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美学修复的临床过程包括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分析设计阶段;
第二阶段是临床实施阶段。
在分析设计阶段中,医师、技师、患者充分交流,收集资料,进行美学要素的分析、查找、设计和制订治疗计划,进行美学预告;而在临床实施阶段中,医技通过各种美学转移技术,进行临床治疗,并获得与设计一致的修复治疗效果。
在这个理想临床路径中,美学分析设计是整个方案的核心。
图1
分析设计阶段需要进行的工作有:
1. 临床检查与诊断:患者的主诉与期望、全身情况、口腔情况、美学修复的难度评价;
2. 照片收集;
3. 模型收集:牙列模型是患者口腔情况的三维信息载体;
4. 美学分析设计:形态、颜色;
5. 美学诊断蜡型;
6. 美学口内预告;
7. 确定方案与知情同意。
美学预告:
美学预告是指在制作修复体前,预先将修复的效果通过图片、蜡型、口内临时修复体等方式展现出来,以验证美学设计,促进医患、医技交流。
美学预告按临床实施先后次序可分为三级预告:第一级数字美齿设计;第二级美观诊断蜡型;第三级诊断饰面。
在照片上的数字美学设计(一级预告)、在模型上制作的美学诊断蜡型(二级预告)、在患者口内进行的美学预告也就是诊断饰面(三级预告),都能为我们预告美学修复的效果。
美学修复预告的三级内涵、优缺点及使用范围如下表:
图2
美学修复的分析设计不只是针对牙齿与牙周组织,也要包括对面容和口唇的分析。下面将从面部分析、唇齿分析、牙龈分析、牙齿及牙列分析等四个方面具体讲解相关美学参数及修复中的应用。
面部分析的美学参数包括眉弓线、双瞳线、鼻翼线、口裂线、面中线、审美线、鼻唇角、面突角、三庭等。
1、眉弓线(ophriac line)
连接两侧眉弓上缘所得线条。
2、双瞳线(interpupillary line)
患者正视前方时连接两侧瞳孔所得连线。是线面分析中重要的线条,应该与面中线垂直。
3、鼻翼线(interalar line)
连接两侧鼻翼下点所得线条。
4、口裂线(commissural line)
连接两侧口角所得线条。
5、面中线(midline)
眉间中点、鼻根点、人中、颏部中点的连线,它应该是一条平分左右面部的竖向直线,与双瞳线垂直。面中线还是参考唇部、牙列中线与对称性的重要线条。
6、面凸角(profile angle)
以鼻下点为顶点,连接鼻根点和颏前点可以得到面突角。面突角的大小反映了上颌骨的前后突度。
根据面突角的大小可以将面型分为:
直面型患者的面突角在170°左右。
凸面型患者面突角明显小于170°,在面部前突的同时,患者颏前的软组织会比较厚。
凹面型患者面突角大于180°。
图3
7、审美线(esthetic line)
连接患者的鼻尖和颏前点,就可以得到审美线。是分析唇突度的指标,它对侧面美观有很大的影响。Rickett在研究中指出,正常的审美线应该在上唇前4mm,在下唇前2mm。
图4
8、鼻唇角(nasolabial angle)
从侧面来看,鼻唇角的顶点在鼻小柱根部,两边分别由鼻底和人中构成。一般来说,男性的鼻唇角范围在90°到95°之间,女性的鼻唇角在100°到105°之间。
图5
9、面部比例(face proportion)与三庭
发际线、眉间线和鼻翼线将面部自上而下分成了三个区域:发际到眉间的面上三分之一,眉间到鼻翼的面中三分之一,鼻翼以下的下三分之一。
这三个区域的一致高度是面部比例协调的基础,它们也被称为大三庭。从眉间到眼裂的距离是面中高度的三分之一,鼻翼下到口裂的距离是面下高度的三分之一,这被称为小三庭。
图6 大三庭小三庭与垂直高度降低
眼裂线到口裂线的距离又应等于面下1/3的高度。老年人常常由于牙齿的磨耗造成面下1/3高度过短,也就是垂直高度的降低。
图7 面部的部分参考线
目的:重现合适的切缘和牙齿长度,达到牙合平面与口角线和谐一致。
