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反渗透膜技术起源和发展

来源:世展网 分类:环保行业资讯 2023-09-11 20:28 阅读:10570
分享:

2025年上海环博会-上海环保展IE EXPO CHINA

2025-04-21-04-23

展会结束
培训班报名

反渗透是相对于渗透(Osmosis)而言的,指的是渗透现象的逆过程。无论渗透过程还是反渗透过程,其核心都是一张半透膜。

所谓半透,简单说就是水能透过,而溶解在水中的盐或其它溶质则不能透过。如果一张半透膜两侧溶液中的溶质浓度不一致,水分子就会自发地从低浓度侧透过膜进入到高浓度侧,直至膜两侧溶液浓度一致,或者在膜的高浓度侧由于水位升高等原因对低浓度侧建立起一定的净压差。这就是渗透现象,这个净压差就是渗透压。

反渗透(Reverse Osmosis,RO)的发明和大规模应用是现代水处理技术发展的标志性成就。作为一种195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先进膜分离技术,反渗透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家用水净化和废水回用等领域。

二十世纪以来,国际上众多重要的科学技术人员和一大批反渗透膜公司联袂演绎了一段精彩纷呈的反渗透技术发展史。

1950年代,美国肯尼迪政府为了解决美国一些干旱地区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全国性过度使用地下水的问题,开始寄希望于海水淡化。

1952年,美国国会通过盐水转化法案(Saline Water Conversion Act)。

1953年,开始资助脱盐技术研究,尽管当年经费只有17.5万美元。

1955年,美国内务部专门设立了盐水办公室(Office of Saline Water,OSW),以统筹各种海水淡化技术的研究。(1970年,OSW的年度经费已增至约2600万美元)。

1956年8月,哈斯勒(Gerald Hassler)在另一份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内部报告中首先创造了“Reverse Osmosis(RO)”一词。

1957年4月,瑞德(Donald T. Bray)和他的同事布勒东(E. J. Breton)在给OSW的一份报告中使用了“Reverse Osmosis(RO)”一词。

1956年,尤斯特(Samuel Yuster)教授的课题组也在OSW的资助下开展膜脱盐的研究。33岁的索里拉金(Srinivasa Sourirajan),一位印度裔科学家,首先参与了这项研究。他们也采用了类似的压力驱动的研究路线。1958年夏天,41岁的洛布(Sidney Loeb),一位犹太裔科学家,也加入了该课题组。索里拉金(Srinivasa Sourirajan)和洛布(Sidney Loeb)首先进行的工作也是筛选商业薄膜。在此过程中,他们发现通过对一种商业醋酸纤维素超滤膜进行热处理,可以使其具有一定的脱盐性能。他们还意外地发现,膜在测试时的朝向至关重要,其中一面朝向进料液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另一面。

热处理醋酸纤维素膜的脱盐率达到了92%,水的渗透系数则达到了0.00095m3/m2·d·atm,远高于其它薄膜。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由此认识到,膜结构上的不对称性对膜性能影响重大,降低膜的有效厚度是关键。为了进一步提高膜的性能,两位科学家决定自己制膜。

1959年,索里拉金(Srinivasa Sourirajan)和洛布(Sidney Loeb)通过一系列探索,采用醋酸纤维素-丙酮-水-高氯酸镁四种原料,以22.2:66.7:10.0:1.1的比例配制铸膜液,并通过温度、蒸发时间、热处理等因素优化,首次制备出具有不对称结构的合成反渗透膜。所谓不对称结构,简单说就是一张膜由支撑层和分离层两部分构成,支撑层在结构上比较疏松,分离层在结构上比较致密。这种膜后来被称为L-S膜。

索里拉金(Srinivasa Sourirajan)和洛布(Sidney Loeb)的不对称膜的脱盐率达到99%,水的渗透系数则达到惊人的0.0048 m3/m2·d·atm,几乎与现代商业反渗透膜处于同一个数量级。这种膜还具有良好的机械稳定性。这一突破为反渗透技术最终走向大规模工程应用提供了最重要的技术基础。此后,反渗透膜技术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并逐步走向商业应用。

1963年,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的北极星研究所(North Star Research Institute)也在OSW资助下开展脱盐技术研究。

