保碳中和话题,并通过与艺术家的合作,用大型艺术类装置作品,吸引观展流量和话题专注;“水之势”是创新材料的运用,将对材料、工艺的重新诠释融入了家居设计领域。

融合国际设计趋势、艺术手工艺话题以及家居日用需求,展览架构稳健,能感觉到陈浩昕在规划初期就想清楚了自己的目标方向,这与他设计师、家具品牌创始人、高校老师、设计IP运营者的多元化从业背景不无关系。展览现场相当多的共创作品都标出了销售价格,这是以往同类家居艺术展中不曾有过的。撇开打样产品与大货生产之间的工艺细节调整、包装设计等问题,对商业可操作性的高度重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变化。

参展名单里众多岭南籍或在岭南持续创作的艺术家、设计师群体——陶艺家曾鹏曾力,艺术家张小川,设计师张欣琦、曾静华,加啲添设计事务所……艺术家林于思在与江南布衣集团旗下生活方式品牌JNBYHOME、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学生的共创项目《我们》中,软雕塑出现的广东醒狮形象;存墨手艺扎根的石湾陶土壤;设计师们在打样中充分用到的广东发达的家具加工产业优势……蕴含在地文化基因的创造者,历史文脉和产业优势所托载的具象化后的材料和图像,如水流淌蔓延,构建出一个生态宇宙,似也在透露着一个讯息——扎根岭南,向外释放。

一如往常,我带着问题而来。志在中文里有多重语义。炼物言志,是创造者们的志向;炼物为志,是讲述中的故事。

对话策展人

陈浩昕

陈浩昕,炼物志策展人,东技术师范学创产业学院教师,州家具设计作室合伙;MUMU毣木始创设计师。主要从事商业家具设计、创IP、空间设计以及实验性家具设计制造。

Q: 

炼物志是一个以中国文化为核心,基于材料,平衡学术、艺术、商业的展览。你是怎么来构想展览内容框架的?

A:

策划炼物志的初衷其实蛮简单的,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在全国家具类展会里是有标杆性作用的,我觉得里面需要有一些中国元素的内容。现在很多企业做新中式、新东方家具,它们是以品牌面貌来呈现的。在行业层面,国潮文化介入后该是怎样,之前关于这方面的探索是有所欠缺的。

前期构想策展理念的时候,我考虑怎样去横向跟其他展找出差异性。不论是从非遗、特定工艺或文化入手,偏学术性的、偏艺术性的展览,目前做得好的、深入的大有人在,我想给消费者、经销商、设计师在家具特别是家居行业里,建立一个沟通平台,这个平台就是我所设定的展览主题,然后以此来做尝试,为东方文化与家居产业的融合提供兼具设计与商业落地属性的实践样本。

炼物志1.0版本是2022年的敦煌文化特展,联手敦煌博物馆,我是这么来总结的,敦煌是一个偏向画像的概念,IP属于版权方,我们借了这个主题的IP来做。今年的主题是“水无常形”,是一个抽象概念,更偏向于对中国文化的理解,意涵更为开放,也更符合中国的人文思维。今年的主题是属于大家的,每个人心中都有可以对水的一个畅想。明年的情况会有一点变化,我可能会在炼物志体系里做一个文化IP的尝试,用清晰的授权方式来做运营。

Q: 

近年来国潮文化在动漫潮玩、服饰彩妆等领域爆火,这些领域对应的人群是00、10后,把国潮文化引入家居圈,消费主体的年龄、生活习惯、审美在我看来都有不小的代际区隔,策展主题将国潮IP与家居艺术设计领域做结合,是怎样去思考提炼的?

