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更多

设计听星说 | No.5 在城市与乡村建设中,建筑师如何用设计赋能

来源:世展网 分类: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 2023-09-21 14:27 阅读:4967
分享:

2025年广州设计周-家居设计展Guangzhou Designweek

2025-12-05-12-08

距离207

《设计听星说》一档起源于设计星的#无剧本聊天策划

每期将邀请1位设计星(2022-2023)全国12强选手,微信对谈1位历届设计星前辈,还原真实生活中的聊天场景,挖掘时代设计青年思考议题,一言一语中追寻设计成长之路。

2023年7 月 11 日,在设计星(2022-2023)晋级演讲会第二站——天津的演讲舞台上,黄迪认为设计师需要有自己的风格,但这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他注重形式,并认为功能与形式并不矛盾。设计师们致力于不断突破和总结,并尝试超越已有的框架。黄迪分享了 在江西九江的“木屋小镇”项目的经历,他满意于应对项目复杂性的策略,包括处理新旧建筑、环境关系和可持续性考虑。然而,他也遗憾于景区管理和发展策略的调整带来的定位变化,导致设计中的某些内容无法实现。向我们展示了设计师是怎样面对调和变化与不可控因素等”常见”的挑战

回到2018年设计星全国总竞选的现场,设计星以“四平米的共享”作为创作主题开始了最后的总竞选阶段。众多参赛者中,李聪将目光转向了他的家乡山西运城,他带来了一座“会发光的亭子”。他略显紧张地向台下观众们阐释,这个不超过4㎡的空间将会如何影响农村留守人群的枯燥生活。面对着夜幕降临后一片漆黑的村庄,李聪希望可以成为这种固有“秩序”的挑战者。“虽然只是个很小的改变,但是足以让他们的生活方式慢慢发生变化。”在掌声中李聪结束了全程的演讲,凭借这个作品,他获得了当年的全国季军。广州设计周——新声 | 李聪:设计的本质是什么?两位青年设计师都注重在城乡建设中传承历史文脉,调和新旧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他们交汇于设计星这个舞台,又在思维碰撞中开启灵感对谈,探讨建筑设计师如何改善乡村振兴、城市更新中的社会问题。

《设计星说》第五期对谈发起人:黄迪对谈嘉宾:李聪

城市乡村建设中

建筑师如何用设计赋能

黄迪

平介设计 创始人/设计总监设计星(2022-2023)全国12强

建筑学/景观建筑双硕士学位,先后就职于荷兰Ector Hoogstad Architecten建筑事务所,荷兰MLA+建筑及规划设计事务所,以及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期间积累了建筑、规划、景观、室内等各类空间设计实践经验,现为苏州大学建筑学院客座设计导师。

   

李聪

立造建筑设计中心 创始人/主持设计师

设计星(2018-2019)全国季军

坚持以建筑师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通过人、自然、建筑之间的关联,去描绘这个社会这个时代。2014年就职于上海阿科米星建筑设计事务所、现为立造建筑创始人/主持设计师。立造建筑是主打深度思考与创意的设计公司,与空间研究,导向于链接历史文化、人文体验,在文旅设计板块、城市更新设计、社会公共项目、特色商业空间等品牌打造上拥有独特的创意理念和价值贡献。

2023年8月31日 20:00

我非常喜欢李聪老师莫干山蚕种场改造,我觉得是很难得的一个从精神文化内核、功能、到设计师的自我表达都能达到高度自洽的一个案子。

挺可遇不可求的。可以跟我们讲讲更多关于这个案子背后的故事吗?

莫干山这个采农场历史建筑改造的项目,我从几个点来说:第一,莫干山这个项目刚开始是政府跟一高校合作,但方案不是很令甲方满意,于是才找到我们。

我们用了很短的时间做了一个概念方案,也是依照我们的设计方式和设计思维以及对这个项目的认知,提了一个方案。当时还担心甲方会不满意,但方案做完之后,甲方很爽快地说方案通过。

