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目前普遍采用的技术路线二次污染严重,不可持续
污泥处理处置包括处理与处置两个阶段。处理主要是指对污泥进行稳定化、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的过程。据了解,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具有有机质含量低、含砂量高、产量大等特点,因而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选择应结合我国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特定性质,充分考虑污泥的“资源”和“污染”双重属性,实现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我国已在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装备方面有较大突破,形成两大污泥处理处置全链条示范模式:在北京形成了高级厌氧消化—土地利用模式;在上海形成了干化焚烧—灰渣建材利用的模式。“这两大模式为后续污泥处理处置的绿色低碳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经过稳定化处理的污泥土地利用的路径尚未打通,相关政策仍需进一步完善。” 戴晓虎说。未来,如何完善我国污水处理厂污泥的稳定化与规范化处理是我国实现污泥处理处置与资源化的重要任务。就处置的路径而言,污泥中富含碳、氮、磷等营养物质,可用于改善土壤,实现营养物质的循环利用。戴晓虎认为,对于重金属不超标的污泥,优先鼓励采用厌氧或好氧稳定化处理后进行土地利用,包括园林绿化、土壤修复和农用等;当重金属超标、土地利用受到限制或土地利用成本较高且当地经济水平较高时,可采用厌氧稳定耦合末端干化焚烧的处理处置工艺。“我国目前普遍采用‘深度脱水—填埋’技术路线,这一技术路线二次污染严重,占用土地,浪费资源,不可持续。”戴晓虎指出。
应考虑物质循环利用,鼓励进行土地利用
《“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中明确,到2025年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置率应达到90%以上,到2035年全面实现污泥无害化处置,污水污泥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从未来的发展来看,高级厌氧消化—土地利用、高效好氧发酵—土地利用、低耗干化清洁焚烧—建材利用等技术路线是我国未来污泥处理处置的重要发展方向。戴晓虎表示,“双碳”目标的提出对污泥的处理处置是个很好的推动,过去对污泥处理处置过程的节能降耗及资源化回收利用等方面的评估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中,有了碳排放指标之后,可以对污泥处理处置技术路线的碳排放水平进行量化评估,将积极推动污泥处理处置朝着绿色、低碳、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未来,污泥处理过程应尽可能降低能耗,污泥处置过程应考虑物质如何循环利用。戴晓虎建议,首先,要在前端控制好污水处理厂污泥的规范化处理,各地应因地制宜,完善污泥处理设施系统,提高污泥中易腐物质的稳定化与卫生化处理能力与水平.其次,解决土地利用的堵点问题,对污泥进行无害化处理,满足相关标准后,应鼓励进行土地利用,可优先用于土地改良、荒地造林、矿山修复、苗木抚育、园林绿化等。“污泥处置,终端为王。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处置,稳步推进资源化利用,是推动污水处理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重要举措。”戴晓虎说。他认为,未来,应树立污水和污泥处理处置系统观,科学统筹谋划、因地制宜实施、积极稳妥推进,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明确责任主体,以更加节能低碳的技术和路径推动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来源:中国环境报
生态环保产业新发展纲要发布,助力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现“双碳”目标
在实现“双碳”目标中建功立业
点个
在看
你最好看
编辑:戴桃周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