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更多

原点大地艺术节·西安当代设计周的六十种观看方式

来源:世展网 分类:家居装饰,家装设计,广州设计周行业资讯 2024-04-12 12:40 阅读:11544
分享:

2025年广州设计周-家居设计展Guangzhou Designweek

2025-12-05-12-08

距离204

当下,设计实践被各种价值衡量因素束缚,如果不受限既定规则与服务意识,设计师如何通过创造描摹当下、追问未来?在西安原点大地艺术节,我们搭建了一个6000余平米的创作场景,将其畅想成一个与设计师共同追本溯源、探讨未来的「真理花园」,回归设计原点,共话设计价值。

「真理花园」旨在借设计与艺术之名,追本溯源、探讨未来。一方面,致敬先贤哲理与科学始发,另一方面,意在打破当下割裂表象的桎梏,寻求可持续发展的解决方案。场地设计以罗马露天竞技场(AmphitheatrumFlavium)为灵感,两组U形围合象征着古老与未来相连的花园,也象征对不同领域和学科的融合。

所有连接点,都是「真理花园」的组成部分,也是建筑设计师们作为「园丁」参与建造的土壤,有关自然、人文、AI、可持续中的任一元素,皆构成他们的灵感来源,在排列组合生成的严谨秩序中,增加了比传统构筑物更为灵活的地景装置,而由迪卡建筑设计中心与巨匠艺术混凝土构筑的互动迷墙花园,荧光地面的加入,使得场地在白天与夜晚的流转中呈现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以自身创意能量向城市发出邀约。

在这一正视问题、共享新思的场域,我们希望与建筑设计师、艺术家、高校、幼青教育等机构一起面对设计之于城乡发展、公众生活的可持续价值与意义,他们的设计实践,以「地景构筑、设计师独立展、跨界联展」三个单元,呈现在不同场域下所经历的创作状态、理念突破或解决方案。

当下,全球建筑设计师们正在关注或解决哪些问题?ChatGPT给出的答案,反映了这一群体对可持续、城市发展、技术创新和社会责任的关注,然而聚焦微观,我们邀请建筑/设计师参与26个地景构筑点位的建造,启动个体思考,你完全可以进入自身语境而非特定的规则中,去发现园景中打破制式的审美、质疑、突破或坚持。

王开方是中国具有代表性的跨学科当代艺术家之一,其30多年500余项的各类跨界作品涵盖公共艺术、数字雕塑,建筑等多领域,以「进化中的东方宇宙观」进行独立学术研究和艺术创新,不断挑战数字雕塑的技术难度。本次展出其代表作之一《金砖围城》回应了西安古城,映射每个人内心的围城。空间被一层层地复制折叠,城市、自然与人被分割成片段,混杂重复交织着在一起,但被粉饰上金色尤为美好,在欢乐中人们迷失并重新探寻着方向,他认为这是我们当下生活的样子: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

《崎》是a9a建筑设计事务所对人类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种探索和表达,联合无限竹 MOSO 开发的具有真实生态性和耐久性的产品系列来实现表达,「我们重新审视材料的极限,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之道。」a9a由建筑师李岳九与好友Asif于2015年共同创办,坐标为中国成都和迪拜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参与过多年的商业地产、文化项目以及古建筑设计研究。本次设计中,他们延续一贯的自然力量理念,相信真实的力量,材料是场所精神的明确表达之一,尝试探索自然材料的极限,在现代都市中创造一座属于城市的奇「山」。

李大为深耕公共建筑领域多年,专注于小而美,以及富有实验精神的建筑、景观和相关衍生设计。本次构筑物创作《井醒》,他以西安市净化城市雨污水后的再生砖为出发点,将井这一传统取水方式进行几何化建构与艺术化表现。城市雨污水经过净化变得干净,留下的污泥经过加工变成一块块方砖,而这方砖又包裹着一汪净水,供我们生存。用一口井探讨可持续的生存之道、生命状态和生活态度,饮水思源,「这是井,更是警醒。」