1965年前后,陶氏化学( Dow Chem )和杜邦( DuPont )公司均投入力量开发中空纤维反渗透膜,这可能与它们熟悉纺织业、化工行业的背景有关。

1966年,陶氏化学的马洪(H. I. Mahon)设计了第一套中空纤维膜纺丝系统,开发了基于三醋酸纤维素材料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

1967年,北极星研究所的卡多特(John E. Cadotte)发明了微孔聚砜支撑膜。随后几年,他又开发了多种非醋酸纤维素复合膜。但他对反渗透的热情并不仅限于研究。

1971年,杜邦公司申请了基于聚酰胺材料的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专利。

美国FilmTec公司:

1977年,卡多特(John E. Cadotte)与其他3个合伙人在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一起成立了FimTec公司。

1979年,卡多特(John E. Cadotte)申请了界面聚合法制备反渗透膜的专利。界面聚合法的反渗透膜片分为三层:基层(无纺布)+支撑层(聚砜)+分离层脱盐层(聚酰胺),在制备过程中可以分别加以优化,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反渗透膜的性能。界面聚合也成为现代商业化卷式反渗透膜的标准制备工艺的基础。

1985年,陶氏化学(Dow Chem)在放弃中空纤维反渗透膜后,全资收购了美国FilmTec公司。时至今日,陶氏化学(Dow Chem)反渗透膜产品依然沿用了FilmTec商标。

1985年美国FilmTec公司开始销售干式膜元件,干式膜元件范围从家用低压元件到特大型市政和工业应用系统中的8英寸苦咸水膜元件,确保全球供应品质的一致性,干式膜元件储存时间更长、运输更方便。

1997年,中国1997年嵊山 500 吨/天海水淡化项目;

2000年,中国海水淡化项目:嵊泗 1,000吨/天;长岛 1,000 吨/天;华能威海发电厂 2,500 吨/天。

目前美国FilmTec公司是全球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反渗透膜公司。

日本东洋纺(TOYOBO)公司:

1979年,另一家具有纺织背景的公司也在开发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这就是日本东洋纺(TOYOBO)公司,东洋纺(TOYOBO)公司是唯一一个至今仍保留醋酸纤维素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生产线的国外厂家。

中空纤维素反渗透膜的运行压力很高,带来很高的能耗,高能耗增加了反渗透系统的运行成本,制约了其在水处理领域中的应用。中空纤维反渗透对进水的pH值有严格的限制,这也增加了其在净水领域的局限性。另外中空纤维反渗透的单支膜元件重量庞大(7倍以上卷式元件的重量)和单支膜元件限制级使用,使得其竞争力受到很大挫伤。也使得其30%单支膜元件的回收率变的很尴尬。这也是促使其他反渗透膜厂家后来转向卷式聚酰胺膜的原因。

1963年前后,41岁的二战退伍老兵布雷(Donald )开始研究反渗透膜。他于5年前加入了GE通用原子(General Atomics)公司。1965年,布雷(Donald )申请了世界上第一个多膜片卷式反渗透膜组件专利,奠定了现在通用(GE)的卷式反渗透膜组件的基本结构。

GE通用原子公司的反渗透膜业务后来演变为流体系统(Fluid Systems)公司

1977年,流体系统(Fluid Systems)公司发明的卷式 TFC 复合膜,已经成为现在水处理脱盐行业的标准,流体系统(Fluid Systems)公司反渗透产品以极高的脱盐率,同类产品中最低的运行压力和长久的使用寿命闻名于世,流体反渗透产品更因其卓越的抗污染性能,而广泛用于各类废水处理项目中。

1977年,流体系统(Fluid Systems)公司独有的8英寸直径60英寸长度(1.5米)膜组件使得大规 RO系统的安装变得容易,并因大为减少的密封点,而使系统整体脱盐率和一次试车成功的几率大为提高。而近年开发的 17英寸直径 60英寸长度的反渗透膜组件已是大规模系统的另一经济可靠的选择。

美国KOCH 滤膜公司:

美国KOCH 滤膜公司在1963年ABCOR公司基础上建立,1985年正式更名为Koch Membrane Systems Inc.。ABCOR于1975年在美国发明了卷式超滤膜。

