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1
成都科幻馆主题展延长展期
一家科普场馆可以
撬动多大的科普产业?
“从10月25日到29日,每天09:00-18:30,我们会面向全市部分中小学生和特定团体开放成都科幻馆主题展,并定向组织一些科普讲座活动。”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作为全球最受瞩目、历史最悠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科幻文化主题活动首次在中国举办,本次世界科幻大会取得了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为满足社会需求,让更多青少年感受到科幻魅力,也为了更好地放大世界科幻大会的综合效应,成都科幻馆主题展览做出延长展期的决定,并在10月22日闭展后进行展位及内容的优化并替换更新展示内容,经过10月23-24日两天时间现场调整后,10月25日上午正式免费开放,首批中小学生代表前来参观成都科幻馆,同时还能参观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成果图片展,以及成都科幻馆主题展览。小朋友们正在体验科幻主题展
2
科普“破圈”
新技术、新场景释放科普产业新活力“科普”的内涵外延在不断深化拓展,这是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前往中国科普研究所开展专题调研,与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围绕科普产业创新发展进行深度研讨后的发现。“科普产业兼具文化与科技的双重属性,在科技强国与文化兴国战略的推进大势中,产业横向覆盖领域与垂直细化分支不断拓展延伸,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成都高质量发展研究院院长鲁立文用一组数据来诠释:当前科普产业规模逐步扩大,已达上千亿元,已发展形成“科普+展示”、“科普+教育”、“科普+出版”、“科普+影视”、“科普+旅游”、“科普+文创”等诸多分支业态。同时,科普与新业态的融合发展趋势也不容忽视,以“科普+社交新媒体”为例,据统计,2022 年,已有超2亿用户在哔哩哔哩网站(B站)上观看科技内容;截至目前,短视频平台“抖音”上“科普”话题播放量已超5300亿次,科普与新业态的融合有望成为未来科普产业的主要增长点。事实上,场景化、数字化,在成都科普产业中已经不是个新鲜词。在2023年成都市全国科普日主场活动现场,成都科普IP新形象——结合AI及AR技术全新打造的全国首个科普数字形象大使“科普熊猫”正式全球首发,以其为主角打造的“科科探案记”已推出146集。“下一步,’科普熊猫’数字形象大使将在科普内容创作和活动开展等多方面发力,逐步成为成都科协在科普内容IP化、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又一重要探索与创新。”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充分运用科技前沿技术,打破物理空间限制,面向群众需求开展科普活动,成都也在不断拓展科普产品种类和特色。
由成都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蓉城小科学家研学营”公益活动举行 图据科普熊猫
比如,金沙遗址博物馆围绕主题临展“回望长安——陕西唐代文物精华展”开发了一款“金沙之夜·回望长安”剧本游,利用展厅场景与博物馆公共空间,以陈列文物为解题线索,开展游戏大闯关。在成都市科协相关负责人看来,成都科普产业在艺术化表达、赋能城市生活等方面也有很多“破圈”之举。“在科普表达形式、科普场景的设置、科普活动内容选择上,充分调动各种艺术手段,并紧密结合地方特色和城市调性,充分展现科学之美。”该负责人介绍,科普旅游持续走热,成都各科技馆、博物馆“一票难求”,与此同时,四川省曲艺研究院打造的防灾减灾教育科普儿童音乐剧《辛朵地震求生记》,成都博物馆开发即兴自然科普儿童剧《寻找治水神兽》,成都自然博物馆打造的系列科普儿童剧《寻找四川的活化石》《走近灭绝动物》《碳元素的亿年旅行》,四川人艺创作的文物科普儿童剧《没有角的小犀牛》,都将科学知识融入到精彩的剧情中,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喜爱。3
从“事业”转向“产业”
科普产业的未来方向、空间在哪里?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当科普从“事业”转向“产业”,传统的对特有知识传递的“输入式科普”,必将走向基于动手实践、高互动体验、深度理解的“输出式科普”,正在呼唤一场面向高质量内容、高技术含量、高水平管理的产业模式升级。
“以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为导向的科普产业与文化产业高度耦合,文化领域教育、出版、影视、文旅等产业的发展,是培育壮大科普产业的根基。”鲁立文表示,成都文化底蕴积淀深厚,文创产业高度发达,2022年全市文创产业增加值达2261.27亿元,城镇居民消费性支出中,教育文娱服务类约占9.96%,与上海市基本持平,为科普产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主题展上,小朋友与科技装置互动
同时,公益性科普事业基础扎实,科技创新实力突出。数据显示,成都已联动70余家企业、5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20余家事业单位、30余家社区/社会组织等参与科普建设,聚焦先进技术、生命健康、防灾减灾等科普领域,构建起以现代科技馆为核心,以蓉城社区创新屋、青少年科学创新实践站等为特色的多层次、全域化科普基地网络体系,认定市级科普基地180余家,拥有注册科普志愿者2000余人。
2023成都市全国科普日活动现场
4
如何放大世界科幻大会综合效应
让科普产业助力城市创新发展?
从国际上看,发展较好的科普产业在不同国家已经孕育出特色的发展模式,不同城市培育的多元科普产业格局与特色反过来又带动城市的经济和创新发展。例如,美国博物馆在带动税收、就业、收入和GDP方面都有重要作用,2016年就已经为美国经济带来500亿美元的影响,约占当年美国GDP总量的0.3%,提供了超过72.62万工作岗位。又如,日本的丰田汽车博物馆、德国的矿业博物馆、冰岛的塞尔福斯水电博物馆,根据当地产业特色打造的主题型博物馆,让科普场馆成为城市地标,带动了旅游业发展。如何发挥世界科幻大会的综合效应,打造成都的特色科普产业,并让科普产业助力成都的创新发展?“成都应深入推动科普工作与科技创新全链条衔接,并充分发挥历史文化名城优势,把握承办2023成都世界科幻大会溢出效应,以科幻产业为切口,积极营造科普产业繁荣发展格局,争取到2025年培育一批科普领域领军企业,科普产业规模和水平位于全国领先梯队,实现公益性科普事业与经营性科普产业同步发展。”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科幻主题展上,观众正在观看流浪地球电影服装
同时,要打通要素流通渠道,实现科技资源科普化。“打通要素衔接共享渠道,加强资金要素供给、推动人才要素聚集,深度绑定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要素资源,实现深层次协同发展。”鲁立文认为,探索科普产权交易,丰富科普产业化路径也非常关键,比如可以参考上海经验,探索专业化、精准化交易服务路径,逐步健全涵盖产权界定、价值评估、技术转移、诚信监督、科创咨询、金融投资多元功能的服务链条。在鲁立文看来,2023年成都世界科幻大会综合效应的持续放大,也将为成都科普产业注入更强的动力,“依托世界科幻大会影响力,可以加速汇集国内外以科幻为主的科幻、科普相关资源,积极构建科普研学示范区、旅游目的地,促进推出生动活泼、有吸引力、具有科普意义的科幻作品。”来源:成都发布
电话微信:13248139830(展商名录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