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联冷暖 共享未来”2025年第36届中国制冷展技术报告(第十期)

来源:世展网 分类:制冷行业资讯 2025-09-30 09:04 阅读:*****
分享:

2025年中国(上海)制冷展CR EXPO

2025-04-27-04-29

展会结束

智联冷暖  共享未来

2025年第36届中国制冷展

技术总结报告(第十期)

技术特点

本节作者「清华大学 王宝龙副教授、博士生杨瑞柯、博士生王匡昊

本届制冷展以“智联冷暖,共享未来”为主题,得到了全球制冷行业的广泛关注,国际展商与海外观众比例显著提升,行业交流活动空前活跃,充分体现了展会的国际化影响力。展会聚焦于制冷行业的智能化和多元化应用,在热泵技术革新、环保制冷剂替代方案、辆热管理系统等专业领域取得了重要突破,同时积极推动与储能技术、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前沿科技的跨界融合。特别设立的产学融合路演示范专区、臭氧气候技术路演及热泵专区汇聚了众多创新成果,为优质项目提供了展示平台,延续传统的“金奖产品”和“年度产品”评审活动,有效地激发了行业的创新活力,为我国制冷空调产业实现从规模拓展到质量提升的战略转型提供了强劲动力。

根据参展商展出的展品技术和组委会组织的主题论坛、专题研讨会和技术交流会内容,可以看出本届展会的总体技术特点。

创新AI赋能,构建智能化冷暖生态

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赋能与智能制冷热泵系统的创新发展成为行业研究的核心议题,通过智能化技术的系统性应用,制冷热泵领域正在实现能效提升与运行模式优化的双重突破,进而迈向更高效、更灵活的发展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徐宗本院士在“大模型原理及其赋能模式”主题论坛中指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推动科技革命、产业变革与智慧社会演进,已成为创新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与新质生产力的关键组成部分。

近年来,直膨式空调热泵系统正经历着技术革新的快速发展期,特别是在智能控制和高效节能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智能化(AI)与物联网(IoT)的应用逐渐增多,及融合智能控制的多联机、单元机系统不仅实现了更为精细的室内温度调节,还通过AI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个性化的舒适体验,极大地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便捷性和生活质量。格力带来的GMV9智岳多联式空调机组创新性地整合了格力自主研发的AI芯片与新一代冷媒主动控制技术,成功攻克了传统多联机在能效提升与节能优化方面的技术难题,不仅实现了行业领先的APF能效值,还具备极端工况下的稳定运行能力;通过智慧云控系统的加持,产品实现了能耗数据的精准交互与运行参数的智能调节,荣获了本届制冷展“金奖产品”。海尔展出的AI物联网多联机创新性地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其内置AI芯片不仅实现了运行参数的智能优化调控,更在能效提升和智能维保方面取得突破;日立AIII/RIII系列多联机产品同样表现抢眼,能够在-30~54℃的宽外温工况下保持稳定运行,并创新性地集成5G通信模块,实现了±0.5℃的高精度温控能力,成为应对严苛环境需求的理想解决方案。可以预见,AI相关的智控技术将进一步主导制冷设备的技术更新。

智能化、数字化技术革新也推动了暖通空调自控系统领域经历由AI技术引领的深刻变革,从单一设备局部控制向全局智慧管理平台的方向演进。海信推出的ECO-B智慧楼宇与能源管理系统2.0,通过多项智能化预测技术与分级动态调控策略的协同,形成了“预测-决策-执行”的闭环调控,实现系统的整体节能,获评本届制冷展“金奖产品”、“创新产品”称号。格力、丹佛斯、大森、美控等多家企业也推出了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智能化自控系统解决方案,均获评“创新产品”称号。

此外,在本届展会中,有多场学术交流会议以“AI”、“智能”为主题,与会专家深入探讨了AI算法在系统优化及多场景智能控制中的应用潜力,聚焦AI技术在系统动态优化、多目标节能协同、设备智能诊断与自适应控制等方面的前沿突破,并邀请多位企业代表与专家分享AI在冷链物流、工业制冷、智慧建筑、数字交通等领域的标杆案例,助力构建开放共享、可持续推进的创新生态。

推动能源转型,发展低碳热泵技术

在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持续强化的背景下,制冷需求呈现显著增长态势,这为行业能效升级与低碳发展带来了双重挑战。面对这一形势,制冷行业亟需承担起节能减排的主体责任,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在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进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中国制冷展专家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李先庭教授在“气候变化、能源转型与制冷行业的责任”主题论坛中系统阐述了制冷行业在应对全球气候挑战和能源结构调整中的核心作用,强调制冷空调行业不仅需实现自身绿色低碳发展,更应通过技术创新驱动其他行业协同转型,并提出了面向未来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与技术路径。聚焦上述核心方向,制冷行业将在能源系统优化及“双碳”战略目标实现中发挥关键作用。

