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B设计:简化设计
来源:世展网
分类:电子/网络/照明/能源行业资讯
2024-03-12 10:05
阅读:*****
详情请登录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年因为过度约束或过度复杂的PCB设计会浪费数百万美元,更不用说浪费的人力成本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由于信号速度和上升时间的加快,即使在“技术成熟”的PCB中,预算也不得不纳入额外成本。本期I-Connect007编辑团队与IPC讲师Kris Moyer探讨了设计师如何避免过度约束其设计,使设计变得不必要的复杂。正如Kris所说,简化设计归根结底还是要对PCB制造及组装工艺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需要了解如何在简化或过度复杂化设计之间做出权衡,并且在设计初期阶段就开始与制造商合作。Andy Shaughnessy:Kris,据你了解,设计师在过度复杂化设计时都出现过哪些典型的混乱和失误?Kris Moyer:我们经常遇到的情况是,假设电路板上需要有一个容差较小的连接器。但设计师将会对整个尺寸标注系统的数据进行严格的公差标注,而不是仅对连接器进行局部尺寸标注,导致整个电路板都受限于这个参数。或者是设计师为了完好地安装BGA需要在BGA部件上获得完美的共面性,他们会对整个电路板都标注需要具有共面性,但有些地方是不需要的,因为常规片式元器件、鸥翼型器件等并不需要具有与BGA相同的共面性。或者他们会对板层的容差做出要求,“我需要2mil±10%的板层”,因为他们知道这个10%是正常的容差范围,但他们却忘记规定±10%或1mil(以较大者为准)。当板层间距低于一定的数值时,制造商无法保持那么严格的层间容差。比如说加工10mil厚度的电路板,最好的制造商也只能加工出所谓的1mil层间间距;如果想让容差更小,制造出5块电路板就需要支付100块电路板的价钱。另一个例子是过严的孔公差,比如设计师会说:“我想要直径为150±1 mil的孔。”这样的要求就太不合理。在我工作过或提供过咨询服务的几家公司中,他们仍然指定机械工程师为电路板编写文档。也就是说,电路板设计师在设计好电路板之后,将其交给机械工程师,让工程师按照他们提供的模板来制作文档。但设计师没有意识到,能够铣削铝块的机械车间绝对可以保证±1或±2mil的容差。设计师对制造能力的了解并不多。他们试图保留着在机械工程中习惯应用的那些细致入微的要求,将这些要求应用到电路板设计和制造中,于是就施加了过多约束条件。Shaughnessy:机械工程师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Moyer:回顾早期的CAD工具,MCAD工具从一开始就是用来创建文档包的。ECAD工具可以输出文档,但它没有像GDT控制框架那样良好的文档记录功能。在早期的ECAD工具中,即使有3D模型,也只能是简单地去拉伸矩形。设计师只能说:“在电路板上部件被挤压的位置放一个方框,这样你就知道厚度是多少了。”方框表示部件,而机械工程师有完整的3D建模来构建非常复杂、逼真的结构,所以他们可以完成所有这些工作。很多公司只是说:“你知道吗,你要做的只是把电路板发送给机械工程师就好。”他们已经有定义好的模板,机械工程师可以完善所有这些具体的细节。Shaughnessy:有什么解决方案?Moyer:解决方案就是学习标准和制造流程。尽可能参加所有IPC培训课程,了解制造商具备哪些加工能力以及受到哪些限制。然后,电路板设计师可以与其他相关方(电气工程师、机械工程师、管理者等)在信息知识完备的前提下展开讨论。设计师必须要有底气说:“我知道你这样考虑是为什么,但这属于制造方面的限制因素。如果要求这样做,会大幅增加电路板的制造成本。但如果我们用其它参数,不仅可以获得相同的效果,简化电路板设计,还可以恰到好处地规定约束条件。”Happy Holden:Andy,我认为简化设计的想法之所以会变得复杂,是因为BGA和其他部件的微型化,各个连接之间的间距也在不断缩小,这些因素都会悄悄地影响着设计师。很多时候,他们设计了完整电路板后将所有部分都连接了起来,但就差最后的5%无法连接。然后他们就会遇到通孔紧缺的情况,被迫采用激光钻取盲孔。