A: 

IP行业里其实不存在年龄段。任何年龄段都有他们的IP,只是你能不能找到而已。

去年做敦煌文化展,我们找版权公司拿了数据研究资料,发现对敦煌这个名词关注度最高的是90-95年龄段,大概30岁左右,比我原来预想的40左右人群要年轻。根据阿里巴巴的淘数据显示,国潮文化的消费人群也比我们想象中要年轻的,所以说消费人群的年龄并不影响我把国潮文化以一个IP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而就炼物志平台来讲,产品针对的年龄段目前主要聚焦在80-90,你提到的更年轻化的人群,他们本身也不是家具消费的主体。

此外,每次我对参展设计师都会非常强调,作品不能只有工艺技术上的创新,而在视觉语言上还停留在一个比较“老”的状态,所有作品要是现代的,在外形、功能上跟现在的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这也让创作端能和市场消费端保持同频。

Q:

展览的合作机制是设计师、艺术家与品牌、学者等参与共创,这个机制也是近年来不少行业展的特展都会用到的,在给展会引流、热点传播等方面有良好效果。炼物志是怎么来搭建这个双方共创的平台的?

A: 

我们的模式是这样的,偏向设计合作的作品,首先确定设计师。我会去感受设计师的大致风格,然后考虑合作企业的品牌调性,互相匹配的话,再把设计师推荐给企业。有的设计师意愿会很明确,表示希望跟哪家企业合作,要做怎样的产品;大部分设计师会经过我和深圳市家具行业协会(以下简称深家协)同事们一起商量,多次讨论后,完成设计和企业方的配对工作。

企业端的前置工作与匹配设计师是一样的。资源来自深家协。一般来说都是行业内比较成熟的企业,我们会去考察了解企业背景,在沟通观察的过程中,了解企业经营者的实际想法,他们对设计的尊重程度,再来判断是否与之合作。如果发现某些企业的产品体系里出现多款高度借鉴的作品,我们会将其排除在外。以今年为例,就拒绝了七八家企业。

我蛮幸运,两届展览找到的企业都非常支持,配合度很高。而在今年展览的同时,深家协的市场部同事们也已经在跟一些企业沟通明年参展的意愿了。

●《涟漪桌》,张欣琦、陈浩昕设计,ALPI出品

Q: 

所以说你是比较深入地介入到了设计师跟企业的配对工作中。以往这样的合作,对企业合作方能获得的利益,在规划环节并不明确,怎么从展览机制上就考虑到合作企业的利益?

A: 

对,包括工艺细节我都会介入到。从设计开始,在过程里产生了什么问题,要怎样解决,我都要去协调管理。

目前的合作机制是这样的:设计师负责设计,企业负责打样,作品属于双方共创,版权归属设计师,设计师和企业之间不会产生现金交易。后续如果企业看好作品的商业前景,想买断设计版权,他们会单独跟设计师来谈。

其实像龙润铜视界、XUE、雅伊华RED&Y这样的企业,经营者一直在推崇也在坚持原创,是有追求的。需要有外部设计力量的介入,帮助他们打开思路。

Q: 

展览现场的大部分合作共创作品都标有销售价格,也是之前同类展览里没有看到的,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这样的做法,是否略显激进?

●《粼光》,朴舍工作室设计,XUE出品,售价7800元

A: 

对合作企业理念和生产制作能力的考核筛选,我们在不断的储备中。今年展区所有的沙发、家居类产品,是可以完全实现量产的,除了包装还需要完善,这是我们把工作前置后的成果。

偏艺术类、手工艺类的作品,我们也在考虑一个能够复制的模式。比如与JNBYHOME的合作,作品用到了制衣工业余料,通过原材料的再生利用体现环保概念,艺术家的介入产生故事性模板,这种方式后续也可以引入更多的艺术创作者。我也在跟企业聊,运用这些余料,去对接一些绣娘合作开发商业化产品,这可能会在明年的规划里得以实现。

Q: 

能谈一下“水之量”策展版块环保碳中和理念的具体呈现?展览搭建用的是可回收环保材料;艺术家林于思用到制衣余料;设计师曾静华利用了品牌对原有产品模具的再利用……这些是我能关注到的从大到小,贯穿在展览中的点。

●《涟漪台灯》,曾静华设计,XUE出品

A: 

你提到了我们展区的整体搭建,设计师艺术家们创作用到废弃材料,这些都是环保碳中和理念的表现。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其实企业完全具备环保这方面的意识,反而是整个行业没有提供给他们机会。

