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说到手帐,你会想起什么?花样繁多的手帐本、精美的和纸胶带、可爱的贴纸和印章以及各式各样的笔……手帐涵盖的类目之广,足以确保出现在手帐中的每一处细节都无比精致。
图片来源:Instagram@milk.5996
目前,无论国内外,手帐市场均由女性消费者主导;但追根溯源,在只有男性拥有受教育权的过去,手帐的确是由男性发起的——只是如今,却成为男性消费者的“亚特兰蒂斯”。
究竟是国内的手帐市场抛弃了男性消费群体,将“得女性消费者得天下”奉为圭臬,还是男性群体囿于性别的刻板印象,不愿踏入手帐的缤纷城池半步,让我们追本溯源,从手帐的源头说起。
文具爱好者口中常谈的“手帐(手帳)”一词来源于日本,不过摘掉“手帐”这个名字,在本子上记录事项、规划行程这一形式的起源要更久远,也不局限在日本。
● 对于手帐资深玩家来说,爆本是常态。
图片来源:hobonichi官网
关于手帐起源,说法不一。作为可规划日程,能够随身携带、随时记录的记事本,在各国历史的一角中似乎都能找到相似的影子。
从达·芬奇的手稿,到时间管理大师(褒义)本杰明·富兰克林为自己定制的每日时间轴,再到被称为“日本手帐元祖”的福泽谕吉(没错,就是日本万元纸币上的那位),他将西方记事本引入日本——由此手帐开始形成文化。
● 达·芬奇的手稿
图片来源:网络
●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每日时间轴,形式已经和现在的手帐差别不大。
图片来源:网络
从明治十二年,大藏省印刷局发行的怀中日记,到1958年面向全日本发售的NOLTY能率手帐,从警察专用的“警察手册”,到企业为内部员工下发的“年玉手帐”……手帐逐渐成为专门词汇,以日本为原点,在各行各业出现并发挥作用,功能细分,遍布全球。
● NOLTY的能率手帐每年会根据日历更新
图片来源:Twitter@NOLTY公式
显然,男性在手帐的诞生与传播中起到了重要作用,那时候的手帐多以功能性为主,装饰性为辅。
随着手帐演化成一种文化后,在历史中不起眼的女性也因为时代的浪潮逐渐走向公众视野,并且替代了男性,成为了手帐的主要消费群体。在日本,家庭主妇和学生群体对手帐的利用率极高。
● 在ins上,也会有部分家庭主妇做手帐博主。
图片来源:Instagram
1948年,日本相继出台《母子保健法》《儿童福祉法》,为“母子健康手帐”提供了推广机会。这款手帐用于记录准妈妈的妊娠状况以及生产后幼儿的成长记录等。除了“例行公事”做母子健康记录外,负责育儿和持家的家庭主妇们也会通过手帐记录和规划生活、消费安排,很多妈妈也会培养自己的孩子做手帐,以发现生活细节之处的美好。
● 日本网友也会分享自己的育儿手帐,孩子的健康和日常生活,以及妈妈的读书笔记等。
图片来源:Instagram@mo_mo_ten_log
除了家庭主妇外,日本还推出针对职场女性的红手帐(红手帐,一种1978年发售的针对职业女性的手帐,里面除了日常使用功能外,还设计了一些适合职场女性的温馨细节和面向女性的生活指南等)。
对于学生群体,手帐的教育也从小开始。小学时,学校会发给学生一个叫“連絡帳”的小本子,一半用来记课表,一半用来记录当天学过的内容和安排,它的形式和功能与现在的手帐本大同小异。
● 日本幼儿园的連絡帳
图片来源:kosodatemap.gakken.jp
到了初中,学校则会给学生一本“生活ノート(ノート:note,外来词,笔记、记录的意思)”,除了有手帐的功能,还相当于与老师“交换日记”——学生把类似日记的内容写在本子上,老师会做批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成长。
● Twitter上一名网友@hota__ruru曾分享自己与担任班主任的美术老师的交流,内容丰富,不仅有文字,还有手绘的动漫人物图画。
日本全民手帐的氛围随着全球化的进程逐步影响到了国内,21世纪第2个十年的中期(具体时间已不可考),“手帐文化”在中国有了自己的圈层。
