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汇集行业资讯 传递实时新闻
今天的主要内容有:东部地区需密切关注台风“杜苏芮”北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全球农药使用及贸易情况;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农药登记中介代理服务管理规范公开征求意见;手机能可视化定量检测农药残留;永农生物吡唑醚菌酯、联苯肼酯等农药原药项目验收;安道麦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2022亚太与中国地区销售同比大增202.86%;拜耳推出丙硫菌唑、肟菌酯、氟吡菌酰胺的复配产品。
行业动态
★ 东部地区需密切关注台风“杜苏芮”北上对农业生产的可能影响
受台风“杜苏芮”带来的强风暴雨影响,东南沿海部分地区出现洪涝灾害风险高,华南东部、江南中东部早稻收晒扫尾以及晚稻适时移栽受阻;玉米等高秆作物、香蕉等经济林果及农渔业设施遭受风灾风险高。建议各地做好台风防御工作,提前加固农渔业设施、疏通田间沟渠,减少或避免损失;风雨过后尽快排湿降渍,并根据作物受淹、倒伏情况和苗情长势做好田间分类管理,绝收田块及时改种。
“杜苏芮”强度强,影响时间长、范围广,登陆后深入内陆,可能北上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风雨影响。近10年与台风“杜苏芮”路径和影响时间较为相似的台风为2014年第10号台风“麦德姆”。台风“麦德姆”2014年7月23日先后登陆台湾台东、福建福清,之后于25日登陆山东荣成,影响台湾、福建、广东、江西、湖南、浙江、江苏、安徽、山东、辽宁、吉林等地,具有北上影响范围广、登陆后强度减弱慢、影响东部时间长、局地风雨强度大等特点。台风“麦德姆”共造成农作物受灾190千公顷、绝收13千公顷。鉴于“麦德姆”对我国东部地区农业生产影响较大,江南中东部、江淮、黄淮等地要高度警惕,密切跟踪台风影响动态,提前做好各项台风灾害防御预案,防范后期台风北上可能带来的风雨影响,采取有效措施防灾减灾。
★ 全球农药使用及贸易情况
本月,FAO发布了1990—2021年全球农药使用和贸易情况报告,该报告要点如下:
2021年全球农业用农药350万吨(折有效成分,下同),较2020年增长4%,较10年前增长11%,是1990年使用量的2倍。2021年全球农药制剂出口总量达710万吨,出口额432亿美元,出口量比2020年下降了5%,而出口额增加了5%。2021年亚洲农药出口水平最高,出口制剂产品360万吨,出口额173亿美元。2021年美洲从世界其他地区进口的农药产品最多,达到120万吨,进口额76亿美元。
1990—2021年,大洋洲的农业用农药使用量增长了206%,是所有地区中增长最快的,而美洲为191%,非洲为175%,亚洲为67%,欧洲仅有1%。大洋洲农田的农药单位用量较低,为1.66公斤/公顷,每1,000美元农业产值的农药使用量为0.83公斤,但人均农药使用量较高,为1.30公斤/人。相反,美洲地区这3个指标相对较高,分别为3.01公斤/公顷、1.49公斤/1,000美元和1.23公斤/人。
★ 玉米中后期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
根据目前病虫发生基数、玉米区域布局及种植方式,结合未来天气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玉米中后期病虫害总体偏重发生,其中草地贪夜蛾、棉铃虫等迁飞性害虫对玉米生产威胁大,大斑病、褐斑病、南方锈病等病害在局部地区偏重发生;危害盛期,北方玉米产区大部在7月下旬至9月上旬,南方玉米产区可持续到10月底。
预计2023年全国玉米病虫害发生8.3亿亩次,其中虫害发生5.8亿亩次,重于去年,病害发生2.5亿亩次,略轻于去年。草地贪夜蛾主要危害西南、华南、江南夏播和秋播玉米,云南、广西、广东等周年繁殖区偏重发生,局部大发生;江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黄淮、西北地区偏轻发生,华北点片发生;东北南部成虫迁入和幼虫零星发生的时间早于前几年;全国发生面积超过2000万亩。三代粘虫总体偏轻发生,在黄淮、华北和东北局部田块会出现高密度危害;全国发生面积2500万亩。三代和四代棉铃虫在黄淮海地区偏重发生,西北地区中等发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田块发生风险高;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玉米螟在黄淮局部偏重发生,华北、西南大部地区中等发生;一代、二代、三代累计全国发生面积2.2亿亩次。大斑病在东北局部偏重发生,黄淮、西南地区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8200万亩。南方锈病在黄淮海地区偏轻至中等发生,台风登陆地区不排除偏重以上流行的可能;全国发生面积5200万亩。小斑病在黄淮、西南大部中等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500万亩。褐斑病在黄淮海地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全国发生面积3000万亩。
此外,甜菜夜蛾、双斑萤叶甲、叶螨、蚜虫以及穗腐病、茎腐病、弯孢叶斑病、纹枯病、灰斑病、北方炭疽病等病虫害也将造成一定为害。
★ 农药登记中介代理服务管理规范公开征求意见
为了规范农药登记中介代理服务行为,维护农药登记申请人、中介代理机构合法权益,确保农药登记试验、农药登记申请、评审等相关工作有序开展,保障农药登记审批科学有效、公平公正,农业农村部农药管理司起草了《农药登记中介代理服务管理规范(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
