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汇集行业资讯 传递实时新闻
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是2023年8月22日星期二,今天的主要内容有:中央财政安排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24亿元支持保秋粮丰收;氯虫苯甲酰胺竞争态势加强;2023年甘蔗秋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华中农大李国田团队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新基因;中国农大彭友良、陈倩团队发现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性的关键调控基因;安道麦巴西连续第八年入选农业企业创新五强;农心科技发布上半年业绩,净利润4248.41万元,同比下降34.96%;投资6.8亿!海利尔子公司绿色高效农用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拜耳、先达、科迪华3个除草剂获ISO英文通用名。
@
行业动态
中央财政安排玉米大豆“一喷多促”一次性补助资金24亿元支持保秋粮丰收
近日,中央财政安排一次性补助资金24亿元,支持北方重点地区开展玉米大豆“一喷多促”工作。资金主要用于对玉米、大豆等主要秋粮作物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杀菌剂等,增强作物抗逆性减损失,促进壮苗稳长提单产,为确保秋粮丰收提供有力支撑。
财政部要求各地及时下拨资金,切实加强资金使用管理,确保专款专用,积极发挥乡镇政府、村委会、国有农场等职能作用,重点支持符合条件的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采取“统防统治”方式推进统一喷施作业。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分区分类制定方案,精准精细指导,抓住灌浆关键窗口期,尽快落实“一喷多促”措施,确保不误农时。
氯虫苯甲酰胺竞争态势加强
本周,市场整体询盘清淡,供需持续博弈。上游厂家高温停产检修后,开工率并未明显提升,部分产品库存低位,变现及资金回笼意愿低;国内下游厂家进入淡季,渠道去库存为主,资金回笼慢,前期低位建仓后,刚需补货为主;海外市场等待展会后补库存的时间节点。部分品种阶段性反弹后开始盘整,低价横盘产品关注度较高。产业链各环节需密切关注开工率、库存、成本、供需变化,来灵活应对市场波动。市场淡旺季转换期,成交待放量。
除草剂市场分化盘整:渠道内草甘膦原药低成本货源套利变现扰乱市场价格,厂家报价坚挺,原材料上行导致成本增加,后市行情观点不一;草铵膦市场下游刚需补货,仍处于低位横盘阶段,等待海外市场需求释放;精草铵膦市场格局重塑,终端性价比情况决定市场走势。选择性除草剂应季刚需补货为主,部分品种等待新备货周期开启。
杀虫剂市场关注度高,应季产品刚需补货,部分产品以排单为主,前期低位反弹产品开始盘整,供需博弈中。氯虫苯甲酰胺原药市场竞争态势逐步加强,下游厂家布局热度高,国内登记证件持续下证中,供给端原药产能逐步释放。氯虫苯甲酰胺原药的主要原料价格处于上升通道中,当前售价接近成本,不排除后期成本倒挂或价格抬升可能。
杀菌剂市场维持弱势运行态势,需求稳定释放,部分品种厂家开工率降低,原材料价格有所上行,市场关注度及补货意愿强。
上游中间体和原材料波动盘整,应季停车检修增多,开工率有所降低,供需博弈中。
2023年甘蔗秋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发布
秋季是甘蔗产量形成和蔗糖分积累关键时期。近期,受“泰利”“杜苏芮”等多场台风影响,我国甘蔗主产区出现不同程度大风降雨天气,桂西、桂南气象干旱明显缓和,部分地区出现涝渍,易造成甘蔗倒伏。同时,高温高湿环境下,甘蔗病虫害发生率上升,影响产量和品质。为加强甘蔗秋季田间管理,确保丰产丰收,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会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业农村部糖料专家指导组有关专家,研究提出甘蔗秋季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1.抓好排涝抗旱
秋季季节性降雨、台风、干旱等极端天气较为频繁,影响甘蔗后期生长。地形平坦和地下水位较高的蔗田应加强排灌设施建设与维护,在四周开挖环状排水沟,中间挖“十”字形、“丰”字形或“井”字形排水沟,降低田间地下水位。坡地、台地或丘陵等旱地蔗田应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和坡度大小,开挖引水沟,有条件的蔗区可铺设滴灌设施,做好引水灌水抗旱准备。
2.强化台风防灾减灾
秋季台风易造成甘蔗成片倒伏,台风过后应及时捆蔗扶正,在蔗茎三分之二高处,用绳子或枯叶将两行甘蔗捆成人字型,或将相邻的几株甘蔗捆成一束,使其保持直立状态。台风使甘蔗生长受到抑制,加上雨水过多,易造成肥料流失,应及时追肥一次,每亩可施用甘蔗复合肥20公斤,或尿素10公斤、磷肥20公斤、钾肥5公斤,并配合进行大培土,使蔗根多生、深扎,提高抗倒伏能力。扶正的甘蔗植株恢复生长15天后,可解开捆绑物恢复正常生长。
3.搞好剥叶通风