放眼全球,无论哪个在国家手帐文化都算不上大众,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度和动辄千万级别的美妆、娱乐话题相比相形见绌。
因此,面对大多数消费者是女性的手帐品牌,“破圈”是他们一直以来的重点,只是方向不同。国内手帐圈更在意排版和装饰等与美观相关的部分,而国外的手帐圈更注重手帐的功能性,比如系统应用时间轴或计划表,管理日程等,这些地区的手帐,更多与实用主义挂钩,并没有明显的性格特征。
● 小红书上的手帐博主大多都很会排版装饰
图片来源:小红书@一个无聊的小红书用户
日本知名电视节目《月曜夜未央(月曜から夜ふかし)》曾在年末做过一期“日本街头行人的手帐上都写着什么(街行く人の手帳の中身を調査してみた件)”的随机街访。从这期节目可以看出,无论男女老少,随身携带手帐在日本是生活常态,且手帐内容很朴素——没有昂贵的纸胶带和贴纸,也不需要印章做各类装饰,更多的突出实用价值——个人日程计划、生活中需要记录的事情等。
● 一名男性理发师在手帐中写下了自己对于未来的目标规划,无论是日程还是理想,手帐承载了很多人生的精彩。
排版精致可爱的手帐本在日本也并非不受推崇,但更多存在于社交媒体之中。对于多数人来说,手帐的装饰性一定排在功能的后面。
● ins上的日本手帐博主,有以拼贴和记录日常为主,也有旅行手帐。
图片来源:Instagram
每年下半年,日本各大文具品牌都会推出下一年的手帐本预约和售卖,基本以简洁风格和实用性能为主。消费者也会为新设计的时间轴、规划栏等实用主义功能买单,如果单纯只是外观设计上的更新,可能会引发资深手帐er的吐槽。
● 每年,日本手帐品牌hobonichi都会推出新品,这些新品不止是更换封面这么简单,会根据手帐本的不同类别划分不同的功能区和时间轴。此外,官方账号也会定期发布手帐教程。
图片来源:Twitter@hobonichi_techo
再观国内手帐市场,手帐礼盒套装成为手帐品牌出新的趋势。将手帐本、纸胶带、印章和贴纸多样手帐必备元素组合成套的形式成为不少手帐选手入门的标配,也为原创插画师提供了大展拳脚的平台。
只不过,在这场手帐的浪潮中,消费者更多被贴上了“女性”的标签,品牌针对性地在推出以“小女孩”或者“少女”为主形象的手帐本、胶带和贴纸等,这些产品无疑是将男性消费者拒之门外,一个由女性消费者主导的国内手帐市场逐渐形成。
● 纸先生旗下的品牌呦呦布林就针对低龄段的学生群体开发手帐相关产品,免排版的贴纸和适合学生入门。其风格明显偏向女性消费者。
从小被教育要"安静、乖巧、细腻"的女孩,在见到精致、可爱,“出生于彩虹镇,拥有2个小动物朋友”少女形象的IP相关衍生品后,迅速被俘获,成为忠粉。
年轻女性成为手帐圈,乃至文具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活跃在社交网络,热心地分享自己用心制作的手帐和纸胶带作品。
● 在小红书上搜索“手帐“,能够检索到很多女孩子用心制作的手帐作品,注重美观或实用性的都有。
图片来源:小红书
男性,这一在各行各业都有高存在感的人群似乎在手帐这一细分类别中“查无此人”。
或许是认为大丈夫“不拘小节”,拼贴绘画、记录生活琐事的行事风格不符合男子汉做大事的“阳刚”作风;或者认为自己缺乏对“美”的创造力和敏感度,随便写画和精心设计的手帐内容没有太大区别,反而繁琐;也可能单纯不想涉足女性居多的“圈子”,不仅因为观念不同,更是对“娘”这一标签感到不耻。
父权社会中,由掌权者(大多是男性)定义女性的价值,如《第二性》中所描述:
“
人类是男性的,男人不是从女人本身,而是从像对男人而言来界定女人的,女人不被看做一个自主的存在。
”
——【法】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
与此同时,他们也为自己定下难以逾越的规则。女性主义学者上野千鹤子认为,男人的价值是男人世界里的霸权争斗中决定的。
在看似遵循了大自然原则的男人间的霸权争斗中,也需要“第三人”作陪衬,成为“负面”“失败”的标准,这就导致了歧视。社会学学者佐藤裕在《论歧视》〔2005〕一书中尖锐地指出,“歧视需要三个人”。
