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传统车载屏幕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呈现(导航、车速、娱乐等)。然而,随着汽车智能化新四化的发展,尤其是智能座舱的兴起,单纯的信息展示已无法满足需求。其痛点在于:
因此,感知进化成为必然趋势,其目标是让屏幕不仅能“看”,更能“感知”用户和环境,实现更自然、主动、安全、个性化的交互。这种进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维度:
1.生物识别:身份认证与健康关怀的无缝融合
通过屏下指纹(超声波、光学)、屏下摄像头(用于人脸识别、姿态识别、眼球追踪)、非接触式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等传感器集成到屏幕下方或周围。提升安全性(身份验证、支付安全、健康预警)、便利性(无感/一键登车、个性化设置)、健康关怀(持续健康监测)。
具体案例
大陆集团隐藏式生物识别屏:该显示屏使用安装在显示屏后方一个 150万像素的近红外摄像头和一个对人眼安全的激光点阵投射器跟踪车内人员的重要体征,从而实现安全和舒适功能。该技术可以穿过高分辨率 OLED 屏幕监测车内的乘客,从而实现一种肉眼完全不可见的监测方法。大陆集团凭借该创新显示屏解决方案荣获 2025年CES 创新奖 “车辆技术和先进移动出行” 类别的奖项。
京东方柔性超声波指纹识别传感器:通过高频声波穿透屏幕等介质捕捉三维指纹,实现一键身份识别+专属模式设置(座椅、方向盘、后视镜记忆调节),简化登车流程。其智能方向盘方案更进一步,融合身份认证、健康监测(心电图)、离手检测与触觉反馈,提升安全与个性化。
维信诺UDIR屏下红外技术:结合屏下摄像头,实现零闪烁、高灵敏的红外人脸识别与解锁,适应暗光环境,提升交互流畅度。
2.姿态与行为感知:理解用户意图
通过高精度屏下摄像头、红外传感器、ToF传感器、眼球追踪技术理解用户意图提升交互自然性、安全性(注意力监控)、乘坐舒适性和便捷性。
具体案例
1.眼球追踪:(如极氪007、商汤绝影方案)理解驾驶员视线焦点,可用于:
注意力监控:检测疲劳或分心,发出警报。
自然交互:视线所及之处控制功能(如看哪里调哪里),减少手动操作。
自适应显示:根据视线自动调整HUD或屏幕信息布局,实现视觉指向调节后视镜。
(极氪007方向盘上带有面部识别的红外摄像头)
(商汤绝影DMS系统)
2.姿态识别:(如丰田纺织&联想的姿态联动屏)通过传感器感知乘客坐姿,自动调整显示屏至最佳观看角度和位置,提供更舒适的娱乐或办公体验。
3.手势识别:在特定场景下(如副驾或后排),允许用户通过手势控制音量、切歌、接电话等,减少物理接触。
目前这一块的应用还不成熟,比较类似的是2025年3月20日,在华为Pura先锋盛典上,介绍的问界M9的隔空开门功能。开门时只需将手贴近车门,做出“抓握并后拉”的模拟动作,车门即可自动开启。还有功能前备箱挥手即能开启,后备箱脚踢开启,彻底解放了双手。而手势交互的时代更远不止于此,“隔空开门”的出现只是手势交互的开始,手势交互在未来仍然有着无限可能。
3.触觉感知:突破视觉限制,增强操作信心
集成触觉反馈执行器(如线性马达)、力感应、具有机械触感的旋钮集成。减少视觉依赖、提升盲操作准确性和信心、增强交互的真实感和沉浸感。
具体案例
维信诺智能旋钮触控柔性AMOLED方案:屏幕上的虚拟旋钮不再是光滑的玻璃,而是能提供真实的机械触感和32级精准力反馈。驾驶员无需看屏幕,凭手感即可精确操作(如调节空调温度、音量),极大降低视觉分心。旋钮位置还可灵活适配不同车型布局。
京东方智能方向盘触觉反馈:京东方基于屏下大面积超声指纹识别技术的智能方向盘,可以与用户身份绑定,一键完成座椅、方向盘、后视镜的调节,融合触觉提示,例如在离手监测警告或功能确认时提供震动反馈。
4.环境感知与自适应:让屏幕与环境融为一体
通过环境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LocalDimming(局部调光)、特殊光学材料(染料液晶)、加热技术(SLT),保障全天候全场景下的清晰可视性、提升乘坐舒适度(遮阳隔热)、增强内饰设计自由度与整体感、保护隐私。
具体案例
天马CMS电子后视镜屏幕:
高亮高对比度&LocalDimming:强光下清晰可见。
SLT盒内加热&低温算法:严寒天气快速启动,避免显示迟滞。
环境光自适应:自动调整亮度,减少夜间眩光。
(这本身是显示优化,但目的是为了在各种环境光条件下“清晰、无延迟地感知”车外环境,是电子后视镜功能可靠性的基石)
京东方柔性调光天幕:基于染料液晶技术,具备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和缓冲性能,实现拱高为19mm以上的双曲率合片,极宽温度的工作范围(-30℃~90℃),一键调节透光率(15ms极速切换),实现遮阳、隐私保护、隔热防紫外线,将车窗/天窗变成一个可感知环境光并智能调节的“大屏幕”。
京东方/天马等供应商的隐藏式显示屏/表面技术:在非激活状态下,屏幕区域与内饰表面完全融合(如木质、皮革纹理),仅在需要时点亮显示内容。
小结
车载显示屏的感知进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它突破了传统显示的边界,赋予了屏幕“看、听、感、知”的能力。通过集成生物识别、姿态追踪、眼球追踪、触觉反馈、环境感知、智能唤醒等前沿技术,屏幕从单纯的信息展示者,进化为智能座舱的感知中枢和交互核心。这不仅显著提升了驾驶安全性(减少分心、主动预警、优化安全系统)和乘坐舒适性(个性化设置、环境适应),更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自然、主动、便捷、个性化的交互体验。
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多模态融合的深入,“全场景拟人化交互”将成为现实,车载显示屏将继续引领智能座舱向更安全、更智能、更具情感化的未来迈进。大陆集团、京东方、维信诺、天马等企业的创新方案正是这场感知进化大潮中的生动注脚。
END
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行为,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
展会咨询
![]() |
![]() |
![]() |
![]() |
世展网公众号 |
微信小程序 |
销售客服 |
门票客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