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行业资讯更多

工博专访 | 优艾智合CEO张朝辉:AI潮短期难对工业领域进行根本改造,但为行业带来更多结构优化的可能性

来源:世展网 分类:工业行业资讯 2023-09-23 20:07 阅读:5352
分享:

2025年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海工博会-上海工业展CIIF

2025-09-23-09-27

距离137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一直在努力向前追赶。

 

工业4.0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打开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成长空间,但与此同时,软、硬件进一步融合的趋势也给尚在努力追平硬件差距的国产机器人行业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在时代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团结面对也许才是明智的选择,在近期举行的第 23 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称“工博会”)上,由移动机器人(AGV/AMR)产业联盟组织,深圳优艾智合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优艾智合”)牵头,工业机器人产业上下游30余家代表企业共同组成的复合移动机器人生态圈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正式启动。

 

据了解,复合移动机器人生态圈旨在共享优势资源,推动复合移动机器人技术发展,促进产业应用落地实践,以融合创新提升产业链竞争力。

 

优艾智合于2017年成立,短短六年间,这家年轻的企业已成长为工业移动机器人领域的头部选手,并在今年7月被认定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近日,优艾智合CEO张朝辉在接受九派财经记者专访时表示,随着技术的发展,相较于单一功能,机器人的形态逐渐展现出更智能化、多功能的联动特性,并从汽车、3C等对智能化要求较高的行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领域。

 

在张朝辉看来,目前在国内工业制造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的渗透率并不高,随着更多细分行业实现智能化,在未来3到5年,工业机器人仍将保持快速发展态势。从长远来看,数据采集和AI技术的深入结合也将为行业带来更多结构优化的可能性。

工业机器人应用:进入大众化阶段

优艾智合迅速成长的六年,也是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加速追赶的时期。

 

行业数据显示,预计至2024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近800亿元,全球占比或近50%,据长城国瑞证券研报,2017-2022 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国产化率从27%提升至43%。

 

作为工业机器人分支之一的移动机器人,近几年则保持高速增长态势。根据CMR产业联盟数据,新战略移动机器人产业研究所统计,2022年度,中国工业应用移动机器人(AGV/AMR)销售数量93000台(含销往海外市场),较2021年增长29.17%,市场规模达到185亿元,同比增长46.82%。

据悉,优艾智合目前专注于工业物流、智能巡检运维两大业务,并深耕应用高精度SLAM导航移动机器人和软件系统核心技术。在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发布的《2022 年度中国市场复合机器人出货量 Top5》榜单上,优艾智合位列 2022 年全球复合移动机器人年出货量第一。

 

在张朝辉看来,公司的业绩增长离不开快速发展的行业环境。2019—2022年,优艾智合步入业绩高速增长期,年复合增长率均超过200%。

近年来,机器人产业在政策支持和下游产业需求扩张的双重驱动下快速发展,“特别是半导体、锂电池、家电制造等工业领域对机器人的需求依赖性日益增加”。而伴随工业4.0的发展,下游客户对工业机器人的功能需求产生变化,“比如在能源行业的巡检方面,客户对高节拍和机器换人有长期目标的需求”。

 

另一方面,张朝辉同样明显感受到大众对工业机器人的认知度增加。“过去我们需要花费大量精力说服客户接受机器人的理念,而现在客户会自发地寻求利用机器人改造生产制造过程和企业运营模式的可能性”。从整体上看,工业机器人应用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从汽车、家电等标准化程度较高的行业逐渐渗透到制造业的各个细分领域。

而对于国产工业机器人厂商来说,机遇不仅仅体现在扩大了的市场,还存在于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进程中。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称,当下机器人细分领域国产化率、渗透率提升空间大,推动机器人零部件国产替代进程,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业竞争力,并推动国内机器人产业的健康发展。

 