目前在碳综合指标或措施上,国家政策、包括一些行业激励措施还没有推行落实到家具企业。我们知道中国的碳排放量40%来自房地产建筑业,其中很大一部分就是展会搭建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在处理这些废弃物的时候,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拆掉付钱运走,对企业来说付钱可以解决掉就付钱,但这种做法没有在核心本质上让大家获得更多利益。炼物志每年都会加强这方面,我们有很多做法,设计一些更环保的低碳产品,减少碳排放,这是一个不断在发声的状态。

今年我们已经跟一些企业谈好了,比如邀请一家做标识导示的公司,明年炼物志整体标识系统就会用他们的废弃余料来做,不断通过设计师的努力释放传达环保理念,目前来说我们只能做到这一步。

希望低碳产品认证系统、行业激励措施能早些在家具企业里得以建立、推行。

Q: 

“水之势”这个版块聚焦创新材料的应用,石湾陶、扎染、大漆……这些材料工艺看起来都是中国的传统材料、技艺,怎么来解读“创新”这部分的内涵?

●《植染》,吕倩作品

A: 

对传统工艺的创新,从我个人角度来理解或在炼物志体系里,由我来引导设计师想法,就是把它应用在别的品类上。比如说你看到的织物作品《植染》,把它用在展区搭建,借助原有结构,以旋转风帆形式呈现装置,就是一种错品类的应用方法。

限于备展时间,这次没办法把规划中的内容一一落地,比如说刺绣元素,其实一开始我是有规划的,很多刺绣的应用场景是服装配饰,通过一些设计语言的转化,利用炼物志平台,我们可以把它大量应用于家具上。

关于更深层次,怎样简化工艺步骤或者过程去进行重构,让其符合家具生产的操作流程,这样的产品目前还没有出现,大家都还在尝试摸索中。

Q: 展览合作的艺术家、设计师、工艺家群体,大部分生活在南方,其中不少人参与了两届合作,未来是否会形成一个以岭南在地文化基因为背景的,炼物志长期合作的创作群体。

A: 

大部分设计师资源来自深家协,学校和个别艺术家资源一般是走我这条线,目前来说南方群体占据参展人数的一半吧,接下来会邀请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去开启合作。我理想中,每年参展人数要换30%,保持大家的创作积极性。

合作的设计师、艺术家人选有时候也要根据项目来定。明年有一家明确的参展企业,是从事实木和皮革加工制作的,针对他们的合作委托需求,我很明确哪几位设计师是擅长这个领域的,会有针对性地邀请他们参加,这些都在一个前置的工作逻辑里。

Q: 

你认为展览应该承担的行业责任有哪些?

A: 

炼物志所承载的责任,是通过社会影响力的传播告诉他人,家居领域也可以与国潮文化做很好的结合,生态可以百花齐放,这是第一点,平台承担的社会责任。

第二点是促进设计师和企业的合作。展览开启了设计师与企业的打样配对后,通过双方的深入沟通了解,不少设计师达成了后续与企业的委托设计合作。目前为止,我了解到这次已经有两位设计师和打样企业在谈后续合作了,这是平台的作用。

Q: 

炼物志未来会发展为一个具备自我供血能力的平台吗?

A: 

在深家协平台上,未来怎样来实现造血功能,说得直白一点,通过两个方面:一是从IP的运营法则来说,必须要让这个IP出名。等炼物志形成一定影响力后,企业参与就不是一个免费选项了,会采用收费参展的模式,企业的利益可以转换成展位面积和其他的合作方式;二可以提高设计师的设计费,形成一个可循环的商业体系。这些都需要时间去摸索孕育,要在炼物志下慢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内容。

对话参展艺术家 

曾鹏

曾鹏,国际知名陶艺家, 2013年与曾力联合创立“存墨”品牌,从事陶艺、铁艺、木艺等艺术创作,立足岭南深厚的文化传统,致力推广当代生活美学。

Q:

都说"石湾陶,景德瓷",石湾是中国岭南重要的陶业基地。但在实际生活中,大家对石湾陶的认知多半停留在了“民俗工艺品”上。存墨期待以怎样的方式去与大众做沟通?