KOCH公司于1991年收购美国Romicon公司--世界上中空纤维膜的发明者之一。Romicon 公司于1973年发明了中空纤维超滤膜,Romicon 中空纤维膜具有很强的抗污染性。

KOCH公司于1997年收购以色列 MPW 公司的 SelRO 生产线。犹太科学家于70年代在以色列发明了纳滤膜,取名为 SelRO (Selective RO),SelRO 系列的产品有能够耐强酸、强碱及有机溶剂的超滤、纳滤有机膜产品,某些膜产品为全球独有。

1998年,流体系统(Fluid Systems)公司被科氏(KOCH)膜系统(Koch Membrane Systems)公司收购。

美国 DESAL 膜公司:

1967年,布雷(Donald )离开了GE通用原子公司,并创立了美国 DESAL (Desalination Systems)公司,简称DESAL膜,美国 DESAL 公司在膜片生产与膜组件卷制机器上做了大量工作,美国 DESAL 膜公司成为膜行业内知名的反渗透膜生产商,其产品还包括具有独特多层结构的界面聚合纳滤膜。

美国 奥斯莫尼斯 ( OSMONICS ) 公司:

同样是1963年,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学生斯帕茨(Dean Spatz)在忙于他的工程课项目。他们要为南达科他州居民糟糕的饮用水设计一种合适的处理方法,而他决定采用刚刚问世不久的反渗透技术,并成功制作了一台样机。

斯帕茨(Dean Spatz)由此对反渗透膜技术产生了浓厚兴趣,将其作为自己在学校期间论文的主题,并在1965年获得OSW的经费资助。据说斯帕茨(Dean Spatz)在学校期间,还请到了索里拉金(Srinivasa Sourirajan)担任顾问。

1968年,硕士毕业的斯帕茨(Dean Spatz)加入一家总部位于迈阿密的公司,并被派往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发展反渗透膜业务,1969年,由于公司承诺的资金没有到位。1969年,斯帕茨(Dean Spatz)成立了自己的反渗透膜生产公司,位于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这就是美国奥斯莫尼斯 ( OSMONICS ) 公司的诞生。

1996年,布雷(Donald )把美国 DESAL 膜公司卖给了奥斯莫尼斯( OSMONICS )公司,此时奥斯莫尼斯( OSMONICS )公司拥有 OSMONICS 和 DESAL 两个品牌,美国 奥斯莫尼斯 ( OSMONICS ) 进一步完善了卷式反渗透膜和纳滤膜产品系列,在当时是卷式膜系列产品最全的公司之一。

美国海德能(Hydranautics)公司

1963年美国海德能(Hydranautics)公司成立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California)成立;

1970年开始分离膜的研究开发;

1978年商品化中空纤维和卷式反渗透膜;

1983年日东电工(NITTO DENKO)开发出半导体用超纯水制备终端超滤膜;

1986年日东电工在日本滋贺建成专业分离膜制造厂--滋贺工厂;

1987年美国海德能公司被日东电工集团收购,成为其在美国的全资子公司;

1989年经过整合的日东电工/美国海德能公司膜事业部开始出售高性能的低压芳香聚配胺反渗透复合膜-CPA2;

1991年商品化海水淡化反渗透膜元件-SWC1;

1995年发布全球第一支节能型超低压反渗透膜元件-ESPA1;

1996年推出节能型纳滤膜ESNA系列,可以在极低的压力下工作并脱除水中的硬度、铁、色度及三卤甲烷(THM)等有害物质;

1996年获得ISO 9001质量体系认证,成为第一家获得质量体系认证的膜产品制造商同期还取得了ISO14001认证;

1997年发售全球第一支抗污染反渗透膜元件-LFC1,这是世界上第一次出现膜表面呈电中性的芳香聚酰胺反渗透复合膜,对反渗透膜的耐污染机理做出了崭新的诠释,拓展了反渗透膜元件传统意义上的应用范围;

1998年商品化反渗透预处理用超滤膜——HYDRAcap系列

目前美国海德能(Hydranautics)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反渗透膜公司之一。

美国TriSep膜公司:

