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回头看,轻舟已过万重山;向前看,长路漫漫亦灿灿。
三十一年,从时间的维度却足以彪炳史册——自1993年成立之日起,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以下简称“中国体博会”)便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以满足大众对于体育用品制造业的需要为目标,不断勇毅前行。
1996年体育领域的大事记,除了是奥运年——那个时代“金牌战略”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另一个重要的事件是,随着《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纲要》的颁布,体育竞赛、大众健身及体育用品市场开始慢慢发展。
△1996年,南昌“连南接北”的属性拉满
彼时的南昌,南昌港滕王阁码头的门式轨道起重机正在进行技术改造,起重能力达到24吨,随着试吊集装箱获得成功,江西省的内河港口便有了第一个集装箱码头;同时,作为当时中国铁路史上规模最大、投资最多、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铁路大干线——京九铁路,在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的1997年之前全线通车……
△1996年9月1日,“北京西-深圳”列车缓缓驶出北京西站,南昌在铁路运输领域的重要性继续飙升
当年,在对数个有意向举办体博会的城市进行考察之后,组委会在决定举办地时,考虑到了两点关乎经济和产业方面至关重要的因素:
一是当时京九铁路的贯通,将江西推到了“沿京九经济开发带”的重要位置上,促进南昌作为打通南北铁路的“大通道”——连南接北、承东启西、通江达海的区位格局彻底形成;
二是那时候全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发展并不均衡,呈现出的是东部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本着“兼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均衡”的初衷,组委会倾向于将中南和西南地区,作为选址中国体博会举办城市的首要考量区域范围。
△1996南昌体博会举办地-江西省体育馆(1990年落成),图片来源:卅合
1996南昌体博会的举办,更是受到了江西方面高度地重视。在时任江西省副省长黄懋衡看来,南昌体博会的顺利举办对整个江西省都是一次重要的机遇,“这是京九铁路全线开通后,首次在江西省举行的大型商贸活动,对于提高对外开放和经济,具有积极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要办出新意、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办出效益。”
而1996南昌体博会的亮点,就体现在了上述的四个维度上:
其一,办出了新意。主办方在本届展会上一共设置了700余个标准展位,不同的展馆之间的动线规划,别出心裁地由江西名优特产的“商品一条街”进行有机联系,增加了本地化的“南昌元素”;还设置了100多个普通摊位,并尝试用当年大型活动所流行的审美——“大地走红”风格进行布置。
△1996南昌体博会上李宁公司的展位,图片来源:张啸龙
其三,办出了水平。展会以创新、特色、优质的服务,给海内外体育用品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品牌影响力持续扩大。例如展会期间,多功能商务中心为展商提供了广告、通讯、报关、货运、金融等全方位服务;组委会还对到会人员住宿实行统一安排,并帮助参展企业提供代办展品运输、展品留购、搭建展台、展具出租、广告设计及返程票务等全流程服务——新一届的组委会体现出了高水平的展会运营和管理水平。
很多中国体博会老参展企业在回顾与中国体博会30余年携手相伴的历程时,印象比较深的届次里,往往都会有1996南昌体博会的位置。原因在于:1995、1996这两年,是体育用品企业注册的高峰期和体育制造业工厂的初创期。
在公司成立一年左右的时间段参展中国体博会,意味着公司品牌首次公开亮相于中国体育产业。这也就正好赶上1996年第四季度的南昌体博会的这个参展周期了。
很多企业在向笔者回忆当年的光景时,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就是:“在从同行处得知1996南昌体博会即将召开的消息时,便赶紧报名参加。”
△1996南昌体博会展馆内景象,图片来源:张啸龙
待真正来到展会现场之后,就当时的体育用品行业而言,国内像中国体博会这般规模浩大、组织有序、规划专业的展会少之又少——因此不少企业向笔者坦言,虽然南昌是他们第一次参展,但有一种非常强烈的商业直觉不断地在提醒和告诉自己:中国体博会不仅是自己创业生涯的“贵人”,更是一个可以长期信赖的平台。于是,笔者在采访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各种充满故事感和画面感的场景喷涌而出,例如:那一届展会,健身类参展企业主要是以健身器材整机的形式出现——很多国内外买家希望来此打通物美价廉的健身器材企业的销售通路,并和他们达成供货合作;尽管他们连如何进馆观展、如何按照流程现场登记和申请证件都显得那么生疏和笨拙,但也丝毫不影响他们“挥斥方遒”于全国一二级市场的商业理想和雄心壮志。
是的,28年前,南昌成为了很多人的福地。尤其是健身行业“遍地黄金”的时代由此开启。
很多人第一次参展中国体博会,来到南昌,就“出乎意料”地收获了“梦幻般的开局”,将自己从业“小白”的身份,“一夜变身”为言语中充满行业谈资和历史掌故的“老炮”:
