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由于我国对先进陶瓷的研究起步较晚,同时在发展中自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不足,这导致无论是研究水平还是产业化水平在很多细分领域我们仍与日欧美等发达国家尚有一定的差距。
中国粉体网“对话”栏目至今已采访了我国先进陶瓷行业产研界几十位重量级嘉宾,在围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为我国先进陶瓷行业诊脉时,很多陶瓷大咖几乎不约而同的提到一个尖锐的问题,即:
我国先进陶瓷产业上中下游企业之间,包括高校及研究院所与企业的配合严重脱节。
01
清华大学潘伟教授
据潘教授观察,日本很多的陶瓷粉体生产厂家,他们不仅是把粉体做出来,而且在陶瓷粉体的烧结以及陶瓷产品方面的研究往往也做得很好;他们会告诉客户,他们的粉体在什么条件下进行烧结,可以达到什么性能。
然而在中国大部分生产粉体的企业,仅仅是生产粉体,而至于这个粉体是否好用,他们很少关心,只是关注粉体有多纯、有多细。在潘教授看来,仅仅是纯度高和粒径小,并不代表陶瓷粉体的性能一定好。
一个好的粉体,它的分散性、成型性能等很多性能都很重要。中国企业在做粉体的同时也应该研究一下他的粉体能不能做出好的陶瓷制品出来,这是需要努力的一个方向。
潘伟教授还坦言:
“我们国家现在高技术陶瓷方面的产业非常多,发展的速度也很快,但是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这个差距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我们的原料粉体,所以我们的粉体研究与产业应用,我的建议是要加强科研,加强科研和产业的合作。”
“我现在非常深刻的感受到我们要把陶瓷粉体做好,而且我们的粉体行业应该和我们的陶瓷生产行业开展充分的沟通交流,把陶瓷生产部门的需求转化到粉体生产中。”
“我们长期以来粉体生产与陶瓷制备是两张皮,合不在一起。对比日本的陶瓷与粉体产业,觉得我们的差距是在这个地方,我们的粉体要追赶上日本、德国,还需要做很大的努力。”
02
北京元六鸿远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副总工程师齐世顺
“高端MLCC仍依赖进口,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在于MLCC产品所需的材料(瓷粉和电子浆料)、工艺设备与国外厂商相比存在明显的劣势。”
“材料的开发和应用,是一个系统工程,某一种材料的成熟应用,必然是通过需求牵引,在工程化环境中迭代多轮,相对稳定后才能够实现。”
“而国内目前,起步落后,各个环节并没有形成良好的协同合作。”
“我们应该加强基础科学工程化研究,电介质材料的工程化应用迭代,提高国内产业链的协同合作,推动高校、科研机构和生产厂商的产-学-研-用的合作模式。”
03
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王士维研究员
“目前做粉的人与下游用粉的人联系不紧密,做粉的人往往并不真正清楚做陶瓷需要用什么样的粉。”
“现在的中小企业不具有很强的自主研发能力,我认为他们应该与高校等科研机构联合起来,把下游的具体需求以及上游存在的问题弄清楚。这就需要科研机构积极参与进来,把用户和供应商接应起来,这个问题将会得到很好的解决。”
04
华中科技大学的陈明祥教授
“坦率说,现在没有相关的国家或者行业标准来评价陶瓷基板,这也是我们在产业化过程中比较困惑的地方,我今天在会上也呼吁上下游企业进行一些合作。”
“具体而言,陶瓷基板评价指标要从多方面考虑。从产业、企业角度来说,可能更关心质量均匀性,不是说把产品做出来就行了,而是要在生产过程中能够保证高成品率。”
05
重庆任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罗焊塘
“就存在的问题而言,首先,高纯氧化铝虽是很关键的、具有战略性的材料,但由于非常小众,所以总的感觉国内从事研发的人不多、研发投入非常有限。”“其次是装备,尤其热处理装备,跟不上高纯氧化铝发展要求,主要体现在污染产品和自动化水平不足。”“另外,国内对国货的信任度和试错的容忍度仍然不够,尽管贸易战之后有显著改观。这些问题,不利于国内整体水平的快速提高!”06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傅仁利教授
“做原料的、做成品的、做应用的,是密切相关的,“有材不好用”可能就是没有根据下游应用的需求去做,而“好材不敢用”就是对自己的材料的特性不了解,所以这跟工艺、材料、应用密切相关,它们需要互相配合。”
针对“从哪些方面入手去提高我国在微电子封装用陶瓷材料及封装技术”,傅教授坦言“涉及到的产学研问题,有一个没搞清楚的问题就是粉体究竟多大尺寸合适,因为它是要流延成型的,还有超薄的、大尺寸的,需要什么样的合适的粒度分布和形态,能保证它的成型性能。”
“这里面涉及到很多粉体的问题。这就需要产学研的协作,需要科研界的研究支持。然后,企业界、技术人员可以围绕相关问题开发工艺装备和相应的工艺过程。各司其职,共同发力。”
07
赣州中傲新瓷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总监缪锡根
“我国已能够生产中低端光刻机,目前的国产陶瓷结构件已能满足中低端光刻机的要求。但如果我们要攻克高端EUV光刻机技术难关,高端陶瓷材料必须先行,这就绕不开高端堇青石陶瓷结构件的开发这一难题。”
“破解之策在于举国体制、产业联盟、大力投入。”
08
上海琥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李源林
“新材料的产业化取决于三个因素,第一个是配方,第二个是工艺,第三个是设备。我们公司是为客户解决工艺和设备这两大方面,帮助客户将样品做成产品再做成商品,依靠我们的设备实现工业化。”
“很多材料的性能要想实现,一定是需要将材料厂家和设备厂家联合起来的。”
小结
目前,我国在某些先进陶瓷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验水平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许多先进陶瓷产品在我国也已能大批量生产,产品质量较稳定,并能占领一定的国际市场。但我们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短板,而这些短板需要产业链协同合作来补齐,像潘伟教授期盼的那样,上下游两张皮,要合在一起。END
精选内容推荐
注:图片非商业用途,存在侵权告知删除!进粉体产业交流群请加中国粉体网编辑部微信:686第三届半导体行业用陶瓷材料技术研讨会
半导体产业几乎关系到当今数字化时代所有与电子相关的领域,是对国民经济极其重要的战略性产业。而与此同时,美国及其盟友为争夺对全球半导体供应链的竞争优势,对我国实施一系列技术封锁措施,且趋势未见减缓。我国的半导体产业仍存在严峻的安全问题。 半导体行业之所以成为重资产行业,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价格高昂的半导体设备,在这些昂贵的半导体设备中,精密陶瓷零部件的成本可达10%左右,当前该市场仍被欧美日发达国家垄断。因此,实现精密陶瓷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是保障我国半导体产业供应链安全稳定与自主可控的重要环节。 在此背景下,中国粉体网将在江苏苏州举办第三届半导体行业用陶瓷材料技术研讨会,旨在为半导体和先进陶瓷行业搭建沟通平台,交流先进技术,互通行业信息,促进产业链合作,推动国产替代进程。 会议热诚欢迎行业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企业界代表出席,同时欢迎公司、企事业单位展示技术成果,洽谈产、学、研合作。会务组联系人:任海鑫手 机:530(微信同号)邮 箱: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