1989年, 美国TriSep公司成立,美国加州(California)成立;

1990年,美国TriSep公司收购美国杜邦(DuPont)膜片和卷式膜公司;

1991年,美国TriSep公司推出ACM2 复合薄膜卷式膜元件产品;

1994年,美国TriSep公司推出TurboClean 生级卷式膜元件;

1999年,美国TriSep公司推出X-20 低污染反渗透膜元件。

日本东丽(Toray)膜:

1968年,日本东丽株式会社(Toray Industries, Inc.)开始研究醋酸纤维素(CA)反渗透膜;1976年开发并试生产出卷式膜元件、参加日本通产省造水中心海水淡化开发项目; 

1977年开始复合膜基础研究、开发出第一代复合膜 PEC-1000;

1978年国内第一支RO 膜上市,开始向IBM等客户提供了SC系列反渗透膜元件;1979年开始生产复合膜元件SP-100;

1985年发现了高性能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的基础膜材料;

1986年申请并取得复合膜材料的基本专利;

1987年开始生产用于超纯水制造、苦咸水淡水化的高性能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

首次向国内半导体用超纯水制造业提供低圧膜「UTC-70」及 SU系列膜元件;

1991年开发用于海水淡化的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UTC-80」;首次向北大东岛提供用于孤岛海水淡水化的反渗透膜元件「SU820」;

1994年申请高效率二段法海水淡水化系统的基本专利;

1996年沖绳海水淡水化厂(40,000m3/d)中的第1期(30,000m3/d)设备中,投入海水淡水化用芳香族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元件「SU820」,并开始运行;

1996年开发用于超纯水制造、苦咸水淡化的极超低压反渗透膜「SUL-G」系列在以半导体用超纯水用途为中心的领域得到推广;

1997年在马斯·帕格马斯(西班牙)的海水淡化厂,高效率二段法海水淡水化系统获得60%的回收率,首次得到了国际化大型工程项目认证;

1999 年开发高效率二段法海水淡水化膜系统在马斯·帕格马斯(西班牙)的海水淡化厂 (4,500m3/d)中投入运行,在加勒比海的库拉索岛中投入高效率二段法系统 (11,400m3/d),开始运行。

目前日本东丽(Toray)膜公司是全球最知名的反渗透膜公司之一。

韩国世韩 (CSM) SAEHAN公司:

1989年韩国三星(Samsung)集团的一家子公司开始进行反渗透膜的开发研制;

1994年公司开始反渗透膜商业化生产;

1997年公司从三星集团分离合并成立韩国世韩(CSM)SAEHAN公司。

德国迈纳德(MICRODYN NADIR)膜公司

1966年,在赫司特(Hoechst)股份公司开始膜研发工作;

1966年,迈纳德(NADIR过滤有限公司在德国成立;

1972年,开发出第一代超滤膜;

1982年,用聚砜和聚醚砜制造出第一代亲水性超滤膜;

1990年,建立迈纳德 (MICRODYN) 膜组件制造有限公司,其前身为恩卡膜公司(Enka-Membrana) 和阿克佐股份公司(Ak2o股份公司)的膜技术部;

1995年,开始生产SPRA-CEL膜组件;

1997年,开发出专用PE膜;

1997年,引入新的NADIR超滤膜生产线;

NADIR过滤有限公司

1997年,引入新的NADIR超滤膜生产线;

1998年,从赫司特(Hoechst)股份公司分出Celgard有限公司,并入到Celanese股份公司;

1998年,开发出耐酸和耐碱的SPIRA-CEL膜组件;

1999年,BIO-CEL可冲洗平板膜生物反应器(MBR)开始商业化生产;

2000年, Celanese股份公司更名为NADIR 过滤有限公司;

2002年,位于威斯巴登的NADIR过滤有限公司被维也纳的GEPI控股有限公司并购;

2003年1月1日GEPI控股有限公司又并购了位于乌珀塔尔(WUPPERTAL)的MICRODYN膜组件制造有限公司,并将两公司合并组成“先进分离技术”集团,命名为迈纳德(MICRODYN NADIR)有限公司。

