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成本大幅下降!工商业储能市场迎来爆发期,今年总装机将再翻一番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发展新型储能”,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超过3500万千瓦,同比增长超200%,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装机占比超过95%。受上游碳酸锂价格快速下跌的影响,储能投资成本大幅降低,给发展新型储能带来新机遇。
刘子瑞是广东一家工商业储能企业的运营人员,他2022年加入储能行业,正好经历了碳酸锂材料价格从高点每吨60万元下降到每吨10万元的过程。锂电工商业储能全寿命的每度电成本下降超过四分之一,用户配储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一大早,刘子瑞就到当地的汽车配件和芯片制造企业拓展储能业务。
三峡水利集团新巨能能源科技运营负责人 刘子瑞:碳酸锂的锂电池成本下降,我们储能的集成成本也在下降,我们考虑扩大分成比例。如果按每天充放4600度算,一年可以节省约120万元。
刘子瑞提到的分成机制,也是目前工商业储能的运营模式。按照每天两次低谷储电、高峰放电获得每度电0.7元左右的电价差收益,再按10%至20%的比例分给工商业企业。
在每天用电的高峰和低谷时段,刘子瑞都会在调度中心控制五个省区运营的储能电站进行充放电,这些区域电价峰谷差都比较大。
在安徽,从4月1日起开始执行新的电价峰谷差,进一步拉大了价差,工商业等用户侧储能每度电收益增加了超过0.1元,直接带动企业储能项目的建设。
三峡水利集团新巨能能源科技总经理 马博:预计到第二季度,目前我们手上的订单已经和去年全年持平,预计今年总容量将从10万千瓦增长到30万千瓦至40万千瓦,通过给用户侧增加储能和电力现货市场价格联动,我们可以将储能资产的收益率提高近10%。
新型储能获政策红利 今年总装机将再翻一番
02:28
国家能源局近日要求电网企业及电力调度机构制定新型储能并网细则及并网工作指引等,提高新型储能的利用效率,目前各地在探索对新型储能的支持政策,在政策红利的支持下,新型储能的新方向在哪里?
总台央视记者 平凡:广东佛山的宝塘储能电站是粤港澳大湾区规模最大的新型储能电站,目前每天的放电量能达到60万度,相当于十万户家庭的用电量。在用电高峰期,它的调峰能力能达到30万千瓦,相当于一座小型火电站。
宝塘储能站是广东试点示范项目,采用锂离子电池技术,靠两部分电价获取收益,其中,容量电价可保障项目成本的可靠回收,也就是把项目投资折算到电站容量上的固定收益,相当于“基本工资”。而电量电价,未来可为电站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提供收入,鼓励电站在电力市场多出力、多收益,相当于“绩效奖金”。
在江苏苏州,首个新型独立储能项目近日顺利并网,这座大型锂电城市“充电宝”,不仅能够平抑负荷波动,还可以成为备用电源,参与电网调节。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江苏电力有限公司储能项目负责人 李昌平:每年能获得650万元的放电收益和租赁收益,同时还有260万元的顶峰补贴,项目投资回报周期在10年以内。
在新疆塔城和布克赛尔县,新疆单体最大光伏基地实现投产并网,配套建设储能来增加光伏发电的消纳能力。
国家电网塔城供电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副主任 宋乐栋:新建新能源项目全部通过“新能源+储能”方式并网,2024年计划并网新能源85万千瓦,配套建设储能20.5万千瓦。
今年一季度,新疆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位列全国第一,占国内新型储能市场的31%。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海生:预计2024年我国的新型储能装机将达到30吉瓦至40吉瓦,意味着我国新型储能的总装机将再翻一番。
锂电储能市场竞争加剧 “马拉松”比赛刚刚起跑
新型储能行业快速发展,也吸引了更多企业进入这条赛道。上游的锂电储能设备生产企业竞争也异常激烈,一场储能行业的长跑比赛已经开始。
在广西南宁的一家储能设备工厂,生产线已经开始排产新型大容量储能专用电池,相比上一代电池,能量提升了约11%,这个工厂利用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工艺,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
在北京、湖北、内蒙古等大型储能设备生产基地,生产线都处于繁忙状态,预计将持续到二季度,其中大型储能电站订单占比较大,超过80%。工商业订单增长较快,一季度同比增长超200%。
但是受到上游原材料价格下跌和竞争加剧等影响,2024年一季度末,锂电池储能系统价格跌至每瓦时0.64元,相比2023年初降幅超过55%。
业内人士表示,不断涌入的新生主体和增量资本,使得储能行业竞争持续加剧,而未来储能大容量、长寿命、高安全的要求,也在考验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远景储能总裁 田庆军:这两年,人才、资本,还有很多跨行过来的企业参与到储能行业,储能行业发展一定是长跑,而且现在才刚刚开始,就像马拉松一样。我们希望未来随着技术进步,储能的使用寿命能和风电、光伏的使用寿命一致。
中国新型储能开启“黄金赛道”,直接推动超千亿元投资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2024年,“发展新型储能”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现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各地进行应用。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
现在,各种新型储能技术已经在各地进行应用。
江苏如东,全国首个100MWh重力储能项目正在建设中,再过一个多月,项目就将正式投入运行,中国重力储能也将实现“从0到1”的突破。
重力储能是一种机械储能方式,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新能源产生的富余电能提升重力块进行“充电”,等到用电高峰时,再放下重力块,用重力做功“放电”,从而为电网提供电力。
如东重力储能项目所在的如东县被称为全国海上风电第一县。今年一季度,如东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发电项目为电网输送清洁电力46.11亿千瓦时。
广东佛山宝塘储能站,是我国一次性建成的最大电网侧独立锂电池储能电站。储能站装机规模300兆瓦,占粤港澳大湾区新型储能装机总量的1/5,每年可向粤港澳大湾区输送4.3亿度清洁电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0万吨。
截至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3139万千瓦,相当于1.4个三峡水电站的装机容量,可以满足2000万户居民的用电需求。2023年一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已是“十三五”末装机规模的近10倍,如今,这些数字还在不断刷新。
今年,广东储能项目的备案数量同比增长超5倍;江苏今年将有400万千瓦新型储能并入国家电网,以满足电力保供及电网调节需求。“十四五”以来,我国新增新型储能装机直接推动经济投资超1000亿元。
面对新型电力系统的挑战和机遇,中国还在探索更多的储能手段。常州市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是压缩空气储能领域的国家试验示范项目。盐穴储能未来的产业化、商业化前景,还有赖于转换效率的提高和建设成本的下降,科学家仍在探索之中。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
4月30日,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这也是国内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将提高国内新能源的消纳能力。这个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是如何运转的?