随着能源综合利用水平不断进步,光伏、地热能、空气热能、储能等与暖通系统结合,能够在降低碳排放的同时节约用户成本,响应多种情景下的用户需求。在本届制冷展中,多家企业展出了针对不同需求、场景的多能互补系统,如:日立、海信、格力等企业展出了可实现“光储充一体化”的光储直柔多联机,通过光伏发电、储能调峰、直流配电、柔性调控四大系统协同,实现新能源发电+谷电储能+绿色充电;太阳雨、格力等企业展出了空调、供暖与生活热水一体的多联供产品方案,系统通过空气热能、太阳能和燃气三种能源的耦合,配合不同场景下的用能模式切换,在降低初始投资的基础上保证了较低运行费用;松下、太阳雨、芬尼克兹等企业均推出了空气源热泵热水器,兼容太阳能发电系统,将其余电转化为热能,进一步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实现能源自给。

基于我国多元化热能需求场景的技术特征分析,高温热泵压缩机技术体系呈现出显著的发展态势,其中以水蒸气等自然工质为工作介质的压缩机技术因其环保特性与能效优势,有望成为该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冰轮展出的LC大压比水蒸气离心压缩机组,采用四级离心压缩附带多点喷淋级间冷却,最大压比高达8,获评本届制冷展“金奖产品;海尔展出的气悬浮离心机单台制冷能力可达100~600 RT,最高出水温度可达55℃;谷轮展出的动压气悬浮无油离心压缩机,突破传统无油离心压缩机的运行范围上限,最大压比可达6.5。随着“双碳”战略的稳步推进,以水蒸汽为代表的自然工质压缩机将进一步展现其商业化推广潜力与产业协同前景。

关注环保制冷剂,优化系统充注量

在我国“双碳”战略实施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生效的双重政策背景下,HFCs制冷剂的替代进程已进入关键阶段。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驱动的协同作用下,制冷行业技术体系正经历系统性变革:基于低全球变暖潜能值(GWP)制冷剂的压缩机、换热器及阀件等核心部件技术瓶颈逐步突破,相关创新成果已在冷热水机组、热泵空调等终端设备中得到产业化应用。这一技术演进路径不仅符合国际环保公约要求,更为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技术支撑。

欧洲制冷部件制造商协会(ASERCOM)主席Marco Masini先生在“制冷领域天然制冷剂的发展”主题论坛中阐述了制冷行业在法规、技术及安全层面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强调为加速推进低GWP制冷剂替代进程,政策协同与技术突破缺一不可,应持续提升政策灵活性,支持中小企业平稳过渡,同时构建循环经济体系,减少对原生制冷剂的依赖,最终实现安全、高效与可持续的三重目标。

在本届展会中,应用非共沸混合工质、自然工质的制冷空调设备层出不穷。海信针对欧洲市场推出的低碳多联解决方案使用R32制冷剂,兼具环保高效的同时搭载全套制冷剂保护措施,保障系统安全运行;天加展出了采用R1234ze(E)制冷剂的离心冷水机组,采用的流膜均布降膜蒸发器可节省35%的制冷剂充注量;麦克维尔展出了采用R34a/R1234ze(E)/R513a制冷剂,可实现多制冷剂直接更换的WTCV双级直驱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拓展了压缩机的高效应用区间。

在本届制冷展的专题研讨会中,制冷剂与未来制冷技术成为探索焦点。与会专家重点分析了环境友好型制冷剂的技术路径及多联机等未来制冷系统的产业趋势,认为技术创新与绿色发展将是未来制冷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驱动力。“臭氧气候技术路演和工业圆桌会议”是中国制冷展多年贯彻的固定特色单元,邀请了行业40余家整机、压缩机、零部件、制冷剂等制造企业就绿色低碳、高效节能替代技术的应用成果和解决方案进行了分享,圆桌会议邀请了20多位专家就政策与挑战、绿色低碳制冷技术作专题报告,为推进制冷空调行业的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进程、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拓宽应用场景,强化制冷热泵全工况性能提升

热泵技术在降低供热领域碳排放、推动热力系统零碳化方面具有重大潜力。本届展会中,众多国内外厂商展出了各类热泵产品与应用示范,各类热泵产品呈现特殊环境适应性显著增强、全工况温域持续拓宽、工业制冷与热泵高效应用深化的发展趋势。

