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主办的第十届全球轮胎技术论坛(Global Tire Tech Forum, GTTF)于今年的7月4~7日在广州成功举办,该届论坛以“绿色低碳、创新发展”为主题,有54位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论坛做了发言报告。
应广大参会代表及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需求,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特推出“第十届全球轮胎技术论坛精彩报告回顾”系列,分享报告瞬间,传递先进技术。
本届论坛分为两天,第一天的报告涵盖汽车主机厂、高等院校、国外轮胎制造商协会及轮胎制造商等,共计11篇,报告充分反映了轮胎行业上下游的发展现状,也为轮胎行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橡协轮胎专家组资深轮胎专家许叔亮分享的“轮胎性能设计未来的走向”的开篇主旨报告,他表示轮胎起于技术、融入科学,相辅相成,报告探讨了轮胎性能设计的演变进程,指出科学如何影响轮胎的未来发展及轮胎性能设计未来的走向。
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新团队卢荡教授就“汽车轮胎动力学的现状与未来”作了视频报告,报告指出,电动化智能化是汽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同时对未来汽车轮胎动力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进行了展望,他指出适应汽车虚拟匹配需求的轮胎虚拟送样技术是重点,同时对如何实现虚拟送样明确了技术路线。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汽车工程研究院首席专业总师吴旭亭分享的“智能电动车时代底盘开发技术的守正创新”,他指出智能汽车的核心功能是自动驾驶,人工智能技术在自动驾驶技术中至关重要,同时采用1/4车辆模型针对与电动车强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减振器刚度需配合轮胎径向刚度相应提高。
同济大学教授葛剑敏分享的“车辆—轮胎—路面综合噪声协同控制技术和标准研究”,报告通过车辆、轮胎和路面噪声形成机理、特征和相互作用关系分析,确定轮胎在整车配套噪声和振动控制中的作用,从而达到降低汽车车内和车外噪声的目的。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ETRTO)秘书长Nicolas de Mahieu分享的“Design for a representative tyre abrasion rate on-vehicle test method”, 他指出要用磨损率来规范轮胎磨损,需要一种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的测试方法,为了保障数据的再现性,需统一和规范测试条件。
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中国商飞公司专家丁伟分享的“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研究”,报告重点分析了国内外飞机地面动力学的发展状况及应用研究,同时介绍中国商飞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进一步明确了飞机地面动力学的未来发展前景。
吉林大学汽车工程学院教授刘卫东分享的“小型非充气结构轮胎的研发和性能研究”,报告针对小型乘用车辆的使用需求,通过材料、结构、仿真与工艺等研究开发出一款新型非充气结构型轮胎,通过对轮胎的有限元和动静态分析,设计并制备了智能轮胎硬件采集系统,通过实车测试,进一步验证了相关模型的有效性。
万力轮胎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官声欣分享的“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技术要求和应用研究”,报告分析了新能源汽车专用轮胎技术要求及轮胎技术的发展, 同时给出万力轮胎新能源家族系列产品。
北京化工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焦志伟分享了“轮胎结构设计与低碳制造技术创新研究进展”,报告从轮胎设计结构的创新及制造装备的创新,提出了绿色轮胎设计新理论,发明了“三角平衡轮廓”及“外向型高性能轮胎轮廓”新结构及硫化新设备,均为轮胎行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大陆马牌轮胎(中国)有限公司亚太区原配轮胎研发总监Choy Ruth分享了“Our tire sustainability ambition and technologies for a future circular economy”,报告阐述了大陆马牌从八个战略领域对轮胎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展开工作,涵盖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使用及后处置,重点从原材料的角度深入分析轮胎的可持续发展。
中橡协信息会展部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