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CBE线上科技节
CBE线上科技节以CBE云逛展为主要载体,开放承载科技产品的专属展示/贸易页面,并吸引了5000+美妆科技产品上线贸易;以专题呈现的方式汇展200+美妆科技典范产品与企业;并以三大线上贸易通道,助力科技创新转化。
同时,接过上周(7月27日-29日)「绿色PRO 2022化妆品研发趋势大会」的接力棒,本周(8月1日起),CBE线上科技节还将推出3场不同主题的高峰论坛,邀请行业内外学者、优秀企业代表上线CBE直播间,与行业共同探索美妆科技发展的未来。
全文“华点”(预计花10分钟读完全文)
不被定义的精简美妆?
精简美妆超级单品打造“速成班”!
精简美妆的不精简传播!
由CBE中国美妆博览会联合CBE SUPPLY美妆供应链博览会打造的【CBE科技节】开场大戏「绿色PRO 2022化妆品研发趋势大会」于7月29日完美收官!
在7月27日-29日为期三天的峰会中,27位权威大咖从趋势政策、原料开发、配方创新、包装设计等产品开发的维度切入,深度探讨了美妆绿化的新路径,而具体到可落地方案,“精简美妆”,则成为贯穿三天议题的核心关键词。
潮起早期的护肤流程简化,随着纯净/绿色美妆的深入人心,“精简”概念逐渐向“精简包装”“精简配方”“精简原料”等领域延伸,且大有晋升为美妆新流量之势。除了顺应全球可持续趋势及相应政策的要求,美妆消费者心智的成熟也在反推品牌入局“精简美妆”赛道。
赛道扩容的背景下,“什么是精简美妆”“赋能精简美妆产品落地的原料/配方/技术”“精简美妆品牌的差异化传播”等问题也被提上行业议程,关乎这些问题的答案,27位专家组成的“绿色美妆智库”在本次大会上的演讲,或可以让诸位看官略窥一二。
01
不被定义的精简美妆?
“不像时下兴起的其他美妆概念,精简美妆目前尚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福瑞达生物股份高级产品总监、瑷尔博士/UMT品牌的联合创始人董恬恬在《皮肤健康与美容科学栏目:兼顾安全、体验、功效、成本的精简美妆产品的开发》中如是说,并从消费者端的需求出发,说出了她认为的精简美妆:“精”就是明确自身的护肤和美妆需求,精心挑选适合自己的产品;“简”就是简化日常护肤和彩妆流程,减少不必要的步骤。
同为品牌方,克莱丽缇的联合创始人/CMO宣瑾友基于护肤品牌打造的角度,认为精简美妆是由“精简护肤的理念+精简护肤的配方+精简护肤的包装”构成。
前欧莱雅抗衰产品开发带头人Daniel作为从事配方研发多年的行业老兵,他站在产品需求的维度,提出了“3+1”的精简美妆定义,即在清洁、保湿、防晒这三种基本护肤需求之上,外加某一特定功效的需求,如美白祛斑、抗皱、抗敏舒缓等。
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博士&知乎美容护肤优秀答主俞晓赞同“Less is more“的理念,从配方开发的角度给出了精简美妆的定义:给产品做减法,即尽可能在产品中去除冗余的成分,最大化表现产品的特色。
关于俞晓的这一观点,以“DOING MORE WITH LESS 简而不减”为品牌哲学的SAFONE莎弗尼则做出了较好诠释。据SAFONE莎弗尼的创始人艾琳在《可持续品牌的设计与创新》中的介绍,莎弗尼的全线固体产品均采用无水无塑的工艺生产,且最大限度精简配方和包装。
同样专注于纯净功效护肤的科学家品牌小猫安妮也是如此,据小猫安妮品牌联合创始人潘志博士在《纯净美妆在中国,我们准备好了么?》中介绍,小猫安妮主打“极简配方、成分透明”的品牌理念,在追求功效的同时,对产品的安全和道德规范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见,尽管行业对于“精简美妆”的界定不尽相同,但“功效+安全”已然被默认为美妆产品的必要条件,聚焦到“精简”,“极简配方、极简包装”更是被多次提及。
精简美妆,在这个功效护肤的时代,逐渐成为由品牌自主定义以打造差异化的品牌标志。落实到品牌单品的打造,从原料开发,到配方创新,再到包装升级,乃至消费者教育,在具象化产品的每一环中,都大有文章,至于这文章该怎么写,且听听本次大会的豪华讲师团的“速成班”精华。