土木石事务所三位合伙人均取得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硕士学位,事务所成立12年以来,他们一直在探索一种本体的建筑设计观和研究型设计方法,日常聚焦人文教育、城市更新和山水自然这三个领域进行实践,《插叠塔JENGA TOWE》源于他们对可持续话题的思考:「据我们观察,大部分展览设计都是充满浪费的行为,它需要一次性超大的投入,结束后却产生大量垃圾,如何避免这个问题成为我们设计的目标。」为此,他们选用瓦楞纸板来搭建这个展览。瓦楞纸板首先是轻、强度大、质感好。其次是可环保再利用,通过插接的构造,形成从二维到三维、从平面到立体、从单体到整体的无穷组合方式。三是他们想尝试一种模糊的设计界限,即家具、展陈、建筑可否能成为一件事?

布晴深耕国际教育10年,现专精于艺术留学领域,将RoSSo先进的艺术教育理念引入西安,她的创作《这不是一个……》是以「能指」和「所指」为核心概念的交互式装置艺术品。这里,能指指的是观众所看到的镜中图像,而所指则是这些图像所代表的实际事物或概念。艺术家试图通过这个装置,引发观众对这两个概念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提出了关于现实和虚幻、自我认知和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问题,为观众创造了一次全新的艺术体验,并挑战他们对现实和虚幻的理解和感知。

作品发想于建筑师的生活经历,其近年来辗转于台北、上海、北京多地,自然而然关注到「故乡」这一命题,指向现代人普遍存在的精神缺失。本次创作以剪纸为载体,折叠出一方内外颠倒的空间,「外」是出租屋的标配,门、窗、桌椅、床铺构成了城市里几乎最幽闭的居所;「内」是千万个此类居所将故乡包围压缩,只剩下一方小小的芦苇荡。作品试图以超现实主义的感官错觉与沉浸式的空间体验,讨论故乡与城市、大地与居所、迁移与归属等主题,引导观众在游走过程中成为作品的一部分,重新探寻人居的本质。

黄飞春是城市公共艺术文化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他的作品方向包括超大型雕塑、公共艺术装置、城市级IP原创创作、产品设计等多元跨界艺术与设计。本次展出作品为其2022年创作的城市级IP:超新星秦岭组。这组作品以生活在陕西秦岭的四个国宝级动物「朱鹮、大熊猫、羚牛、金丝猴」为创意原型,进行IP形象角色设计,将珍稀动物自然的生态形象与在地文化元素、时代基因相结合,最终通过多元的城市应用(公共艺术、IP联名、文化创意活动等形式)进行共享,与人们建立友好而丰富的情感链接,赋能城市文化与发展。展区以重复、力量、挤压、舒然等多种情绪变化的书写笔触轨迹,构建一个可自由展开、围合的体验性展示装置,书写这组IP所倡导自然、开放、与人亲近的理念。

现场建筑由胡玮创立于2021年,他在日常工作中试图将建筑、艺术和时尚结合,从旧有的教条中解放出来,保留其历史价值,建立一种整体性审美体验。现场是他对虚拟事件提出思考,触感是不可忽视的一种体验。这意味着我们每时每刻生活在当下时,都在触及历史的本质。《故乡的记忆》源于建筑师对故乡这一现场的回望,「当你发现被囚禁在那个让你郁郁寡欢的世界里,唯一能解救你的是故乡,故乡是惆怅的、愉悦的,是让你能真切感受到自己的地方。」为什么会想起故乡,或者故乡于他而言意味着什么?「某种意义上,故乡是记忆存留的地方,每时每刻都在唤醒沉睡的我们。也许我从未到达过故乡,所以我永远想念故乡。」

刘君涛从事设计创意工作20余年,致力于用创意思维连接艺术、设计与生活,涉及品牌、展览、空间等多维度跨界创作。展览择选了其与陕西非遗竹篾子灯笼编织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王学坤先生的联合创作。王老先生自幼跟随父辈学习竹篾灯笼的编织技艺,制作灯笼已70余载。如今这项非遗技艺也面临传承的困境,本次联合创作希望以设计的角度介入,将传统民艺与视觉设计相融合。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重组,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的活力,也让更多人了解竹篾灯笼这项非遗传统文化。

