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遇湖南 非同一般——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盘点

来源:世展网 分类:行业资讯 2025-07-08 16:53 阅读:*****
分享:

2025年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CAETE湖南中非博览会

2025-06-12-06-15

展会结束
点击上方蓝字中国一非洲经贸博览会文章来源:新华网

作为今年中非经贸领域最重要的交流活动之一,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近日在湖南长沙圆满落幕。

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建设是中非合作“八大行动”“九项工程”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赋予湖南的重大战略使命。记者走访发现,自2019年首届博览会举办以来,湖南对非经贸合作更加紧密,方式更加灵活,先行区建设成效显著。湖南已成为中国对非合作的“先行者”和“新前沿”,构建了“湖南搭台、全国唱戏、中非共享”的格局。

规模空前,中非经贸博览会在湘扎根

53个非洲国家、11个国际组织、27个国内省区市和4700多家中非企业、商协会、金融机构等超3万人参会参展……第四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纳米比亚的辣椒酱、肯尼亚的鲜花、南非的红酒等800余款产品集中亮相,主展馆内观展人次突破20万、较上届翻倍,现场成交或意向成交额达25亿元。

博览会的成功举办,是湖南借助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两大国家级平台持续发力的成果。湖南省商务厅厅长沈裕谋介绍,湖南对非贸易额从2018年的181.6亿元增至2024年的548.5亿元,增幅超200%,规模连续多年位居中西部省份第一;本届博览会签约金额113.9亿美元,较上届增长10.6%。

6月12日,在长沙国际会议中心,与会嘉宾在开幕式前交谈。当日,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在长沙举行。

湖南与非洲,有哪些资源互补之处?

01

“湖南制造”满足非洲需求。

非洲多国长期受风沙、多雨、干旱等困扰,湖南双峰县农机企业针对非洲地形地貌特点,开发小型收割机、碾米机等农机产品,销往尼日利亚、坦桑尼亚等国。尼日利亚TopSpot Global公司负责人特尔采加·提翁在展会上对金峰机械产品产生兴趣,会后立即前往双峰县考察,并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此外,三一集团的起重机、挖掘机等在非销售额累计超200亿元;中联重科的农机产品2024年在非业绩翻番;湖南吉利对非整车出口年突破3亿元。“湖南制造”正成为非洲基建和工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5月15日,非洲驻华使节代表团参观第四届长沙国际工程机械展览会。

02

非洲产品走进湖南,走向世界。

湖南以建设非洲非资源性产品集散交易中心为重点,扩大非洲优质产品进口。长沙海关推出的“非洲输华食品准入预评估制度”今年3月获海关总署备案,有效缩短准入周期,畅通非洲输华食品“绿色通道”。

在湖南推动下,越来越多“非洲产”通过湖南走向世界:全国首例非洲鲜花转口贸易在湖南完成;肯尼亚咖啡豆通过直飞长沙的航班,3天内即可销往各地;肯尼亚野生鳀鱼经湖南企业加工后销往全球;羊肉、腰果、辣椒等非洲农产品正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

03

湖南企业助力非洲农业和工业现代化

近年来,一批湖南企业扎根非洲,帮助当地修路建桥,提供种子和农业技术支持,已在16个国家启动40多个产业投资项目。湖南农业集团在卢旺达开展干辣椒示范项目;隆平发展在坦桑尼亚开展种子产销一体业务;美兰集团投资的科特迪瓦天然橡胶加工厂带动3.5万名胶农创收;袁氏种业在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超7.8万公顷,单产达传统稻种的4倍。

多维度创新,湘非合作走出“新路子”

近年来,湖南立足产业优势,搭平台、促创新、强服务,务实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湘非交流合作,形成多维联动的发展格局。

以产工贸一体化带动产业链合作。湖南以“产工贸一体化”模式支持非洲本地产业链建设,推进科特迪瓦橡胶、坦桑尼亚木薯、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等项目。袁氏种业自2009年进驻马达加斯加,定制化选育出5个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突破7.8万公顷。湖南粮油集团在卢旺达建设辣椒种植示范基地,派遣专家提升当地种植技术,建立出口标准体系,助力当地农业高质量发展。

6月12日,在湖南长沙国际会展中心,志愿者在第四届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上摆放卢旺达辣椒酱产品。

