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点击领取展会门票↑
01
2款特医产品信息已公示
企业名称:青岛蓝果营养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蓝沛特殊医学用途脂肪组件配方食品
国食注字:TY20220001
有效期至:2027年04月05日
适用人群:适用于10岁以上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需要补充中链脂肪的人群。
企业名称:湖南九典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冬泽定特殊医学用途蛋白质组件配方食品
国食注字:TY20220002
有效期至:2027年04月05日
适用人群:10岁以上特定疾病或医学状况下需要补充蛋白质的人群。
02
本次调查涉及地域较广, 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但同时因为各地域临床营养学科发展参差不齐, 导致各省市应答差距较大, 存在一定的偏倚。由于学科的特殊性, 临床营养科多分布在三甲医院及公立医院, 故此次调查结果主要反映三甲医院及公立医院肠内营养制剂的院内供给、 应用及需求情况。
FSMP 市场占有率低, 三者共存局面或将持续:
本次调查显示,尽管从2017 底至今,我国陆续批准57 款FSMP产品上市,但本次调查在医疗机构销售的只有39 种,且仅有36.1%的医院能够购买到已获批号的 FSMP 产品,市场占有率较低。肠内营养药品医院覆盖率高达88.2%,仍是目前医院内能获得的最主要肠内营养制剂类型;其次为固体/液体饮料,占比61.5% 。
造成目前三者并存局面的可能原因:(1)肠内营养药品上市较早,临床已形成使用习惯,且能进入医保报销,减轻患者医疗负担;(2)目前获批 FSMP产品种类以婴幼儿配方为主,使用较为局限,而成人产品数量相对较少;( 3 )目前获批FSMP产品以进口为主, 由于开发成本高, 审批时间长,导致价格奇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的使用;( 4 )开具 FSMP 的主要为临床营养师,而临床营养学科发展滞后,其临床应用自然有限,而医护人员对FSMP不甚了解,仍延续开药的习惯;( 5 )目前正处于 FSMP 发展过渡期,为了满足临床需求,行政上并未完全限制医疗机构使用固体/液体饮料。
亟需加快成人型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上市:
此次调查显示,341 家(57.6 % ) 表示,现有肠内营养制剂不能够满足临床需求。尤其是肿瘤、肾病、糖尿病、创伤/感染/手术及其他应激状态, 胃肠道吸收障碍 / 胰腺炎等疾病专用配方, 然而 71.8 %的医院拥有的药字号肠内营养产品不超过5种, 无法满足所有临床需求。尽管国家从政策上大力发展 FSMP 产业, 不再批准新的肠内营养药品上市,但目前尚无一款获批的特定疾病 FSMP 产品,使很多医院只有继续使用产品安全性和效果均无法保障的固体/液体饮料。364 家有固体/液体饮料的医院中,有 80.2 % 的医院在使用类似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固体或液体饮料。因此, 企业需加快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的研发、临床试验,相关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快其审批速度,促其尽快入市以满足临床需求。
亟需提升国产 FSMP 产品市场占有率:
此次调查显示,国产肠内营养药品和已获批号的 FSMP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较低。目前共有 21 家企业获得特医食品注册证书,国内获得注册证书的企业为 14 家,大多都只有一款产品。本地企业数量迅速跃升为外企的两倍之多,但是产品总量低于外企,这显示出了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热衷于特医食品市场,而由于技术积累相对薄弱、资金储备有限等原因,很多企业只能一款产品“打天下”。本土企业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整合。
推动临床营养学科发展, 促进个体化营养管理落地:
本次调查显示:配制粉剂和液体的医院分别为55.3 % 和48.1 % ;管喂患者中营养师开具的 FSMP 仅为 27.6 %,远低于医生医嘱 (82.9 % ) 和家属自购食物(39.7 % )的比例。说明被调查医院临床营养师参与临床营养治疗的比例极低, 科学精准的个体化营养管理无法实行。为贯彻落实 《“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提高国民营养健康水平, 国务院出台了国民营养计划(2017 —2030 年), 明确将临床营养行动作为六大行动之一, 特别提出要加强临床营养科室建设,使临床营养师和床位比例达到 1:150 。然而,2019 年西部地区 230 家二级以上医院临床营养科现状调查显示,60.9 % 临床营养科近 10 年成立,平均临床营养师与床位比 1: 313 , 据目标值相差甚远,1:150 达标率仅为10.7 % 。另外, 还需进行全周期全方位全覆盖人才队伍建设。尽管现在各个医院设立临床营养科的情况越来越普遍,但各个医院的情况差异较大。医学生缺乏临床营养的教育是全球普遍存在的现象,仍有较多医护不太熟悉 FSMP。未来应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统一制定标准规范学科发展, 强化临床医护对 FSMP 的认知。
展望未来:
目前肠内营养药品、FSMP 和固体/液体饮料三者同存,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临床需求, 但从长远来看不利于 FSMP 产业发展和医疗机构监管。笔者预测今后 3~5 年内这种局势仍将存在。有关部门应加强 FSMP 标准制定和市场规范,尽快出台政策引导产业向成人、疾病专用型、组件类别产品研发和布局,逐步从三足鼎立过渡到 FSMP 全面覆盖。本土企业的崛起将是我国打造自主可控的 FSMP 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关键环节。FSMP 的临床规范应用依赖于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今后应重点深耕临床营养专业人才培养、个体化营养治疗、FSMP 科普宣传及 FSMP 纳入DRGS 单病种付费等领域。
*本文为《中国食物与营养》6月8日网络首发论文整理
电话:(010) 8455 6608
手机:18510310125
QQ:3001662800
邮箱:chenglong.yang@reedsinopharm.com
参观及会议咨询、媒体与市场合作:田野 先生
电话:(010) 8455 6504
手机:18611347915
QQ:3001692453
邮箱:ye.tian@reedsinopharm.com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