从上文可以看出,上世纪60、70年代是国外反渗透关键技术密集取得突破的时期,主要地方是在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

俄罗斯MEMBRANIUM 膜

1968年,完成从醋酸盐形成醋酸纤维的工作,完成醋酸纤维素的光氧化降解的学术论文;

1970年,建立VNIISS(全苏联合成树脂科学研究院)连续制备膜的试点工厂;

1974年,在VNIISS内创建聚合物膜部门,开始建立第一个苏联工业膜装置;

1975年,创建制备气体分离膜实验室。

1977年,位于弗拉基米尔市的苏联首家在纤维素醚基础上生产膜片“膜-1”的工厂进行调试。

1982年,组织生产卷膜元件。

1986年,创建非政府组织《合成聚合物》和它的上级组织跨领域科学技术联合体“膜”的命名(25个参与者)。

1998年,MEMBRANIUM项目的初创Vladipor科研中心建立。一个使用自有膜片全新的高科技自动化卷膜元件生产模块毫无疑问是多年在工业领域和日常生活领域中研发不同类型的纳米膜的先进的工程和技术发展的经验成功综合的确认。

美国安孚公司

1977年,美籍华裔李政雄()博士在美国美国明尼苏达州(Minnesota)成立公司,据说李政雄()博士之前在美国KOCH滤膜公司负责研发。美国安孚公司致力于“膜法定制,物料分离”,定制个性化膜产品,利用膜技术对传统工业升级改造,致力于膜法物料分离,从源头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多年来,该公司一心从事工业物料分离膜研制与生产应用技术,拥有自主产权的8种膜材料4种组器形式5大类70多个细划产品,是世界上是少数可以提供全谱图膜产品科技公司。在汽车电泳漆涂装、酶制剂、生物制药、功能糖等领域在世界范围内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

美国星达(Syndar)公司

1989年,美国星达(Syndar)公司,主要业务是卷膜;

1994年,在美国旧金山湾区成立星达(Syndar)过滤公司,主要膜制造商。从事膜产品及相关组件、系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所开发生产的各种类型规格的RO、UF 、MF卷式膜和管式膜,广泛应用在涂装、乳制品、生化和生物制品、食品、饮料、酶制剂和水处理等领域。

反渗透膜纳滤膜设备生产商

1994年,美国CONQUIP公司在美国加尼福尼亚州(California)成立,是全球知名的反渗透膜纳滤膜精密涂布设备制造商,其在卷式反渗透膜、纳滤膜领域经验丰富,致力于提供最专业的整条RO/NF制膜线及后续的卷膜设备,拥有最成功的客户案例-全球最知名客户的选择与肯定;最丰富的应用经验-特有的设备设计及生产制造;最先进的工艺技术-精密狭缝挤出涂布+气浮干燥+轻辊设计。

同时期,中国的反渗透膜研究情况如下:

1966年,山东海洋学院化学系,国家海洋局一所,中科院青岛海洋所,中科院化学所等单位开始研究反渗透技术,开发非对称醋酸纤维素膜。

1967年,国家科委和国家海洋局组织了全国性的海水淡化会战,青岛和北京主要开展反渗透法的研究,参加会战的一部分人后来汇集到海洋局二所成立了海水淡化研究室;

1973年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展了芳香聚酰胺膜材料和中空纤维反渗透膜技术的开发;

1974年,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开发出了日产10吨的醋酸纤维素套管式反渗透装置。

1974年12月,为了解决天津等地的严重缺水问题,国家科学技术领导小组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海水淡化科技工作会议,并制订了《1975-1985年全国海水淡化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沙漠所、北京环化所、天津合成材料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参与反渗透技术研究。

1975年,海洋局二所等单位研制了日产淡水1.7吨的圆盘板式醋酸纤维素反渗透装置。

1977年左右,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沙漠研究所、大连化物所、国家海洋局二所以及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几乎同时开展了复合反渗透膜的研究。