我可以很笃定地说,如果一块复杂的电路板上有127个激光钻盲孔,就能很清楚地表明设计师从未打算把它设计为HDI电路板。他不知道有简单模型可以使用,而使用了这些模型以后,他就能提前知道电路板的尺寸、间距以及网表都能说明这块电路板要设计为HDI。应该使用5000个微通孔而不是127个通孔,因为这样做可以减少层数和其他结构。但现在,他已经完成了整个设计,然后才发现通孔不够用。人们错误地认为HDI成本过高。但HDI成本太高是因为设计师不知道如何使用它,而且他们从未接受过适当的培训,如果他们想使用盲孔或埋孔,就必须从一开始就使用其中一种模型来弄清楚需要多少个信号层。Shaughnessy:IPC标准中有相关规定,所以说熟悉这些标准肯定会有很大帮助。Holden:没错,绝对是这样。所以我们编写了第一版《HDI 设计指南》,但它并不是一项标准。我们提供了一些不同的密度建模方程式,便于设计师在开始工作之前先做一些计算,弄清楚自己是否需要盲孔和埋孔。如果设计师认为不需要这些孔就可以设计出HDI,那么到最后就会举步维艰,需要付出昂贵的代价。Moyer:我这里有一个完美的案例。我最近为一家公司提供了咨询服务,他们的产品方向非常明确,并且行动速度很快。他们用自己的Magnetics软件为电路板设计了刚挠结合共面变压器。软件规定了某个位置的弧宽和两个弧之间的间距等。一切都很好,软件还根据电流大小确定了板层厚度。从纯理论物理的角度来看,他们做的一切都是正确的。他们提出了一种线圈变压器设计,设置为相邻层,这样就有了主板层和副板层。走线的宽度是5mil,间距是4mil,用的是3盎司的铜。但在实际生产中,这种产品是不可能制造出来的。如果使用3盎司的铜,那么走线之间至少需要10~15mil的间距。大多数制造商会接触到的铜走线宽度是10mil,但他们更喜欢使用3盎司的铜来制造12mil宽的走线。工程师使用的软件提供了一些参数,他们根据这些参数设计了整个电路板,但却找不到任何工厂车间来制造出他们设计的产品。我告诉他们需要做出哪些改动,但他们不听我的,所以我也就不再给他们提供咨询服务了。Shaughnessy:所以说可能有数百种方法导致电路板设计得过于复杂。Moyer:PCB的有趣之处在于,不论是过度设计还是施加了过多约束条件,电路板仍然可以正常使用。但我最喜欢的问题是,“最佳设计的定义是什么?”这确实很难回答,因为就算是给定物料清单和原理图,但电路板实际的设计方式是无限多的。在电路板方面,我们往往会施加过多约束条件,而在组装方面,我们施加的约束条件却不够多,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折中方案。在组装过程中我观察到的一点是,电路板设计师通常不会考虑设计的机械制造——组装需要用到各种工具。幸运的是,如果设计师真正阅读了6012等IPC标准,他们会发现这些标准涵盖了PCB制造及组装两方面。Shaughnessy:我听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半开玩笑地说,信号应该尽可能保持在可容忍范围内的最低质量,因为过度施加的所有约束条件都是针对高速信号。Moyer:没错,可惜在这方面有一个阻力。我同意这个保持在最低质量的说法,但问题不在于电路板设计师,而是芯片设计师不断缩小芯片的结构和尺寸。现在新款芯片的边缘速率约为100皮秒甚至更快。为了让方形边缘传递时序,甚至是数字走线,现在的频率组成甚至达到了千兆赫范围,接近射频的几何结构。我不得不担心插入损耗、发射率、磁化率以及所有这些射频电平问题,而之前这些从来都不是问题。真是太疯狂了,可是PCB设计师完全无法把控这些问题。本文节选刊登,更多内容可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文章发表于《PCB007中国线上杂志》23年12月号,更多精彩原创内容,欢迎关注“PCB007中文线上杂志”公众号。往期精彩文章
实施直接成像技术需要优先考虑的5个事项表面预处理是光刻技术成功的第一步
注意:PCB制造 良率先行
Michael Carano:PCB制造过程控制重点腾辉电子:开发高频应用低损耗基板
PCB叠层规划——30年创新之旅
……阅读原文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13248139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