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2023年,尽管电池及材料端产能出现结构性过剩、价格战厮杀、内卷严重,但从中国市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终端数据来看,产业仍保持稳健快速增长。
01
不再是日韩主导,中国动力电池崛起
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作为产业链中最重要的一环,全球动力电池竞争格局正悄然变化,从最早的“三国混战”(中国、韩国、日本三国企业平分秋色)逐渐转向“中韩争霸”。
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排名前十名的企业中,中国电池企业占据六席席位,分别为宁德时代、比亚迪、中创新航、国轩高科、亿纬锂能和欣旺达。
值得注意的是,宁德时代虽以167.1GWh的装车量稳坐第一,但其在国内市占率降低至43.11%,较上一年下滑超5个百分点。比亚迪在磷酸铁锂电池上实现对宁德时代的反超;中创新航、亿纬锂能等“新兴”势力市场份额亦有所提升。同时,企业自研电池进度开始提速,去年年末就有四家车企官宣自研电池计划,动力电池市场格局正面临重构。
↓动力电池供应商装机量排行榜↓
02
车企纷纷开启自研电池争夺战
近期,新能源汽车企业关于电池的发布会,密集到让人眼花缭乱。随着头部车企将自研电池的链路跑通,更多的车企也准备排队进场。此前,江淮钇为向用户批量交付全球首款钠电池车,这一举动在新能源领域内引发了热烈反响。不仅预示着电动车价格有望下降,更是对现有电池技术的一次大胆创新与突破。
对于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自研电池的趋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车企独资建厂,虽然体现了掌握核心资源、平抑电池成本和规避知识产权风险的美好诉求,但真正要实施并将之变成它们的一个长期可持续的竞争力,还需要几年的观察评估。”
如今,动力电池开始进入产能过剩时代,降本增效成为车企重要的考核目标。降本第一步,便要从占据汽车产品40%-60%成本的动力电池上想办法。
03
动力电池“内卷”五项生存之道
聚焦中国动力电池市场,2024年将迎来新一轮的“洗牌”,企业需要通过多途径降本增效,包括提高产品性能、降低成本、加强技术创新、拓展海外市场等以实现生存发展。
中国电池企业可以考虑从五大方面入手,寻求长期降本增效:
持续提升电池制造质量
加速推动电池标准化生产
数字化实现生产自动化、优化供应链以及提升设备的利用率
构建动力电池回收新业态
持续优化采购策略,降低核心供应商原材料采购成本
04
探索动力电池的全球新机遇
如今进入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的下半场,对于企业而言,只要找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并通过持续的技术创新,不断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就能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找到机遇。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新能源展会之一,AWC 2024将以崭新的视角呈现新能源企业的雄厚实力、前沿技术以及卓越科研成果,为全球新能源产业注入强大的发展动力。目前AWC 2024参展报名火热进行中,诚邀您11月来深圳把握无限商机,开启全新征程!
内容来源:时代财经APP、经观汽车、罗兰贝格输
- AWC 2024 展位预订火热进行中! -
即刻预订展位,拓展更多商机!
关于 AWC 2024
AWC是专注于先进的新能源和智能汽车技术的全球领先行业交流及业务平台。博览会汇集来自50多个国家、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供应商和汽车制造商,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寻求新的灵感,创造机遇实现业务发展。
官网: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13248139830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