1985-1980年,天津纺织工学院、余姚膜分离设备厂及沙市水处理设备厂也具备批量生产中空纤维反渗透组件、平板反渗透装置、管式反渗透装置的能力。

1990-2000年期间,辽宁兴城国营八二七一厂、无锡海洋膜工程公司、河北阿鸥环境技术有限公司等地多家企业先后花巨资从国外引进多条芳香聚酰胺复合膜生产线,总投资超过两亿元人民币。由于在制膜生产工艺上难以达到国际反渗透膜的水平,严重制约了膜产品的质量。当国产膜价格和进口膜产品没有显著差异时,当时国产RO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开始商业化运营的中国膜公司

安得膜分离技术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1997年,安得膜分离技术工程(北京)有限公司在北京顺义区成立,由美籍华裔李政雄()博士美国安孚()公司在北京成立的全资子公司。安得膜分离技术工程(北京)有限公司的膜产品覆盖了从微滤、超滤、纳滤、反渗透膜以及离子交换膜五个大类,膜材料涉及PVDF、PES、PS、PVA、聚酰胺、聚哌嗪等,组器形式包括平板、管式、卷式等,产品规模达到近百种,满足不同水质及物料分离的技术需求。实现膜产品的定制化服务,确保工艺指标的优化以及客户的利益。安得膜产品、设备、工程遍及世界30多个国家与地区,涉及汽车涂装、食品饮料、生物制药、化工、电力、市政给排水等多个应用领域。

是商业化运营非常好的中国膜公司。

国营八二七一厂 +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

1986年,国营八二七一厂,位于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区铁北路16号,引进了美国醋酸反渗透膜元件(简称CA膜)生产技术(包括配方、材料混合设备、制膜设备、池检设备、卷膜器),该种膜元件脱盐率为95%,年生产能力为20万m2。技术上在当时是领先的,累计生产销售过10万m2

1995年曾生产5万m2CA膜耐氧化,可以改造为环保膜;

1996年,国营八二七一厂又引进了美国芳香聚酰胺复合反渗透膜(简称TFC膜)生产技术(包括配方、材料混合设备、底膜成型自动线、涂膜自动线),反渗透膜生产设备的提供商为CONQUIP公司,该项技术是被美国长期独家垄断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引进后该厂在锦西化工集团的技术支持下试产成功,脱盐率和通水量均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水平;

1999年,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司陆续出资近700万元启动了对国营八二七一厂的合资程序;

2000年,国营八二七一厂成功地批量生产了玉柴在沧州化工厂苦咸水淡化工程所需要的5万m2的复合反渗透膜;2000年9月全部投入使用;

2000年,河北省科委组织技术鉴定,肯定了该批膜产品的合格与适用;

2000年,广西玉柴机器集团公启动了对国营八二七一厂的合资程序后TFC膜年生产能力已达70万m2,美国CONQUIP反渗透膜生产线,另有70万m2超滤膜的富裕能力,可用于开发环保膜。按年产160万m2各类膜产品计,该厂年产值可达2亿元。国营八二七一厂还具有一定的新膜种开发能力与新膜种工业化生产潜力,已实施过CA膜原材料国产化,也开始了TFC膜原材料国产化的实验选点与定点工作,当时正在进行纳滤膜开发。

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

1958年,石松研究员等首先在我国开展离子交换膜电渗析海水淡化的研究。

1967年,国家科委组织全国海水淡化会战;

1970年,会战主力汇集杭州,组织了全国第一个海水淡化研究室;

1974年,首先研制成功电渗析用涂钉电极;

1975年,率先推出无回路电渗析装置;

1976年,我国最大的电渗析工业水处理站(6600m/d)在上海金山石化总厂落成;

1980年,研制成功海洋监测专用微孔滤膜;

1982年,建成世界最大的电渗析海水淡化站一西沙永兴岛海水淡化站;

1982年,中国海水淡化与水再利用学会经中国科协学会部批准在杭州成立;

1982年,研制成功4英寸反渗透膜组件;

1983年,高浓度苦咸水淡化用CTA中空纤维反渗透膜组件研制成功;

1984年,国家海洋局以海水淡化研究室为主体,组建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开发中心;

1986年,沙漠移动苦咸水淡化装置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投入运行;

1989年,首套国产工业化反渗透一离子交换法超纯水制备系统在浙江无线电厂投入运行;

1992年,首先推出反渗透法饮用纯净水制备系统,第一瓶“奥林”品牌的饮用纯净水在深圳面世;