原来是这样,可能是对现存场地不够尊重吧

黄迪-木屋小镇平介设计设定了核心空间和边缘扩张的法则,基于原有旧建筑核心区位置落下新建筑的中轴线空间,其余的建筑部分就像在植被的间隙中做一道填空题。

基于未来的多种可能

演进出的3种木屋

呈现了不同的构造、尺度、与开放性

 “空心”木屋作为穿行于休憩的景观空间

也为未来的功能植入创造了条件

平介设计——木屋小镇,九江

黄迪-茅小屋民宿

当时这个建筑本身,我们到场地第一感觉就是:它也算不上是一个历史建筑,只不过立了个金属牌子,叫莫干山5A级历史建筑保护。然后我们就在想,保护历史建筑,只是个牌子的话肯定不行。

举个例子,如果说我们不去思考历史,那么这个房子它可能永久性的变成一个金属牌子了,没有任何的价值。那什么叫历史建筑?消费者看到历史建筑,或者参观者看到这几个牌子的时候,他看不到历史,这是有问题的

所以说作为设计师,我们就事在人为嘛,我们作为设计师尊重历史、把历史挖掘出来,那这个建筑它就被挖掘出来了。所以当时心里还有一个情怀,就是我们作为建筑师有这份责任,来为社会做这样的一个事情。

接下来我们翻了很多历史资料,第一步就要把建筑本身还原,那为什么还原是第一步动作呢?是因为这是个厂房,养蚕这个业态功能,才让这个建筑存在,然后我们就发掘了它的特点。

首先,它的门窗的排布方式,还有厂房的外柱廊的排布方式,这是具体建筑存在的一个非常明显的语言,我们把它保留住,而且再加上我们在后期设计的时候,迎合这样的秩序感去做方案。这样才能把历史保留,同时又能跟现在新的商业业态融合。

  李聪-莫干山蚕种场历史保护建筑改造

「历史建筑的存在不仅是需要被保护,更应该被人们看见。」

蚕种场的前世如今化为历史保护建筑一代人的生活场景风化为历史遗迹亦成为构成今生我们站立之时空的来时路

比如做了很多造型,也是迎合建筑本身,来凸显建筑的方式、建筑的状态。包括我们做了竹编廊道,这个廊道它会产生光影的效果,也是映衬在我们这个历史建筑的外立面,让这个建筑本身跟参观的人、跟使用者更亲和一点,更亲近一点。

在做这个结构加固的时候,结构师去测算的时候,柱子很大、很粗。这么大的柱子结构,岂不是把这个红砖柱廊给挡住了?那这个历史建筑没有以更大的状态去被现在的人所看到,也没有发挥更大的好处和价值存在下来。

所以我们就想了一个方式:我们把这个很大的柱子,变成两个小的柱子,排布在一个红砖柱的两侧,这样会更轻盈一点。同时,我们在这个柱子中间加了个灯,来专门照亮红砖柱,强化秩序感的表达。

包含这个廊道做了金属、内护钢板,内护钢板的造型也是为了维护秩序感。当然功能是第一位,人可以在这个廊道里面坐着休闲。原来廊道是过人的,现在我们的廊道不仅要过人,而且要让人可以坐下来休息。所以就做了这个造型,希望把它整个历史的状态给烘托出来。

·

点击查看更多

红砖柱廊 簇格排列山水相依 守望相助

李聪-莫干山蚕种场-空间细节立面新旧元素,让这一建筑完成了新旧时空的交接。双重属性,一脉相承。

gooood谷德设计网——新作 | 莫干山蚕种场历史建筑改造 / 立造建筑+艾集建筑+宇合光年

其实很多有一定历史保护价值的传统建筑,譬如九十年代一些传统旧城区,都因为没法适应时代发展,沦为城市扩张的炮灰。简单立个牌子就当保护起来了,根本不符合城市经济发展规律。所以,能从看似跟我们平时生活没有直接相关的历史中,提取出能生长在当下的社会价值才是真正的保护。

这个建筑背面,一样也是可以让人休息的。那么既然让人休息了,如何更好的营造一个让人休闲的一个场域呢?同时又要考虑到跟历史建筑如何融合,做到强化历史的存在,所以我做了一个很秩序感的竹编排布的方式,作为休闲区域灯光照明的一个载体。同时,这个灯光也可以出现光影的效果,映衬在我们这个历史建筑上。固定装置灯光造型不能完全依托在红砖柱廊上,因为其本身的荷载等各方面结构属性。所以我们新增了一个结构,来把这个造型给固定建筑背面的廊道上。

关于固定的方式:如何更好的迎合这个柱廊排布的秩序感?

