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更多

疯子计划|赵海涛:停不下手的可持续艺术家

来源:世展网 分类: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 2023-06-13 14:48 阅读:20862
分享:

| 企划前言 Introduction |

2022年,广州设计周发起“疯子计划”创作者项目,旨在挖掘对设计、艺术、美学等事物热爱到骨子里、坚持做到极致的一群人,以媒体专题、驻地艺术创作、IP联名等形式,表达对于热爱的执着、专注、认真、全身心投入的信念感。疯子是这个时代的“热爱者”,越“疯狂”,就越“热爱”。

CRAZY PLAN

疯子”人物

大胆的色彩 精准的线条

激情而奔放的画作

契合着他个人独特的画风

废弃材料 跨界项目

空白之处的恣意画作

是他表达自我心灵图像的冰山一角

赵海涛,跨界建筑师,非表现性抽象绘画艺术家、蓝海风国际艺术中心艺术总监、楼纳国际建筑师公社艺术总监、西安老钢厂艺术区艺术总监、1968风雷仪表厂艺术总监。

他的作品参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展会,如2013年第九届国际亚太当代艺术展、2015年中德艺术家作品交流巡回展、2018年第四届城市复兴论坛《第三路径》当代艺术展、2019年澳大利亚墨尔本《从夏木塘到墨尔本》个展、2019年第三届淮坊海滨国际艺术双年、2022年蓝海风艺术中心作品展等。

#01

他停不下画画的手

“让我来说,我也说不清楚,很多作品都是一个即兴发挥的过程,我就是管不住自己的手。”

他是中国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曾在多个国家及地区展出,他在德国柏林举办过自己的油画作品个展,也是近百年来中国油画表现性艺术家作品全国巡回展的参与艺术家之一。

简洁、清晰,省略了多余的细节,以单纯的线条和色彩构成的画面,这是赵海涛的画作的最直接的第一印象。大胆的色彩、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以及强烈的装饰性,形成了他独特的画风。

赵海涛的部分画作

为什么要创作?这个作品的创作理念是什么?这是赵海涛经常被提问到的问题。有时候他能回答上来,有时候却一时半会说不清楚。和不善言辞的他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他旺盛丰沛的创作欲望和停不下来的手。

随手画画是他的习惯和特点,在机票、餐巾纸、票据、餐盘、纸杯上……一切可涂写的材质,都是他创作的载体。创作也是他每天给自己定下的必须完成的课题,他把自己的创作形容成「完成作业」,并把每天的成果分享在朋友圈。“一天就是能画几十幅。”

没有目的性、没有功利性地传播艺术的美好是赵海涛一以贯之的创作理念。他相信,艺术是一种自由的表达方式,能够触动人心、唤起情感,让人们重新审视世界和自己。

也许很多问题不一定会有特定的答案。每一次的艺术创作都是艺术家聆听本源呼唤,把内心的世界通过不同的媒介转为可视的符号图像。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文化内在的传达,比起追问溯源,作品本身就显现着艺术家对话自我,通达于世的景观。

赵海涛在不同时刻完成的「作业」

#02

他在乡村盖美术馆

“人们走进这个村子,眼前的一切都是原始、朴实和未雕琢的美。土坯房,青灰色的瓦片,这都是村子最原始的美。”

沿着鄠邑区石井街道蔡家坡村进村第一条巷子右转,色调统一的白色民居中有一幢“别样”的建筑,就是蔡家坡村美术馆。“信手涂鸦”的铁门、形状不一的窗户、裸露的红砖墙、错落有致的院落,在蔡家坡村白墙青瓦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给人不一样的艺术感和美感。

这里原来是村里的垃圾堆放地,被赵海涛手把手改造设计成了一个乡村美术馆。“当时村里的整体村貌还相对落后,有很多土坯房。但村里人非常淳朴善良,加上村里自然美景一下就吸引了我。当时我就觉得,我和这里应该有点故事。”在当地村民的支持下,一座艺术感十足的乡村美术馆落户蔡家坡村。赵海涛和村民成了朋友,也从这个秦岭脚下小村庄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蔡家坡村美术馆

偶然的采风创作让赵海涛发现了秦岭终南山脚下这一处“乌托邦”,村子最原始的美让赵海涛走进蔡家坡村,在鄠邑深耕八年,一砖一瓦,按照想象去搭建他心里的理想建筑。《书塔》、《大地之声》、《小小美术馆》......他与田野间的村民一样,在自己的艺术领域辛勤“劳作”,打磨着更多的好作品。

