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4日,第十三届“金三发·德佑”杯全国大学生非织造材料开发与应用双创大赛成果发布会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本届大赛共评出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含“德佑·擦拭未来之星”1项),二等奖15项(含“德佑·绿色发展奖”5项),三等奖57项。其中,“德佑·擦拭未来之星”奖项从包装设计、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成分功效等方面探索未来的擦拭产品形态与功能;“德佑·绿色发展奖”奖项从材料选择、工艺研究、加工整理、循环再生等方面探索擦拭产品的绿色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推出【德佑·擦亮绿色未来】栏目,呈现“德佑·擦拭未来之星”“德佑·绿色发展奖”的创新与可持续解决方案。
绿盾可溶—温控定制化擦拭布
作品设计目的与意义01面对传统擦拭材料降解问题造成的环境污染,以及国家绿色发展政策的推动,我们设计了基于可溶性纤维聚乙烯醇(PVA)的可溶解非织造擦拭材料。PVA纤维因其具备无毒、水溶性和可冲散特性, 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符合绿色发展要求,再结合PVA一定温度可溶解特性,通过擦拭富含金属离子及金属的污水、核废水等等进行回收,从而提供一种环保高效且可回收再利用的双重方案。通过这一产品,我们在推动清洁行业的生态转型,促进环保材料使用的同时,以可视化、可定制技术来适应多样需求并提供广泛应用,减少废旧材料处置费用以缓解环境压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作品所用原料与技术02表格1 产品原料表原料 | 性状 | 产地 |
40℃聚乙烯醇纤维 | 平均长度38mm、细度为1.50dtex | 福建福维新材料有限公司 |
90℃聚乙烯醇纤维 | 平均长度38mm、细度为1.56dtex | 日本可乐丽株式会社 |
感温变色油墨 | 40℃ | 深圳幻变色彩科技有限公司 |
 |
图1工艺路线 |
工艺路线为:PVA纤维→开松混合→梳理成网→交叉铺网→针刺加固→常温热轧轧光处理→印花整理。产品一为 40℃PVA 针刺非织造布;产品二为 90℃PVA 针刺非织造布。其中PVA纤维不仅具有理想的水溶温度和强伸度,还有良好的耐酸碱、耐干热性能,而且溶于水后无味无毒,水溶液呈无色透明状,在较短温度内能自然分解,对环境不产生任何影响,是百分百的绿色环保产品。经实验检测,发现产品具备可溶解、干湿态断裂强度大、耐磨性好、柔软度好,透气性好等优点。2. 设备:本实验所采用到的设备,可根据非织造厂已有设备自行组装,包括:开松混合、梳理机、铺网机、针刺机和热轧机。作品解读1. 创新维度紧扣大赛“创新与可持续”主题,本作品在原料、工艺及应用场景层面实现三维创新:(1)原料创新:选用 90℃与40℃聚乙烯醇(PVA)水溶性纤维,其可控溶解性与生物降解特性,拓宽传统非织造材料的应用场景,为可循环提供原料基础。(2)工艺创新:通过纤维开松、梳理成网、针刺加固与常温热轧粘合多工序协同,结合可视化印花技术,实现功能与外观一体化设计,赋予产品遇水溶解、干湿态高强度的独特性能。(3)应用场景创新:将非织造材料创新性拓展至核废料无害化处理等特殊领域——实现低浓度放射性污染物的可控吸附与溶解分离,同时在文物保护中突破传统擦拭材料的残留限制,在电池电解液回收中实现介质高效分离,借助跨领域应用创新,实现非织造材料从常规场景向高危、精密场景的技术跨越。2. 可持续维度聚乙烯醇(PVA)水溶性纤维天然可降解,遇水完全分解无残留,从源头践行绿色理念,应用端通过多场景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物修复中零污染清洁、电池产业电解液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 医疗废液处理中降低固废量、核废料处置中规避污染扩散, 实现了“溶解-回收-无害”的闭环目的,替代传统高污染处理方案。从原料环保到应用, 全方位诠释本产品的可持续发展路径。
作品以原料与工艺创新为支撑,以应用场景创新为突破口,结合可持续设计,从“创新”与“生态可持续”双轨紧扣大赛主题,为行业提供兼具创新性与社会价值的解决方案。
本届大赛组织单位: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教育学会苏州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浙江金三发集团有限公司河南逸祥卫生科技有限公司

【德佑·擦亮绿色未来】获奖作品展:“一擦现形”——基于非织造布的擦拭用农残即时显色检测产品

【德佑·擦亮绿色未来】获奖作品展:“糖色瞬知,智护无忧”—智能尿糖显色护理垫

【德佑·擦亮绿色未来】获奖作品展:双面分效可循环抗菌厨房擦拭材料

【德佑·擦亮绿色未来】获奖作品展:艾草精油微胶囊改性超细ES纤维抗菌非织造材料

新型高抗紫外生物质纤维水刺非织造布材料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