1992年,国家科委决定,以"中心"为依托,组建国家液体分离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1995年,首先研制成功膜法制备注射用水和大输液用水系统,并应用于北京协和医院和安徽繁昌制药厂;

1996年,中心与香港汇丰银行合资成立杭州(火炬)西斗门膜工业有限公司;

1997年,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制造的500吨/日反渗透海水淡化站在浙江峡山投产;

1998年,经中编委批准,中心正式列入编制序列;

1999年,国内首套膜法1200吨/日电镀漂洗液回收镍工程在湖南长沙建成投产;

2000年,我国第一座日产1000吨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分别在浙江峡泗和山东长岛建成;

2001年,“中心”实行集团化分体管理,所辖三个控股的中外合资公司,两个中资公司和一个研发中心;

2003年,国内最大的日产万吨级反渗透海水淡化示范装置在山东荣成建成一期工程并投产。

2004年,国内第一支完全享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实现工业化生产的复合聚酰胺反渗透膜元件。

南车贵阳车辆有限公司+北京赛恩斯特(北京赛诺SCINOR) →贵阳汇通源泉(VONTRON)

1999年3月开始项目的前期工作,相继完成可行性分析、技术论证、市场调研等工作;

2000年12月,汇通源泉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在南方汇通科技园区成立;

2001年3月至6月,公司派遣5名技术人员到美国进行培训;

2001年7月,按照合同从美国引进全套美国CONQUIP的12英寸复合反渗透膜中试生产线设备;

2002年2月22日,RO-PCM膜材料生产技术及中试生产工艺通过了由贵州省科技厅组织的新技术成果鉴定验收。

2002年3月12日,通过了贵州省计委主持的膜项目初步设计审查。

目前沃顿科技(VONTRON)是中国最大的反渗透膜公司。

生产包括海水淡化膜、抗污染膜、抗氧化膜、纳滤膜、物料分离膜和水效家用膜等 14 个系列 70 多个规格的膜产品,广泛应用于包装水、市政饮用水、工业纯水、电子高纯水、海水淡化、苦咸水淡化、废水回用、高盐水分盐与近零排放、食品饮料、医疗制药、物料分离与浓缩提纯等用途。

1993年~2001年,北京赛恩斯特(CNC,现北京赛诺SCINOR) 进行多项技术引进,孵化转移,其中孵化54条中空纤维膜生产线,催生中国第一批膜法水处理公司;合资建成了中国第一家芳香族聚酰胺反渗透膜生产线“汇通源泉”(VONTRON),今“沃顿科技”“时代沃顿”,打破了国外对反渗透技术的垄断。

1985-2000年间,部分科研院校与企业间开启合作,在天津纺织工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二研究所、长春应化所等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持下,涉及反渗透业务的膜企业进入市场。同时,部分企业依靠海外CONQUIP公司引进膜工艺与膜设备,以实现反渗透膜的市场化应用。

(来源:膜滤世界知乎号)

报名和申报

品牌推广/技术合作/新媒体宣传/论坛培训

请在后台回复合作留下电话,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本文由丨工业水处理丨精编发布

编辑:文海|审核:麦西夫

欢迎留言、分享、点赞

关注、转载、投稿

《工业水处理》

中国化工学会工业水处理专委会

全国工业水处理信息总站

中国工业水处理产业联盟

工业水处理》编辑部

投稿官方网址: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相关环保行业展会

2025年上海环博会-上海环保展IE EXPO CHINA

2025-04-21~04-23 展会结束
10350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北京)国际环保展览会CIEPEC

2025-04-10~04-12 展会结束
114080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化工环保展览会CEEF

2025-06-05~06-07 距离31
89244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香港国际环保展ECO Expo Asia

2025-10-30~11-02 距离178
90727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成都国际化工装备展览会CTEF

2025-09-10~09-12 距离128
4657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成都国际环保、固废展览会ECOMONDO CHINA

2025-04-01~04-03 展会结束
53575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节能与工业配套展览会EIAS

2025-09-23~09-27 距离141
6902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深圳国际生态环境监测产业展览会EMIE

2025-07-24~07-26 距离80
52204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