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该图片为广告,与正文无关)
玉米是世界三大主粮之一,也是最重要的饲料作物,在中国的种植面积约6亿亩,排全球首位。
玉米螟等虫害和杂草严重影响玉米的生长、产量和品质。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具有抗虫、耐除草剂性状的玉米是控制害虫和防除杂草的有效途径。转基因抗虫耐除草剂玉米的应用能够减少农药使用量,在提高玉米产量、提升玉米收获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2022年美国转基因玉米种植面积超过90%,平均单产已分别达到725公斤,转基因技术发挥了革命性的作用。美国种植和消费的玉米大豆几乎都是转基因品种。
2020年1月21日,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发布文件,批准192个植物品种获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目录。2023年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在第一季度开启销售。
一,我国转基因玉米的现状
在转基因作物中,玉米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主要是因为玉米极其庞大的饲用价值。尤其是近些年,国内对于玉米的需求越来越强,据公开数据显示,在2017年至2021年这4年里,我国进口玉米占比从不到1%一下提升到了10%。再加上国际粮食市场动荡不稳,因此如何提高玉米产量、保障玉米供给就成了重要问题。
在我国进口玉米中,绝大部分均为转基因玉米,而当前全球5大转基因国家的玉米种植面积接近9成。
美国作为全球转基因作物面积最大的国家,转基因技术已应用于多个品种,如玉米、大豆、棉花、南瓜等,转基因平均应用率达到了95%。而南美的巴西及阿根廷的转基因应用也分别高达94%和100%。而中国的转基因应用作物仅占全球比重的1.7%,是远远落后的。
其实自上世纪80年代的“863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开始,在后续的几十年的时间里我国都一直致力于转基因的发展和研究。但由于研究需要投入资金十分庞大,因此进展并不快。直到2008年,国家投入了200多亿元正式启动了“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科技重大专项项目。
但是直到2019年年末,国家农业部才拟批准2个国产转基因玉米和1个转基因大豆,这也是继专项研究启动后10年来首次在主粮领域发放国产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
而到2021年,我国又对已获得生产应用安全证书的转基因玉米和大豆开展了产业化应用试点,并且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意味着我国转基因玉米及大豆产业化试种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
而在去年,也就是2022年,农业农村部对《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管理办法》等4项规章的部分条款进行了修订,后来又在6月份制定了国家级转基因大豆、玉米品种的审定标准并发布实施。
可以说,前面的这40多年都是在为转基因种子商业化铺路,所以对于转基因玉米、大豆种子或将于今年一季度开启销售试点就并不意外了。
事实上,我国也一直是转基因农作物的进口大户,涉及的转基因进口品种有大豆、玉米、棉花及油菜等。
不过,对于转基因种子,我国目前都只在非食用领域,对于口粮领域依然十分稳慎的。
二,转基因玉米的优势
转基因玉米的核心生产技术是转基因技术,是一种生物技术,是生物基因分子技术,将另一种玉米或其它生物的防虫抗病、优质高产等生物特性的基因片段提取出来,通过相应的生物基因移植手段,放入所要改善的玉米品种的基因中重新组合,而形成的新的转基因玉米品种。这种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具有非常先进的玉米品种特征,如防虫抗病、优质高产、外形美观、商品性能良好等等特征,不同于原来改良之前的任何常规玉米品种。那么转基因玉米具体有哪些优势呢?
1,转基因玉米品种最为显著的特征是玉米棒穗硕大,籽粒饱满,颜色鲜艳,排列整齐,非常美观,无病变无虫眼,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2,耐除草剂
在苗期 4—5 叶期间,用目标除草剂推荐剂量中量的4倍处理,玉米生长正常。
3.抗虫性
至少达到以下 1 种害虫的抗性要求:
玉米螟抗性: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叶片、花丝、籽粒),靶标害虫 6 天死亡率≥95%;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片、茎秆、果穗)达到高抗水平。
粘虫抗性: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叶片),靶标害虫6天死亡率≥92%;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片)达到高抗水平。
棉铃虫抗性:室内人工接虫鉴定(花丝、籽粒),靶标害虫 6 天死亡率≥92%;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茎秆、果穗)达到高抗水平。
草地贪夜蛾抗性:室内人工接虫鉴定(叶片),靶标害虫 6 天死亡率≥90%;且在目标生态类型区,田间人工接虫鉴定(叶片、果穗)达到高抗水平。
4. 回交转育的转基因品种
转基因品种的受体品种已通过审定,基本性状与受体品种无显著性差异,试验平均产量较受体品种增产≥0.0%;采用 SSR 分子标记方法检测,除转化体导入所致位点差异外,转基因品种与受体品种 DNA 指纹检测差异位点数<2个。
三、转基因玉米将会怎么改变农资行业?