1、息止位前牙暴露(tooth exposure at rest)息止颌位时牙齿的暴露量:
息止颌位时,上下颌没有咬合接触,上下唇微微分开,自然显露一定的间隙,可以见到上颌切牙的切端,上颌切牙切端的暴露量一般在1~5mm之间,与患者的年龄和性别有一定的相关性。
图8 不同息止位前牙暴露量
2、切缘位置:
在冠根向(切缘曲线)和唇舌向(切牙侧貌)这两个方向上确认切缘位置。
①切缘曲线与下唇的关系:
正常的切缘曲线是凸圆的,与下唇线平行,两侧对称。
上切牙切缘线与下唇线的接触关系因人而异,根据两者间的接触程度分为不接触型,接触型和覆盖型。
图9
②切牙侧貌:
切牙侧貌是指切缘前后向的位置。
切牙一般位于下唇内界,这一位置保证了上下唇有足够的闭合空间。
3、微笑线(smile line)微笑时红色的上唇与白色的牙齿间界线:
根据微笑时上唇与牙齿位置关系的不同,微笑线可以分为低笑线、中笑线和高笑线三种。
低笑线:微笑时上唇高度较低,上颌前牙暴露量少于75%。
中笑线:微笑时上颌前牙暴露了75%~100%的牙冠长度,同时有部分牙龈乳头的显露。
高笑线:微笑时上颌前牙全部显露,同时有牙龈的暴露。
露龈笑:指微笑时上颌前牙区牙龈暴露量超过2mm。
露龈笑的病因机制与牙槽骨的发育、牙周炎症、牙齿萌出不足以及年龄、性别、种族等众多因素有关。在修复时,要考虑每个患者形成露龈笑的主要病因,然后做出正确的诊断。
如果患者要求修复重建,常常需要首先进行正畸治疗或冠延长术,以达到重建理想的牙齿长度和减少牙龈组织暴露的双重目的。
①对于上颌骨性垂直向发育过度的患者,可以视情况行正颌手术,或者单纯正畸治疗来压低其上颌前牙或者全牙列;
②对于肌肉性的,可以行局部注射肉毒素等;
③对于牙龈性的患者,可以行牙周手术,如单纯的牙龈切除或CLS。
4、微笑宽度:微笑时前牙及前磨牙暴露的数量:
图10
唇廊:根据不同的宽度可以将唇廊分为(a)正常、(b)较宽、(c)缺如
口角颊间隙(buccal corridor)微笑时,在两侧后牙颊面和颊黏膜间的间隙被称为口角颊间隙,又称为唇廊。根据不同的宽度可以将唇廊分为(a)正常、(b)较宽、(c)缺如。
图11
牙龈组织是由环绕牙齿颈部边缘的游离龈,延伸到膜龈联合线的附着龈以及附着龈根方的牙槽黏膜组成。
健康的牙龈是前牙美学修复的基础。很多修复患者在初诊的时候,有或多或少的牙龈炎症或牙周炎,对于这种患者,修复前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是必须的。
牙龈曲线(龈缘曲线)(gingiva curve):是牙齿与牙龈的交界线,也是我们评价牙龈形态的最直观线条。龈缘线外形的美观特性包括:平行、对称、龈缘高点和牙龈乳头。
①平行:牙龈曲线在总体上应该与面部的参考平面(一般是双瞳线)平行。
我们连接左右两侧同名牙的龈缘顶点得到直线,与参考平面进行比较。尖牙、侧切牙、中切牙的线之间也应该保持平行。
图12
②对称:以上中切牙中缝为中线,左右牙弓的龈缘曲线应该对称,这包括曲线曲度、龈缘高点的位置以及牙龈乳头的长度。
图13
③龈缘高点:从正面来看,龈缘高点并不在龈缘的中间或者牙齿长轴指向的位置,而是略微偏向牙齿长轴的远中。这种细微的远中偏移,让牙龈形态显得自然。龈缘高点的位置中,尖牙最高,侧切牙龈缘高点在尖牙和中切牙连线下方。
图14
图15
④牙龈乳头:存在于相邻牙齿之间,在上颌前牙区,两个中切牙间的牙龈乳头最靠近冠方,随着向远中推移,牙龈乳头越来越短。牙龈乳头的长度与两牙在靠近龈缘处的间隙宽度有关。当这个间隙小于0.3mm时,牙间乳头常常缺失。
图16 从中间向两侧,龈缘乳头的长度逐渐变短
1、上颌前牙的美学特性
(1)中切牙的形态包括:外形轮廓、对称性、牙冠比例关系。
①从唇面来看,中切牙的外形轮廓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尖圆形、卵圆形、方圆形。
