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点击收看回放△
元宇宙走秀,元宇宙商标申请,元宇宙买地,元宇宙建房,元宇宙炒房…不断的新闻更新,揭示了一个广大的市场可待探寻。
由于各种现实原因,日渐疲于 “肝图”、做模型、下工地的广大设计师群体,嗅到了“都是盖房子”的副业或转行的商机(亦或是,本身就对虚拟设计和科技感兴趣的设计师找到了才能施展的“理想之地”)。于是,有人说,元宇宙——建筑师的蓝海突围。
7月9日的《建筑师de茶话会》,CADE建筑人er联合设计自救计划,特邀自由媒体人Freda 对话5位曾经或现在仍然是建筑设计师,却在线上、线下不同维度发挥创意力量以图打开元宇宙新局面的嘉宾,以“元宇宙,关建筑师什么事”为话题,吐槽这些年他们对设计行业观察到的或本身经历过的问题,并分享探讨由此而引发来的,对未来、对元宇宙的思考。
嘉宾到齐,开摆!
特邀主持人:Freda Yu
自由媒体人
我也是一个景观设计师出身,但是现在在做一些设计媒体方向的内容,我觉得元宇宙可能是:基于现实生活,人们用声音去沟通或者去构筑另一个人物形象。Metaverse——这是一个92年的科幻小说《雪崩》里面提出的概念,有点像模拟人生,讲述一个跟现实生活相关的虚拟的世界。元宇宙更强调身临其境的沉浸感和交互感。我们可以在元宇宙里面去看、去触摸一些现在我们能够了解到的技术,当提到去构建一个新的虚拟世界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会觉得这跟真实世界的建筑是有非常强烈的关系的,又因为没有政策规范的约束,甚至包括预算和材料等,建筑师就可以完全放开手脚去大干一场。
知名的扎哈建筑事务所做了很多虚拟的项目,有画廊、医学中心、赛博都市,然后MAD之前也和百度希壤合作了一个叫元宇宙誌屋的项目,我承认让建筑设计师去做一个不用盖起来的建筑或项目是非常简单的,因为我们的职业训练就是做建筑模型,现实中有很多不能实现的方案,可能是很夸张的建筑曲线造型,可能是建筑材料非常昂贵,甚至建筑的比例非常夸张,但在元宇宙的世界里,似乎这一切都可以实现。
神经城科技 NEURO CITY
创始人
王子一
我是一名建筑师,但很早就跑偏到了另外一个方向——探索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的边界,大概是从2015年左右,我们就锁定在了这个方向。元宇宙是2021年下半年才火起来的一个词,火了以后,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就被大家认为是非常标准的元宇宙项目。元宇宙会让虚拟和现实世界进一步融合,并且让大家都能够感知到,在这个感知的过程中有非常多的场景都是需要建筑师来营造的,或者是具有建筑素养、空间素养和城市规划知识的人来完成的。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拓宽现实世界的边界,把狭义的建筑学的边界拓宽,人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由一砖一瓦或混凝土钢筋所构建的物理城市、物理空间、物理建筑,而是把空间作为我们所探讨和研究的对象,空间本身就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就是来容纳人类生活的。
我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在17年的时候,我们联合新世相和百度地图一起跟接近4万的网友在百度地图上共建过一个虚拟城市。在共建虚拟城市之前,我们先创造了一个虚拟规划局,就是让这4万多网友都到规划局里面去当规划专家,描述他们想要在这个城市里面怎么样生活,这个城市的理想状态是什么样子的,这些可以随便写两句,也可以画张草图,甚至可以上传一张网络图片来描述他们所设想的城市。我们从9000多位网友的留言中筛选出来比较有效的建议,大概6000多条。这个项目当时是面向北京和一些北方城市的年轻人开展的,北方城市比较干旱,部分文艺青年可能觉得下雨的时候才是一个理想的生活状态,但这在北京很难实现,而且当时北京的雾霾比较严重,大家可能希望有一个不停在下雨的城市,雨水会把这些雾霾微颗粒都沉降到地面来,保护大家不受雾霾的侵害,所以这个城市的设定是一直在下雨的。我们杜撰了一篇叫做《雨城起源》的文章,一个北京中关村的程序员小王和一个北京国贸CBD地区的金融女小李,两个人在国庆黄金周的时候跑出去旅游,然后就误入了一个奇怪的城市,这个城市一直在下雨。
人们会觉得这个城市好神奇,到处都充满了生命力,雨水跟人形成了非常好的互动,融合成了这个城市生活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了城市生命体的一部分。一群人共同创造了这个虚拟城市,也可称之为“虚拟庇护所”,可以实现在真实的北京不能够被实现的那些小小的愿望,折射出了这些城市青年在真实生活中不能够实现的那些愿望是如何在虚拟城市中实现的。