对于超低温环境的适应性,海尔超低温热泵机组基于双压缩机“准三级”压缩实现了严寒高水温(在-40℃外温工况下制取65℃热水),且具有强制热、高能效、低成本、高可靠,设备体积小,大压比工况排温<100℃等优势,该产品获得了本届制冷展的“金奖产品”和“创新产品”;鑫磊超低温热泵空调变频机组,使用R32制冷剂,采用闪蒸补气增焓系统能够在-35~60℃的环境温度下制热,获得了“创新产品”;太阳雨超低环温空气源热泵供暖机组,能在-35℃超低环温条件下稳定运行,并且噪音低至20dB(A)。

从展品中可以看出,高温热泵技术有所突破:格力大容量高效高温离心式热泵机组,可回收钢铁厂、油田、电厂变电站等30~80℃工业余热,制取120℃高温热水,用于市政采暖、原油加热、除湿干燥、电镀着色等场合,或制取150℃高温热水进闪蒸罐闪蒸出0.4MPa饱和蒸汽,获得了“创新产品”;诺通科技-上交产学融合推出高温热泵机组,有85℃/95℃空气源高温热泵热水机及余热源热泵热水机,125℃空气源热泵蒸汽机/余热源热泵蒸汽机,以及最高180℃水蒸气压缩机。覆盖了化工、冶金、加工等诸多领域,并且可实现高效余热回收。

本届展会还围绕主题“工业制冷制热技术创新及应用”开展了一系列专题报告会,多位专家从热泵技术革新、新型制冷介质和能源协同系统优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可以看出,工业制冷热泵技术的创新将助力能源密集型行业实现低碳化与智能化双重升级。

聚焦用户需求,提升个性化舒适体验

在“双碳”战略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暖通空调行业正经历从“单一温控”到“健康舒适”的深刻变革,用户的需求和舒适性体验变得愈发重要。

随着现代生活品质标准的持续提升,用户对室内环境调控系统提出了更高要求,促使制冷技术向智能化控制、个性化调节及舒适度优化等方向深度发展。海尔AI物联网多联机集成AI芯片,支持个性化优化控制,提高了能效的同时也为个人舒适性优化的开发打下基础;松下新风系统在除湿模块之外增设了加湿模块,并采用“御风箱”模块对不同房间进行新风量分区独立控制,根据不同房间的求实现不同的环控效果,该产品获得本届制冷展的“创新产品”称号。

与此同时,终端用户对室内环境调控系统的舒适性指标提出了更为严苛的技术要求,体现在对室内末端温度均匀性、气流组织以及湿度控制等多维度参数的精细化需求上。格力空调末端采用分布式送风技术,实现“地毯式制热”,大幅缩小室内垂直温差,使热量直接作用于人体活动区域,减少热量浪费,提高舒适性;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的凌敬所长介绍了新型送风技术,能根据需求调控送风参数;此外,凌所长还分享了双系统温湿度独立控制技术,能够精准满足不同人群的差异化热舒适需求。

综上所述,无论是从AI多联机控制、新风机、末端控制还是送风方式,均致力于满足用户的个性化舒适体验。这一转型不仅是技术演进的必然方向,更是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标尺。

本届展会集中展示了中国制冷空调行业在低碳变革与技术突破上的成果,彰显了行业推动可持续发展、共建美好未来的坚定使命:本次制冷展在低碳技术引领、AI节能赋能、环保工质替代、热泵性能提升方面均取得了进展。中国制冷行业正以技术硬实力与绿色创新力,为全球提供节能减排的“中国方案”——从超低温热泵到工业高温蒸汽机组,从“一带一路”低碳建设到全球制冷剂环保替代进程,中国制造不仅是设备供应商,更是绿色未来的共建者。行业将始终以“双碳””目标为纲领,持续输出高效、清洁、智慧的制冷热泵技术,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制冷行业的专业力量。

结束语

2025中国制冷展的成功举办,离不开展商、观众、专家学者、国内外行业组织、媒体朋友的不懈支持。在此,向大家致以最深的谢意和最高的敬意!让我们携手共创,为全球暖通制冷空调行业的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026年4月8日至10日,第三十七届“中国制冷展”在北京首都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期待与您再相见!

会务组联系方式  

展会咨询

相关制冷行业展会

2026年广州国际制冷空调通风及冷链技术展YATAIZHILENGZHAN

2026-06-30~07-02 距离261
7484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西部制冷展-西安制冷展WEST REFRIGERATION

2026-03-18~03-20 距离157
47293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杭州国际空调通风暨制冷及冷链产业展览会RACC

2025-10-23~10-25 距离11
73961展会热度 评论(0)

2026年上海国际制冷空调供暖及通风设备展览会IRCC EXPO

2026-04-08~04-10 距离178
90832展会热度 评论(0)

2025年香港国际制冷展HKIR EXPO

2025-11-15~11-19 距离34
58394展会热度 评论(0)
X
客服
电话
15103086018

服务热线

扫一扫

世展网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销售客服

门票客服

TOP
X