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苯乙烯市场概览
苯乙烯是纯苯下游最主要的产品之一。纯苯下游有五个主要产品:苯乙烯、己内酰胺、苯酚、苯胺和己二酸,共占总需求比例90%以上,其中苯乙烯占比接近50%左右。而苯乙烯下游有三个主要产品:EPS、PS和ABS,共占下游总需求70%左右。EPS终端为建材和包装行业,PS和ABS终端同为电子电器、建材和日用品等行业,应用领域有所不同。国内市场市场方面,2020年开始中国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陆续投产,伴随着烯烃、芳烃产能的扩张,苯乙烯作为其相对主力的下游行业,产能也开始高速扩张。2020年之后,国内苯乙烯产能投放速度明显加快,行业正式进入扩能高峰时代。然而,产能的迅速扩张使得苯乙烯行业的竞争格局日益激烈。产能过剩的风险也逐渐显现,部分企业面临开工不足、库存积压等问题。相关研报显示,2023年苯乙烯正式进入供应过剩阶段。截至2023年底行业总产能提升至2129.2万吨,产能增速达21%;预计至2024年底,国内苯乙烯装置的年产能将达到2265.15万吨。不过,2024年苯乙烯计划投产较少,产能增速或将放缓。据悉,2024年苯乙烯仅有京博石化60万吨/年装置和盛虹炼化45万吨/年装置计划投产。而2025年纯苯投产增速将提升,裕龙岛炼化项目中规划的130万吨/年纯苯产能计划投产。进出口情况进出口方面,整体看国内苯乙烯自给率在提升,进口继续缩减同时出口增加。从苯乙烯进口来源国来看,沙特进口占比逐年递增,日韩等近洋占比下降。截至2023年底,自沙特进口苯乙烯占比达到60%,自沙特进口量提升主要是国内苯乙烯下游工厂的进口原料合约保持在中东这一低成本地区,同时中东地区供应充足。韩国、科威特等地进口占比呈现下降趋势,截至 2023年底,自韩国的进口量降为零,自科威特的进口量下降至3%。而中国台湾部分苯乙烯生产企业,为其在内地的下游生产企业提供原料,进口总量相对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商务部于6月21日发布《商务部公告2024年第24号 关于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所适用反倾销措施期终复审裁定的公告》:自2024年6月23日起,对原产于韩国、台湾地区和美国的进口苯乙烯继续征收反倾销税,实施期限为5年。出口方面,预计国内苯乙烯出口暂时仍以近洋为主,远洋出口依旧任重而道远。价格走势近年来,苯乙烯及其下游行业均受到盈利压力的困扰,产业链装置的投产不确定性增加。2023年,下游行业的盈利状况普遍较差,塑料企业在继续扩能的同时,终端市场的跟进却显得力不从心。预计2024年国内苯乙烯及下游行业的盈利状况将持续不佳。未来2-3年,苯乙烯与下游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仍较快。尤其是随着一体化装置的不断进入市场,苯乙烯非一体化行业的利润将很难再有明显提升。由于盈利不佳,部分国外苯乙烯装置出现长期关停的情况。这进一步减少了国际市场的供应,为我国苯乙烯出口提供了更多机会。然而,这也使得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对我国苯乙烯出口的质量和价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望未来,苯乙烯将通过淘汰落后产能的方式来优化产业结构,仍需通过低利润来维持甚至降低开工。生产工艺中国苯乙烯生产工艺主要包括乙苯脱氢法、乙苯共氧化法(PO/SM 联产法)、C8抽提法三种。其中,乙苯脱氢工艺产能达到1664.5万吨,占苯乙烯总产能的78%,PO/SM工艺因其盈利能力和环保优势近年来投产占比提升,2023年底PO/SM工艺产能达到434万吨,占苯乙烯总产能的20.3%,C8抽提工艺产能总计在36.2万吨,占苯乙烯总产能的1.7%。C8抽提工艺产能占比较小,国内单套装置产能较小,且多为早期的国有企业老装置,但其主要目的是在裂解汽油加氢之前对苯乙烯组分进行回收,提高剩余C8芳烃馏分的价值,降低加氢处理费用,从而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来源:英力士,百川盈孚,正信期货,紫金天风期货,由《中国石油和化工》编辑整理。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于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持中立态度,本文仅供参考、交流。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刊投稿邮箱:.cn
监制:陈葳
编审:杨晓宇
责编:赵晓飞《中国石油和化工》是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主管、主办的国家级行业期刊,以“立足行业、专业报道、独家见解”为宗旨,以中国石油和化工产业经济政策、最新产业发展趋势、区域产业经济发展亮点、企业发展动态、国内外科技创新热点等为主要报道对象,突出权威性、前瞻性、专业性和可读性,是政经学界和企业界决策者、研究者、管理者的必读刊物。我们是专业的、深度的产业财经媒体。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