张宇轩毕业于英国德蒙福特大学建筑学院,张宇昂就读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作为本次展览的年轻面孔,他们的设计聚焦在展示自然与人类共生关系的讨论。他们为户外的流浪猫设计了一款户外猫爬架,为这些「流浪汉」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避风港。它采用可持续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防雨防风且防晒,保障猫咪在户外的舒适度和安全性。设计包括多层结构,供猫咪爬行、休息和观察周围环境,同时也根据猫体工程学设计活动空间。除此之外,内部还设有保温空间,能够在寒冷天气中保持温暖。整体结构稳固,能承受各种天气条件下的考验,为流浪猫提供一个理想的居住场所,也体现设计师对对流浪猫的关爱和尊重。

岛上儿童美术馆由李双明创立于2012年,拥有儿童艺术教学空间、展览空间、阅读空间和自然花园空间,致力于让孩子的想象力被看见。《100个孩子100把椅子》也源于这一初衷,设计灵感源于孩子们脑海里对椅子的创想设计,天马行空的创意、手绘出属于内心的一把椅子,并运用综合材料雕塑出椅子实物,如鳄鱼、机械椅、巨人椅等,在钢管+木板质感空间呈现,现场将展出有大小对比强烈的椅子构筑实物,让观者以另一种角度和态度欣赏生活中熟悉又陌生的座椅设计之美。

作品《空塔》高约4-5m,采用木架结构和帆布结合组成。在建筑师看来,建筑的实现,就是当它和人产生关系的时刻。塔即建筑,或构筑物,展示与承载、记忆和沉思是同时发生的。塔的外表清净封闭,进入内部,壁上则是万千世界的另一面。「物理空间有引导和暗示的作用,也有欺骗性。物理空间的封闭带不来真正的沉思,沉思发生在心灵闭上眼睛的时刻。」

从人类诞生开始就伴随着自然的共生,从原始时期到今天,对自然的心境也无不在美术作品中体现着,是敬畏,是崇拜,是征服,还是共生镜,照映的不只是历史长河中美术中的自然,更是千百历史来人与自然的关系。它透露着、照射着那缕看不见的丝线。本作品主要是以古今美术中的自然绘画作品与镜子相结合的装置作品,通过镜子碎片代表「人们与自然的关系与心境」,启发人深入思考,镜中的我们和自然究竟该如何持续共生?

1CM DESIGN STUDIO由设计师张海德创立于2009年,只做有生命力的设计。这次展览,1cm设计团队以两个三角形几何体为模组,构筑了一座命名为《三角板》的“驿站型”装置空间,去中心化,形成前院、后院、中庭的机制格局。通过建筑、空间中各联名品牌与人的情感链接关系来表达友好性,分享1CM DESIGN的设计态度,展品集中表现基于日常空间非正式生活方式面临的痛点思考而设计的一系列友好性家具与装置作品,旨在探讨建筑、空间与人的友好型关系。座椅Upon chair意在讨论座椅在「阶上」不同场域中的互动性;1900栏杆椅为了人们在公共空间的短暂性休息而创作,分合已然是为了建立人们的美好关系;而2001凳则是设计师尝试用数字化设计的方法「生长」出一把凳子,错综复杂的钢筋如同树的枝条向外延伸,形成复杂的交错空间,三瓣座面则赋予产品充满未来感的特质。还有「窥探」一件以猫为尺度的悬浮建筑模型,人与猫的时空交错,互探内外. 内部设有镜面分割的迷宫通道,虚实结合,如同工作在城市建筑中患有无限探索欲的人类,通过横窗想要探索外界世界的动态。与此同时外界同样是好奇心驱使下的“夜猫子”……

装置艺术家姚浩澜(Top30)现任教于西安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系公共艺术专业,本次展出艺术装置「mars和mars兄弟代驾1&2」,讲述一个关于控制的故事。作品是一个演绎类「社会形」公共艺术展演装置,再加工了波伊斯所发展出来的社会雕塑(Sozialen Skulptur)概念,偷换了「社会」概念,使用当下亚文化的表现手法例如精神小伙儿、社会人儿等表现欲望强烈的社会底层人士,描绘了Mars兄弟幸苦工作的状态,记录了资本主义代驾,操控与被操控的概念形式。这个想法幽默诙谐略显辛酸,将平凡的「社会形态」变成一个趣味性视觉游戏。