1,转基因玉米怎么改变除草剂行业?双草将大火,传统玉米田除草剂将大受影响。
以前,草甘膦和草铵膦都是非常优秀的灭生性除草剂,可惜不能应用在常规玉米上, 因为玉米同样会被消灭。
但后来我国的转基因育种团队分别找到了耐草甘膦的基因和耐草铵膦基因,通过不断科研,最终这些灭生性除草剂可以在玉米上使用。
如果使用转基因玉米,那么玉米田除草的习惯将会彻底改变,以前我们都习惯用玉米田除草剂,如乙草胺,烟嘧磺隆,莠去津等。使用转基因玉米后,我们可以在玉米田使用草甘膦或者草铵膦等灭生性除草剂,玉米田杂草的危害将大大降低,双草将在玉米田大火,传统玉米苗后除草剂不可避免的没落。
四、转基因玉米的市场前景如何?
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和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有关负责人近日接受《农民日报》记者采访透露,今年有5个省20个县安排转基因玉米大豆产业化试点。
业内对转基因商业价值进行了各种分析。天风证券在研报中表示,我国部分农产品如玉米、大豆产品供需缺口存在扩大趋势,而转基因玉米、大豆的增收效果已得到验证,预计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元。不过,业内对此项预测的看法差异很大。
业内人士透露,今年为了推广转基因玉米,转基因玉米种子的市场定价和普通种子价格持平,转基因技术公司还没有开始收取费用。有业内人士预测,明年转基因玉米技术开始收费,预计未来收费价格在5元~8元/亩。
业内人士表示,先在部分县市推广转基因作物,是为了更稳妥地观察转基因作物的表现,看农民的实际种植情况如何。
业内人士透露,2021年政府确定转基因试点200亩,2022年是10万亩。今年大幅增加到390万亩,最终推广面积约400万亩左右。
“去年推广效果非常好,我们在内蒙古兴安盟推广的2万亩农户零投诉,产量好卖价高,农户都在打听玉米种子哪里可以买,该地区连续扩大播种面积。”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据了解,去年推广的转基因技术来自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另外还有少量来自先正达,今年增加了中国农大,不过从推广面积上看,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占绝对优势,其中大北农今年推广220万亩,杭州瑞丰推广160万亩。大北农占比56%,杭州瑞丰则占比40%。
大北农和杭州瑞丰两家公司有先发优势,获得转基因安全证书的时间比较早。两家公司在去年推广中产业也获得比较好的表现,比较容易获得种子公司和农户的认可。
据了解,今年政府推出试点比较晚,转基因种子1月份才完成包装,比普通种子晚3个月,为了推广,东北某地方政府还给了农户每亩40元补贴。今年政府规定试点后,企业自由竞争。
今年转基因种子价格政府控制比较明显,没有体现市场化价值,有地方政府规定要比常规品种便宜,大多数规定种子公司即使价格比常规种子贵,也要以其他方式返利给农户。但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对于推广转基因很积极,主要是农户可以增收。
据了解,批准的18个品种是传统育种公司的产品,加上转基因公司的性状,这些传统种子公司可以和拿到安全证书的基因技术公司展开合作。
口粮作物目前还不允许使用转基因技术。目前,最有商业价值、可以允许推广的是玉米和大豆。其中,玉米是商业价值比较高的品种,国内最好的种业公司基本上都和玉米有关。目前国内最大的大豆种子公司,年销售额也只有1亿多元。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支持玉米和大豆转基因推广,他表示,玉米用于工业加工和饲料,大豆油不含转基因成分,豆粕作为饲料使用,而水稻和小麦要更慎重,特别是水稻,是人体直接食用。
这轮对玉米大豆转基因商业化推广的期待,是从2019年12月30日开始,农业农村部公布的一份名单——“拟批准颁发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192个植物品种目录”。真正引起众人关注的是排在最后的三个:两个抗虫玉米品种和一个抗除草剂大豆品种,它们均来自国内种业研发机构。
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这三个安全证书中,重要的是玉米,大北农的DBN9936抗虫耐除草剂玉米、杭州瑞丰和浙大的“双抗12-5”玉米,上海交大的SHZD32-01抗除草剂大豆在重要性上比较一般。
安全评价之后是品种审定,之后才可以获得商业化种植,不管中外种子企业,品种审定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没有获得品种审定就无法进入市场。
据了解,转基因玉米制种方面,去年大北农和杭州瑞丰制种面积6.7万亩,今年7万多亩,大北农占整个转基因制种面积一半。今年转基因玉米制种并没有大幅增长,是因为去年制种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库存量够种植1000多万亩,种子公司需要谨慎以待。今年制种加上去年库存,可以满足明年转基因推广面积3000万亩左右。