让人走进这个建筑的时候,它完全是感受到历史。要做到新的东西出现了,是为了衬托历史。同时它也是变成新的一个使用的空间的一个场域,让人可以在这个地方以很松弛的状态休息。

  李聪-民宿<容器>

▼李聪-律师自宅细腻质朴的艺术涂料温润的木作共同调配出克制、内敛、精致的居所

通过卧室大落地窗设计将院子里的自然引入室内原本两个独立的空间建立起和谐的联结互通关系将自然与建筑的完美结合立造——立造建筑丨LZAD丨律师自宅:束缚而自由

像你刚才提到的,有很多材料和节点上的考量。我觉得蚕丝、历史建筑保护和重译,还有你们用到的竹编,简直是天作之合。新的结构构造是谦逊、通透、轻盈的,就像蚕丝一样,恰恰也是我们做历史建筑改造的态度,有对话但不强势,蜻蜓点水,若隐若现~

是的是的,另外的话,我们当时选择竹编这个材料的时候,其实也是因为建筑本身是蚕种场嘛,蚕丝制作的过程中需要有蚕竹格。当时也是拿捏了这么一个元素,然后用另一种方式跟建筑结合,形成这样的一个效果。

这个案子是21年初发表的,倒推一下应该差不多在20年下半年建成,到现在也三年多了,里边用到了很多像竹编这样的生态有机材料,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或斑驳老化,我其实特别期待他现在甚至十年后的样子,好奇建筑或材料在不同生命周期中呈现出来的变化,这让设计更鲜活而充满生命力。我想李聪老师在做这样设计时是不是也有过类似的想法?

是的,我现在做每一个建筑改造的项目的时候,都会考虑到这一点。因为这个才能真正的把建筑的生命给表达出来,不同时间段它会呈现的一种不同的一个状态,它就像一个生命。

因为曾经有一次,我看到另一个项目的甲方的朋友圈,那张图片让我感动到了,因为他夫妻俩在一个郊区的田野里散步。背后有一个小房子,这个房子可能是这个稻田的一个仓储空间吧。但是这个房子在那个画面里让我特别感动,因为我感觉它是有生命的,它像个老爷爷在田边坐着、等待着,让人有一种想要进去喝茶的欲望。

其实你有没有觉得他很符合设计师对构造对比例的理解?

嗯,这个房子很有意思的,田头的一个储备用房而已,但这个房子很有生命力啊,没有过多的修饰,很朴实

包括屋顶材料结构  门框位置比例

让我想起前阵子大火的杨梅大棚

对,是的

李聪-莫干山蚕种场历史保护建筑改造    

黄迪-花间精品酒店

回到蚕种场建筑本身,但是我没有找到他的平面图,这个咱们做的是建筑外观和周边环境的改造吗?

室内是由另一个设计师做的,我们就就没有参与了。

那我觉得也挺好的,室外通过昭示性公共性来体现社会价值,室内就是更务实的功能和商业

欧洲的历史建筑改造就常常只保留个立面

还是想感叹一下,因为他本身功能就有一定的展示属性在里边,这种语境下我们是有条件大胆去做设计表达的,并且这种基于场地文脉的表达也是能够创造价值和体验,就很皆大欢喜,天时地利人和~太赞了

弄得我们第一个问题就聊了一小时我们下一个吧~

今后这种机会会越来越多

有机会能合作就好了

好呀,有机会可以合作

回头我们先约起来

我们继续!同样是乡村振兴或城市更新,老师觉得设计赋能和其它层面上的赋能,譬如政策、经济或产业上的,有什么不同?譬如他的方式、结果、所涉及的方面,有哪些优势或限制?