②中切牙位于牙列的中心,所以中切牙中缝是参考牙列中的对称、牙列与面部对称的重要参考线。左右中切牙外形应该对称。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对称并不需要达到完全对称。一般来说,当左右中切牙宽度差异在0.2mm以下,牙冠长度差异在0.2~0.3mm以下时,观察者并不会发现它们的差异。)
③中切牙的视觉效果受牙冠比例(牙冠宽度与高度之比)的影响。一般来说,中切牙宽度8.3—9.3mm,长度10.4—11.2mm范围内。一般牙冠比例(牙冠宽度与高度之比)应该在0.75至0.85之间。
(2)侧切牙与中切牙外形相似。相比中切牙,侧切牙的牙冠要小很多。侧切牙切端应该在切缘曲线上方1mm左右。侧切牙的远中切角也要比中切牙的更加圆润。
(3)尖牙位于微笑时口唇的侧缘,牙弓的转角处。从正面来看,尖牙的切端形态是“V”字形的,与侧切牙的远中交会成一个较大的外展隙。
图17
(4)经典美学理论认为,当牙冠宽度比(中切牙比侧切牙,侧切牙比尖牙)接近黄金分割,也就是1∶0.618时,能达到最美的效果。但实际上,自然牙列中能达到黄金分割的并不多,很多情况下,受牙弓形态的影响,我们也很难将牙冠宽度比设计到1∶0.618。
牙冠宽度比的要点就是,中切牙、侧切牙、尖牙的宽度间有一个对比,中切牙大,侧切牙小,尖牙看起来最窄。
图18 牙冠宽度比中的黄金分割
总结上颌前牙的美学修复特征:
图19
2、牙齿长轴(正面观)
以中线为轴,两侧前牙的轴向应该对称、协调。
①首先,左右牙弓中的牙齿长轴应该是对称的;
②其次,上颌中切牙应该较正或稍向近中倾斜,上颌尖牙稍向近中倾斜,而侧切牙也向近中倾斜,且倾斜度相较尖牙更大。
③从中切牙至尖牙,根尖偏向远中的倾斜度逐渐增加。
图20
3、邻接点(contact area)与外展隙(interincisal space)
从牙列中线的邻接点开始,越往远中走,上颌前牙的邻接点越高。这样平缓上升的邻接点造成了上前牙外展隙的大小变化。
从中切牙到侧切牙再到尖牙,外展隙逐渐增大。这种逐渐增大的外展隙是年轻的表现。在中老年人的牙列中,由于牙齿切端的磨耗,外展隙的大小变化逐渐消失。
在修复前牙的时候,注意塑造渐变的邻接点与外展隙。
图21
从整体到局部、从面部到牙列,许多线与面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美学分析,下表对这些线面关系进行了简单的归纳:
图22 美学修复中的线与面
[1]美学修复的临床分析设计与实施.第1册,临床分析设计/于海洋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张玲,李俊颖,于海洋.预告美学修复技术[J].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15,8(02):73-77.
[3]口腔固定修复中的美学重建/(意)弗拉德尼(Fradeani,M.)著:王新知译.-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9.7
[4]张晨星,许丽琦,林军.前牙美学牙冠延长术的适应证、临床操作及预后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美容,2021,11(03):125-130.
[5]Diagnosis and Treatment Approaches to a "Gummy Smile" [J] . Harry Dym,Robert Pierre. Dental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 2020 (2)
作者:李雨桧
指导老师:李清
编辑:王婧宇
欢迎关注公众号:luojiachenxiu
定期发布口腔修复学前沿动态
长按识别图中二维码关注
转载请注明出处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