「良筑文化」是乡建设计团队的代表之一,拥有对乡村深耕的研究及设计深层的含义。自2018年成立至今,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景观设计、品牌打造等领域开拓深耕。本次作品《利Li用 Yong》展出他们在乡间的观察:在乡间,我们看到一堆旧木板置于淤泥中,就想到利用它来做个有意思的事,或许它就是一直被利用在很多事物中,木建构是中国建筑最早的结构形式,从古至今我们都延续着这种建构精神,当代我们的生活中家具、装饰品、甚至是吃饭的筷子,还是在用木制品,所以他是温暖的、充满生活气息的,我们通过最单纯的材料来传达设计的意义,让设计不在有更多的痕迹、让设计变得更自由。

设计师陈海在变中求进,始终在追求深化某一理念主题之下的设计表达,他的代表作有人们熟悉的老铺烤鸭航天城店、有万熹、石门半山酒店、岩炉等,本次他带来一个形态似塔的作品《塔.四》,它是一个5m的三棱镜,为了固定设计师在外加了三个支点,形成了三个三角形相套的结构。这样以来,进入其中就形成了一个过程,因为结构出现的尺度变化和高度变化让我们的感受也发生变化。「我用沉重的材料、精密的构建去完成这个装置,它看起来威武又强悍,压迫感十足,实际上只是个放大的无用的玩具,就像逗大家乐的一个小玩笑。我们在最里层看到自己的影像,随自己的行动无限延展变化,一个人成一个世界。」

马文博具有长期海外生活经验,擅长使用综合材料创作艺术作品,注重中西文化的融合,创造新型设计概念,长期投入与艺术工程、场景设计、环创制作等领域。幻龙魔方是一个探索空间与自我的装置,探讨人类在固定规划和秩序中生活的现状,其中环绕的立方体象征着世界的秩序与约束,而龙则象征自我,它在装置中自由穿梭超越物理和心理的限制,代表着我们内心深处渴望自由的灵魂。装置中的无限镜子在观众拍照时能够折射出与龙的无限投影,仿佛在某个特定空间中,观众的童年趣味与自我的无限存在融为一体,探索自我与空间的无限可能。

ofTNA野是2018年成立于古都西安,专注于新媒体装置艺术,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先锋艺术团队,以「新的解析-The New Analysis」为创作理念,用跨领域的方式,探索艺术在商业应用中的更多可能性。展览设定在未来一片废士荒漠的数据库中,所有的数据和能量都由生物电「巨型土豆」产生。这里遗留着一些关于人类对于数字化进程的痕迹和信息,空间里的黑色流体,仿佛是未知生物入侵的痕迹,探测车正在扫描读取残存的数据。本次主题试图探讨人类在拥抱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浪潮的同时,是否为会因为过度数字化而逐渐数据永生,不再需要躯壳,而作为生物本体的信息才是RAW-DATA原始数据。

设计师一直在探索人与自然共居的生态空间方式,市面住宅涌现出大量花园住宅、生态住宅等多样性实验住宅,虽然大众认知在进步但高凡对未来城市发展持悲观态度。「我们期望的未来城市是《森林城市》,但在我眼中,这个森林需要被画上引号和问号,我们很有可能最后都住在让人密不透风、喘不过气的钢筋混凝土搭建的密集森林中。」希望通过此装置艺术来批判在无节制的城市化过程中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漠视以及对个体空间的侵占,同时也反映城市环境下个人的孤立感和社区的脆弱性。观众可以走进这个密构森林,亲身体验在钢筋水泥森林中的生活,思考我们与环境的关系,一起探索未来城市合理发展的改造方向。

张天翼是一名家具设计师,在2018年成立了南山木工工作室,与5名伙伴在黄良村艺术社区深耕家具设计。本次展出《流淌的纹理》,张天翼认为,树木变成木材那一刻时间开始凝固,但通过双手的修饰变成家具之后又继续在我们生活中流淌。设计使用冷弯层压的方式继续探索木材可以弯曲的更多可能性,将流淌的纹理更加具象的表现在家具的呈现中。这也是时间赋予我们和木材最好的表达。