民间自发推广,是因为转基因可以抗玉米螟,玉米螟钻到玉米茎秆,还可以钻到果穗,用农药一亩地需要50元~60元,使用转基因成本很低,而且防治效果更好。
东北地区推广的主要转基因技术是孟810,是孟山都的技术,以抗虫为主,没有抗草性状,提供这些技术的难度并不大。
“一旦放开转基因,转基因种子很快就能占领市场,主要是因为转基因玉米抗虫和抗药的特性,可以节省大量劳力。”业内人士表示,种子行业将转基因的某个技术表现称为“性状”,目前转基因还有其他十多个性状。在中国因为杂草不多,抗虫更为重要。
而那些本不愿意用转基因的农户,也可能会被迫使用转基因,特别是散耕地块更为明显,一旦有人使用抗虫种子,害虫不喜欢吃这些农作物,就会转移到没使用抗虫转基因种子的农田里。
获得抗虫能力之后,由于植株长势比较好,自身能力增强,对其他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会提高。黑龙江有5%~6%的单产提高,吉林和辽宁可以提高10%。
转基因的优势除了产量,主要在耕作方面,大面积耕作需要考虑人工成本和操作简便性,节省人工效应会很明显。
在东北,转基因种子刚开始非法推广时和非转基因种子价格差别很大,普通种子一亩地需要40元,转基因可以卖到80元~100元。
经过专业测算,在东北、华北、西南,转基因给农民带来的增收平均一亩地大于200元,“在这种情况下,按照10%~15%收益分享,种子提供方收20元~30元是很合理的。”有资深业内人士表示,“收费在10%~15%之间并不高,是非常合理的数字,在国外收费高的有30%~35%,低的有15%~20%,而且海外公司产业链很短。中国产业链则很长,这些收费是由性状公司、传统育种公司、经销商和零售商共同收取。”
现在市场上非法种子加收10元每亩的转基因费用,但是非法种子公司没有研发投入,而且有违法风险,不能以此来要求正规公司的收费标准。
国内转基因公司在这个领域投入已经10多年,一直处于投入期,如今才开始有销售收入,如果收不到钱以后就没有人愿意继续投入。
还有一个摆在面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转基因公司和传统育种公司利益如何分配,转基因公司想要扩大种植面积扩大影响,需要借助传统育种公司,传统育种公司也需要优秀性状扩大影响力,双方需要密切合作,这是商业化推广的重要一环。
有业内人士表示,生物技术需要长期研发投入,种子公司相当于搭了顺风车。得益于转基因技术可以多赚钱,种子公司付出的成本很低,就是把性状导入到种子中去,属于净收益方,没有额外的成本和风险,成本和风险都是由转基因公司承担,所以在产业链分享利益的时候,转基因公司应该占大头。
据了解,目前大北农计划每亩收取8元转基因技术费用,杭州瑞丰计划收取5元~6元。“要等种子公司收到钱后,我们才会收。”业内人士表示。
有券商分析,目前我国玉米种植面积约6.5亿亩,若以美国当前90%左右的渗透率假设,从产业链分工来看,性状公司(转基因公司)获利幅度取决于单亩收费水平,预计在转基因商业化初期可获得收益的40%左右(8元~10元/亩),性状授权市场规模可达59亿元左右。
另外,传统种子公司负责制种及推广,按照当前常规玉米种子出厂价约30元/亩测算,我国的转基因玉米种子出厂价格将大致位于36元~50元/亩区间内,转基因玉米种子市场规模有望达280.8亿元。
天风证券表示,转基因玉米种子终端市场空间有望达600亿元,利润空间有望达108亿元。不过某转基因公司龙头负责人表示,市场可能不会这么乐观,未来可能需要好几年才能推广开来,中国市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不健全,能不能把钱收上来是个未知数。
种子公司分散,转基因公司寻求合作的难度会加大,即使合作了,也难以保证能把自己那份利益收回来,种子公司很可能瞒报少报。
另外,现在市场上流通的孟810性状已经足够优秀,农民使用种子判断的标准很简单,是否能够增收,这些新获批的性状需要打一场硬仗。
上述转基因公司负责人认为,种子行业基层执法团队在执法方面比较松懈,这种工作风格不大可能保护知识产权,未来盗窃知识产权的情况还会比较多。
种子行业有一个情况比较特殊,假冒并不伪劣,盗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后,提供的产品质量并不差,主要是和行业特性有关,其他行业假冒产品质量一般都不好,但是种子行业基本上和正品相当,盗版工艺比较简单,门槛不高。研发环节投入多年,成果很难得到保护。
此外种植领域也在发生很多变化,种植户话语权在提高,传统种业公司都是要求预付款,要求现款现货,但是现在流行赊销,等到种子收获再看表现付款,游戏规则在改变,提高了种子公司的风险。
不过也有行业人士相对乐观,认为此前执法部门之所以消极,是因为没有维权主体,市场也确实有需求,执法者要考虑种植者利益,而现在政府批准的合法产品上市,可以填补市场空间,知识产权保护一定会上一个台阶。
文章来源:农资评论家
(该图片为广告,与正文无关)
免责声明
我们对文中的观点保持中立、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作处理。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