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充电桩作为新能源汽车的重要配套基础设施,也逐渐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然而,近期多地充电站掀起涨价潮,甚至连充电桩也涨价,这让人们不禁要问:新能源怎么突然不香了?我们到底该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新能源汽车的优势之一是其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更低的运行成本。这其中除了包括更低的燃料成本外,还包括更低的电价。由于新能源汽车采用电力驱动,因此其能源消耗主要集中在电力上。而电力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
在长期以来,新能源的优势是建立在低电价的基础之上的。由于各地长期采用的相对固定的低电价,给新能源汽车建立了较为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新能源汽车得以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国际能源相关机构的统计,2019年我国居民电价,在可获得数据的28个国家中位列倒数第二,平均每度是0.542元。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居民用电的成本偏低,而工商业的电价较高。
正是由于长期较低的电力价格,让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被更加放大,购买新能源汽车充电省钱一直都是一种车主的共识,也正是如此我们看到当前新能源充电站涨价才会感觉如此奇怪,甚至引发了大家的热议。
其次,今年入夏以来,全国多地出现了极度异常的高温天气。这种高温天气导致用电需求大幅上升,而电力系统的容量却相对有限。这使得电力供应日益紧张,电价也随之上涨。特别是在电力供应极度紧张的情况下,各地的公用充电站使用的大部分也都是商业用电体系,往往就会面临被限电或者被涨价的情况,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想要维持稳定的运行往往就会付出更多的成本,这也是各地充电站价格涨价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电价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盛夏时节,大家在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时候,往往需要开空调来防暑降温,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消耗,由于新能源汽车的电力消耗较大,因此其对电价的变化较为敏感。在电价上涨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也在涨,两者叠加之下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也随之上升,这就是当前大家极度敏感的原因。
第三,充电桩企业的亏损也日益严重。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充电桩市场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然而,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各家充电桩企业的亏损问题也日益严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能源汽车的充电站是属于一种基础设施,其基础设施的属性注定了往往面临着投入高,回报周期长的问题。
具体来说,一方面,充电桩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各家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得不采取价格战等方式。这使得充电桩企业的利润空间被大大压缩,特别是不少充电站为了吸引用户还采用了不少营销手段,在这样的情况下前期亏损的压力必然增大。另一方面,充电桩企业的运营成本较高。充电桩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充电桩的使用率却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充电桩市场苦乐不均的现象比较严重,有些热门点位可以说是一桩难求,但是一些冷门点位却是门可罗雀,在这样的情况下充电站运营企业的本身综合成本就难以控制。
再叠加当前的电价上涨的压力,新能源汽车的电价也在上涨,这使得充电桩企业的盈利压力进一步加大。据36氪的报道,自2014年开放社会资本充电桩运营至今已有8年,当前即使公用充电桩运营商中的头号玩家的利用率长期维持在6%以下,未达到盈亏平衡点。
第四,从长期来看,伴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目前的电力供应体系必要进行调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持续加大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大市场供应,构建更多的电厂特别是光伏、风能、核能等新能源发电体系。这样可以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新能源发电比例,从而为新能源汽车提供更加稳定和充足的电力支持。
二是强化充电基础设计的构建,应进一步为新能源汽车构建更加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充电桩的建设。政府可以引入更多国有企业来承担起新能源充电体系的建设,提高充电桩的投入和建设速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求。
三是强化顶层设计和制度构建,引入类似于汽柴油的价格规范机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规范充电市场。这样可以有效遏制恶性竞争,保障充电市场的健康发展,更将有助于提高充电市场的公平性和透明度,同时也将有助于降低充电价格的波动。
近日,郑州官方对电动汽车充电站收费行为发告诫函,强调和明确公共充电桩价格“要明码标价”,不能“违规收取未明示费用”。意在对充电桩收费的透明性、规范性予以监管。由此看,郑州监管部门对政策把握准确,没有因为舆论压力而失位或越位。
根据《河南省定价目录》(豫发改价调〔2022〕612号)文件精神,郑州市充电服务费标准不在定价目录。这意味着,郑州市乃至河南省新能源汽车充电服务费施行了市场竞争价,价格由市场说了算。有关部门不会对此行政管制。
当前多地充电站费用大幅上涨,一个关键原因在于市场供需关系。截至2022年底,全国累计建成充电桩521万台。但伴随着我国新能源车产销两旺,部分地区仍存充电桩供应缺口。
工信部等八部门近日联合印发的《关于组织开展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建成适度超前、布局均衡、智能高效的充换电基础设施体系,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占比预期不低于小型停车位的10%。就此,充电桩市场增量巨大。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除了专门的充电服务运营商外,新能源汽车企业也在大规模部署充电桩。据媒体报道,特斯拉目前在国内的充电桩已覆盖全国140个城市,超级充电桩数量已达15000个。
不仅是特斯拉,我国新能源车企也在加快自建充电网络建设力度。充电联盟数据显示,截至7月11日,上汽集团下属的上汽安悦充电桩有24557个,蔚来有11936个,小鹏有4617个,广汽能源有2739个。
此外,比亚迪、五菱、蔚来、理想等车企一方面扩建充电站,另一方面也在加速车企用户充电服务的“互联互通”。据报道,今年春节期间,蔚来充电桩充电服务订单超90万次,其中76%电量服务于非蔚来品牌。在这些非蔚来品牌中,比亚迪占17.6%,特斯拉占15.8%,小鹏占4.10%。
随着车企自建充电站数量上的增加,打通资源共享环节,将持续提升充电站的使用率,带来更高的单位时间产出,从而以综合收益提升来抵消成本增加,保持充电服务费用的平稳。
在“新能源车下乡”中,不少地区开始通过划拨配备公共充电桩用地,协调国家电网完善供电保障等,缓解企业在充电站建设方面的用地、用电成本。随着政策利好及技术创新,我国充电站建设将得以更高效率完成,降低各项成本。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的数据显示,2022年公共充电桩增量同比上涨91.6%。随着我国公共充电桩的大幅扩容,不仅能让新能源车车主享受到更加便利的充电服务,同时也能推动市场竞争,任何一家充电服务商想激进涨价,都要掂量用户流失等后果。
市场机制包含了供求机制、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三者相互影响,自动地调节着资源的流向和流量,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而价格则是资源流向的反映,更是资源配置的结果。
当新能源车充电市场公共充电桩建设保持高位增长态势,车企自建充电网络有利于打破当下第三方运营商主导的市场格局,让竞争更加激烈,技术及成本优化则带来“固定”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如此,充电站费用无需过度行政干预,就会转向一个更符合供需关系的水平。(新京报、界面新闻)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