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随着大湾区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食品安全特别是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需求日益增强。为确保深圳乃至大湾区人民群众“菜篮子”中的水产品健康、安全、营养,我市相关部门在水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各个环节,全面加强监管与服务,推出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坚决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
严格源头把控
1、加强养殖环境监管:加强养殖环境监管:我市强化了对水产养殖环境的监控管理,根据国家农业农村部的相关要求,扎实开展了渔业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工作,在大鹏东山湾、畲吓湾、人工鱼礁区、深圳湾以及内伶仃、深汕合作区的江牡岛和赤石河入海口水域等6大重要渔业水域设置了45个监测站位,共采集样本4056个,获得有效监测数据22796个,为海水养殖业绿色健康高质量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2、强化病害防控:贯彻落实水产苗种产地检疫制度,加强水生动物疫病监测与疫情预警。以实验室检测为依托,结合疫情日常测报,全面监测养殖场疫病流行情况。目前监测水生动物种类达28种、检测项目包括26种疫病;严格按照检疫流程,开展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确保启运苗种不携带规定疫病,实现全市水产苗种产地检疫申报检疫率100%,检疫合格电子出证率100%的工作目标。
3、培训与教育:为提升养殖户对规范用药的认识,减少药物残留,保障消费者健康,我市每年不定期组织专家团队深入养殖基地,进行规范用药的知识培训和技术指导,有效减少了养殖过程中不规范用药行为,降低了药物残留风险。
健全质量监测体系
建立健全覆盖全链条的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推行水产品合格证制度,并通过定期抽样检测、风险监测评估,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认真落实养殖环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抽样工作,涉及养殖面积5800余亩,含深汕特别合作区在内,覆盖养殖种类主要包括石斑鱼、鲈鱼、红鱼、斑节对虾、东风螺等海水产品,以及罗非鱼、鲤鱼、草鱼、大头鱼等淡水养殖品种。监测项目主要包括禁用药、停用药、常规药等兽药残留(共27项), 重金属(共4项),有机污染物(共7项),贝类毒素(共8项)等共46项,监测结果合格率100%,迄今为止养殖环节未发现水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情况。
推动标准化生产
鼓励和支持水产企业建设异地水产品“菜篮子”基地,实施良好农业规范(GAP)、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HACCP)等管理体系,提升水产品生产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同时,推广先进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技术和经验,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知识的科普宣传与培训,提高消费者识别优劣水产品的能力,增强公众对水产品市场的信心。同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12345便民服务平台),严肃查处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
我市相关部门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通过持续优化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机制,努力让广大消费者吃得放心、安心,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 往期推荐 ---
--- 全文完 ---
点“阅读原文”直达观众预登记通道!
阅读原文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