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医院产科是一个相对特殊的科室,对产妇而言,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技术保障,也需要温馨的环境迎接新生命的降临。产科主要包括产科门诊、产科病房和分娩中心。产科在建筑设计时,应建立以女性为中心的思想,创造一个安全温馨、舒适便捷的空间环境,营造轻松愉悦的诊疗氛围,给女性安全感、舒适感。
走廊宽敞明亮、干净整洁
选 址
产科门诊考虑到隐私问题,应自成一区。考虑到产妇的行动不便,尽量设置于低楼层。分娩中心应靠近产科病房及医院中心手术室布置,方便产妇。
产房的布局、设置
产房的设置应以方便工作,有利于母婴安全、符合隔离和无菌为原则,并与手术室、产科病房、母婴同室和新生儿室等相邻近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
1. 主要区域功能划分
产科门诊
1) | 接待等候区:接待台、公共等候区。 |
2) | 产科诊疗区:普通门诊、特需门诊。 |
3) | 产科治疗区:孕妇培训室、胎心监护室、B超、心电图室。 |
4) | 健康教育区:产后康复室、孕妇学校、健康教育等。 |
5) | 医护及辅助用房区:办公室、示教室、更衣室、值班室、卫生间等。 |
产科病房(产前与产后病房)
1) | 病房区:单人间或双人间病房、活动室及晾衣间。 |
2) | 医疗区:护士站、检查室、谈话室/咨询室、新生儿洗澡室、洁品库。 |
3) | 配餐间、配奶间、被服间、输液准备、物资库、医疗设备储藏间、护工间、污物间(垃圾暂存)、保洁及洁具间。 |
4) | 医护及辅助用房区:医生办公室、护士长/主任办公室、示教室/会议室、员工休息室、男女更衣室、医生值班室、护士值班室、医护人员卫生间。 |
分娩中心
1) | 接待等候区:接待台、公共等候区。 |
2) | 产前准备区:缓冲区、分诊/评估、孕妇活动室、治疗准备、护士站、被服间、库房、麻醉准备间、医疗设备库房、洁品库、无菌器械储藏室、孕妇卫生间。 |
3) | 分娩区:普通待产室、普通分娩室、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LDR产房(待产、分娩和恢复一体化)、LDRP产房(待产、分娩、恢复、产后康复一体化)、应急手术室、谈话室。分娩区可按洁净程度分为清洁区、半清洁区、污染区。 |
4) | 清洁区:待产室、分娩室、应急手术室、无菌物品存放室、治疗室、仪器室、药品室、医护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值班室、护士站、隔离待产室、隔离分娩室。 |
5) | 半清洁区:换鞋区、医护更衣室。 |
6) | 污染区:家属等候区、谈话间、污物暂存间、污被间、清洗消毒室等。 |
7) | 其他辅助用房区:保洁间、污物间、护士值班室、医生办公室、员工休息室、医护人员卫生间。 |
2. 平面布局设计
产科门诊
1) | 产科门诊应自成一区。诊区可采用一体化诊疗模式,诊区内设置专科超声室、胎心监护室、专科检验等治疗用房,减少产妇折返次数。 |
2) | 产科诊间内设检查床,外侧为诊室,内部为检查室,保护产妇隐私。 |
产科病房
产科病房一般与标准护理单元大致相同,产前产后病房应靠近设置,病区内增加婴儿室、配奶间等。
分娩中心
1) | 分娩中心分传统产房区和一体化产房区。一般包括分娩室、应急手术室、一体化产房等。这两个区需相互连接,节约医护人力,实现医疗资源高效整合。 |
2) | 分娩中心应独立成区,最好临近医院中心手术室,与新生儿室在同一个楼层,并有内部通道设置,方便产妇、婴儿的转运救治。 |
3) | 分娩区应按照洁净程度分为三区,通道也应遵循三区两通道设计,隔离分娩室与隔离待产室相邻设置,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
4) | 分娩中心入口处应设置缓冲区、家属等候区及谈话间。 |
5) | 分娩中心内待产室临近分娩室设置。 |
▲ 点击查看:【德品医疗股份】为中国医院打造更智慧的护理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医疗动线规划
1. 产科门诊动线
患者流线:门诊大厅→自助服务区→等候区候诊→诊室就医。
医护流线:门诊医护人员入口→医护通道→医护人员更衣→门诊诊区。
污物流线:门诊污物→污洗间→污物处置→污梯。
2. 产科病房动线