张朝辉认为,由于存在技术差距,以往如伺服电机、控制器、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往往需要依赖进口。然而,随着国内企业对相关技术的储备和测试逐渐成熟,近三年来,中国机器人产业在核心零部件的国产替代方面进展显著。

 

近段时间以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概念的火热也为智能制造增加了新的想象空间,张朝辉表示,虽然AI技术是一个热门话题,但在短期内很难对机器人行业进行较大程度的影响或改造。但张朝辉认为,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数据采集和AI技术的深入结合可能会给工业机器人领域带来结构优化的可能性。

 

对张朝辉来说,未来并不轻松,“未来3-5年,行业竞争将进入到优胜劣汰的关键时期,真正意义上的技术为王、弱肉强食”。

未来3-5年目标:将海外业务提升至30%

多位业内人士曾向九派财经记者感慨: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国际化程度非常高,“尤其在中高端市场,我们直面来自世界头部厂商的竞争”。目前国内中高端机器人市场仍旧以国外厂商为主,据长城国瑞分析师研报,多关节机器人和SCARA机器人国产化率分别仅为22.7%和17.7%。

 

工业4.0时代的来临加速“机器代人”的速度,而在另一方面,头部厂商已纷纷发力机器人自动化产品、解决方案、软件及服务。智能技术的应用为国产厂商带来弯道超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更多挑战。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优艾智合有自己的“打法”。据张朝辉介绍,在业务层面,优艾智合十分重视核心零部件和工业软件的研发,致力于降低机器人硬件成本,以提高普及率。在机器人本体业务领域,优艾智合着重于使精度和稳定性维持在业内领先水平,如公司推出降低对算力和传感器依赖的技术,以降低成本并提高产品性价比。此外,优艾智合还进一步加大在软件层面的投入,特别是在调度系统、工业物流管理系统和巡检业务系统领域,希望优化产品的使用体验。

 

另一方面,在战略上,优艾智合采取差异化的业务打法,深耕半导体、锂电池、电子制造等行业,逐渐构建行业壁垒。

随着全球工业自动化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的行业入局者正在积极推进海外布局,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拓展。

 

在张朝辉看来,中国工业机器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拓展过程中同样面临不小挑战。“挑战来源于方方面面,比如如何搭建一个专业的海外业务团队,如何解决文化不同、行业理解不同、对产品要求的侧重点不同等诸多差异”。

 

对此,优艾智合选择采取学习的态度来应对这些问题。“我们内部一直结合在国内积累的经验,以足够的耐心在海外市场推广优势产品。”

 

“因为具备优势的产品是稳定的,在开拓海外市场的时候我们不能心急,一点一滴地把每一个项目做好,慢慢形成信任,让更多海外的客户信任品牌,同时结合他们的力量形成整体的市场布局。”张朝辉总结道。

 

目前,优艾智合的产品出口至日本、韩国、新加坡、西班牙、德国、意大利等30多个国家。据张朝辉介绍,海外业务的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比重约为15%,“接下来的策略是在未来的3—5年左右,将海外业务占比提高到30%。”

第24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

2023年9月24日-28日

国家会展中心(上海)

会务组联系方式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相关工业行业展会

2025年中国(上海)国际衡器展览会InterWeighing

2025-04-26~04-28 展会结束
100169展会热度 评论(0)

2024年中国(中原)工业技术装备博览会CITEE

2024-12-06~12-08 展会结束
7548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中国(上海)国际金属成形展览会MetalForm China

2025-06-17~06-20 距离39
9505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深圳华南国际工业展-华南工博会SCIIF

2025-06-04~06-06 距离26
72835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青岛亚太国际智能装备博览会APIE

2025-07-17~07-20 距离69
4456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亚太北京国际机械制造工业展-北京工博会AME ASIA

2025-05-21~05-23 距离12
7086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重庆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CWMTE

2025-05-13~05-16 距离4
52546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上海国际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用展览会ICTS

2025-09-23~09-27 距离137
50145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