秋季甘蔗生长快,田间容易郁蔽,光照不足,加之田间湿度大,病虫害容易发生。应及时剥除枯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减少养分消耗,提升光合作用,提高甘蔗产量和糖分含量,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对于田间湿度大、蔗叶茂密和病虫害较重的蔗田,要多剥叶并把病叶枯叶带出蔗田集中处理。一般剥叶标准以每条蔗茎保留9~10片展开新叶为宜,对留种的蔗茎应留叶鞘以保护蔗芽。
4.加强病虫害防治
秋季高温高湿,多种病虫害容易发生。主要病害包括梢腐病、褐条病、赤腐病和锈病等,在发病严重的蔗田可采用百菌清、多菌灵、甲基硫菌灵、吡唑醚菌酯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主要害虫包括蓟马、螟虫、粘虫和绵蚜等,其中黄螟、大螟和台湾稻螟在水田蔗区易发生成灾,条螟、二点螟和红尾白螟在旱坡地蔗区易发生成灾。近年来,因蔗田禁烧秸秆,粘虫虫口的基数逐年增加,发生危害加重。防治螟虫和粘虫可选用含有氯虫苯甲酰胺、杀虫单、阿维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杀虫双等有效成分的农药进行叶面喷施防治;蓟马和绵蚜发生严重的蔗田,应及时消灭蔗田中的发虫中心,可选用噻虫嗪、吡虫啉或抗蚜威等进行叶面喷施防治。提倡采用无人植保机进行统防统治,提升病虫害防控质量和防治效率。
5.做好适时砍收
甘蔗生长后期蔗茎上、下部节间的锤度比值接近1时,达到工艺成熟期。甘蔗收获应依据“先熟先收砍,晚熟晚收砍”的原则,先收早熟品种,再收中熟品种,最后收晚熟品种。对留作宿根的蔗田,在“大寒”过后收砍为宜,有利于宿根蔗芽出土萌发。具备条件的蔗田提倡采用联合机收或分步式机收,不具备机收条件的蔗田人工收砍时,建议使用锋利小锄,以入土5厘米方式进行快锄低砍,以降低宿根的发芽部位、减少蔗桩破裂,提高次年出苗成苗率。鼓励推广种植脱毒种苗。对翻种新植蔗田,应尽早安排种植,下种量一般以5,000芽/亩为宜。应选用宿根性强、丰产潜力大的甘蔗良种,采种后在太阳下晒种5~7天,晒至叶鞘略皱缩为宜。斩种后应用石灰水或多菌灵等药剂浸种,进行消毒处理。
华中农大李国田团队创制新型水稻广谱抗病新基因
近日,知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李国田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该团队克隆到一个广谱抗病类病斑突变体基因RBL1,并通过基因编辑创制了增强作物广谱抗病性且稳产的新基因RBL1Δ12,该基因在作物中高度保守,与传统抗病基因相比,可打破物种界限、普适性更强,具有巨大抗病育种应用潜力。该研究成果对扩大抗病基因来源,推动作物抗病育种、植物病害绿色防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
中国农大彭友良、陈倩团队发现可提高水稻产量和抗病性的关键调控基因
近日,中国农大植物保护学院彭友良、陈倩团队在《自然-食品》(Nature Food)杂志上在线发表题为“一个内质网相关的泛素结合酶提高水稻广谱抗病性和产量(An ERAD-related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boosts broad-spectrum disease resistance and yield in rice)”的原创性研究论文,研究发现,ERAD相关泛素结合酶OsUBC45同时调控水稻的产量和广谱抗病性,并揭示了其作用机理。过表达OsUBC45的水稻产量提高10%-15%,并显著增强了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该研究为水稻的高产抗病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思路。
@
公司新闻
安道麦巴西连续第八年入选农业企业创新五强
安道麦巴西公司连续第八年入选“巴西创新奖”创新农业企业五强。这一荣誉再次证明安道麦切实履行着提供农业解决方案与服务的承诺,一方面帮助农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另一方面最大程度地降低对健康、安全及环境的潜在影响。
安道麦巴西公司持续投资于研发活动。安道麦巴西公司创新经理 Roberson Marczak 表示,“仅2022年一年,公司成功实施的创新项目就超过了15个,深耕领域涵盖了数字农业技术与农用化学品领域。安道麦大力支持开放式创新,积极参与初创企业加速中心与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同时致力于投资处于概念验证阶段的项目,这些项目有可能发展出成熟的产业成果。”
以2022年推出的项目“安道麦监测”为例。该项目借助“智能诱捕器”远程监测害虫,为农民报告实时虫情动态,方便其及时做出正确的植保决策。
安道麦投入大量资源开发尖端制剂技术平台,着眼于为农民在药效、可用性及可持续性领域创造切实收益。安道麦巴西在过去三年中陆续推出了十余款新产品,借助T.O.V专利技术解决喷嘴堵塞问题,让农民受益于产品的便捷高效。此外,安道麦生物解决方案平台于去年正式启动,为开发植物生长刺激素与生物性植保产品奠定基石。
另一创新项目“安道麦达尔文”将于9月的大豆收获季上线。这一创新平台利用人工智能,协助农民规划并执行从播种到收割的所有田间作业。Marczak解释:“这不仅仅是一个集成系统,更重要的是它能够在农场管理经营的过程中协助农民处理复杂的决策过程。”