上野千鹤子在《厌女》中也写到,男人成为男人的实践过程包含了同化与排除的行为,这一过程恰巧与歧视(将一个人他者化而与共同行动的另一人同化的行为)不谋而合。这种看似意图标榜自己的行为,却也让自己在无形之中成为歧视的受害者。
● 【日】上野千鹤子《厌女》(2010,紀伊國屋書店)
图片来源:ins@vignette_b
社会的系统和约定成俗的观念使得男性自认处于某一层次,在与他者体现出差异而产生优越感的同时,却也于无形之中将自己束缚于高高在上的牢笼之中,失去自我表达的机会和自由。
● 因与其他男生举止不同而被嘲笑“娘娘腔“而遭受霸凌的玫瑰少年叶永志,引发了社会舆论对于校园霸凌的反思。
因此,“安静、乖巧、细腻”,这些被社会定义的女性特质也成为了男性绝不可触及的领域。
手帐正在被这样对待着。男性消费者的群体性消失使得国内手帐无限趋向于女性,无论是针对哪一年龄段的产品,都很难找到让男性能够自洽的产品。即便是手帐对于生活效率的作用十分显著,但出于对女性消费者的刻板印象,手帐本身强大的功能性也常常被国内市场选择性忽视。
手帐在女性普遍与知识教育、职场无缘时,一度由男性带领风潮。但它最终也不得不像高跟鞋、蕾丝等产品一般,在女性的入驻后,变得与“男子气概”毫无关联。
实际上,在社交平台上不难找到男性手帐er的身影。知乎上讨论“为什么手帐圈里的女生远远多于男生?”时,会有喜欢手帐的男性用户为手帐“平反”。
● 知乎上关于“为什么手帐圈里的女生远远多于男生?”的讨论已有6w多次的浏览,其中有男性用户提出了他们的想法。
图片来源:知乎
小红书上也有男性手帐玩家分享自己的拼贴、手绘、功能效率的手帐。他们仔细地记录着生活与感受,规划时间,在纸张上挥洒灵感。
● 小红书上男性分享的自己的手帐
图片来源:小红书
只不过,这些男性手帐用户数量太少,很难对整个手帐市场形成影响。
手帐本身并无性别,撕下性别标签不仅将自己从所谓的约定成俗的社会理念中挣脱出来,也能够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开拓发展方向。
手帐可以是让生活变得井然有序的规划日记,也可以是记录生活细节之处小惊喜的记录本,亦或是随时记录灵感的备忘录,它并非一定要是一本精致到极致的漂亮本册,也不是非要成为成功学的载体,要用尽各类方法规划好每一天从而走向精英之路;也不是诸如断舍离、钝感力、规划力等让人反而压力倍增的“日式鸡汤文学”,它应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可以拿来回味生活和收藏人生美好的私人物品。 SHIJU
策划/ SJ Studio
文 /Ariel & WYL
编辑/ Nemo
排版/ Cath
*本文为《识具》原创,文中图片源于网络,版权皆归原创者所有,仅交流使用。
更多展会资讯
CSF文化会 | W1文创IP、礼品和益智类产品精品馆回顾
第118届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
2024.6.13-15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作为亚太地区领先的文化和办公用品贸易平台,诞生于1953年的中国文化用品商品交易会(CSF文化会)可谓是行业常青树,既是国内文化和办公用品行业的聚焦盛会,也是全球文化和办公用品企业进入国内市场的重要窗口。始终致力于成为集信息交流和商务合作于一体的综合性行业平台,向业界传达新理念、展示新成果、发现新商机,助力文化和办公用品产业发展。了解更多:www.chinastationeryfair.com
CSF文化会官方媒体渠道:
微博
微信公众号
小程序
视频号
官方社群
小红书
百家号
哔哩哔哩
抖音
企业/新品资讯投稿、转载请联系:
Iris.yang@comexposium.com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