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随着科技的发展,海洋将成为未来人类生存的延伸。目前全世界已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近海进行油气勘探,4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150多个海上油气田进行开采,海上原油产量逐日增加,日产量已超过100万吨,约占世界总量的25%。
海洋油气水下装备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其中,水下阀门作为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等水下生产设施的关键部件,是必不可少的水下设备。本文梳理了我国海洋油气产业以及水下阀门的发展脉络,可以为相关阀企提供参考。
近年相关政策梳理
2020年6月-《2020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大力提升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保障能源安全,狠抓主要目标任务落地,进一步巩固增储上产良好态势。重点做大渤海湾、四川、新疆、鄂尔多斯四大油气上产基地,推动常规天然气产量稳步增加,页岩气、煤层气较快发展。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集中优势资源攻关油气勘探开发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有序放开油气勘探开发市场准入,加快深海、深层和非常规油气资源利用,推动油气增储上产。夯实国内产量基础,保持原油和天然气稳产增产,做好煤制油气战略基地规划布局和管控。多元拓展油气进口来源,维护战略通道和关键节点安全。 2022年4月-习近平在海南考察时强调: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习近平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推动海洋科技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把装备制造牢牢抓在自己手里,努力用我们自己的装备开发油气资源,提高能源自给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022年9月-《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 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升胜利油田、渤海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清洁低碳生产水平,加强油气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推进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山东段)、沿海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等基础设施建设。 2022年10月-《海南省油气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推进陆域海域油气勘探开发,加快建设南海近浅海汽油田,稳步推进深远海油气资源开发,到2025年形成上游勘探开发、中游储运加工综合利用、下游新材料一体化发展格局。到2035年,远海油气勘探开发取得突破,实现天然气水合物商业化开采。 2023年3月-《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的通知》:统筹推进海上油气勘探开发与海上风电建设。通过海上风电开发为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力,替代分散式燃气或燃油发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国内海洋油气产业发展脉络
▉ 发展历程我国海洋工程技术起步较晚,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才建造了第一艘半潜式石油钻井船。自新世纪以来,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步伐明显加快,海上油气新发现总储量超过陆地,储产量持续增长,已成为全球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区。我国海域是世界海洋油气资源富集区之一,仅我国南沙蕴藏的石油资源,可开采的就达350亿吨以上。水下阀门市场规模
水下阀门是应用于水下管道上的所有阀门的统称,作为水下生产系统的核心设备,对于水下油气资源的开发至关重要。据统计,2022年中国水下阀门市场规模0.21亿美元,预计2023年将达到0.22亿美元。水下阀门技术现状
水下阀门主要集成到水下采油树、水下管汇等高端水下装备系统,应用于深海石油、天然气、可燃冰的开采,也应用于舰艇和蛟龙装备。▉ 关键技术要求水下阀门通常采用耐腐蚀合金,以避免不同类型的腐蚀,如氢引起的应力开裂,并应能承受深海的高压等级,需要长的使用寿命和免维护性。因此,其技术要求主要体现在:耐腐蚀性、耐外部环境压力、高密封性、特殊执行机构、长使用寿命、免维护需求等方面。 与常规阀门的区别:抗压强度对于壁厚的影响,海底服役环境(如洋流,海洋生物,渔网)对于阀门外部结构的影响,海底防腐涂层,电极腐蚀等。 研发的关键技术:壳体密封技术、阀芯密封设计、水下驱动技术(液压/电动驱动、ROV 驱动)、超音速碳化钨喷涂、CRA合金堆焊(Inconel 625)、测试技术(FAT 试验、高压舱测试、PR2 测试、寿命测试)等。▉ 国外代表阀企海洋石油水下生产系统采用的阀门主要有闸阀和球阀两种,但具体形式多样化。国外水下阀门的生产厂商主要集中在意大利、美国和英国等国家,他们拥有水下阀门生产资质证书和工程应用业绩,且在选材、设计和制造上已经趋于标准化。其中,比较知名的生产厂商主要包括:意大利卡麦隆(Cameron Ring-O)、意大利Advanced Technology Valve(ATV)、意大利Petrol Valves、意大利 Perar、前美国泰科国际(Tyco)、英国BEL Valves等公司,他们均能按照API 6DSS、API 6A、API 17D等技术标准的要求提供一系列水下球阀和闸阀,有不同的尺寸和压力等级,以满足水下应用的苛刻要求,控制着世界上大多数深水管汇和隔离系统的油气流量。水下阀门国产化重大突破
水下阀门的市场、技术一直由国外少数阀门公司垄断,不仅价格高、供货周期长,而且后期维护保养也常受制于人。以纽威股份、吴忠仪表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阀企,在水下阀门国产化的进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水下阀门技术趋势
1、高温、高压和超高温、超高压随着全球高压油气田的不断开发,高压、超深油气井成倍增长,高压采油(气)井口的需求与日俱增。井口设备必须满足这些特殊井的生产安全需求。随着石油天然气开采向深水推进,对能够处理高压、高温钻井系统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2、高可靠性和高适应性随着管线压力持续上升以及水深超过10000英尺/3000米,水下阀门生产商要应对更严苛的海底管道、管汇和生产应用环境所带来的挑战,通过不断优化阀门设计、提高密封性和选用先进耐腐蚀性材料等技术手段,进一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为每个独特的操作要求提供定制解决方案。3、自动化、智能化及环保海洋装备技术尤其是海洋水下钻采装备正在向更精确、更系统的自动检测技术、故障分析预报技术、遥控遥感技术和水下机器人控制操作等技术方向发展。此外,紧凑式水下阀门和电动水下阀门也是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其生产技术、工艺等方面的不断积累、提高和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国产化水下阀门产品的质量。今日互动:
你还知道哪些水下阀门国产品牌与应用案例,欢迎留言讨论。
END
出品 |《阀门》期刊图片/资料 |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海洋油气产业发展战略研究》、共研网、《国外阀门制造业现状与技术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特别鸣谢《阀门》期刊第六届技术委员会委员、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资深工程师石磊先生对本文的贡献。《阀门》期刊是由沈阳阀门研究所主办的机械仪表类核心期刊,自1972年创刊以来,一直在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阀门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助力中国的阀门事业走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欢迎业内人士订阅。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