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15万员工,
一路狂奔之下,
牧原如何做好“文化管理”?
管理的本质是爱。只有让员工高薪、成长、成功,企业才能成长、成功。
——牧原董事长秦英林
近日,牧原企业文化被“热议”。7月26日晚,牧原董事长秦英林在牧原集团一年一度的大型企业文化培训会上,分享了商业的本质,管理的真谛,受到行业关注。
90年代初,河南南阳内乡人秦英林从养殖场做起,成立牧原股份。2014年,牧原在深交所上市。2018年非洲猪瘟疫前后,牧原大幅扩张,2019年其生猪产能一举超越温氏,成为行业内名副其实的“猪王”,此后,其产能位居行业第一。
文化是牧原的特色,也是牧原的护城河,更是牧原在行业“一路狂奔”的秘诀。
牧原,“养殖版华为”
目前,牧原拥有15万员工,在中国的24个省217个县创造价值,1640个养猪场高标准生产支持社会猪肉供应,1278项专利……
在行业,很多人把牧原称为“养殖版华为”。
牧原与华为确实很有缘。近两年,在养殖数字化转型的路上,牧原与华为的合作日渐紧密,双方开展技术多层面的合作,华为充分支持牧原组建了产业大数据互联网平台,推动牧原养殖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除了合作,牧原与华为有很多共同之处。首先,在猪肉供给安全、遏制非瘟蔓延等方面,牧原一直在做利国利民的大事儿;“牧原实验室”利用合成生物技术研发的高效菌种,有效降低了养殖企业对豆粕的依赖,每年可以节约大豆进口2000万吨,这么好的技术,牧原把底层的创新技术全部公开,与同行免费分享;仅疫情三年期间,牧原就吸纳了5万名以上的员工,其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与华为一样,牧原通过创造价值,担起社会责任。
套用《华与华方法》里面的“基业长青之问”:假如明天像华为、牧原这样的公司不幸消失,社会是否会因此若有所失?答案是肯定的。
强执行文化,目标清晰
牧原实行“一人一薪酬,一岗一方案”的制度,高薪、高强度、高发展前景,干实事,时时干。
牧原人在内部的培训中反复提及:“管理:利出一孔,力入一孔;业务:力出一孔,利出一孔”。15万牧原员工如果将力量汇聚到一个点,将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如何使员工的工作与企业的战略保持一致,这就需要一套科学的战略分解落实机制和方法。大消费及互联网营销专家乔明与牧原领导层深入沟通后,创造性的将CBM(业务组件模型)纳入到企业的业务体系之中,在一年多的工作时间里,协助牧原肉食公司与各部门清晰绘制了业务全景底图,通过各部门价值路径的梳理协助各部门厘清了部门价值、达成路径与关键举措,通过持续的业务研讨辅导各部门设计了L1-L4的流程框架与To-Be的L4流程。
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方法将企业的战略目标、经营策略层层分解落实,形成每一个部门、每一位员工的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使人人有指标、事事有人干,压力和任务层层分解和落实,同时加持科学的绩效管理制度和薪酬激励制度,最终使员工个人的小胜积累转变成为整个企业的大胜。
牧原近几年大规模招聘大学生进入养殖行业,同时利用自身管理体系和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模式培养新员工,将员工打造成适合公司文化和公司发展模式的螺丝钉。这样经过系统培养的员工素质普遍较高,能够较好的理解并落实公司的管理指令。
秦英林认为,管理的本质是爱。只有让员工高薪、成长、成功,企业才能成长、成功。怎样让员工实现高薪,获得成长,实现成功,需要管理干部用爱去耐心帮带。当你面对员工,想发脾气、想骂人、想惩罚人的时候,你应该想想,如果他是你的父母、孩子、朋友,你该怎么管理。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教导员工想干、会干、能干、干成,帮人成功,促业绩达成。在管理员工的时候,既要站高,像父母对待孩子,又要站低,把他们当父母,当朋友。