02
精简美妆超级单品打造“速成班”
在大会中,美业颜究院的高级商业分析师方雯雯在《美妆产品如何把握可持续风向“顺势而为”?》中基于消费者数据对绿色产品趋势做了分析,发现同“极简护肤”形影不离的还有“天然植物”“生物发酵”“以油养肤”“替换装”等概念,强调天然成分来源、使用具体成分比例等也成为国内外许多美妆品牌的主要宣称卖点。
一叶子化妆品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研究员喻珊在《天然匠心,开拓纯净护肤新征程》中就提到,一叶子携手上海日化协会、美修和多家企业起草的《化妆品中天然成分的技术定义和计算指南》,给出了天然成分指数和天然来源配方含量的计算方法,并将其应用到一叶子护肤产品中。
围绕上述备受消费者推崇的极简护肤概念,大会讲师团在原料、配方、功效评价和包装等链路上均给出了可落地方案。
① 功效原料
“大多数化妆品是化妆品原料的混合体,原料的性质直接影响到产品的特性,这就意味着,化妆品产品的创新离不开原料的创新。“北京工商大学化妆品系教授赵华博士在《中国特色植物原料的应用展望》中如此说道。
·关键词A:新兴原料VS传统原料
若要提名当下显著的护肤趋势,抗老抗衰必定榜上有名,甚至连00后都加入了抗老大军。面对竞争激烈的抗衰需求市场,各大美妆品牌花样百出,争作消费者心中那最不一样的烟火。在本次大会上,伽蓝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中科欣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以品牌和原料商的身份给出了他们抗衰方案。
伽蓝(集团)自然堂产品开发总监徐超尔在《了不起的中国成分超级酵母喜默因及应用》中介绍了集团匠心研制出的抗老界新力量——超极酵母喜默因,这株在伽蓝喜马拉雅菌种库558株菌株中优选出的酵母,有更强促新能力,更好的激活肌底细胞的增殖,抑制皮肤老化。
中科欣扬的产品经理黄晓芬则介绍了一款相对传统的抗衰老将SYSTASESOD,它是企业核心研发团队在深海3000米的海底火山中筛选出的一种耐热耐酸碱的超稳定酵母菌发酵得来的。据黄晓芬在《合成生物学—功效型纯净护肤的创新驱动力》中介绍,这款SOD在抑制超氧阴离子的数据测试表现中一骑绝尘,以83.6%的抑制率领先VC近三倍。此外,其耐高温的天然优势保证了它在配方应用中不需要去做包裹、冻干技术,就能保证酶活稳定性,解决了传统SOD不太稳定的应用痛点。
至于类似于SYSTASESOD这样的传统成分与以喜默因为代表的新成分二者“孰美”,复旦大学微生物学硕士&知乎时尚盐究员配方师REX在《原料新科技栏目:美妆科研KOL对话创新原料企业》中,从消费者的角度一锤定音:“只要成分有很好的功效,无论是新兴成分,还是传统成分,消费者都是来者不拒。”
·关键词B:绿色技术
获取功效成分的技术手段多样,但随着可持续政策的日趋规范与消费者对天然/有机原料的偏好,或出于政策要求,或出于市场竞争,或出于成本控制,植物发酵、生物合成等绿色技术迎来了发展春天,基于发酵技术伽蓝喜默因和中科欣扬SYSTASESOD的成分来源就是很好的例证。
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创新业务合伙人谈畅在《合成生物学技术在“美”类消费品中的创新》中说的“当一个应用领域发展到一定的历史阶段,过往的产品和技术难以通过迭代来满足新的需求,这时候一定是新技术的机会”也印证了这一点。
生物合成技术
清华大学合成与系统生物学中心副研究员吴赴清在《利用合成生物技术推动制造产业绿色转型》中说道:“合成生物技术能够大幅度降低当前已有原料的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有利于扩大原料在化妆品中的应用范围。此外,区别于传统化妆品原料生产发酵技术依赖于优质菌株才能大量生产的短板,合成生物技术利用DNA合成、基因编辑等工具改造菌株,可以实现人为定向设计,更容易筛选出优质菌株。”