《逆螺旋光阶》不仅仅是一个艺术装置,它是对都市生活节奏的反叛和重新解构。设计灵感来源于城市生活的喧嚣与秩序,以及其中潜藏的混沌与未知。在这种看似有序却充满冲突的环境中,逆螺旋光阶通过其令人困惑的结构和不断变化的光影效果,挑战观者的感知极限,鼓励他们投身于一场对传统公共空间理解的革命中。在日转夜之交,装置通过激光投影技术在软膜上营造出的光影变幻,创造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视觉动态。这些光线不只是装饰性的元素,它们以光的语言编写着关于城市的新诗篇,每一束光都像是在对城市的旧叙事提出质疑,引领观者进入一段深刻的自我和环境探索旅程。逆螺旋光阶不满足于简单的装饰或美化,而是希望成为一个可以引发公众情感共鸣、思考和讨论的地标,是一次关于未来都市形态和人类生活方式的大胆实验。

「生活」是全景式展现设计与艺术能量的最大场域,人们将其称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本次西安设计周的22个独立设计师展位中,我们遇见不少新面孔,他们的创意能量旨在以实验性项目的突破与尝鲜中体会人对生活的理解,而在经典设计作品、产品设计、艺术创作的不同领域,经典之作的缔造者们也在力求突破,重新界定问题与方法的边界,慢慢积蓄新的能量。

青年艺术家王锌经由雕塑作品《TAIYI ART》这一艺术语言参与城市文化的创作和展示,雕塑艺术与城市社区大众的关系非常密切,尤其公共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化城市环境之外,还担负着传递历史、文化、价值观等信息,本次展出作品用一种大众新闻乐见的方式吸引更多人参与到社区文化生活中来,「我希望自己的创作与观者产生的互动关系是积极、愉悦的,这构成了我的雕塑与城市最为直接和生动的联系。」

陈祺安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和皇家艺术学院,现暂居西安。展出作品《多孔介质》经由飞溅的混沙颜料,堆叠废弃的材料,通过无机物交织表现艺术的渗透和延展。承载建筑垃圾的记忆,解构重叠之下的迭代关系,这是一个挖掘与建立的可持续形式。

平日中古家具店主理人陈红磊,也是一名家具设计师,本次展出他们的原创作品,以及他们认为适应于本次展出的中古家具。从一个家具设计师的视角,判断一张椅子的价值是相对私人化的,不仅带来了已经被设计史和时间证明的60年代的Eames玻璃纤维椅,也带来了甚至不知名字的一名瑞典设计师自己用毛毡做的椅子。无序的,碎片化的选择试图打开关于中古家具与家具设计的讨论。

全俊擅用真诚质朴的态度,玩有趣且有温度的设计,而汪璇则是「做设计好多年喜欢创作一些怪东西」,设计、开店、探索不一样的生活日常,他们将此次展位设计的观点定位为《Boom is with you》,希望他们的设计是和大家有链接、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展出了部分空间设计作品和展览设计呈现,希望用自己的别样的语言平衡艺术与生活,「极端又温和,可爱又浪漫」。

「在未来,每个人都能成名十五分钟」安迪·沃霍尔的这句话已成为现实。陈醉认为,我们现在正处在这样的时代,自媒体让每个人坐在家里就可以把自己的「电子橱窗」展示出去,对他家居博主陈醉而言,《家,是橱窗》「这个橱窗里有很多是明码标价的商品,但更多的是我真实生活的样子。」

山集设计是设计师彭永俊于2018年创立的空间设计工作室,彭永俊从事设计工作十余年,主要的空间设计项目都和茶文化、茶空间相关。本次展出了《山集设计》在2023年完成的两个小茶室的设计成果和今年正在施工中的一个茶餐空间项目。小茶室也是这两年很多爱茶者和从事茶事经营者的市场选择,设计的诚恳和意趣是设计师的初心和追求。展出的另一个正在建造中的项目,包含了建筑改造、景观和室内设计,选取展出的部分是想呈现一个空间从无到有的建造过程,设计方案停留在纸上,但山集更关注现场和设计的落地成果。

