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相比于传统制造方法,粉末床熔融技术成本较高,其中粉末成本占据了重要部分。粉末床增材制造存在一个显著的特点:即使仅成形一个零件,也需根据零件高度准备能覆盖成形仓相应高度的金属粉末(对于有供粉仓的成形设备,同样需将金属粉末填充至所需高度),粉末利用率并不高。有研究发现,单次粉末床增材制造时仅有质量分数2%~3%的粉末熔化为金属部件,可见将粉末回收进行重复使用是降低成本、缩短生产周期的最有效的手段。
然而,重复使用的粉末每次成形均会造成部分粉末质量变差,其物理、化学特性不可避免地在重复循环使用中发生一定变化。因此,有必要对其重复用于增材制造是否会导致零件性能下降进行验证,尤其是将粉末循环制件用于质量要求较高的航空航天和某些生物医学等风险较高的行业时。来自中国航发的研究人员,结合增材制造领域金属粉末的研究进展,选取近年来业内研究较多的316L不锈钢、Ti6Al4V和IN718合金3种粉末材料,对循环使用过程中粉末的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制件性能变化进行了概述,并基于民用航空零部件增材制造需求,分析了金属粉末循环使用时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解决思路。
打印过程中产生的飞溅
在粉末形貌方面,EBM成形用Ti6Al4V和IN718合金粉末在多次成形后明显出现球形度下降、表面粗糙度增大的现象,甚至出现拉长和变形颗粒;SLM成形方式下,颗粒表面仅在使用次数较多时变得更为粗糙,球形度基本无变化;而部分316L不锈钢粉末在重复使用后出现球形度提高、表面更加光滑的现象,这可能是由于增材制造过程中的熔化和凝固使一些原本受热影响粗糙化的颗粒表面受到破坏所致。
3D打印的IN718零件
鉴于重复使用后粉末中小颗粒数量减少、卫星颗粒占比降低,其流动性普遍得到提高;但当使用次数过多,卫星颗粒数量再次上升时,流动性提高的趋势会有所减弱直至稳定。
此外,316L不锈钢粉末在循环使用过程中出现了磁性颗粒,并且含有大量细小的δ铁素体晶粒和一些完全或几乎完全奥氏体化的单晶粉末颗粒,而原始粉末中仅存在多晶奥氏体颗粒。推测相变是不锈钢粉末磁性发生变化的原因,在重复使用过程中需要将带有磁性的金属粉末进行筛选去除。研究人员在IN718合金粉末重复使用过程中也有类似发现,具体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由于磁性颗粒的存在会导致粉末团聚,降低铺粉质量,如何避免该现象将成为未来增材制造粉末循环利用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3种粉末成形件力学性能随循环使用次数的变化
316L不锈钢、Ti6Al4V和IN718合金3种粉末循环使用后成形件的拉伸性能与原始粉末制件的相差不大,抗拉强度有时呈上升趋势;Ti6Al4V合金成形件的疲劳性能虽然整体没有显著变化,但高循环应力条件下表现出较高的疲劳寿命;IN718合金成形件的断裂韧性和断裂应变变化较大,但与重复使用次数并不存在明显的关联性。
Ti6Al4V第1、5、10、15批次的零件拉伸性能数据
综上,粉末多次重复使用并不会使成形件拉伸性能明显下降。成形件性能与内部缺陷有关。目前其他性能与粉末重复使用的相关研究十分有限,也没有建立缺陷与粉末重复使用次数的关系,因此无法表明粉末重复使用是否会导致其他性能或波动程度的变化。
金属粉末在源头上决定了增材制造的成本和产品质量,充分开展粉末循环使用研究对于控制成本、保障产品质量稳定性至关重要。本文综述了该领域应用最多的三种材料在重复使用过程中发生的物理化学以及打印件性能的变化情况,并为民用航空零部件增材制造需求提出了解决思路。
声 明:文章内容来源于增材制造技术前沿 。仅作分享,不代表本号立场,如有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谢谢!
关注官微
加入群聊
电话: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