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中童传媒记者 白鸟
6月26日,市场监管总局修订发布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
已过审企业可放心
自2016年3月以来,时隔7年,总局再度发布新版《办法》,也就是婴配粉行业所说的注册制。该《办法》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2016版《办法》将同步废止。因此本次《办法》发布是规定修改后,新规替代旧规。
昨日总局发布了最新的《办法》解读,乳业专家宋亮表示:“本次修订《办法》对已过审的企业影响不大。”
那么对还没过审的企业呢?
新规直指明年的二注
今年是奶粉行业特殊的一年,二注与新国标交叠影响,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通过新国标约为258个系列,750款配方。相比起一注期间的400多个系列,1200余款配方,产品数量进一步被压缩。
这次新《办法》将于10月1日起正式实施,位于23年4季度,这个时间点意味着新国标注册审批的高峰期已经过去,已经过审的品牌可以长舒一口气了。
但是对于那些需要在23年10月1日之后需要进行二次注册的品牌来说,又是一道严峻的难关。新法实施第一年,审核的严苛程度,从新国标注册的情况就可想而知。
如果依照2016年的《办法》审核,那通过一注的产品再次通过二注难度不大。但是标准修改后,新规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使得二注难度提升,或有一部分品牌由于行业门槛的提高,主动或者被动撤出市场,品牌数量进一步被压缩。
新规严在哪里?
有以下5大要点:
1、《办法》修订明确禁止变相分装(使用已经符合婴幼儿配方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营养成分要求的复合配料作为原料申请配方注册的)
2、细化关于标签、说明书的禁止性要求
(1)明确产品名称中有动物性来源字样的,其生乳、乳粉、乳清粉等乳蛋白来源应当全部来自该物种,并进一步细化标签中禁止含有的内容。
(2)不得使用“进口奶源”“源自国外牧场” “生态牧场” “进口原料” “原生态奶源” “无污染奶源”等模糊信息
(3)不得使用婴儿和妇女的形象,“人乳化” “母乳化”或者近似术语表述
3、优化营商环境
对集团公司设有独立研发机构的,允许其控股子公司(申请人)可共享集团部分研发能力;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经集团充分评估后,集团母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间均可配方调用;
特殊情况下需要延长的审评时间、检验时限从30个工作日压缩到20个工作日,补发证书时间从20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
增强电子证书的法律效力、取消注册证书载明事项中的“法定代表人”事项。
4、《办法》修订明确了8种不予注册的情形
(1)申请材料弄虚作假,不真实的;
(2)产品配方科学性、安全性依据不充足的;
(3)申请人不具备与所申请注册的产品配方相适应的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或者检验能力的;
(4)申请人未在规定时限内提交补正材料,或者提交的补正材料不符合要求的;
(5)申请人逾期不能确认现场核查日期,拒绝或者不配合现场核查、抽样检验的;
(6)现场核查报告结论或者检验报告结论为不符合注册要求的;
(7)同一企业申请注册的产品配方与其同年龄段已申请产品配方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
(8)其他不符合法律、法规、规章、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等注册要求的情形。
5、加大对造成危害后果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将申请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注册证书造成危害后果的罚款上限调整至20万元。
可以看出,新规依然是有利于有实力的企业和品牌的。
彼之蜜糖吾之砒
危机亦是转机。
对于部分品牌尤其是做足准备的黑马品牌而言,这又是新的机会。
正如年初,新国标实施后,由于部分品牌撤出,市场出现了一部分空白,一批品牌把握机会,迅速调整战略占领这部分空白市场,出现了快速增长。
同理,新规让一部分品牌面临注册制审核不通过的风险,但是品牌数量减少也就意味着竞争对手减少,对于有准备的品牌而言,反而能够趁机占领空白市场,在重点区域取得竞争优势,成为区域市场里的强势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