能者上,敢用少年大将军
在用人方面,牧原敢于用年轻人,比如二代高管里面的佼佼者:CFO高曈94年,CHO王春燕92年。不仅仅是高层,大量的中层干部都是95后,很多都是刚毕业没几年的大学生。比如2020年,牧原开始实施人才引进计划,针对知名高校,开出了不菲的月薪,高达两万元以上。舍得高薪聘请人才,可见牧原对人才的重视程度。
在人才培养方面,牧原已经建立了系统的培养机制,每年应届毕业生要过的第一关是军训。军训的内容很丰富,强度也很大。牧原人力资源首席官王春艳分享,军训是新老牧原人融汇的开始,一份责任,一份使命,一份传承。牧原敢用少年大将军,看重的是不辱使命的雄心,目标必达的决心,钢铁般的意志,刚柔并济的智慧。
《华为管理法》中讲到: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华为人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活力源泉,是保持以客户为中心的内在动力。在牧原也有类似的讲法,而且执行得更为彻底,大消费及互联网营销专家乔明老师称之为“以创造价值者为荣”。
进入牧原集团大厅,映入眼帘的左边是牧原基本法,右边则是牧原价值公式:创造-占有=价值。在牧原,从高层到一线员工,价值公式深入人心。
在牧原,绝不让有价值的员工吃亏,也绝不让躺平者有容身之地。能力越大,创造的价值越大,获得的回报就越大。在所有A股上市企业中,牧原内部的晋升速度可能是最快的,但同时,牧原的干部也可能是最不好当的。干好了给激励,干不好就下来,这在牧原是“常态”。
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
在河南南阳牧原总部办公楼内,有一面墙,整面墙上刻着出自秦英林之手的《拜猪文》,彰显了牧原的核心价值观之一——奉献精神。
《拜猪文》里说,“猪的一生,实则是伟大的一生!猪的精神就是牧原人精神的写照。我们也愿意像猪一样,坦然的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我们也要像猪一样,用生命的长度换取生命的质量,无怨无悔。不再把珍贵的时光耗费在对人生价值的讨论上,像猪一样,少算计,多奉献,创造价值。我们感恩。我们的事业是养猪,实则是猪养活着我们。尊重猪,就是尊重自己。崇拜猪,就是崇拜自己。”
今年6月,牧原集团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一篇文章中提到,在牧原第十九届养猪节期间,牧原的干部代表们诵读了《拜猪文》,这被看作是牧原人最高荣誉的象征。《拜猪文》的一字一句,坚定而有力量。不仅是对猪的一生的礼赞,更是牧原人精神的写照,激励着牧原人不忘初心,坚守使命,携手并肩,创造更大价值。
在牧原,价值观是天条。
牧原的核心价值观里还有一句值得关注——“内方外正”,简单来说就是内修其心、外正其容,堂堂正正,不行贿不受贿,不抽供应商的一根烟,不喝供应商一口水。这一点似乎和中国的关系社会显得有点格格不入,却是牧原的真实写照。
牧原高层曾分享过一个案例,牧原肉食的销售想打通北京的一家大超市的销售渠道,这家超市的采购也很直接想要回扣,结果就是这家超市只要这个采购在,永不合作。
还有着装细节,也体现了牧原对自己的高标准、高要求,那就是穿西装。“牧原人”一年四季,都清一色的穿着西装,即使天气再热,也不会变。坚持穿西装,不仅仅是讲究和形象,而是一种风雅、文化、自信、气度、干练的象征,更是牧原对客户的尊重,认真的态度,对高标准的追求。
道阻且长,近年来,牧原在争议中成长和狂奔,逐渐站在了猪业巅峰。背后的牧原文化,有人在赞,有人在骂,你是否认同?
文 | 耿耿
图片编辑 | 筱筱
设计| 慕白
封图、首图 | 知页本文系【新食材】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