“我们很幸运,在这届展会上结识了许多健身器材企业。”
“我发现了风靡行业的‘太空漫步机’这样的新兴产品,着实开拓了眼界。”
“原来跑步机和力量器械并不是健身器材、健身房的代名词。居然还有那么多其他的、充满电子化气息的其他健身装备和产品。”
……
是的,展会不只是数据,甚至不只是货和场;关键是人,是那些行业各条赛道从业者心理的种种投射与反馈。
或许只有上述这样细致入微的采访笔记,以及部分受访者在南昌这个“发财梦”开始的地方已经回忆出“怀旧感”了,这可能才是1996南昌体博会在当时取得了圆满成功的真实呈现。同时,对于这一届展会的那些重兴基构者——近30年后,让我们再次致敬当年的中国体博会组委会全体成员:是他们,划时代地描绘和勾勒出了中国体博会历史上极具代表性的一届展会。
当你穿越时空,站在1996南昌体博会那样一个扭亏为盈的起点时,不禁会感慨:一项伟大的事业,每次向上哪怕迈进了一小步台阶,都是需要由组织者向参与者让渡和共享利益的;同时,倘若只是固化地遵循每块业务的所谓“最优解”,那么这个合力及其对应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注定不会最大化的。
正所谓“若知前代之成败,又体当时之物情”——这体育会展行业“统治级竞争力”的建立和拉满,属实不易啊!肆丨从1996到2025:历史总发人深思,同时也能被作为很好的参照样本,被再次“复刻”,直至超越。
与1996南昌体博会的发生背景相似的是,2025中国体博会定档南昌,同样面临着和当年相似的重新定义“人货场”的局面,只是传播渠道已经发生了时空颠覆般地转换。与此同时,在寻找“内循环”新发展路径以及打开“外循环”新市场环境的驱动下,寻找一个连通国内外体育用品市场的“中心地点”更是迫在眉睫。
△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2024成都体博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5中国体博会将移师南昌举办的消息和缘由
而在此前的2024中国体博会期间,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兼秘书长罗杰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2025中国体博会之所以选择将举办城市定于南昌的原因,除了对于南昌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接待能力等办展硬件条件的考虑之外,还在于以下三个“基于”:
第一,基于中国体博会办展城市区位轮动上的考虑。在中国体博会的发展历程中,继2014年武汉之后,已经有十年时间未曾来到中部省份了——本着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选择将南昌作为2025中国体博会的举办城市,能有效弥补这一空白,且当地的资源环境和展馆所处距离市中心相对较近的位置,更加适配于中国体博会新的DTC(直面消费者)品牌定位,有利于中国体博会实现品牌革新。
第二,基于江西体育产业发展现状上的考虑。近年来,江西省体育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体育消费潜力不断释放——根据2023南昌体育产业大会江西省体育局局长发布的相关数据,2022年,江西省体育产业总规模为1680.16亿元,同比增长13.16%;增加值为556.49亿元,同比增长11.05%,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1.73%,基本形成了以体育服务业为主导、以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为支撑,体育健身休闲、体育用品销售、体育教育与培训等产业快速增长的体育产业发展格局。2023年,江西还成功举办了首届体育产业发展大会,旨在共享体育产业发展成果,聚焦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扩大体育消费新途径,积极营造促进体育消费的浓厚氛围。可见,江西对于体育产业发展十分重视,当地政府也希望为当地体育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因此,对于中国体博会定档南昌有着十分强烈的意愿,这是对中国体博会的莫大支持与信任。
第三,基于拓新中国体博会商贸价值的考虑。有关资料显示,2023年,南昌市作为江西省的省会城市,GDP达到7324.46亿元,同比增长1.68%。此外,依据南昌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公示的《南昌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公示稿)表明,“国际先进制造业集聚区”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是南昌市蓄力奔赴的几大城市定位之一:南昌将衔接东西,打造国家区域中心;南昌将面向全球消费,衔接浙皖赣世界级休闲区,向东融入浙皖赣世界级休闲旅游区;南昌将面向区域协作,衔接长江中游城市群,谋求国家新战略,向西唱好长江中游城市群“三城记”。换句话说,在地理交通全面打开的驱动下,南昌的对外贸易或将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这也将给2025中国体博会带来额外的贸易价值。
综上,2025中国体博会定档南昌是中国体博会组委会与南昌市政府共同的愿景,也是双方“双向奔赴”的自然结果。目前来看,业界对于移师南昌的这一举措也持积极的态度,不少2024中国体博会参展商都留言表示,希望能在南昌、在2025中国体博会上,共同铸造新的辉煌。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