植物细胞培养和发酵
据禾大化学品(上海)有限公司大中华区市场经理谷达明在《圆桌讨论:创新原料开发赋能美妆产品升级》中介绍,从濒危植物和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出发,禾大在过去十年不断优化其供应链,利用发酵技术生产传统石化来源的原料。
此外,禾大特有的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其原理是通过生物工程的手段去标定所需的活性成分,然后将采集到的成分来源细胞样本在实验室诱发、放大刺激细胞分裂增殖,以培养所需要的植物细胞,从中提取所需的活性成分。通过该技术得到的成分原料在保护植物多样性的基础上,纯度更高、污染更低,且生产过程中溶剂和水的使用量大大降低,满足消费者对天然安全的成分需求。
洁净蒸汽
纯净原料的获取和制成设施的卫生程度密切相关,据上海诚兴机械电子有限公司销售经理许家铭在《洁净蒸汽在日化领域的应用与优势》中介绍:“洁净蒸汽的使用,可以避免工业蒸汽携带的污染物、工艺制程中的交叉污染对产品或过程造成污染,保证产品的安全、卫生、外观等符合要求。它一般用于日化产业中的乳化设备、罐包装设备、半成品储罐、洁净管路、器具等设施的日常或周期性消毒。“
② 配方创新&功效评价
满足了消费者对天然原料/植物成分的诉求后,压力紧接着就给到配方研发这一端。如何通过配方升级在实现功效护肤的同时,提升消费者使用的感官体验,是品牌争夺市场顶流地位的重点。
雅颜生物首席科学官&前欧莱雅抗衰老科研带头人Daniel在《从感官科学到流变学:感官科学如何赋能化妆品配方创新》中提出,用户需要的不是细胞生物学、物理学等层面的数据,而是短期内可感知可实现的测量结果,这也是刺激消费者做出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感官科学则可以把消费者本来模糊主观的购买决策数据化,而流变学,就是连接材料科学和感官科学的那座桥梁,通过了解乳化剂、增稠剂、润肤剂等配方材料的流变学特征,推导它们的物理特征,进而将物理特征和感官科学做联系,以实现配方创新,提升消费者的使用体验。
不过,在来到百般挑剔的消费者面前之前,配方产品还有一道“功效评价”关要闯,这一关伴随着化妆品监管条例的实施难度倍增。
针对这一难题,复旦大学博士后马彦云在《基于皮肤表型组学的化妆品功效评价》中分析道:“目前基于表型组学的功效评价方式是科研驱动,在关注人体宏观表型状态的同时,也关注微观世界的分子规律。”马彦云认为,借助皮肤表型组学,通过揭示微观表型(原料功效)和宏观表型(产品功效)之间的关联,能够为化妆品科学提供全新思路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③ 包装升级
“配方和包材息息相关,当配方在不断升级的时候,对承载配方的容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新的技术和包装方式应运而生。”洽兴包装工业 (中国) 有限公司全球市场总监王毅勤在《包装新视野栏目:创新科技包装,赋能品牌与消费者》圆桌讨论中如是说。
伴随着配方的不断升级,作为消费者感知“精简美妆”这一产品概念的首要媒介,包装升级无疑也成为各大品牌的必修课。
根据言安堂合伙人唐胜男博士在《绿色包装可回收趋势洞察》中分析,受益于包装形式的直观性,绿色包装的认可度达86.9%。这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消费者不愿意为绿色包装买单”的说法,正如上海觉之品牌咨询有限公司设计总监文木在《包装新视野栏目:创新科技包装,赋能品牌与消费者》中所说:“如果绿色可持续在总体上真的是更好的选择,消费者只会改变自己的行为。”
其中,环保趋势色、绿色材料、包装形式则是从不同维度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一款绿色包装产品99%的诉求。
环保趋势色