全球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山东并网发电
在山东肥城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的现场,这个项目在上午完成了并网,向电网发出了第1度电,这也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每年发电量可达6亿度,能保障超过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示范项目于2023年2月开工建设,并网发电后,将进入试运行阶段。在用电低谷时将常温常压空气压缩、存储,在用电高峰时发电,就像一个“超级充电宝”。
中储国能总经理 纪律:它其实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转化为空气的压力能和一部分热能进行存储。在需要发电的时候把高压空气释放,驱动透平膨胀机转动,连接发电机去发电,储1度电最终能放出0.72度电。
示范项目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当地的盐穴资源,将压缩的空气储存在附近地下的盐穴当中,随时可以调用。
中储国能总经理 纪律:山东肥城有天然的盐穴,可以作为压缩空气储能的储气库。天然盐穴改造成本非常低,单位千瓦时成本在830元每千瓦时。
项目发电时,压缩空气就从盐穴通过输气管道进入透平膨胀机等核心发电设备。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高级工程师 侯虎灿:主设备像心脏,有很多管道串联到一起,像血管一样,把从盐穴来的气体输入膨胀机中,用于发电。
国家电网山东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副主任 游大宁:中午新能源大发,负荷低谷时段,将多余的发电电力通过压缩机的形式把空气压缩至盐穴,存储能量;在晚高峰用电负荷高峰时段助力满足晚峰的用电需求,年收益率在10%左右。
地下盐穴变身储气资源
人工硐室拓展新空间
山东肥城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利用当地的盐穴资源用于储气。据统计,我国地下盐矿储量超万亿吨,盐穴资源丰富。如何利用好这些资源,还有哪些新技术将用于压缩空气储能?
记者了解到,山东肥城压缩空气示范项目的盐穴,井的深度达地下1000米,储气容量超过50万立方米,气压达到100个大气压,是一个巨型的地下储气库。
盐穴是地下盐层中的洞穴,通过注水控制岩盐溶解而形成。根据技术条件,容积可达几十万立方米,根据不同深度,可以在高达20兆帕压力下储存大量气体,我国盐穴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江苏、安徽、湖北、陕西等地。
山东省肥城市副市长 周学志:现有盐井46对,每对盐井开采完后将形成50万立方米至100万立方米的地下盐穴空间,是大规模压缩空气储能理想的储气场所。预计2025年,压缩空气储能的规模将达到3000兆瓦以上。
除了盐穴以外,为了拓展地下储气资源,在甘肃酒泉、宁夏中宁、河南信阳等地,以人工硐室为储气库的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正在建设当中,项目最大特点就是采用人工挖掘建设储气库。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西北院酒泉压储项目总经理 左孝红:充分利用地下100多米深人工硐室牢固的地质条件,储存超大容量的常温高压空气。相比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人工硐室的储能容积扩展不受限制,系统压力、温度等参数也可以提高一倍以上。
专家表示,国内闲置盐穴资源的利用和人工硐室技术的推广,将加速压缩空气储能项目的落地。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徐东杰:在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中,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超过10个,涵盖盐穴、人工硐室等不同技术路线。多个利用人工硐室储气的300MW等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近两年将陆续投运。
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强势增长
将带动千亿级产业链
国内的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呈现出强势的增长势头,它在全球的发展情况如何?将带动哪些上下游产业?
在湖北应城,一座300兆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总投资达19.5亿元,带动的上下游产业链与火电、动力设备、地下工程等行业接近,核心设备已基本实现国产化。
中国能建中电工程江苏院发电公司总经理 高波:上游的大型压缩机、透平膨胀机、储换热设备、储气设施,这些国之重器的国产化意义重大,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此外,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在全球也快速发展,液态空气储能、恒压压缩空气储能、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都有示范应用。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均建成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电站,澳大利亚、瑞士、西班牙、智利等国也在开展产业化推广。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副秘书长 刘永东:伴随着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效率提增和成本下降等因素,压缩空气储能的产业化进程提速。未来,装机规模有望加速扩张。其中上游核心设备市场规模或将显著增长。
专家表示,压缩空气储能目前还处于产业化初期,产业链长、覆盖广,未来预计将带动上下游产业规模达到千亿级。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所长 陈海生:随着可再生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当中的比例逐步增加,对于压缩空气储能这种4小时以上,甚至是达到10小时规模级别的长时储能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
来源:央视财经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