借本次原点大地艺术节的契机和真理花园的概念,以「真理-人-自然」为题,本来建筑作品《原点·回望》尝试着对近年实践项目设计思考的「原点」做一次阶段总结性质的回望:「我们相信真理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所以我们思考:自然是什么」。自然既是自然界、自然的环境、自然的场景、客观存在和与生俱来的各种要素,也是每个人对一个物、一件事、一个行为、一幅景象、一种社会交往、一种生活场景、一种生活方式最直观、最真实、最朴素的接受与感知。设计展出的内容可以视为一些「原型化」空间或者场景,但建筑师更倾向于影射人在「原型」中角色的意向。

耕井伫的两位主持建筑师李少翀、李兴辉,致力于在田间与市井中伫立与思考,同时结合建筑设计教学和研究,思考建筑本体的空间与建造问题,并将思考融入项目实践之中。此次《流动,从家到城市》展览通过几个案例,从最小的人居环境单元——家,到巨大尺度的城市公共空间——桥下空间的更新改造,在物理、时间和社会层面表达了两位建筑师在当前时代的城市更新与乡村建设项目过程中的思考。布展方面,通过轻质材料的建构逻辑来回应本次展览主题,在4000mm宽的脚手架展位空间内,放置4张1800mm x 500mm的展台。每个展台下由8根20mm x 20mm的方木构成了一个异面的轻盈的结构体,并用这种小巧轻盈的结构体和形成展览空间的巨大稳重的脚手架结构体做一对比。所有的展示构件预制而成,现场2小时内即可完成布展装配。

青筑设计团队一面身处高校实验场,一面深入社会实践场,以设计教育者和设计从业者的双重视角,凝聚成了一股多学科背景出身的设计力量,通过「研究导向」和「跨界视域」赋予团队以内生动力,来面对不同类型的设计课题项目。青筑团队通过在地性运营和前瞻性视野相结合,一方面对国家政策、行业走势和区域发展进行深入洞察,一方面通过身体力行的设计实践去探索和尝试。本次展览作品《青筑设计体》以乡村振兴和城市更新作为与大家分享探讨的核心话题。青筑设计也期望以设计赋能,积极且持续的参与到当下社会发展与变革中,创造更多美好。

作为一支拥有海外博士学术背景的跨学科团队,深耕于空间自动生成、空间理解,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领域多年。是最早一批进行AI3D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并拥有多项专利。团队致力于研发搭建复杂三维场景的Agent 智能体及其AI-Powered 应用,我们让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复杂的三维世界。本次展览展示Agent跨模态的能力:用自然语言(Text)/草图(Sketch)/图片(Image)搭建三维场景的能力及效果。

郭莘于2019年创办了自己的设计公司,从业至今17年,她的项目深入西安本土品牌的老字号,同时也参与着年轻生活方式空间的建立,在高落地性完成每一个项目的过程中,她致力于实现设计的突破和重建,使其发挥更大的附加价值。这次展出《矛盾挺好的》她用彩色的塑胶膜营造出设计思考过程中的思绪,最后着落于设计的本质和结果,不断提醒自己要什么。「我发现自己在设计的过程中一直处于一种矛盾的状态中,执着和怀疑会同时出现。这种状态不好吗?我反而觉得它挺好,它会让我们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问题、看到本质。」

本设计为一款情感化家具,融入了多模态交互方式,旨在给辛苦工作一整天的独居青年人群体在下班回家后提供一种情绪抚慰,同时达到放松身心及助眠的目的。家具整体外观为环抱式,旨在给用户一种放松惬意的体验感,外观参考了多肉植物的蓬松造型和颜色,以带给用户亲切舒适的视觉感受。在技术上通过压力传感器接收用户躺下时的力,带动舵机在动态上「拥抱」用户。

《The Vertical Sea垂直海洋》概念设计方案是由合一设计(H1 DESIGN)与意大利米兰多莫斯设计学院联合创作并展出,针对「城市更新」这一主题概念对「可持续建筑」进行深度剖析和解读。汤鑫从事室内设计工作近15年,多次赴德国DCKD德中艺术交流协会进行艺术设计交流工作,潜心研究空间的设计逻辑思维方式,致力于提供高品质的设计解决方案。The Vertical Sea垂直海洋设计方案源于对可持续建筑的思考,希望为未来城市建筑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与概念指导,同时探索更多的设计先锋理念。

