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早知道,点赞关注不迷路!日前,在中国移动“第四届科技周暨战略性新科兴产业共创发展大会”上,中国移动宣布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可重构5G射频收发芯片。作为现代电子的核心部件,芯片对现代科技、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都至关重要。当今移动通信领域的部分专用芯片还存在一定短板,产业链协同攻关刻不容缓。作为国内首款基于可重构的架构设计的芯片,“破风8676”可广泛商业应用于5G云计算、皮基站、家庭基站等5G网络核心设备中,实现从0到1的关键性突破,填补了该区域的国内空白。众所周知,射频收发芯片研发难度高,产业需求迫切,被冠以“5G基站的明珠”之称。目前“破风8676”已在多家头部合作伙伴的整机设备中成功集成,将在以云基站、皮基站、家庭基站等网络设备为代表的下阶段5G低成本、高可控的商用网络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提升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
芯片自主可控攻关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所副所长、“破风”芯片研发负责人李男表示,中国移动勇担移动信息现代产业链“链长”重任,在2021年成立了芯片自主可控攻关团队进行专项攻关。射频收发芯片作为研发的首颗关键短板芯片,其负责连接5G网络的数字世界和模拟世界,好比人体五官,将声光转化为大脑所能理解的神经信号,研发难度极高,是5G网络中的关键器件。
“1+N+1”研发模式中国移动集团级首席专家、技术部网络技术与资源处经理胡臻平表示,中国移动从2021年起便投入研发经费和人员直接下场深度参与芯片的研发,制定规格、架构、功能和指标,承担30%模块的前后端设计,最终联合研制出“破风8676”。其中“1+N+1”芯片研发新模式就是在研发过程中被开创的,该模式将传统的1家芯片+N家整机+1家运营商的串行研发模式变成并行,一次攻关满足N家的需求,把芯片到整机适配时间缩短近一半。
可重构技术体系中国移动研究院首席专家、“破风”芯片技术总工王大鹏表示,中国移动充分发挥移动研究院对网络深刻理解的系统优势,利用业界领先的自研仿真平台,量体裁衣制定规格指标,为芯片的规模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为适配多频段、多站型、多架构的应用需求,中国移动研究院创新性提出了可重构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 信号带宽、杂散抑制频点、深度等重要规格参数可重构;
- DPD/CFR功能模块可重构和模型可重构;
- 基带成型滤波、均衡滤波等增量功能可灵活加载。
利用这些架构优化和功能重组,以系统集成创新来弥补单点性能瓶颈,并申请了11项发明专利应用到芯片中,有效提升芯片性能和差异化竞争力。“破风8676”的幕后中国移动研究院副院长丁海煜指出,为了“攻”出“破风”芯片,研究院团队在设计阶段往返联合实验室路程累计达4万公里,可绕地球赤道1圈;在芯片调试测试阶段累计出差300人日,历经近三年的昼夜奋战,终于啃下“硬骨头”,成功发布核心自主创新成果“破风8676”。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黄宇红提到,“破风”是自行车竞速赛的专业术语,意思是每个车队都有一名“破风手”冲在最前面,为身后队友遮挡风阻,以便队友能有充足的体力争取冠军。“破风8676”作为那个践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破风手”,所探索出的创新攻关模式,研发成果和人才积累,将为身后编队作战的胜利奠定下坚实的基础。不畏险阻,破风而行“破风8676是中国移动在芯片攻关长征路上的起点。”中国移动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科协副主席高同庆表示,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发挥中央企业在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和安全支撑的核心作用,加速落实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时代使命和重大任务,与产业伙伴一起,不畏险阻,破风而行!
▼精彩视频▲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门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