乡村振兴跟城市更新,这种项目类别其实重点还是在于两个角色,第一个就是政府领导,第二个的话就是资方,这两个角色很重要。那现在碰到乡村振兴推进得比较慢的一个原因在于政府,国家要进入这个项目,乡镇振兴并列政策导向,那么需要给政策一些时间去学习。因为他们毕竟刚进入这样的一个项目赛道,上级领导发话要做这个事情,那么他们也需要一个非常清晰的思路去执行,所以目前这个节奏是比较慢的

黄迪-半山屏<小半民宿>

李聪-建筑改造:星所    

向左滑动

如果有资方的话,那资方对于专业运营策划,包括投资回报、各方面可研报告等这些专业系统的东西具备得非常齐全,那这个项目就比较成熟了,会比较容易做。另外的话,做每一个项目,包括政府做乡村振兴这个项目赛道,它本身也是需要有一个结果的,需要有投资回报率。目前这种项目本身是一个重资产的行业。那国家来支持做这个事,也是非常重要的,资方首先来介入这个事情,那么他们本身有这样的一个商业板块的可研报告来推进是至关重要的。而不是每个项目都会有做的,所以你会发现现在很多项目都推的比较慢,并不是不想推进,因为推下去的话,需要考虑什么时候能回本。

黄迪-岐院:山川 · 素屋 · 窗

岐院由三栋单体建筑展开排成一列,与景观平行的线性布局,旨在最大化内部空间与前方山水的视线接触。平介设计——岐院,杭州

 黄迪-梵誓ONESWEAR武汉K11店

早些年很多乡村被设计师扛着“振兴”大旗,一番大展拳脚,留下一组摄影作品,几篇学术论文后,还有一地鸡毛。

其实想想设计师也没错,初衷一定是希望通过设计来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实际设计中也是这么考量的,那问题究竟出在哪?我们需要反思些什么?或者说怎么去找平衡点

如果没有前面所提到的思考逻辑的话,后面可能某一个项目就是一地鸡毛啦,没有运营、没有管理啦,更多的原因是在于这个地方,他们没建立起来一个很正向可持续的一个商业属性,那么这个地方结果肯定会是一地鸡毛的,很正常。

总之,这种项目类别是不好推进的,只靠政府推进的话也可以,毕竟政府现在出资来干这个赛道完全是个好事。但关键是政府也需要考虑一个项目弄完之后,这个项目如何可持续的发展下去,需要有合作方、需要有招商、需要有运营策划团队进来,这都是要考虑的事情。

因此,要从一个新的地方开发一个非常火热的地方是很困难的,资方也并非是不考虑这个事儿。一个地方政府虽然砸了很多钱,但对于资方来说,可能更多考虑这个地方有没有人流。人进不来,做得多漂亮,感觉没什么意义,所以一些项目就难以推进。

一种是基于商业目的的乡村振兴其实我觉得这种还算相对简单的,对设计师来说也是,毕竟后边有他的商业运营策划逻辑做支撑,是有人在做算术题的,只不过有时候跑偏了没算准。

黄迪-安钢闽源总部办公园区

所以有些地方你会看到它的过程非常的完美,刚出现呈现的结果也非常的完美,但是过了一两年之后,现场就一地鸡毛没人管,商户等各方面也不会进入,招商也有问题。消费者呀、游客呀,各方面也更不用说了,那边就没有生机,所以现在还在不断的学习的状态中。

另一种社会公益性的乡村振兴或城市改造,我觉得更麻烦,尤其是这里边设计师的身份也很模糊。

这类我接触下来,很多时候其实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作为设计师的表达欲,所以常常很尴尬,一方面我们希望通过设计来改善乡村或城市,做到一半村支书说,其实我们做的设计要实现还挺费事的,哪怕我们已经尽可能考虑简化和结合当地工艺了,但是在使用者看来,倒不如直接买好桌椅板凳实在。

所以我才想问,作为设计师,对于这一类的乡村振兴,我们的价值或优势是什么?因为可能相比商业属性的来说,很多容易被忽视的乡村,虽然当下很难创造商业价值,但也亟待振兴

有时候就是我们设计师比重太重了,要考虑一个事情,就特别的想改造出很好的一个设计作品出来。但是呢,却忽略了某一个项目的一个本质,最后就很容易出现一个结果:参与的人多了,那频道可能到最后都不在一个频道上了,这个很正常。

李聪-两颗葡萄李聪团队期望让居住者在此能够找寻属于生活最本真的一面回归心灵最初始的状态立造——立造建筑丨LZAD丨两个院子:回归本心,恣意生活

所以我们在考虑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考虑得非常齐全。这个项目本身它是干嘛的,比方对于一个乡村里面的一个公共建筑来说,它需要一个居民活动广场也好、服务中心也好或者驿站也好,他们要的就是便民,那便民是我们首先要做的事情。然后就是我们在设计上该考虑的,能给老百姓提供什么样的一个更好场域。