★ 手机能可视化定量检测农药残留
中国科学院合肥科学物质研究院固体所设计制备了两种高效的比率荧光纳米探针,并结合智能手机的颜色识别器,实现对食品和环境水体中农药的可视化定量检测。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化学工程杂志》和《ACS可持续发展化学与工程学研究》上。
目前,国内外用于农药残留检测的主要分析方法仍然局限于酶抑制法和免疫测定等,这些方法通常存在成本高、操作复杂、耗时长等问题。因此,发展快速、低成本、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农药检测新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鉴于此,研究人员构建了一种无酶比率荧光探针,以CdTe量子点作为背景荧光,用于氨基甲酸酯农药的全谱视觉识别。氨基甲酸酯农药加入后,通过亲核缩合反应产生绿色荧光的异吲哚,该荧光探针出现了从红色到绿色的明显颜色变化,实现对氨基甲酸酯的快速可视化响应。此外,研究人员还通过集成绿色碳点和CdTe量子点构建了比率荧光探针,用于甲基对硫磷的高选择性定量检测。在碱性条件下,甲基对硫磷能迅速水解生成对硝基苯酚,氢键加强的瞬时反应导致碳点和对硝基苯酚之间的内滤效应猝灭绿色荧光,从而导致探针产生由绿到红的灵敏荧光色度变化,并且检测限远远低于国家最大残留标准。
公司新闻
★ 安道麦发布2022年度ESG报告,2022亚太与中国地区销售同比大增202.86%
2023年7月25日,安道麦股份有限公司发布《2022年度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报告》,介绍了公司在业务各个领域实践可持续发展所取得的进展。报告详细展现了公司对落实透明公开的承诺,在评估中引入了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和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的重要指标。安道麦在报告中承诺,到2030年,范围1和范围2(内部生产与能源消耗)的碳排放量年均减少5%,与巴黎协定将温度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同步。以及显著提升“可持续发展特性突出”的产品销售,包括生物产品。
2022年ESG亮点:产量同比增加19%,但排放量远低于排放标准——碳排放强度同比零变化,水资源消耗量与废水排放量减少20%,危废产生量减少9%,危废与无害废弃物循环利用率达49%。过去三年为绿色生产运营投资超过三亿美元——包括在全球运营基地针对废水处理设施开展绿色升级改造,同时推动耗能向零碳可再生能源与氢燃料过渡,多管齐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全年上市57个新产品,其中除草剂22个、杀虫剂14个、杀菌剂19个,生物刺激剂与植物生长调节剂2个。依靠先进制剂技术平台持续开发并推出可持续性新产品——包括在减少原药量的同时保持或提升药效的低剂量产品,减少碳足迹及环境影响的高负载产品,以及推出50余款生物制剂产品进入产品线,扩大了生物产品组合占比。
同时,安道麦公布2022年销售收入55.70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48.13亿美元增长15.7%。分种类看,除草剂销售24.79亿美元,同比增长25%,杀虫剂15.05亿美元,同比增长5.6%,杀菌剂10.48亿美元,同比增长10.08%,非农用5.38亿美元,同比增长15.95%。按地区划分,拉美15.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76%,亚太与中国11.66亿美元,同比增幅为202.86%,欧洲11.15亿美元,同比增长4.01%,北美10.27亿美元,同比增长12.0%,印度、中东与非洲6.69亿美元,同比增长2.92%。前5大市场分别为巴西、美国、中国、印度和澳大利亚。前5大作物分别为大豆、谷物、果蔬、棉花和玉米。
★ 永农生物吡唑醚菌酯、联苯肼酯等农药原药项目验收
近日,年产8,000吨高效农药原药技术改造项目(先行)验收公示稿在公司官网公示。永农生物科学有限公司新增年产8,000吨高效农药原药技术改造项目位于杭州湾上虞经济技术开发区,项目利用现有厂区标准车间一、十二、十五、十六,同时拆除现有的甲类仓库三、甲类仓库四、液氯、液氨钢瓶库,新增罐组三(甲类)、罐组四(甲类)、罐组五(戊类)和罐组六(液氨罐组、乙类),新建供氢站和甲类仓库三(107.6平方米),乙类厂库(205平方米),购置反应釜全自动密闭离心机、干燥器等设备,形成年产8,000吨农药原药(3,000吨精草铵膦原药、2,500吨溴虫腈原药、1,200吨联苯肼酯原药、500吨咪鲜胺锰盐原药、200吨吡唑醚菌酯原药、200吨氟环唑原药、100吨麦草畏原药、200吨噻虫嗪原药、100吨嘧菌酯原药)、联产372吨工业亚磷酸、1,402吨硫酸钠的生产能力。项目总投资6.5亿元。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26.796亿元、年平均利润总额超过3.8亿元,税收1.8亿元,本项目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产品新闻
★ 拜耳推出丙硫菌唑、肟菌酯、氟吡菌酰胺的复配产品
近日拜耳作物科学宣布在加拿大西部推出用于鹰嘴豆和扁豆等豆类作物的新型杀菌剂——Delaro Complete。Delaro Complete为丙硫菌唑、肟菌酯、氟吡菌酰胺(丙硫菌唑14.90%+肟菌酯13.10%+氟吡菌酰胺10.90%)三元复配剂,该杀菌剂用于玉米、谷物和大豆,防治玉米褐斑病、灰斑病、大斑病,亚洲大豆锈病、白霉病、蛙眼病、黑痣病等。
今天的新闻就是这些,祝各位听众朋友工作顺利!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