A:

陶瓷在大众生活中出现的样貌多为装饰品或是实用品,在延续其装饰性和实用性的过程中,需要跟生活结合。现在很多陶瓷产区都出现了一个瓶颈,一味追求量产,产品形态上没有新意,跟生活结合的点太少,慢慢地也就淡出人们的视线,边缘化了。

存墨的方向是以现代人的生活为设计源头,这里面包括家具、软装、陶瓷,还有生活里面方方面面的细节,香也好、茶也好、摆件也好,都能融入进去,产品的范围一下子就广了好多。这样就产生了家具,还有铁艺,大至公共艺术雕塑,小到一些酒店里的装饰,家居环境里的一些场景布置。同时我们会从平面、立体不同维度来考虑,一下子就把陶瓷领域打开了,等于这个材料重新进入我们的生活视野。在客户跟产品的之间,产生了新的碰撞。这个方向我们已经走了好几年,感觉路越走越宽,有做不完的事情。

● 笔者现场与曾鹏先生愉快交流

Q: 

佛教中水的喻像很多,意蕴也很丰富,一般来说水被喻指人生的无常、修行过程以及自性的洁净。您的很多创作会以佛像为主题,对应策展主题“水无常形”,谈一下本次的创作。

A: 

我们是从民间这条路走过来的,创作离不开民间文化土壤。过去陶瓷产区做佛像,达摩罗汉是最多的,刚入行的时候我做的就是最传统的东西。到了今天,这类题材我觉得依然可以保留,它是永恒的。

在创作中,按我的理解做佛的形态更自由,做人的形态很难。为什么?佛脱离了肉身,可以万变,有无数可能。而要创作一个人的形态,轮廓五官必须准确,要让观者信服。用当代的艺术观念来说,这种自由来源于精神上理念的提升,可以独立走出自己的道路。比如我做《千眼》,哪能真的做一千只眼,中国文化里说“三生万物”,三就是无数,我做到三个以上就可以叫千眼,所以我可以借助佛的题材,把自己的想象力融到里面去。让具体的形象来推动我的所有想象力。

● 《千眼》

《佛的镜像》是为这个展创作的点题性装置。当时我接到水这个主题也觉得有点难,我们的材料全是像铁、陶瓷这样坚硬的东西,怎么去表现水的流动?后来想到用铁艺来做一个山的感觉,山中有窟,把大大小小的佛像安放于山峦间,下半部分的水纹用铁艺线条来表现。观众一眼望见这座山,佛在里面,反过来说,我们也在里面,佛就是我们自己。

● 《佛的镜像》

Q: 

石湾陶发源自岭南,有着其鲜明的在地文化特色。您多次在海外办展,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对民间艺术与现代陶艺观念之间的结合,您是怎么去看待理解的?

A: 

怎么去理解当代艺术和民间艺术,我觉得这本身是个观念转换问题。其实在制作、工艺上,两者没多大区别,都是用泥巴来做,用泥片、泥条可以把泥巴垒多高,用堆塑可以做出怎样的神态样貌,技术是不变的,在民间这样做,在当代也是这样做,只是在处理手法上有着很大的差别。当代艺术更讲究环境和视觉处理,民间艺术可更关注实用性能。

这里没有很大的冲突,关键是我们接受了当代艺术或者现代的审美观,怎么去解决视觉上的问题。民间提供给我的更多是技术支持,当代审美给我艺术支持。对民间技艺,我们已经掌握得很透了,对当代艺术的养分,还需要不停吸收,它的发展一日千里,不断在滚动在变化。所以更要稳住自身,不是去盲目跟风,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好的东西进行改良,慢慢地变出今天的样貌。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对话参展艺术家  

张小川

张小川,知名首饰艺术家,米兰Domus Academy配饰专业首届硕士毕业生,其作品中充满对未知未来的期待感,运用雕塑、装置、首饰跨界手法,赋作品以生命。

Q: 