患者流线:住院大厅/分娩中心→患者电梯→病房护士站→病房。
医护流线:病房医护人员入口→医护通道→医护人员更衣→各病区。
污物流线:病房污物→污洗间→污物处置→污梯。
3. 分娩中心动线
患者流线:住院大厅/病区→患者电梯→病房护士站→待产区→分娩室/手术室。
医护流线:产房医护人员→医护通道→医护人员更衣→医护人员办公区→一体化产房/分娩室/手术室。
污物流线:产房污物→污洗间→污物处置→污梯。
区之间应用门隔开或有明显标志。有条件的医院分娩室应设三条通道,即病人通道、工作人员通道、污物通道。病人通道宜近待产室,工作人员通道应靠近更衣室,分娩室设污物通道,以使污物直接从外走廊运出。
LDR产房
LDR一体化产房即待产-分娩-产后恢复于一体的单人房间。
LDRP是Labor(待产)、Delivery(生产)、Recovery(产后恢复)、P(Postpartum)产后康复的缩写,就是集待产、分娩、产后恢复、康复一体化的家庭产房。单元面积不宜小于28㎡。适用于除剖宫产和需全身麻醉分娩以外的全部待产和分娩过程。
生产过程中无需产妇移动,使自然分娩过程更为顺畅、舒适。LDR和LDRP一体化产房因全程有家属陪伴,为避免对其他分娩室造成影响,宜独立设置或者设置在产房区域相对独立位置,也可设置于产科病房相对独立区域。房间内应设置一体化产床,满足分娩和住院休养需求。还需配置婴儿洗澡设施,满足婴儿洗澡要求。
产房区域宜设置剖腹产手术室,手术室平面净尺寸宜为5.4mX4.8m。剖腹产手术室用于应急非计划性剖腹产手术,可以节约宝贵的时间,也可以避免病人来回的移动,保障病人的隐私和安全。如没有条件设置剖腹产手术室,产房区域应与手术部之间设置快速转运通道,以保证产妇能短时间内到达手术室。
产房的常用医疗设备
分娩室常用医疗设备包括产床(LDR设置一体化产床)、婴儿辐射保暖台、妇科检查灯、胎儿监护仪等等,可根据不同分娩室要求配置。剖腹产手术室医疗设备除按照常规手术室配置外,还需配备分娩所需设备。
1. 正常分娩室设备
应设在新生儿室与待产室中间,其地面和墙壁的建筑要求与手术室同。产床与产科病床数之比一般为1:8-1:10,如产床多则要分室。设有无菌器械柜、无菌敷料柜、药品柜、手术器械台、新生儿抢救台、手术照明灯、婴儿磅秤、氧气设备、电动吸引器、中心吸引装置、多普勒胎心仪、紫外线灯、冰箱等。室内应有保暖、降温或空调设备。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为55%~65%。
有条件的医院应设有胎心监护仪,心电监护仪、复苏装置。此外,还应备有难产用的手术器械、抢救器械和急救药品。
常用产科难产手术器械各式产钳、各号胎头吸引器、头皮钳、胎膜穿刺针、无齿和有齿环状钳、大窥器、牵拉器等。
2. 常用抢救器械
测中心静脉压器、静脉切开包、新生儿气管插管用物、沙包1kg),舌钳、开口器、压舌板、输血输液器、麻醉机等。有条件可设置监护室,室内设有胎心监护仪、新生儿监护仪、心脏起搏器、除颤器、抢救设备等。
3. 常用急救药品
除一般手术室备用药外,应加子宫收缩剂、升压剂、降压剂、止血剂、利尿剂、强心剂、麻醉剂等。
4. 隔离分娩室设备
设备简单。除上述必要条件外,其布局和设备应便于消毒隔离。不宜设在产房区的中间位置。入室处备有专用的口罩、帽子、隔离衣及鞋等。进入门口处备有洗手和手消毒液的设置,并装有纱门。有条件的设层流负压室。
5. 消毒敷料室
设有物品架和柜贮藏已灭菌的产包及各种器械与敷料。有抽湿平面布局应合理,有条件的医院产房区域宜设三通道,即产妇通道、工作人员通道和污物通。产妇通道宜临近待产室,工作人员通道应靠近更衣室。分娩室设污物通道,以使污物直接从外走廊运出,污物通道也可兼作为家属访视通道。待产室和产待一体分娩室,内宜设置卫生间。分娩室使用面积不少于20㎡,分娩室平面净尺寸宜为4.2m×4.8m。
对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的产妇及未进行经血液传播疾病筛查的产妇,应采取隔离待产和隔离分娩。隔离待产室和隔离分娩室可兼用,隔离分娩室应设置缓冲间,内有手卫生设施,不宜设在产房区域的中间位置,宜设置独立出、入口。
本文根据《新建综合医院设计的重点与难点》《病房设计》微信公众号等综合而成。
戳”阅读原文“,查找更多您需要的内容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13248139830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