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关键词 | 电子特气市场 高速增长
共 1194 字 | 建议阅读时间 3 分钟
作为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行业必需的支撑性材料,电子特种气体被广泛应用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LED、光伏等行业。集成电路制造涉及上千道工序,工艺极其复杂,需使用上百种电子特种气体。从半导体市场构成来看,电子特气为晶圆制造过程中的第二大耗材,占比接近14%,仅次于硅片。
主要的电子特气产品及其应用行业、主要用途可参照下表——
2023年以来,电子特气下游三大领域齐头并进:半导体制造伴随AI技术发展与日俱增,全球半导体产业逐步摆脱下行周期;显示面板价格止跌回稳,面板行业在消费电子逐步复苏下稳步增长;光伏行业受行业高政策红利等影响,保持高水平增长。
应用端上升趋势有望带动电子特种气体需求的释放,市场规模预计将保持高速增长。另据相关研究机构数据,2021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45.38亿美元,2024年预计提升至54亿美元;中国方面,2021年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216亿元,2025年有望突破435亿元。
本土替代还需突破三大壁垒数据显示,中国电子特气市场前四企业分别为美国空气化工、德国林德集团、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太阳日酸,占比分别为25%、23%、22%、16%。国内电子特种气体企业主要有中船特气、华特气体、南大光电、金宏气体、昊华科技等。
目前,国内电子特气第一梯队的厂商已经具备规模生产能力,在细分领域产品具有一定优势,但和国外龙头企业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本土替代空间巨大。
就发展历史来看,中国电子特气行业发展时间较短,目前市场仍由早期进入市场的国外企业垄断。国内企业在产品种类、工艺水平、综合服务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巨头仍存在差距,需要一定时间的完成创新迭代。
想要实现从进口替代到供应全球,国内企业还需突破三大行业壁垒——
◆技术壁垒:电子特种气体企业开发一种满足半导体工艺要求的气体品种,往往需要长时间的研发积累,实现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以及在产业化应用中对工艺参数不断进行优化。
◆市场拓展壁垒:在下游市场拓展上,由于下游芯片制造厂商长期使用国外企业所生产的气体,对国内企业产品质量存疑,中国电子特气产品首次进入下游厂商进行试验存在一定难度。
◆资金壁垒:电子特气行业生产环节需要较大规模的固定资产投入,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性,还需要投入大量精密监测和控制设备,对于企业的资本实力有很高的要求。
与此同时,电子特气作为关键性电子材料也得到了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多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产业支持政策;与此同时,国内气体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投入,不断突破技术难关,正逐步实现电子特种气体产品的本土替代,有力推动了电子特气产业的发展。
基于此,势银芯链整理了国内电子特气行业部分代表企业,如有遗漏欢迎留言补充。
来源:势银芯链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部分引用图片、表格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及图片、字体等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展会咨询13248139830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