建筑师同庆楠于2020年创办偏远建筑FARchitect,认为物理空间的「偏」和精神空间的「远」是相互作用的,致力于破除商品化、制度化、抽象化的建筑空间,塑造物理空间、身体空间和精神空间相互融合的当代空间体验。本次展出《终南山设计师艺术家俱乐部》是他在终南山设计、建造的新项目,一个双向的艺术空间窗口:终南山得天独厚的历史和自然条件为设计师和艺术家提供驻村交流和创作的空间,而物理上驻村的设计师和艺术家也为乡村振兴进行艺术赋能,邀请设计师和艺术家加入这一驻地计划和沙龙活动。

《不止于此》是Colorfun卡乐弗关于美育方面「敢于尝试有趣且更多可能性」的展示,以不一样、出去逛、跨界玩、作品展的形式让大家了解、感受其富于创造力、前卫开放的思维理念。Colorfun卡乐弗成立于2012年,由美育品牌策划运营、艺术课程课件设计研发(ART-box《美育校园》艺术盒子系列课程产品)、艺术研学活动策划与落地、艺术作品衍生、文创产品设计以及线下美育机构为主营发展方向。富于创意、创新、开放、前卫的思维,以「艺术无界、敢于尝试」的风格来探索无限可能性。

作为西安设计力首次较大规模的集体发声,原点大地艺术节希望以跨界联动的形式,让设计与公共真正流动起来,特邀香港设计师、艺术家加入,并联动本地优质教育力量联合策展,在行业的跨界对话中探索新的互动可能。

高校展区联合策展人周维娜是西安美术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建筑环境艺术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次《设计创想未来》展区以西安美术学院建筑环境艺术系等多家高校师生为代表,集合师生60余人集中展出70余件作品,将充分展示西安高校师生在当代设计研究领域的新思路、新探索、新成果。

格林思谱儿童之家是一所致力于打造融合中西方教育和文化精髓的中文国际学龄前托育园所,本次展出作品《破土而出的生命:点线面篇》为契合其倡导的鼓励创造的教育理念,以点、线、面为索引,展出毕加索、梵高的大师作品、亚历山大*考尔德大师雕塑、以及多幅彩画作品、异形装置、圆柱形装置等互动区,空间构筑了一个迷之墙,意寓在迷失当中寻找万物之原点,逐步寻找直至越来越清晰。

西安德闳的以「Engineering工程」为主题的STEM科学活动周和以「我们的海洋生物群落——Our Ocean Biomes」为主题的艺术展,是参展的两大部分。在STEM活动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同学们积极参与Engineering创作,通过一些简单的物理知识加上孩子们的审美和合作,用回收的塑料瓶制作出一把椅子或者沙发,并检测它的承重能力。德闳老师经常鼓励孩子把家里废旧的快递纸箱硬纸壳、吸管等物品带到学校,进行再加工,继而变成有用的课堂物料,为了这次海洋主题的艺术展,孩子们提前一个月就开始收集自己身边的垃圾。西安德闳的「微力闳行」的理念,成为师生和家长的生活习惯,让我们从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角度看到了物质不同的过程和形态。可持续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在满足我们目前需要的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需求的能力,是在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广州山鼎设计执行董事、香港儒艺文化产业董事长龙顺,携艺术家、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创办人曹璇博士,共同完成了这场来自特区的创作。《出土的外星巨人系列:家园篇》展出作品是香港儒艺青年文化协会为匹配西安原地大地艺术节现场,而打造的在地景观公共艺术展览。以探寻艺术真理的秘密世界地图为意象,在地的公众参与是亮点,互动使得家园栩栩如生,在开放场域通过打造外星场景,让人抽离出繁杂的日常,进入超现实的艺术空间。空间内展出15张艺术作品原画、外星红土在地造景、现场体验艺术疗愈互动,以及公众休憩与交流空间围炉煮茶、咖啡、酒。

点击【阅读原文】看2024广州设计周品牌合作书

阅读原文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