以公共卫生合作守护非洲健康。“有一次我去塞拉利昂一个社区健康中心义诊,清早就有100多人在那里等,我一到他们就为我唱歌,让我非常感动。”湖南援塞医生陈智慧介绍,塞拉利昂全国首次宫颈癌HPV筛查项目由中国(湖南)第25批援塞医疗队负责,湖南企业圣湘生物提供HPV筛查试剂、仪器及技术支持和实验指导。

圣湘生物董事长戴立忠说,项目的成功实施,不仅得到塞拉利昂政府的高度认可,也赢得了联合国人口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组织的一致赞誉。2025年至2027年,湖南预计将向塞拉利昂、津巴布韦两国派遣医疗队员100名以上,并向塞拉利昂增派2名中医师,共建中非联合医学中心;加强对口医院合作机制项目建设。

以“智能制造+绿色转型”拓展合作空间。三一集团深耕非洲市场20余年,积极从设备出口迈向本土运营和新能源布局。在赞比亚、刚果(金)等地,三一硅能建设多个“光伏+储能”微电网,打造全天候绿色供能示范工程,助力非洲矿业绿色转型。“非洲偏远地区矿山或部落,在缺水少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我们的光伏板和风电来解决用电困境。”三一集团有限公司展会公司总经理赵辉介绍。

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促进研究会会长徐湘平说,从产业链共建到公共卫生援助和绿色能源合作,湖南正不断深化与非洲国家的互利合作,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为中非共建高质量“一带一路”注入湖湘力量。

链接非洲,湖南为什么行?

近年来,湖南抢抓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长沙的重大机遇,持续深耕对非合作。数据显示,全省对非贸易额从2018年的181.6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548.5亿元。沈裕谋说,这既得益于产能优势、区位通道、政策平台等多重叠加,更离不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在中非合作实践中的深入体现。

01

产业互补性强。

湖南的工程机械、农业技术、电力设备等与非洲基建、农业、矿产需求高度契合。马达加斯加20000阿里亚里纸币上的杂交水稻图案,正是湖南农业“走出去”的成功缩影。

在徐湘平看来,作为中国链接非洲的“内陆枢纽”,湖南与非洲在产业结构上具备天然的互补优势。无论是湖南在工程机械、高新农业,还是轻工业加工、采矿加工等方面的产业积累,都能在非洲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关键阶段发挥积极作用。

02

物流通道畅通。

尽管不沿边、不靠海,湖南却展现了强大的对非通道构建能力,为内陆省份打造出“通江达海、联通非洲”的物流网络。

2024年6月20日,第1000趟“湘粤非”陆海联运国际班列准备从株洲中车物流园出发(无人机照片)。

湖南打造湘粤非铁海联运通道,货物运抵东非主要港口时间缩短10天;拥有长沙至肯尼亚客运航线、至埃塞俄比亚货运航线;岳阳城陵矶港则通过打通岳阳-上海-非洲的水运接力航线,加强与非洲重点港口的合作,进一步拓展了湖南对非贸易的水运通道。

03

双平台支撑,合作机制日益完善。

自2019年首次举办以来,中非经贸博览会释放出贸易链接的强大动能。前三届博览会累计签署合作项目或协议336个、金额533.2亿美元,签约项目履约落地率达到83%,成果令人瞩目。

徐湘平说,中非经贸博览会和中非经贸深度合作先行区这两大平台广泛汇聚政策、资源、产业与服务要素,串联起众多湘企“走出去”的关键节点,也为中非多层次合作搭建制度支架。湖南始终将这两个平台视作发展驱动力,联动推进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政策高地建设,不断增强制度对接能力、复制推广能力和落地见效能力。

在平台带动下,省内14个市州与28个非洲国家建立稳定对接机制,进一步推动中非合作从政府层面向基层、企业、园区延伸,激活全域合作的巨大潜能。

从产业互补到通道畅通,从平台支撑到模式领先,湖南正以综合优势稳步迈进中非合作新高地。既是中非贸易的“内陆支点”,亦是对非发展的“合作中枢”,湖南走出了一条不沿边、不靠海、却面向全球的开放之路,为中国地方深化对非合作描绘了系统化、可持续、协同化的发展路径。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走深走实,湖南作为“立足中部、链接非洲”的桥头堡,其未来空间将更加可期。

END

三审:赵毓辉、蒋永峰

二审:周姗姗、丁洵

编辑:刘艳芳 实习生:邓祎琳

长按左图识别二维码“中国—非洲经贸博览会”公众号ID:caetexpo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X
客服
电话
13924230066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