我作为一个原生的建筑师,但我现在的角色更像是一个架构师,实际上是以建筑师和架构师合体的身份去探索虚拟和现实空间的边界,所以我们预测未来的元宇宙也是虚拟和现实融合在一起的,让大家的生活环境更友好,对一切事物友好,不仅仅是对我们人类友好。
上海风语筑文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董事长助理
吕凝珏
因为工作的原因,我在早期的时候就接触到了跟元宇宙相关的一些知识,通过这次交流,希望能够扭转一些认为元宇宙是骗局的朋友们的看法。我认为作为一名建筑师,如果你想和元宇宙建立关系,只要你想的话,我觉得是可以做到的。在学习建筑师理论的时候,有很多建筑师对于未来城市的构想没有涵盖那么多技术,比如空间、结构、规划这些角度,所以归根到底元宇宙是自己对未来世界建构的一个模型。
元宇宙也是我们对未来生活形态的一个承诺,需要我们共同去相信,一起去实现。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然后我们可以叫上朋友们一起,沉浸式感受这个数字世界,并且可以在这个世界里进行比较顺畅的交互,这种进入是可以在任何地点发生的,更重要的是,这个数字世界甚至还可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济系统和文明,我觉得如果我们共同相信这个承诺的话,我们一定可以一起把元宇宙建设得更好。
我也想分享一些我了解的建筑师做与元宇宙相关项目的过程,最简单的就是建筑师的基础能力——建模,如果你有这个能力,就可以接很多活了。特别是在web3里面,他们很需要懂建模的人去帮助他们把一些想法变成能够在元宇宙平台上呈现出来的东西。现在也有很多组织在做这件事情的,如果大家有兴趣尝试的话,我觉得这个是一个门槛比较低的方式,比如说有接活的渠道,然后大家可以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工作。其实有一些建筑师朋友也转行到了游戏领域,比如游戏公司技术、美术的职位,如果你既懂技术,又要懂美术,那么这份工作非常的适合你。另外就是像NFT和数字藏品,这个行业也是有一些建筑师,包括老师也有在尝试这些领域,建筑师拥有建模的技能,而这个技能在这些领域都能够使用到。
光辉城市
上海城市经理
刘明昊
我想聊一聊元宇宙和建筑师的关系,如果一直追求给元宇宙一个定义,是特别难的,因为不管怎么样,我们对元宇宙的理解都特别像是盲人摸象。
站在自己的角度思考,任何一个领域都会和元宇宙有联系,但是我们说不清哪一个是元宇宙完整的定义。我想说这样盲人摸象的去接近元宇宙并不是坏事,因为它没有边界,价值才很大。元宇宙是一个信息的集合,将组织信息的全部方式集合在一起,那么元宇宙甚至可以和科技没有那么强烈的关系,我觉得它不是数字化的,不是一定要和数字化、和科技感绑定的,它甚至可以是Low Tech的一件事情,它只是设计师把信息处理之后,有选择的分发给我们的观众。
建筑师自古以来所操作的事情,不管是光影也好,声音也好,还是我们的温度,这些都可以是我们圆周的一部分,只不过我们能做到的是我们和技术结合之后一步一步走来的成果。居伊·德波在1967年写的一个社会学方面的著作——景观社会,它所谈到的景观不是我们所说的像公园那样的景观,而是说人们对于某件事情,社会对于某件事情的理解,或者是从消费层面的角度、社会层面的角度去构造的景观,比如去购买一件东西,人们去享受的购买东西的过程,这是一套完整的感受。其实那个时候的概念已经和我们今天对元宇宙的理解非常接近了。元宇宙对于建筑师来讲,我们可以把它內驱化,就是不要想象它师数字化的,它是我们对于信息的想象的集合,并且把这些集合有效的收集成一个组织。
虚拟现实技术和元宇宙的区别,就是虚拟现实技术是一个工具,而元宇宙本身是全部信息的载体,至于数字孪生,它有一个本体,也就是有一个孪生兄弟——在物理世界真实存在,数字孪生是有目的的,而虚拟现实或者源宇宙可以说是没有目的的,仅仅是不停的建设它,并且找到它的规律,数字孪生的目的可以是模拟,可以是验证一些我们想要的结论,可以是做预测,可以做控制,为了解决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通常建筑师会使用的数字孪生的方式。另外数字孪生、虚拟现实和元宇宙,它们最重要的区别就是,数字孪生是和数据强相关的,虚拟现实它是感受强相关的和数字强相关的
零泉科技 创始人
上海安宸建筑 执行董事&设计总监
王涛
聊元宇宙之前我想举一个非常知名的例子:解释人和世界的关系,就像原始人拿着一把石斧砍了一棵树,在这个过程中你能感知到的是因为斧刃的锋利才能把树给砍断,但是当出现电锯的时候,只要把电锯靠上去,树就被砍倒,不需要使多大力气,但是你还是参与了这个过程。还有一种专门砍树的机器,你只要坐在一个类似于挖机的小机器里面,只需要去操作几个按钮,这棵树也就倒了。再往后你可能只需要点一个按钮,机器人就过去把树砍倒,这时候树被砍倒和你自己直接的感受是越来越远的。人类已经在发明工具的过程当中,让自己与世界越来越脱离,当然元宇宙的存在也会让人类与世界脱离的更远,但这个过程是持续的存在的。