你现在的很多创作可以从一个小的或具象的点再往大的空间尺度里做延展,从当代首饰的这个角度,其实把它放大,就是一件雕塑作品。

A: 

这种发展其实是相互的,有时是从大往小里发展,有时则相反。我是学雕塑的,会很在乎空间思维,内和外关系的思考。对我来说,作品不存在正、背面,这个界限是模糊的,它是立体的状态,需要360度被观看,甚至是内部都能被看到的空间。这两年在做的艺术首饰《巡天》系列,以琥珀作为主体,这系列作品很重要的就是你要看到它内在的万千气象。对艺术首饰或是小型雕塑类作品,我会用这种角度和方式去做呈现。

● 由平面至立体, 是在首饰创作中运用的新语言。

Q: 

炼物志平台强调在东方文化上的传达,这次设定的水主题跟你的“海上丝路”艺术首饰系列很契合。

A: 

“海上丝路”系列的思考点是想探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曾经的海上丝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通道;今天的海上丝路,是全球经济、文化、生态融合的大环境。我希望在作品中呈现东西方文化交融的感觉。西方文化里很多是立体思维的,比如他们的服装,而在东方文化里,我们很多是平面思维,这是很有意思的。我在一件作品里同时呈现出由平面至立体,从东方到西方的延展变迁,用艺术首饰创作出新的沟通语言。

● “海上丝路”系列,用“丝”来表达艺术家对海洋的情感。

我在前期做了很多结构、肌理上的实验。这个系列很重要的点,在于它不存在正反面,无论是立体或是平面,哪一面都是可以佩戴的。胸针的中心有一根可转动的轴,结构有点像地球仪。从航海图的航迹中得到灵感,首饰表面我用蓝色丝线缠绕出纵横交错的效果,将那些人类文明中伟大的轨迹浓缩、微观于首饰的丝线中。采用大漆、贴金箔等装饰语言也是一种东方文化的承载表现。

Q: 你参与不少偏学术研究性、艺术性的展览,炼物志跟你之前参与的展览性质不太一致,更致力于平衡学术、艺术和商业,你每次的创作会以什么样的思考路径来进入?

A: 

首先要结合展览的大命题,然后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一些理想中的跨界合作,这也是艺术跟商业之间是否能相互平衡的一种体现。

我认为不同的渠道和平台,或是不同的策展方向都值得去尝试。参与学术性较强或是纯艺术性的展览,这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非常乐于去做这方面的研究和实践;与商业做结合,或是探讨艺术和商业之间的平衡,这种类型的展览我同样认为有参与的价值。炼物志平台跟其他展是有区别的,正是有区别在,才体现出它的独特性。我对不同领域的受众是很感兴趣的,我也很好奇,自己所热爱所追求的是否能跟他们达成一定频率的共振。

从展览面貌上,我认为今年做得比去年更好。今年的展区结构适合陈列不同的作品,同时今年聚焦主题,大家的创作显得更有发挥空间。展览同时也考虑到了商业转化,这本来就是双方都有的诉求。无论是参展艺术家、设计师,还是说来看展的观众,我认为他们都会有着好奇心,想了解作品的价值,不必羞于提及。

文:简思弥,设计:禾熙

图片提供:深圳时尚家居设计周

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

studioqing.com

qingstudio@foxmail.com

顾青jessie

guqing_s

相关家具行业展会

2025年青岛全屋整装定制展QINGDAO CUSTOM HOME FAIR

2025-05-08~05-11 进行中
5492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摩登时尚家居展览会MAISON

2025-09-09~09-12 距离123
7868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青岛国际家具展QIFF

2025-05-08~05-11 进行中
18362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深圳家居设计周-深圳家具展SZCWSHENZHEN CREATIVE WEEK

2025-03-16~03-19 展会结束
170525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台湾家具展览会TIFS

2025-02-14~02-17 展会结束
49658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家具展览会FURNITURE CHINA

2025-09-09~09-13 距离123
15633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广州国际家具展-广州家博会CIFF

2026-03-18~03-21 距离313
13916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广州国际办公家具及商业空间展览会CIFF

2026-03-28~03-31 距离323
70079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