其余的,就是我们在某些层面上能多为老百姓真正的能解决掉什么样的问题,比方说:场所的使用,包括材料的使用、在地的面貌,这个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

其次,我们可以主动引领乡村来做一些事情。这个是要引领的,没有人去引领的话,那么这个板块的事情就被忽视了。所以说事在人为,我们觉得哪些事情是正确的,我们就做就好了。然后如何让它更好地落实,需要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逻辑。还有参与人员,如何让他更可持续的把这个事给完成推进下去。

举个例子,我在2018年决赛那一场,我们有一个比赛命题,两米乘两米的一个空间,我做了个主题是关注留守老人。于是我做了个亭子,当时我在做这个亭子的时候就在想:什么叫亭子?遮风挡雨、可以汇聚人在一块儿聊天的,它是一个聚集地。这个是一个本质目的,把这个本质解决了,那要考虑在有限的预算造价去做这个事,让它更快速地落地。你把它变复杂的话,就不适合这样的一个属性。

*2018年设计星的决赛现场

李聪-发光的亭子“我们想增设一种发光的亭子让每条巷子在夜晚亮起来以此延长活动时间大家可以汇聚于此发生更多属于他们的生活娱乐丰富乡村生活"广州设计周——新声 | 李聪:设计的本质是什么?

作为设计师,我们做具体设计的时候需要遮风,那我们就立一个立面板墙;我们要遮雨,那上面就要有个雨棚;我们需要休闲,那下面就放一些椅子。这个动作完全完成之后,它就是一个可以让老百姓聚集在一块的便民区域。

那么具体怎么呈现,那就看如何更可持续地来完成这个事儿。比方说家具、椅子,你完全可以去拉动老百姓,让村民把自己闲置的凳子椅子提供过来,放在亭子里。这样亭子是由老百姓共同建造起来的,反而增加了一种互动感,他们使用场地的时候也会感到非常亲和。

对于商业的项目来说,就是两回事儿了。它考虑的和使用的对象是不一样的,还有目的也是不一样的。虽然可能在同一个地方,但是完全是两回事。商业属性,它直奔结果的话,就是投资回报。投入进去,啥时候能回本?啥时候有产生收入?产生收入之后,如何更好地产生第二次的行为动作,这个是商业空间的属性要考虑的。

我觉得你说的引导这个特别重要,让我想起前阵子听卜天静学姐的一次分享,得把自己的理念传递给使用者或管理者,我觉得换一个角度来看,引导这件事成功与否也是对我们自己的设计和理念的一次反向印证,得能说服人

就是以这样的思维逻辑去考虑这样的一个类别项目的时候,会牵扯到哪些个板块,都是我们要考虑的事情。资方要考虑,政策也要考虑。毕竟没政策、没资方这个事也很难成。后期如何管理、如何运营、谁来使用?运营包括创造什么样的的东西,能让这个地方产生流量。人进来之后,让它产生新的生命力。

这个也是重点要考虑的,反正哪天有机会的话,黄迪咱们可以线下约一下,好好的聊一下这个话题。可能在这微信里面,一时之间说不全面的。

哈哈哈哈   必须线下约

今天属于是开了个头

我看下周还是啥时候~找时间去拜访  已经很期待了

***2023年,第八届中国设计星竞选之年无关输赢,唯有成长祝青年设计师们不虚此行祝中国青年设计力量在荆棘路上野性生长!- END -

设计星,了解更多

“设计星”是由广州设计周携手世界建陶航母新中源陶瓷于2015年联合发起,旨在为青年设计师提供学习、交流的成长型平台,涵盖星竞选、星学院、星创投、星传媒、星公益五大版块内容,构建全方位的生态体系,助力青年设计师成长。双方将着力点定位于“向专业致敬的核心价值观,以“年轻来战”的豪迈气概,演绎青年设计“未来已来”的精彩,合力打造“青年设计师成长平台”,建立年轻一代计师“知识学习”赋能型社群。

 

联合主办:广州设计周、新中源陶瓷

战略合作媒体:网易家居

星创投品牌联盟:绿豹灯饰

点击立即购票

 直通2023广州设计周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2023广州设计周购票通道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