2019年的时候,由于自己对计算机的热爱,还是回归到计算机领域,做了一个叫零泉的产品,一个类似于搜索引擎的产品,利用AI技术可以快速找到很多相关案例的图片。
我觉得做软件开发首先对于建筑师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需要你要把所有问题都想周全,才能把这个软件做的完善。构架师非常复杂,你的逻辑,你的想象,这种具有可能性的空间是非常宏大的东西。一直以来,在我们做产品的过程中,建筑失去了极度缺乏的地方。另外一个方面,软件开发的前景,让我们现在所做的项目都用的是人工智能这个技术,它本质是需要大量的数据来支撑的,是数据库的问题,所以迫不得已,必须去走向互联网的模式,也就是共享模式。
我觉得元宇宙本质的特点就是一个交互方式的改革,这个事情我一直很担忧,第一个是本身技术上的担忧——核心技术视觉的效果,我觉得它其实缺乏一个底层的结构,就是交互方式不够成熟。我们大家用手机无非就是网速变快变慢,如果在元宇宙,你无法想象一个人天天带着VR在街上走。我觉得这些方式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在于它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如果交互方式没有彻底解决的话,它使用场景实在太窄,永远只能在小范围内觉得这个是一个核心技术,所以我一直不能理解,觉得没有办法去把它当做一个跟手机一样的革命产品。
最后一点要讲到的是伦理层面上的担忧,作为一个新技术的出现,它本身带来的是便捷,但是隐性的问题是刺激人的一种所谓的恶,其实就是人会变懒。这种情况下怎么去控制它,所以在我眼中需要去解决的问题有很多,当然如果仅仅作为一个办公工具是无所谓,但要是真把它放大成一个跟很多人交流的场所,我觉得是有大量的问题解决之后才敢进行推进的。
MAPUB摩朴共创设计中心
MR PLUS摩锐(上海)建筑设计
马亮
2022年我们又开始讨论元宇宙,希望对墙里墙外的人有一定的启发意义。到底这个东西对我们的职业有什么影响?我觉得我们发展中国家,大家谈理想谈哲学没毛病对吧?你得有面包,我们现在饭还吃不上,现在疫情大家失业,现在外面平均裁员率40%,且不说这事情,我们现在讨论元宇宙,讨论的意义是什么?讨论的意义在于是否能够让我们有一些不同的视角。
老子说君子不器,说的是我们不需要给自己去贴标签,建筑学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个事情其实在全球的建筑学中都在处于一个停滞倒退的阶段,它不是解决形式的问题,它是解决一个系统性的区域,建造人类文明的核心是造物,建筑师是解决人类造房子这么一件事情,那对于人类来说,房子就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它使用前提到了是不是该有窗户的问题,那么元宇宙解决的是人类什么样的问题?我们这个职业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不展开聊,一个是虚拟空间,一个是现实建构,这两个学科本身是没有关联性的。
如果站在务实的层面上来讲,说一个职业建筑师在大市场不好的情况下,如何寻找新的可能性去走向科技和互联网,那么其实不一定是元宇宙,前面也提到虚拟现实,一些being,一些科技化,这些事情是可以讨论的。我们去年拿到了一份数据,就是说建筑行业里面的数字化应用领域,在各行业里是非常低的。就拿家装这个领域来讲,只有前端的像酷家乐这样的公司出来之后,才让这个行业的领域科技含量达到三点几,所以这个行业的科技含量非常低。说到底我们还是一个画图匠,这个事情值得思考。但是不是要在讨论之后,去让我们的设计变得更有科技含量一些,效率更高一些,让我们的施工变得更智慧,智能建造变得更有价值一些,甚至在材料物品上还有更多研发的可能性。
Questionnaire
调查问卷
如果您有更多关注的话题,或者想要在栏目中看到哪些嘉宾、了解哪些项目,有或者您希望作为演讲嘉宾参与到活动中来,与大家分享您的见解和经验。
欢迎您扫描右上方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您的支持可以帮助我们为大家提供更好的视频内容与服务,并不断提高组委会的工作细节。
CADE
建筑设计博览会
CADE建筑设计博览会打造亚太第一的建筑设计趋势展,为高品质建筑师与建筑全产业链的交流提供开放平台,为行业带来高标准的产品与设计服务展示。进一步促进中国建筑业良性发展,增强行业国际影响力及话语权,丰富学术实践双轨道交流。
报名参展
报名参观
BCC国际建筑科技大会
建筑师沙龙
合作咨询:
· 程盈佳
010-84719580-810
参观咨询:
· 温玮
010-84719580-821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视频栏目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