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遭遇百年罕见暴雨洪灾 飞马机器人驰援灾区

来源:世展网 分类:无人机行业资讯 2023-08-13 11:13 阅读:4267
分享:
近日,受台风“杜苏芮”影响,华北、黄淮等地出现极端降雨,京津冀局部地区出现特大暴雨,引发洪涝和地质灾害,情况十分危急。在自然灾害面前,中国社会再次展现了极强的凝聚力,飞马机器人第一时间响应抢险救援应急保障需求,受上级单位委托,派出三支队伍共13位技术人员,携带包括V10R、V500、D2000S机型在内的12架智能航测/巡检/应急无人机系统赶赴京津冀灾区,执行应急救援、监测任务。飞马在行动 京津冀救援现场北京北京门头沟地区自7月29日夜间开始,遭遇历史罕见的极端强降雨天气,致使门头沟全区河湖水位暴涨,多处区域遭遇险情,并于7月31日引发山洪造成内涝,导致区域内交通、电力、通信瘫痪,与外界失联。面对险情,飞马机器人接到救援单位委托,对门头沟区域某国道开展调查工作,主要勘察因交通中断导致救援人员无法到达区域的公路、桥梁损毁情况,并监测公路沿线边坡可能发生的潜在地质灾害,为救援队伍深入灾区提供数据支撑。此次应急测绘工作时间紧、任务重,针对门头沟山区大面积、大高差的复杂地形,飞马机器人接到任务后立即派出技术人员携带轻量化、超长航时的V500无人机奔赴一线。由于现场交通损毁严重,作业人员无法到达测区内部,经商议连夜修订飞行方案,同时从天津、河南两地增派人员及V10、V500、D2000S无人机及载荷设备到达现场,支援救援任务。8月4日至6日进行航飞救援任务期间,飞马机器人技术人员在测区多雾、云层较低的情况下,获批空域后共完成7架次飞行,航测面积35平方千米、航测公路长度100千米、航行时间553分钟、飞行总里程超650千米。数据采集完成后,在现场快拼生成正射模型应急使用,为现场应急救援提供第一手的基础数据,并将灾区数据火速送往数据处理中心,制作成高精度三维成果模型,为制定更加全面可靠的救援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天津随着强降雨影响及京津冀地区大清河、永定河、子牙新河、蓟运河四个方向的洪水奔向海河流域,天津海河周边多区域防洪压力倍增,防洪保“津”工作刻不容缓。飞马机器人临危受命,响应天津警航总队指令,对海河流域天津境内防洪、泄洪情况进行检测。接讯后,飞马机器人立即派出5名技术人员携带具备实时视频监测功能的V10R无人机从天津、南京两地赶赴受灾区域。

自8月4日起,飞马机器人配合应急指挥单位进行灾情巡视,使用V10R无人机对受灾区域水域情况、受灾情况及人员滞留情况进行云端实时视频传输。截至8月10日,飞马机器人技术团队对受灾区域巡视作业里程达1100千米,提供实时视频巡查1365分钟,为救灾决策提供了可靠依据。V10R无人机的3小时超长续航能力和视频实时传输功能在及时获取大面积、无信号、无法抵达的灾区数据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经实战检验,能够更好地应对灾害现场状况的多样性和突发性,为随时调整应急救援方案提供最准确的依据。截至发稿前,飞马机器人飞行技术人员仍坚守在应急救援的一线,随时监控受灾区域情况。

V10R无人机航拍画面

河北京津冀极端降雨导致的持续灾害,已波及河北多地。作为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单位”的飞马机器人接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任务安排,派出5名飞行技术人员,携带4架D2000、2架V500无人机及载荷设备,在河北邢台、廊坊霸州、廊坊涿州三地协助救援工作,勘察整体受灾情况、巡查受灾严重区域和确认泄洪严重区域位置,随时监控泄洪区堤坝完整性。参与应急作业期间,飞马机器人技术团队主要采集蓄滞洪区正射影像,8月1日至8月6日共进行6架次视频飞行、44架次正射影像飞行,获取超过200平方千米的正射影像数据,并不断加强应急救援沟通对接,提高救援效率,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坚实保障。多年来,飞马机器人始终坚守在应急救灾减灾一线,积累了大量应急救援经验,目前已经建设成为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重大灾害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单位”、成都理工大学地质灾害无人机应用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消防救援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基地。此次京津冀遭遇非常严重的灾害,给抢险救灾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我们还需要更精准、更快速、更及时地掌握受灾区域、受灾群众的情况,以便及时、准确地采取救援措施。未来,飞马机器人必将不断建设、健全应急救灾能力,积极响应社会号召,为提高我国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做出积极贡献。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13248139830(门票)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