在《流行色的环保色沉淀与扩充》演讲中,COLORO色彩顾问吴若曦提出了2023年的五个环保趋势色,分别是科技环保色“数字薰衣草”、灵性石材色感“燕麦奶色”、通透舒心色感“无花果绿”、动态智慧色感“金绿柱石”、调和温润色感“桃粉沙色”,并分别给出了包装设计上的应用建议。
绿色材料
唐胜男博士总结了可生物降解/可堆肥材料、生物基材料、废旧物升级利用这三类材料创新,具体到某一款材料,洽兴的王毅勤在圆桌中提到了木纤维、石头粉这两种在包装领域已有应用经验的材料。杭州帕特广告策划有限公司CEO屠伟伟则在《可持续设计如何让中国消费者买单》中,分享了“资生堂以家具边角料制作包装”的包材案例。
包装形式
“替换装、精简包装、减塑包装”较能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唐胜男博士在演讲中总结道。方雯雯列举的案例也佐证了这一点:“至本的替换装与正装规格一致,而价格相差仅3元,但替换装销量在MAT2022仍旧达27万以上。”文木则提到了“无标签设计”这一形式:“为了让回收工序更精简,一些品牌的瓶身包材设计成全透明容器。”
03
精简美妆的不精简传播
正所谓酒香也怕巷子深,历经多重关卡打磨出的精简美妆单品,若缺少科学传播的保驾护航,则很难在一众竞品中斩获消费者加冕的“超级单品”称号。
尤其是针对成长于互联网时代的后浪消费者群体,路博润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皮肤护理亚太区高级市场经理曲向华博士在《圆桌讨论:创新原料开发赋能美妆产品升级》中表示:“随着年轻一代消费者的成长及其知识水平的提高,如果在推广的内容和方式上抓住他们的痛点,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会愿意、甚至主动为绿色买单,这一趋势日益凸显且不断增长。”
与此同时,由于入局精简护肤品牌的增加,难免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面对“劣币”搅局致使部分消费者产生的“绿色/精简护肤是不是新一轮的智商税”的质疑,知乎大V & 知名外企配方师江小訾在圆桌中说:“绿色美妆的科学传播要让消费者知道绿色美妆产品可以兼具功效、安全和黑科技。同时赋予产品社交属性,让消费者感到自己成为绿色的生活方式的倡导者或环保人士。”
这一观点和俞晓的不谋而合,俞晓还补充道:“相比较各种工艺技术或基础概念,在和消费者的沟通中,最落地的还是要回到成分。”
04
结语
精简美妆,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美妆品牌平衡绿色可持续要求与消费者护肤需求而探索出的最优赛道(之一),品牌和消费者在实现双赢的同时,消费者在美妆“绿化”链路上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就像中华环保联合会绿色循环普惠专委会秘书长蒋南青博士在《双碳目标和ESG带给美妆业的机遇》的演讲:“除了控制企业端的原材料、供应链和产品的碳排放,消费端行为也是重要的一环。把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和企业的产品连接起来,形成符合循环经济逻辑的碳循环闭环,能建立更好的消费者粘度机制,对绿色企业形成良性支持。”
CBE线上科技节
精彩进行中…
CBE线上科技节已于7月26日正式启幕。以 “科技上线,创新转化”为主题,邀请美妆产业科技巨头上线,与化妆品领域的科学家及KOL线上面对面互动,共话行业科技新未来;联动CBE商贸社群,通过线上三大贸易通道,推动美妆创新科技产品直接贸易,助力科技成果创新转化。
专业买家
添加社群助手
了解科技节信息
抢占商业先机
不念过去
END
不畏将来
推荐活动
推荐阅读
↓ 长按扫码关注 ↓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报名 2022 CBE SUPPLY美妆供应链博览会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