此外,目前仍在开发中的一个项目旨在应对巴西农用化学品行业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安道麦巴西正在借助区块链技术设计独特的解决方案,以确保完整的农化产品包装,以便防止产品污染,防范侵权盗用。
农心科技发布上半年业绩,净利润4248.41万元,同比下降34.96%
农心科技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下降3.1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48.41万元,同比下降34.96%。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025.7万元,同比下降34.18%。基本每股收益为0.42元。其中杀菌剂1.2亿元,同比下降18.23,杀虫剂1.36亿元,同比增长1.04%,除草剂8606万元,同比增长27.3%;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1741万元,同比增长47.3%。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及重要子公司拥有290项农药登记证、206项发明专利和16项外观设计专利。
同时,公司在综合考虑下游市场需求、行业新技术发展、市场竞争格局变化等情况下,拟调整部分募投项目“绿色农药制剂智能数字化工厂技术改造项目”投资金额,着重加强研发工作管理,推动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创新,助力公司提升长期竞争力。技改项目由上格之路在现有土地上新建厂房实施,建设期两年,计划总投资1.45亿元,其中使用募集资金投入金额为1.05亿元,剩余部分自筹。截至2023年8月11日,该项目剩余募集资金净额为1.01亿元。
现公司拟调减“技改项目”部分实施内容,保留智能化仓库、车间产线改造及配套工程等项目实施内容,并预留3,800万元用于该部分项目内容的建设。除此之外其他内容后续不再实施,并将其余6,270.38万元募集资金调整至“研发中心项目”,其中2,000万元用于产品登记认证支出,上格之路将新增开立募集资金专户存放该部分募集资金,其余4,270.38万元用于研发中心的建筑工程费用并划转至公司“研发中心项目”募集资金专户。
投资6.8亿!海利尔子公司绿色高效农用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
青岛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6.8亿元建设绿色高效农用原料药及中间体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平度市新河镇海浦北路12号,总占地面积15亩,规划建筑面积8221平方米,新建厂房19615平方米。购置国产设备900台套;新建生产车间、氯化氢装置、氯化铵副产装置,新购置主要生产设备900台(套)。生产20000吨/年二(三氯甲基)碳酸酯、3000吨/年肟菌酯、4000吨/年2,3二氯吡啶、3000吨/年2-硝基-3-甲基苯甲酸等产品;2500吨/年肟醚、2000吨/年间三氟甲基苯乙酮、7500吨/年2,6-二氯吡啶、7200吨/年2,3,6-三氯吡啶等中间体;47013.3吨/年30%盐酸、3700吨/年氯化氢、4093吨/年10%次氯酸钠溶液、1500吨/年甲氧胺盐酸盐、2800吨/年硫酸钠、1200吨/年丁酮2500吨/年亚硫酸钠、6000吨/年氯化铵、1500吨/年氯化钠、2000吨/年乙酸、2500吨/年六水氯化镁、1800吨/年2,3,5,6-四氯吡啶、2880吨/年溴素、947.4吨/年2-硝基-5-甲基苯甲酸、263.1吨/年 3-甲基-4-硝基苯甲酸等副产品。
青岛恒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为海利尔药业集团设立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19年7月。
@
产品新闻
拜耳、先达、科迪华3个除草剂获ISO英文通用名
在经过6个月临时批准公示期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近日正式批准了3种新型农药活性成分的英文通用名称。这3种活性成分均为除草剂,分别为科迪华的吲哚吡啶酸indolauxipyr,拜耳异噁草酰胺icafolin,先达股份的吡唑喹草酯pyraquinate。
吲哚吡啶酸为科迪华开发的一种吡啶甲酸类除草剂。科迪华计划上市indolauxipyr的氰基甲酯产品吲哚吡啶酯(indolauxipyr-cyanomethyl)。
异噁草酰胺是拜耳作物科学的一种新型异噁唑类除草剂。拜耳公司计划上市它的甲酯产品异噁草酰胺甲酯(icafolin-methyl)。
吡唑喹草酯是一种苯甲酰吡唑类除草剂,由先达股份开发。该产品是对羟基苯基丙酮酸双氧化酶(HPPD)抑制剂。吡唑喹草酯是我国自主创制的高效、低毒、低残留的新型除草剂,对抗药性千金子防效突出,水稻安全性高,突破了传统HPPD抑制剂类除草剂对籼稻安全性不足的重大难题,是替代传统药剂的理想稻田除草剂,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和原创性。
今天的新闻就是这些,祝各位听众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门票)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