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伴随新能源汽车兴起,对车用铝材的需求正快速升温,甚至发展成为终端消费者都在关切的话题。
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再次抓住了流量密码,把新车理想L9推向舆论浪尖。7月13日,关于该款车型空气悬架用材“铝、钢、铁”的风波,直接引发了众多造车关有关键部件使用材质的热议。值得一提的是,针对网友 “不解理想L9将悬架铸铁零件表面喷涂为‘铝合金’”的评论,李想除对涂层颜色的解释外,随后还留言回应:“一辆车什么地方用铝,什么地方用钢和铁,不是拍脑袋、敲键盘决定的。”当然,这仅体现出李想的个人看法。事实上,在同等刚度前提下,铝材料显然要比铁更耐腐蚀。不过结合成本因素,将悬架铸铁下摆臂的防锈工艺细节做到位,尽可能降低生锈概率,对下摆臂的使用寿命同样可以保证。所以究竟哪种材料会更契合零件的使用场景,只能是见仁见智,依据材料成本以及工艺水平合理取舍。而回归风波源头,其实也表露出汽车车身用铝情况已引起消费者的更多关注。新形势促使需求“铝热”
客观地说,有关铝制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已很普遍,特别是在轻量化需求升温以后,其由于远高于钢铁、镁合金、塑料及复合材料的综合性价比,使得铝材的单车平均用量也在逐步提升。而当前新能源汽车市场“高歌猛进”的局面,又令这一变化更为突显。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万辆,同比增长1.2倍,市场占有率达21.6%。除此之外,鉴于动力驱动形式以及车体结构的变化,纯电动汽车的单车平均用铝量也明显高于燃油车型。中铝材料应用研究院轻量化工程中心业务主管吴永福博士表示,“考虑到当前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情况,很显然车用铝材总量将迎来爆发增长。”对此,他预计未来3年内,国内新能源汽车每年的铝材用量将从10万吨增长到316万吨左右。工艺变革更新铝材应用机会
除因市场变化产生的需求外,在工艺端角度,也同样出现了利好铝材应用的发展趋势,近期兴起的一体化压铸工艺正在改观铝制零件组合强度不足的局面。这一工艺可以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实现较为复杂的设计,从而降低整车生产工序的复杂性。对于铝合金在一体化压铸方面的技术进展,广州广型模具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梁振进认为,在利用一体压铸之后,整个工艺制程得到大幅度简化。他表示,在高压铸造工艺里,产生的渣包和料头等余料,均可以进行回炉使用。此外,高压铸造工艺还扩大了原料来源,可以消耗二次铝,大幅减少了使用原生铝的需求。“铝合金的应用瓶颈之一在于成本,一体化压铸恰恰能够提升材料利用率。”![]()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