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院建筑与装备分会、江苏省医院协会医院建筑与规划管理专业委员会指导,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筑医台共同主办,2023年11月9-10日在江苏·苏州召开“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140 周年院庆系列活动暨智慧化一站式急诊中心建设研讨会”。
医院考察路线公布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智慧化一站式急诊中心
一、项目介绍
急诊中心规划日急诊接诊量为1000人次,地上建筑面积20094M2,地下设停车位601个,单方造价8120元。按照一站式无中转急救医疗服务理念进行设计建设,急危重症患者在楼内即可完成全部的检查、诊断、抢救、监护、手术、治疗。
急诊中心一层为急诊急救区,抢救床位(红区、黄区)48张,其中规划有独立的负压抢救、复苏、创伤、胸痛、卒中单元各2床;留观20床,急诊诊室11间,并配套有放射影像(CT 2台、DR1台)、超声、检验、药房等功能;二层为输液中心、重症医学科(EICU);三层为急诊内、外科病区;四层布局有门急诊手术室(5间)、创伤病区;五层为DSA介入中心(13间,其中2间为CT+DSA复合手术室);楼顶设有直升机停机坪一座。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中心大楼
二、考察时间
2023年11月10日下午
苏州日航酒店一楼大堂门口:13:20集合 13:30准时出发
考察时间:13:30-16:00
考察地点: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中心
三、项目亮点
(一)管理特色
01
医院方与项目管理公司协同管理:
医院建筑工艺复杂,医疗专项专业要求高,是项目管理公司管理短板;项目采取协同管理的方式,医院基建办全过程参与医院工艺规划设计沟通、医疗专项等医疗特征相关管理,优势互补。
02
鲁班奖目标下的总承包管理:
项目分包、专项施工单位近30家,为确保项目品质,明确以总承包公司为统领,对安全、进度、质量进行全方位协调管理,按鲁班奖要求分解目标任务,整体化推动。
03
全生命周期BIM应用:
在财政评审的支持下,医院与项目管理公司主导,推进BIM的全生命周期应用,贯穿项目的策划、设计、建设、交付到运维的全过程,以协同管理平台为基础,涵盖设计校验优化、施工模拟、投资控制、项目管理、竣工运维等内容。一模多用,以模型为载体,在一个又一个工程阶段中进行信息传递和积累,从设计模型到竣工模型、运维模型。消除信息孤岛,减少因信息丢失的重复工作,提高信息使用率。
04
医疗专项EPC(O):
医疗专项是医院设计、造价控制、运维管理的难点,通过专项EPC(O)模式的应用,发挥专项单位的专业自驱力,实现医院好用、投资可控、专项单位有利润的多赢。
(二)建设亮点
01
装配式技术在内装的应用:通过建筑、内装进行一体化设计,结合医院功能特点,采用了集成吊顶系统、隔墙系统、墙饰面系统装配式技术。装配式内装的应用不仅提高施工效率,同时提升了室内环境品质,也能更好的适应医疗技术和设备升级改造的需求。
02
5G精品医疗网+融合物联网全域部署,为国内首创。目前急诊中心内已实现移动查房、院内通、无线监护、远程超声等5G应用落地,同时基于物联网的院内导航导诊、急救绿色通道、智慧医护工卡、医疗资产管理、无线冷链管理等应用也对接完成。
03
整体智慧化手术部:将原先以间为单位建设的数字化手术室,在国内率先提出整体智慧化手术部的迭代升级思路,并实质性落地。基于视觉算法及大数据技术下的全智慧化手术部,从顶层设计层面着手,对手术部区域进行整体规划构建,通过数据融合,打破不同专业应用间的壁垒,覆盖生活办公区、手术区、等候区、谈话间、设备机房等协同场景,以构建临床大数据中心为核心,智能化服务为中心,精细化管理为导向,最终建立起服务医疗、服务患者、服务科教、服务管理的“全流程”业务闭环融合、“全要素”资源协同联动、“全数据”智能引擎驱动的智慧手术部平台,为手术部临床、教学、科研、环境、运营等提供大数据保障。
04
BIM+多系统融合运维管理平台:后勤保障智慧化建设上,结合数据中台理念,将消防、安防、楼控、运维管理等原先多个平台的内容集成到同一平台,打造医院数字运维驾驶舱,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互联互通,提升智慧化管理水平。
05
全工况智慧节能技术:打破设计专业边界,将医院中属于用能大户的专项设计区域(手术部、血液净化舱等),纳入到项目总体进行一体化的节能方案设计,采取多能互补、模糊仿真计算等先进技术优化设计,预测综合节能率可达20%以上。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