在乡村生活的数年光景让赵海涛对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不仅是对基础建设的改造和“美化”,而是找回当地独有的文化特色,为村民找回文化自信。通过艺术建立都市人和乡村之间的链接,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把这片土壤给予的精神营养以自己的方式反哺于乡野。

谈到乡村与艺术的关系,他认为,村民虽不一定能深层次读懂艺术作品,但是却能体会其中的趣味性。村民对艺术作品的理解其实就是艺术作品的交互部分,也是艺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美育其实也是乡村振兴的一部分,而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我们也需要放慢脚步,去思考在本地举行的艺术活动,展出的作品是否能与村民产生融入感、参与感和情感共振。

赵海涛创作“疫情主题”装置艺术品《乡村之声》

赵海涛在西安用色彩点亮城市

一颗核桃树下的《小小美术馆》

#03

他把艺术可持续玩出花

“废旧物件在我眼里有一种时间赋予的灵魂。激发了我的丰富想象力,创作起来非常自由。”

乡村美术馆是赵海涛给乡村和居民的一份礼物,这位停不下手的驻村画家还有另一个身份——可持续跨界艺术家。

赵海涛一直致力于废弃物再生艺术创作的学术研究与形式探索。小小美术馆所用材料是秦岭违章建筑拆下的老旧砖木,楼梯栏杆是平时创作留下的废旧钢铁,包括展览的很多展品道具都是重复利用。他的许多装置作品皆是取材于废弃的材料,在搭建出作品本身的独特与美感的同时,传递着可持续的艺术理念。

赵海涛用废旧陶瓷片制作的艺术装置

赵海涛用废弃的煤气罐创作作品《燃烧的瀑布》

在2022广州设计周,

赵海涛更是把可持续艺术玩出了花。

赵海涛联袂百得火机创始人“火机哥”阮俊康,共同发起“百万火机创作计划”,以废弃火机为创作元素、都市生活为场景,将可持续生活理念化为艺术创作实践。更衍生《百万火机创作展》《废墟艺术节》两档艺术展览,以唤醒对生活的热爱,演绎一场艺术的重生。

《百万火机创作展》展出赵海涛特别创作的作品《点燃,城市的温暖》,将废弃火机材料巧妙地跟自己创作理念、表达的气质平衡的融合,成为可持续发展理念艺术化表达的关键。城市空间,是快节奏,是水泥丛林,是繁华拥挤,也是凉薄、没有情绪的。而我们可以用艺术的思索,赋予城市色彩与情感。火机的概念,代表着烟火气,代表着情绪,代表着光和温暖,代表生生不息。

赵海涛用废弃的煤气罐创作作品《燃烧的瀑布》

这些五颜六色的打火机结合赵海涛老师的画作,用艺术的渲染力,为城市染上色彩,带给其活力及热情,让观展者,通过近距离的观察、触摸和感受,感知废弃旧物重生的过程,了解物质延续的意义,领悟生活无限美好的可能。

在“百万火机创作计划”的推动下,艺术家继续展开在另一个美术馆驻地创作。百万火机装置系列新作——《水火之融》,是赵海涛先生延续此前的可持续艺术创作手法,结合场地本身特征和废弃打火机材料的特性,亲自打造的另一个“小小儿童美术”馆,旨在让孩子们体验废弃物再创意的乐趣,延续百万火机创作计划的美好初衷。

在赵海涛的眼里,人与物品可以互相感知,共生共存,不起眼的废弃火机并不是使命的终结,通过排列重组、艺术性的思考,足以蜕变出全新的形态,将这种理念投射到现实,我们可以发现人居空间,城市生活可以更美好。

赵海涛在另一个美术馆驻地创作作品《水火之融》

宣泄无穷尽的创作欲望

致力乡野田地的美育传达

感知废弃重生的可持续艺术

赵海涛热衷折腾的人生

艺术为他带来灵魂深处的自由

他用艺术沉淀内心世界的绮丽景观

2023广州设计周疯子计划

已经启动

点击下方了解最新情报

点击图片了解2023广州设计周疯子计划详情!

疯子计划人物专访

往期精彩内容

加号:一个简单的作品

火机哥:火机也疯狂

徐年迪:我只想做好玩的设计

Top30:疯狂的装置艺术家

雷丰华:极致仿生艺术的未来理想

黄小眠:可持续面料狂人

王俊宝:用理想为建筑和乌托邦作画

沙龙:设计是一门生意

扎拉根白尔:蒙古包进化论

扫码添加客服微信加入广州设计周【粉丝福利群不定时炸小福利哦!!

点击【阅读原文】看2023广州设计周品牌合作书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